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1845发布日期:2019-04-13 01:2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滑板车内的制动器部分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新型休闲代步工具,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从而在生活中被人们广泛的进行代步使用。

但是,在现有的滑板车中,其刹车机构有利用类自行车的刹车机构,也即利用钢索拉动刹车块以夹持车轮,达到刹车的目的。如中国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CN201120124817.1的《一种滑板车的后刹车结构》。但由于滑板车最重要的特点乃在于其易于收折或携带,如果配备这种常见的自行车刹车机构,则不仅会出现固定刹车线等问题,同时也会造成滑板车收折时的不便。

考虑到这一点,也有电动滑板车在滑板车的后方设置有制动板,刹车片设置在后车轮的顶部且与制动板连接,制动板可以带动刹车片绕轴旋转或上下移动去作用于电动滑板车的后轮,实现刹车。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CN201420497347.7的《电动滑板车的刹车装置》即采用的是这种方案。这种方案不但存在刹车片易磨损、不方便更换的问题,还存在安全性能方面的问题。众所周知,在车辆刹车减速的情况下,人体会由于惯性向前倾斜,此时整个人体的重心前移。但现有的刹车制动板却位于人体后部,甚至有些是直接去踩轮胎上方的刹车片。这项操作是需要人体重心后移、人体后倾完成,首先这并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其次,在踩下制动刹车的同时,人体由于惯性前倾,后脚容易不自觉的松开刹车,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有效提高刹车性能与刹车安全,符合人体工程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脚踏板、以及连接在脚踏板后方的从动轮,所述的脚踏板的后端设置可作用于从动轮的刹车块,所述的刹车块通过连接支架与制动板连接,所述的制动板位于脚踏板上表面的前端部且制动板前端起翘,下压脚踏板的起翘部分将通过连接支架带动刹车块移动对从动轮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支架包括前支杆、后支杆与连杆,所述的前支杆后端、后支杆前端可旋转连接构成连接端,所述的连接端伸出脚踏板作用于制动板下底面,所述的前支杆前端通过转轴与脚踏板连接,所述的后支杆后端通过连杆与刹车块连接,所述的脚踏板下压将带动连接端下移,前支杆绕转轴旋转的同时后支杆移动通过连杆带动刹车块后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脚踏板为弯折状包括前端的起翘部、以及位于后端平行于脚踏板设置的水平部,所述的脚踏板中部与脚踏板可旋转连接,所述的起翘部下压则水平部翘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脚踏板后端设置U型开口,所述的从动轮可旋转安装在U型开口的壁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刹车块成U型结构且位于脚踏板内,所述的刹车块为PU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在脚踏板后方的从动轮、设置在脚踏板前方的主动轮、与主动轮相连的立杆、以及连接在立杆上的扶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扶手上设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指拨,所述的指拨位于扶手内侧端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本实用新型设置一个前端起翘的制动板,且制动板位于脚踏板上表面的前端部。对于使用者来说,位于脚踏板前端部的制动板,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在刹车过程中,使用者向前倾倒也只对加重对制动板的施力,不存在刹不住车这种安全隐患。而脚踏板前端起翘是便于使用者踩刹车。其次脚踏板的后端设置可作用于从动轮的刹车块,刹车块通过连接支架与制动板连接,下压脚踏板的起翘部分将通过连接支架带动刹车块移动对从动轮施力。本实用新型的刹车块并不设置在从动轮的上方,而是设置在从动轮的侧面,从侧面去给从动轮施力阻碍从动轮旋转,从而达到减速刹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刹车性能与刹车安全,符合人体工程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脚踏板1、以及连接在脚踏板1后方的从动轮2,脚踏板1的后端设置可作用于从动轮2的刹车块3,刹车块3通过连接支架与制动板4连接,制动板4位于脚踏板1上表面的前端部且制动板4前端起翘,下压脚踏板1的起翘部分将通过连接支架带动刹车块3移动对从动轮2施力。

连接支架包括前支杆21、后支杆22与连杆23,前支杆21后端、后支杆22前端可旋转连接构成连接端24,连接端24伸出脚踏板1作用于制动板4下底面,前支杆21前端通过转轴与脚踏板1连接,后支杆22后端通过连杆23与刹车块3连接,脚踏板1下压将带动连接端24下移,前支杆21绕转轴旋转的同时后支杆22移动通过连杆23带动刹车块3后移。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体的连接支架的结构设置。公开了脚踏板1下压,连接支架如何驱动刹车块3移动的原理过程。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支架是采用了三角结构的搭建设置,稳定性高、可靠性强。当然,我们也会在连接支架上安装弹簧这类弹性回复件,使得连接支架在为受力情况下自动恢复初始状态。

脚踏板1为弯折状包括前端的起翘部25、以及位于后端平行于脚踏板1设置的水平部26,脚踏板1中部与脚踏板1可旋转连接,起翘部25下压则水平部26翘起。脚踏板1设置成一个弯折状的结构。使用者在下踩起翘部25后,水平部26会后翘给使用者一个力反馈,让使用者明确感知到是否已经踩下刹车。

脚踏板1后端设置U型开口,从动轮2可旋转安装在U型开口的壁面。从动轮2支架与脚踏板1连接,整体结构更简洁。

刹车块3成U型结构且位于脚踏板1内,刹车块3为PU材料制成。采用PU材料制成的刹车块3,相遇比传统的挡泥板,刹车性能更好,更加经磨耐用。

还包括连接在脚踏板1后方的从动轮2、设置在脚踏板1前方的主动轮27、与主动轮27相连的立杆28、以及连接在立杆28上的扶手29。

扶手29上设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指拨30,指拨30位于扶手29内侧端的下方。指拨通常是用于控制行车速度的按钮,现有的指拨结构一般设置在扶手的靠近人体一侧。但经过使用试验后,发现这个位置并不方便按下指拨。因此发明人将指拨设置到更适宜使用的扶手内侧端的下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