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的前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707发布日期:2019-04-03 00:43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车的前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的前扶手。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婴儿车一般都能折叠,而且婴儿车上一般都设置前扶手,用于供婴幼儿抓握,以确保安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存在不足,婴儿车在折叠时需要先将前扶手拆卸下来,造成婴儿车折叠不方便。另外,传统的婴儿车的前扶手仅供抓握,功能单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婴儿车的前扶手。采用该前扶手,在婴儿车折叠时,可以先将前扶手进行折叠,然后折叠婴儿车,所以在婴儿车折叠时不需要拆卸前扶手,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能与婴儿车座位100连接的连接杆1,所述的连接杆1上连接有能相对其转动而折叠的竖向扶手杆2,所述的扶手杆2上端连接有横向的并能供婴幼儿抓握的抓握件3,所述的扶手杆2与连接杆1之间还设有用于锁定扶手杆2的锁定装置,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设在连接杆1上的第一铰接座41,所述的扶手杆2上设有与第一铰接座41转动连接的第二铰接座42,所述的第二铰接座42上沿其轴向方向设有第二凹槽43,所述的第二凹槽43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齿槽44,所述的第一铰接座41上设有与第二凹槽43围成密封空间的第一凹槽45,所述的第一凹槽45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齿槽46,所述的密封空间内设有能在其内横向滑行并能同时与第一齿槽46和第二齿槽44啮合的花键47,所述的第二凹槽43的槽底与花键47之间设有第一弹簧48,所述的第一铰接座41上还设有能相对其横向滑动而使花键47与第一齿槽46脱离的推动件49。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抓握件3包括与扶手杆2可拆卸连接的T形套31,所述的T形套31内穿设有供婴幼儿抓握的抓握杆32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抓握件3包括与扶手杆2可拆卸连接的条状盘体33,所述的盘体33边沿设有凸出的凸出挡边34,所述的盘体33上设有用于存放水杯的存放槽35。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存放槽35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盘体33的两端。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铰接座41包括与连接杆1一体成型的左座体411和右座体412,所述的第二铰接座42嵌插入左座体411与右座体412之间,所述的第一凹槽45和第一齿槽46设置在右座体412上,所述的推动件49设置在右座体412上并能相对右座体412横向滑行。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座体412上沿轴向方向设有与第一凹槽45相通的通孔413,所述的通孔413内固定设置有阻挡块414,所述的阻挡块414上设有多个贯穿孔415,所述的推动件49包括能在通孔413内横向运动的推动盖491,所述的推动盖491上设有能穿过贯穿孔415而推动花键47的推动杆492,其中至少两根推动杆492的端部设有能挂住贯穿孔415边沿而防止推动件49脱出的倒钩493,所述的倒钩493上设有在推动杆492穿过贯穿孔415时用于导向的导向斜面494。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块414上设有能与相邻第一齿槽46之间的凸出部分46a卡合的卡合槽416。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铰接座42中部设有凸出的凸出轴42a,所述的阻挡块414中部设有与凸出轴42a相对的抵靠柱417,所述的花键47套设在凸出轴40和抵靠柱417上。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座体411、第二铰接座42、右座体412、第一弹簧48、花键47和阻挡块414内贯穿有作为铰接轴的铆钉40,并且所述的铆钉40将阻挡块414与第一铰接座41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贯穿孔415有四个,圆周阵列于阻挡块414上,所述的推动杆492与贯穿孔415对应而有四根,并且其中两根相对的推动杆492上设置所述的倒钩49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扶手杆能够相对连接杆转动,所以在婴儿车折叠时,可以先转动扶手杆,使扶手杆带着抓握件折叠,从而使得婴儿车折叠时不要拆卸前扶手,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而在折叠前扶手时,只需按压推动件,推动件就推动花键,使花键与第一齿槽脱离,此时花键就只与第二齿槽啮合,此时就能转动扶手杆了。因此,只需一捏就能使扶手杆解锁,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而在前扶手展开状态,花键与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同时啮合,所以花键就使得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不能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扶手杆的展开状态得以锁定。

2、本实用新型的抓握件包括与扶手杆可拆卸连接的条状盘体,盘体边沿设有凸出的凸出挡边,盘体上设有用于存放水杯的存放槽。婴幼儿坐在婴儿车内可以抓握盘体,以确保安全,而且存放槽内可以放置水杯,便于水杯的携带,当然存放槽内也可以放置其它的玩具等物品,供婴幼儿坐在婴儿车内玩耍。盘体上设置了凸出挡边,盘体上还可以放置餐具,这样婴幼儿也可以坐在婴儿车内就餐。因此,婴儿车的前扶手具有更多的功能,更具人性化。

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铰接座嵌插在左座体和右座体之间,因此,在锁定装置解锁时,只需从一边捏动推动件即可,使得解锁起来更稳定,更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花键套设在凸出轴和抵靠柱上,使得花键在横向滑行时非常的平稳。另外,推动盖上的推动杆穿设在贯穿孔内,因此,贯穿孔的孔壁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在捏动推动盖时,推动杆滑行平稳,从而能顺利地推动花键横向运动而解锁,使得解锁动作灵活无卡滞。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多样,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部件的分解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部件的分解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部件的剖视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型实施例1的部件的剖视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婴儿车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以及图7所示,一种婴儿车的前扶手,包括能与婴儿车座位100连接的连接杆1,所述的连接杆1上连接有能相对其转动而折叠的竖向扶手杆2,所述的扶手杆2上端连接有横向的并能供婴幼儿抓握的抓握件3,所述的扶手杆2与连接杆1之间还设有用于锁定扶手杆2的锁定装置,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设在连接杆1上的第一铰接座41,所述的扶手杆2上设有与第一铰接座41转动连接的第二铰接座42,所述的第二铰接座42上沿其轴向方向设有第二凹槽43,所述的第二凹槽43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齿槽44,所述的第一铰接座41上设有与第二凹槽43围成密封空间的第一凹槽45,所述的第一凹槽45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齿槽46,所述的密封空间内设有能在其内横向滑行并能同时与第一齿槽46和第二齿槽44啮合的花键47,所述的第二凹槽43的槽底与花键47之间设有第一弹簧48,所述的第一铰接座41上还设有能相对其横向滑动而使花键47与第一齿槽46脱离的推动件49。在婴儿车折叠时,可以先转动扶手杆2,使扶手杆2带着抓握件3折叠,从而使得婴儿车折叠时不要拆卸前扶手,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而在折叠前扶手时,只需按压推动件49,推动件49就推动花键47,使花键47与第一齿槽46脱离,此时花键47就只与第二齿槽44啮合,此时就能转动扶手杆2了。因此,只需一捏就能使扶手杆2解锁,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而在前扶手展开状态,花键47与第一齿槽46和第二齿槽44同时啮合,所以花键47就使得第一铰接座41和第二铰接座42不能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扶手杆2的展开状态得以锁定。

如图1所示,所述的抓握件3包括与扶手杆2可拆卸连接的条状盘体33,所述的盘体33边沿设有凸出的凸出挡边34,所述的盘体33上设有用于存放水杯的存放槽35。婴幼儿坐在婴儿车内可以抓握盘体33,以确保安全,而且存放槽35内可以放置水杯,便于水杯的携带,当然存放槽35内也可以放置其它的玩具等物品,供婴幼儿坐在婴儿车内玩耍。盘体33上设置了凸出挡边34,所以盘体33上还可以放置餐具,这样婴幼儿也可以坐在婴儿车内就餐,当然餐具也可以放置在存放槽35内。由于,抓握件3可以当做餐盘使用,因此用户可以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不容易找到餐台的公共场合将婴幼儿放置在婴儿车内就餐,为生活带来便利。因此,婴儿车的前扶手具有更多的功能,更具人性化。

如图1所示,所述的存放槽35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盘体33的两端。因此,存放槽35对称设置,更美观,另外,抓握件3整体更平衡,不会出现一侧重一侧轻,而且,设置两个存放槽35,可以同时放置水杯和餐碗,用餐更方便。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铰接座41包括与连接杆1一体成型的左座体411和右座体412,所述的第二铰接座42嵌插入左座体411与右座体412之间,所述的第一凹槽45和第一齿槽46设置在右座体412上,所述的推动件49设置在右座体412上并能相对右座体412横向滑行。第二铰接座42嵌插在左座体411和右座体412之间,因此,在锁定装置解锁时,只需从一边捏动推动件49即可,使得解锁起来更稳定,更方便。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的右座体412上沿轴向方向设有与第一凹槽45相通的通孔413,所述的通孔413内固定设置有阻挡块414,所述的阻挡块414上设有多个贯穿孔415,所述的推动件49包括能在通孔413内横向运动的推动盖491,所述的推动盖491上设有能穿过贯穿孔415而推动花键47的推动杆492,其中至少两根推动杆492的端部设有能挂住贯穿孔415边沿而防止推动件49脱出的倒钩493,所述的倒钩493上设有在推动杆492穿过贯穿孔415时用于导向的导向斜面494。在安装时,导向斜面494最先触碰贯穿孔415的边沿,在继续推动推动盖491时,具有倒钩493的推动杆492就向内侧变形,当倒钩493和推动杆492穿过贯穿孔415以后,具有倒钩493的推动杆492弹性回复,倒钩493就勾住贯穿孔415的边沿,从而防止推动件49从贯穿孔415内脱出。此时推动件49就可以横向运动而推动花键47。由于推动杆492穿设在贯穿孔415内,所以贯穿孔415的孔壁起到导向的作用,使推动件49推动花键47更平稳灵活。

如图3所示,所述的阻挡块414上设有能与相邻第一齿槽46之间的凸出部分46a卡合的卡合槽416。卡合槽416与凸出部分46a卡合,能够更好地定位,装配起来更方便快捷。

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铰接座42中部设有凸出的凸出轴42a,所述的阻挡块414中部设有与凸出轴42a相对的抵靠柱417,所述的花键47套设在凸出轴40和抵靠柱417上,因此,花键47在横向滑行时非常的平稳。

如图4所示,所述的左座体411、第二铰接座42、右座体412、第一弹簧48、花键47和阻挡块414内贯穿有作为铰接轴的铆钉40,并且所述的铆钉40将阻挡块414与第一铰接座41固定连接。通过铆钉40固定连接阻挡块414与第一铰接座41,装配起来非常的简单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的贯穿孔415有四个,圆周阵列于阻挡块414上,所述的推动杆492与贯穿孔415对应而有四根,并且其中两根相对的推动杆492上设置所述的倒钩493。因此,推动件49在横向滑行时不会出现偏斜,横向运动非常的平稳。

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的连接杆1内设有内塞体51,所述的内塞体51上设有横向槽52,所述的连接杆1上设有与横向槽52相同的横向孔53,所述的横向槽52内设有能在其内横向滑动并能从横向孔53内穿出而卡入到婴儿车座位100上的卡块54,所述的卡块54包括能穿过横向孔53的卡杆541和与卡杆541一体成型并能挂住横向孔53边沿的卡边542,所述的卡块54与横向槽52的槽底之间设有能使卡块54与婴儿车座位100保持卡锁的第二弹簧55。在前扶手装配到婴儿车座位100上时,只需挤压卡块54,从而将连接杆1插入到婴儿车座位100的安装位内,到位以后,卡块54在第二弹簧55的作用下弹出而卡到婴儿车座位100上。因此,前扶手是可拆卸地装配到婴儿车座位100上,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5所示,所述的卡杆541上设有内凹槽543,所述的横向槽52的槽底设有凸出的凸出部56,所述的第二弹簧55一端插入内凹槽543,一端套在凸出部56上。因此,第二弹簧55能够被很好地定位,不会出现偏斜,确保卡块54动作平稳。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的抓握件3包括与扶手杆2可拆卸连接的T形套31,所述的T形套31内穿设有供婴幼儿抓握的抓握杆32。在本实施例中,前扶手只能用于抓握,以确保安全,不能当做餐盘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