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606发布日期:2019-08-21 00:0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尤其涉及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用于承载婴幼儿以减轻父母负担,婴儿车一般包括一可收合的车架,从而在不使用之后,车架可收合以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储存运输。现有婴儿车很多收合后不能站立,呈躺卧状,从而不方便提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其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后脚,所述第一连杆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所述第二连杆前端也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且所述前脚与第一连杆的连接点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的连接点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脚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后端枢接。

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脚前下方的前轮、连接于所述后脚后下方的后轮。

所述车架还包括车手,所述车手下端可相对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脚或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前脚。

所述车手包括车手上与车手下,所述车手下的下端可相对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脚上端,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上下滑动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车手上的下端枢接于所述车手下的上端,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机构。

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支架,每一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前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后脚,每一所述侧支架还包括固定座、第一枢接座,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后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后脚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座,所述固定座与第一枢接座左右枢接。

所述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用于使得所述车架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的收合机构,所述收合机构包括左右两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固定座与第一枢接座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机构,所述收合机构还包括用于释锁左右两所述锁定机构的释锁机构。

所述固定座与第一枢接座的相对侧均设置有齿槽,每一所述锁定机构均包括齿轮与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座齿槽的底壁,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齿轮,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齿轮同时与所述固定座与第一枢接座的齿槽啮合。

每一所述侧支架还包括第二枢接座,所述固定座、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左右枢接;所述车架还包括一U形操作管,所述U形操作管的左右两端上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的第二枢接座;所述释锁机构包括左右两分别用于驱动所述左右两锁定机构的齿轮移动的动作装置、左右两分别限制所述左右两动作装置动作的限制机构、用于同时释锁所述左右两限制机构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U形操作管的横向管上。

每一所述动作装置均包括一驱动座以及两根对称设置的驱动销,所述驱动座设置于所述第二枢接座朝向第一枢接座的一侧并可与所述第二枢接座一起旋转,且所述驱动座朝向所述第一枢接座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波浪形驱动面,所述两根驱动销的一端分别抵靠于所述两波浪形驱动面,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枢接座后抵靠于所述齿轮上。

所述第一枢接座朝向第二枢接座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弹簧座;对应的,所述驱动座朝向第一枢接座的一侧容置于所述凹槽内,且驱动座该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肋,所述弹簧座与凸肋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

所述第二枢接座远离所述第一枢接座的一侧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容置孔,所述驱动座中间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穿孔;所述第一枢接座朝向第二枢接座的一侧延伸设置有锁定管,所述锁定管穿过所述驱动座的穿孔后伸入所述第二枢接座的容置孔内,且所述锁定管位于容置孔内的部分设置有锁定孔,所述第二枢接座与后脚连接的部分也设置有所述容置孔相通的过孔;每一所述限制机构均包括一钢线、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线上端的锁定销、套设于所述钢线上的第二弹簧;所述钢线下端所述连接于所述操作机构;所述U形操作管左右两侧的上端内固定连接有一U形弹簧座,所述U形弹簧座下端设置有供所述钢线穿过的孔,所述第二弹簧上端抵靠于所述锁定销下端,下端抵靠于所述U形弹簧座的底部;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销上端穿过所述第二枢接座的过孔后插入所述锁定管的锁定孔内。

所述左右两侧支架的固定座、第一枢接座与第二枢接座通过一根左右延伸的枢轴一起枢接;所述车架还包括一连动杆,所述连动杆套设在所述枢轴上,且所述连动杆的左右两侧分别经左右两侧支架的第二枢接座的容置孔后插入驱动座的穿孔内;所述连动杆与第二枢接座固定连接,且所述连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缺槽,对应的,所述驱动座中间穿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每一所述凸块位于对应的缺槽内。

所述固定座与第一枢接座的相对侧均设置有齿槽,每一所述锁定机构均包括齿轮与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枢接座齿槽的底壁,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齿轮,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齿轮同时与所述固定座与第一枢接座的齿槽啮合。

所述释锁机构包括左右两对称设置的按钮,两所述按钮分别可左右移动地连接于左右两侧支架的固定座;每一所述按钮均包括本体、自本体往齿轮方向延伸的顶杆,所述顶杆抵靠于所述齿轮背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杆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上侧,所述第二连杆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因为第一连杆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所述第二连杆前端也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且所述前脚与第一连杆的连接点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的连接点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脚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后端枢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后脚前端与前脚之间隔着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以车架收合后,所述前脚与后脚不会在同一左右平面上,这样就会使得分别连接于所述前脚与后脚下侧的前轮与后轮也不会左右平行而在同一左右平面上,而是呈前后错位状支撑于地面,从而收合后的车架能站立于地面,从而方便提拿;此外,前脚、后脚、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这种连接方式,还可以使得车架在展开状态下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在收合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中A部分的另一角度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4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5中B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8为根据图5中B部分另一角度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图9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图9中C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根据图9中C部分另一视角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根据图9中C部分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车架100,所述车架100包括前脚1、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后脚5,所述第一连杆3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1,所述第二连杆4前端也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1,且所述前脚1与第一连杆3的连接点位于前脚1与第二连杆4的连接点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脚5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后端枢接。即是说,所述前脚1与第一连杆3连接后形成有连接点,前脚1与第二连杆4连接后也形成有连接点,以前脚1的前后延伸为参考,相对而言,所述前脚1与第一连杆3连接的连接点在前脚1与第二连杆4的连接点的上侧。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杆3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1上侧,所述第二连杆4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1下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也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1其他合适位置,只要两连接点在上下不同的位置即可。

所述车架1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脚1前下方的前轮6、连接于所述后脚5后下方的后轮7。

所述车架100还包括车手2,所述车手2下端与前脚1连接。较佳的,所述车手2下端可相对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脚1或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前脚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手2包括车手上21与车手下22,所述车手下22的下端可相对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脚1上端内,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上下滑动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车手上21的下端枢接于所述车手下22的上端,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机构。在收合车架100后,可以释锁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从而使得所述车手下22滑入所述前脚1内,使得所述车手上21相对旋转靠近前脚1,从而减少车架100收合后的材积。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可采用任意可行的公知技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车手2也可设置成整体可相对前脚1旋转,或所述车手2整体可全部缩入所述前脚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车手2可相对上下滑动地连接于前脚1外侧。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手2也可设置为整体式,即不分车手上与车手下,整体式车手2下端可相对上下滑动地连接于前脚1或下端枢接于前脚1。

如图3、4所示,所述车架100包括左右两侧支架101,每一所述侧支架101均包括所述前脚1、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后脚5,每一所述侧支架101还包括固定座8、第一枢接座9,所述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的后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8,所述后脚5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座9,所述固定座8、第一枢接座9左右枢接。

本实用新型收合后可站立的婴儿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100上的用于使得所述车架100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的收合机构,所述收合机构包括左右两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固定座8与第一枢接座9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机构,所述收合机构还包括用于释锁左右两所述锁定机构的释锁机构。即是说,每一侧支架的固定座8与第一枢接座9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所述锁定机构。

结合图5、6、7、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8与第一枢接座9的相对侧均设置有齿槽81、91,每一所述锁定机构均包括齿轮30与第一弹簧40,所述第一弹簧40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座齿槽81的底壁,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齿轮30,在所述第一弹簧40的作用下,所述齿轮30同时与所述固定座8与第一枢接座9的齿槽81、91啮合。从而所述后脚5不能相对前脚1旋转,车架100被锁定于展开状态。

每一所述侧支架101还包括第二枢接座10,所述固定座8、第一枢接座9与第二枢接座10左右枢接;所述车架100还包括一U形操作管20,所述U形操作管20的左右两端上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101的第二枢接座10。

所述释锁机构包括左右两分别用于驱动所述左右两锁定机构的齿轮30移动的动作装置、左右两分别限制所述左右两动作装置动作的限制机构、用于同时释锁所述左右两限制机构的操作机构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50设置于所述U形操作管20的横向管上。

每一所述动作装置均包括一驱动座60以及两根对称设置的驱动销70,所述驱动座60设置于所述第二枢接座10朝向第一枢接座9的一侧并可与所述第二枢接座10一起旋转,且所述驱动座60朝向所述第一枢接座9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波浪形驱动面601,所述两根驱动销70的一端分别抵靠于所述两波浪形驱动面601,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枢接座9后抵靠于所述齿轮30上。

所述第二枢接座10远离所述第一枢接座9的一侧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容置孔102,所述驱动座60中间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穿孔;所述第一枢接座9朝向第二枢接座10的一侧延伸设置有锁定管92,所述锁定管92穿过所述驱动座60的穿孔后伸入所述第二枢接座10的容置孔102内,且所述锁定管92位于容置孔102内的部分设置有锁定孔93,所述第二枢接座10与后脚5连接的部分也设置有与所述容置孔102相通的过孔;每一所述限制机构均包括一钢线80、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线80上端的锁定销801、套设于所述钢线80上的第二弹簧90;所述钢线80下端所述连接于所述操作机构50;所述U形操作管20左右两侧的上端内固定连接有一U形弹簧座201,所述U形弹簧座201下端设置有供所述钢线80穿过的孔,所述第二弹簧90上端抵靠于所述锁定销801下端,下端抵靠于所述U形弹簧座201的底部;在所述第二弹簧90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销801上端穿过所述第二枢接座10的过孔后插入所述锁定管92的锁定孔93内,此时,所述第一枢接座9与第二枢接座10不能相对旋转,从而所述驱动座60不能旋转,不能驱动所述驱动销70移动,从而车架100被锁定于展开状态。

较佳的,所述锁定销801与钢线80一体形成。

所述操作机构50可以为任意可行的机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从而不在此赘述。

要收合所述车架100时,操作所述操作机构50,拉动钢线80往下移动,从而使得锁定销801往下移动脱离第一枢接座锁定管92的锁定孔93,此时,第二枢接座10可相对第一枢接座9旋转;往上旋转所述U形操作管20,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枢接座10旋转,即带动所述驱动座60旋转,从而在所述驱动座波浪形驱动面601的驱动下,所述两驱动销70往齿轮30的方向移动,从而压缩第一弹簧40,将所述齿轮30推离与第一枢接座齿槽91的啮合,使得齿轮30只与固定座8的齿槽81啮合,从而第二枢接座10可相对固定座8旋转,即所述后脚5可相对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旋转;此时,继续往上提所述U形操作管20,前脚1、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保持相对固定成一整体,所述后脚5即会自动相对该整体往前旋转,从而车架100收合。如此,通过单手操作该释锁机构去同时释锁所述两锁定机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可行的结构实现单手操作同时释锁所述两锁定机构,也可以将释锁机构设置在其他合适的部件或位置上。

因为所述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前端与前脚1固接,后端与后脚5枢接,且前脚1与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的连接点位于上下不同的位置,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后脚5前端与前脚1之间隔着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所以车架100收合后,所述前脚1与后脚5不会在同一左右平面上,这样就会使得分别连接于所述前脚1与后脚5下侧的前轮6与后轮7也不会左右平行,而是呈前后错位状支撑于地面,从而收合后的车架100能站立于地面,从而方便提拿。

在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侧支架101的固定座8、第一枢接座9与第二枢接座10通过一根左右延伸的枢轴11一起枢接;所述车架100还包括一连动杆103,所述连动杆103套设在所述枢轴11上,且所述连动杆103的左右两侧分别经左右两侧支架101的第二枢接座10的容置孔102后插入驱动座60的穿孔内;所述连动杆103与第二枢接座10固定连接,且所述连动杆10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缺槽104,对应的,所述驱动座60中间穿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601,每一所述凸块601位于对应的缺槽104内。从而当往上旋转U形操作管20而带动所述第二枢接座10时,所述连动杆103随之一起旋转,从而也一起带动所述驱动座60一起旋转,驱动所述驱动销70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所述连动杆103,所述驱动座60与所述第二枢接座10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左右两侧支架的固定座8、第一枢接座9与第二枢接座10分别通过两根枢轴11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接座9朝向第二枢接座1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94,且所述凹槽94的侧壁设置有弹簧座95;对应的,所述驱动座60朝向第一枢接座9的一侧容置于所述凹槽94内,且驱动座60该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肋602,所述弹簧座95与凸肋60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96,即所述第三弹簧96一端抵靠于所述弹簧座95,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凸肋602。在车架收合过程中,所述弹簧座95与凸肋602会同时压缩所述第三弹簧96,从而使得在展开车架100时,所述第三弹簧96的恢复力会同时推动所述弹簧座95与凸肋602,即推动所述后脚5与U形操作管20,从而加快车架的自动展开。

所述车架100还包括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前脚1的前脚连杆12、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后脚5的后脚连杆51,所述前脚连杆12与后脚连杆51可以使得所述车架100更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轮6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侧支架前脚1的前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前轮6,且所述前轮6连接于所述前脚连杆12的中部。所述前脚连杆12可以设置为直杆,也可以设置为弧形杆,当为弧形杆时,即是说,所述前脚连杆12、两侧支架的前脚1一起形成为U形件,所述一个前轮6连接于所述U形件的前下端;所述前轮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前脚连接,而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前轮连接,都可以视为前轮6连接于前脚的前下方。同理,所述后轮7与后脚5也可以采用同前轮6、前脚1同样或类似的各种方式连接,而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后轮连接,都可以视为后轮7连接于后脚5的后下方。

所述车架100还包括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1车手上21端的车手连杆23。

如图9至1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8ˊ与第一枢接座9ˊ的相对侧均设置有齿槽81ˊ、91ˊ,每一所述锁定机构均包括齿轮30ˊ与第一弹簧40ˊ,所述第一弹簧40ˊ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枢接座齿槽91ˊ的底壁,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齿轮30ˊ,在所述第一弹簧40ˊ的作用下,所述齿轮30ˊ同时与所述固定座与第一枢接座的齿槽81ˊ、91ˊ啮合,从而后脚5ˊ不能相对前脚1ˊ旋转,车架100ˊ被锁定于展开使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释锁机构包括左右两对称设置的按钮105ˊ,两所述按钮105ˊ分别可左右移动地连接于左右两侧支架的固定座8ˊ;每一所述按钮105ˊ均包括本体1051ˊ、自本体1051ˊ往齿轮30ˊ方向延伸的顶杆1052ˊ,所述顶杆1052ˊ抵靠于所述齿轮30ˊ背离所述第一弹簧40ˊ的一侧。

所述按钮105ˊ还包括自所述本体1051ˊ往齿轮30ˊ方向延伸的弹性倒勾1053ˊ,对应的,所述固定座8ˊ的齿槽底壁设置有卡孔810ˊ,所述弹性倒勾1053ˊ穿过所述卡孔810ˊ后倒扣于所述固定座齿槽81ˊ底壁。

要释锁所述车架100ˊ时,双手同时按压两按钮105ˊ,分别释锁两锁定机构。即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释锁机构设置有两组,每一组用于释锁一所述锁定机构,从而需双手分别操作一释锁机构而释锁两锁定机构。

为使得所述车架100ˊ更稳定,所述车架100ˊ还包括连接杆106ˊ,所述两侧支架100ˊ的第一枢接座9ˊ背离固定座8ˊ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106ˊ左右两端插入的容纳孔97ˊ,且所述连接杆106ˊ与所述固定座8ˊ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可行的方式实现单手同时释锁两锁定机构,或者通过其他公知可行的方式实现双手分别释锁两锁定机构。

在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所述前轮6所在为前,以后轮7所在为后,以所述车手2所在为上,以所述前后轮6、7所在为下,以所述两侧支架101所在为左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