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064发布日期:2019-06-13 10:3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是婴儿的“交通工具”,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是辅助家长携带婴儿上街、散步的必须交通工具。随着童车的发展,其便携性能得到家长的重视。由于童车其展开时体积较大,通常都设置可折叠车架的方式对其进行折叠收合以方便携带运输或存放。

现有的童车车架通过一锁定装置锁定车架打开或收合,但在车架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锁定装置的解锁状态,一般通过车上的解锁机构使其保持解锁状态,若在折叠过程中松开解锁机构则会出现车架在折叠过程中卡锁的现象,导致折叠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架在收合需要保持解锁机构状态导致折叠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安装童椅或提篮的连接位,所述车架包括上前支架、铰接在所述上前支架下端的下前支架、铰接在上前支架和下前支架铰接处的下后支架,所述铰接处还设有仅当所述上前支架、下前支架和下后支架绕铰接处转动至展开状态时使所述上前支架、下前支架和下后支架相对固定的定位锁定机构,且所述车架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定位锁定机构解锁以使所述上前支架、下前支架和下后支架可相对转动收合车架的解锁机构。

如上所述的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所述铰接处还设有与所述下前支架连接的第一铰接件、与所述下后支架连接的第三铰接件、位于所述第一铰接件与第三铰接件之间且与所述上前支架连接的第二铰接件,所述定位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之间的第一锁紧件、设于所述第二铰接件与第三铰接件之间的第二锁紧件,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铰接件上可同时使所述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同时解锁的解锁件。

如上所述的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所述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均为异性齿锁紧件。

如上所述的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所述第一铰接件相对所述第二铰接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件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卡腔,所述第三铰接件相对所述第二铰接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锁紧件形状相对应的第三卡腔,所述第二铰接件的左侧设于与第一锁紧件形状相对应的左卡腔,所述第二铰接件的右侧设于与第二锁紧件形状相对应的右卡腔,且仅当所述第一锁紧件随第一铰接件转动至于左卡腔位置相对时,所述第一锁紧件卡于第一卡腔和左卡腔上从而限制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相对转动,所述第一铰接件与第一锁紧件之间和第三铰接件与第二锁紧件之间均设有弹性件。

如上所述的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所述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相对解锁件的一侧上均设有带有斜面的凹位;

所述解锁件位于左卡腔内且可在左卡腔内转动,且解锁件的左侧上设有伸入至所述凹位内与斜面配合的第一凸起,所述解锁件的右侧上设有延伸至右卡腔内且伸入至所述凹位内的第二凸起,所述解锁件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凸起与凹位内斜面作用使所述第一锁紧件远离所述解锁件运动,使第一锁紧件脱离左卡腔,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即可相对转动。

如上所述的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前支架上的解锁拉手、一端连接在所述解锁拉手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解锁件上的第一钢绳,通过拉动所述解锁拉手使所述解锁件转动从而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

如上所述的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所述第一锁紧件至少包括3个从其四周向外凸起且形状或大小各异的异性齿。

如上所述的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四个且沿中心间隔90°设置的异性齿,且相邻异性齿之间设有三角形凸起。

如上所述的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所述下后支架上还设有锁位卡扣,所述上前支架上设有当所述上前支架与下后支架沿铰接处转动使车架收合后可供所述锁位卡扣扣锁的卡扣位。

如上所述的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所述上前支架上还设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套接在所述上前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上前支架滑动,且所述扶手架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扶手架相对上前支架位置以及限制所述扶手架相对上前支架滑动的调节锁紧机构,所述扶手架上还设有用于解锁所述调节锁紧机构的解锁按钮;

所述调节锁紧机构包括位于扶手架内的底座、设于底座内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还设有伸出至滑动块外的卡凸,所述扶手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凸位置相对且供所述卡凸伸出的缺口,所述上前支架上设有若干沿所述上前支架长度方向排列且可供所述卡凸伸入的定位卡口;

所述解锁按钮上连接有第二钢绳,所述第二钢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块上,按压所述解锁按钮通过第二钢绳拉动所述滑动块使所述卡凸往所述滑动块方向活动使所述卡凸离开所述定位卡口,从而使所述扶手架可相对所述上前支架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其车架的上前支架、下前支架和下后支架可沿铰接处相对转动从而使车架折叠收合。另外通过定位锁定机构将车架展开时限定其相对转动从而保持车架展开状态,而且锁定机构仅当车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后才会将车架锁定,即在折叠收合过程中,锁定机构不需依赖解锁机构仍然处于解锁状态,使得折叠操作更为简单、轻松。而且能够实现快速定位以及锁定。

2、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其结构简单,定位锁定机构采用异性齿锁紧件,仅当锁紧件转动至于铰接件的卡腔位置相对应时,方可卡入卡腔内从而实现卡锁,从而使得仅当车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后才会将车架锁定,而且也起到快速定位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车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的D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3的D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3的C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的A-A截面图;

图8为图2的B-B截面图;

图9为车架收合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异型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提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提篮卡锁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一;

图13为提篮卡锁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如图1至图10所示,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安装童椅或提篮9的连接位,所述车架包括上前支架11、铰接在所述上前支架11下端的下前支架12、铰接在上前支架11和下前支架12铰接处的下后支架13,所述铰接处还设有仅当所述上前支架11、下前支架12和下后支架13绕铰接处转动至展开状态时使所述上前支架11、下前支架12和下后支架13相对固定的定位锁定机构2,且所述车架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定位锁定机构2解锁以使所述上前支架11、下前支架12和下后支架13可相对转动收合车架的解锁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其车架的上前支架、下前支架和下后支架可沿铰接处相对转动从而使车架折叠收合。另外通过定位锁定机构将车架展开时限定其相对转动从而保持车架展开状态,而且锁定机构仅当车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后才会将车架锁定,即在折叠收合过程中,锁定机构不需依赖解锁机构仍然处于解锁状态,使得折叠操作更为简单、轻松。而且能够实现快速定位以及锁定。

且所述下前支架下端连接有前轮,下后支架的下端连接有后轮,后轮上还设有刹车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处还设有与所述下前支架12连接的第一铰接件31、与所述下后支架13连接的第三铰接件33、位于所述第一铰接件31与第三铰接件33之间且与所述上前支架11连接的第二铰接件32,所述定位锁定机构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铰接件31与第二铰接件32之间的第一锁紧件21、设于所述第二铰接件32与第三铰接件 33之间的第二锁紧件22,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铰接件32 上可同时使所述第一锁紧件21和第二锁紧件22同时解锁的解锁件4。本申请方案结构简单,实用方便,通过单个解锁件4同时解锁2个锁紧件。

具体地,所述第一铰接件31相对所述第二铰接件3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件21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卡腔311,所述第三铰接件 33相对所述第二铰接件3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锁紧件22形状相对应的第三卡腔331,所述第二铰接件32的左侧设于与第一锁紧件 21形状相对应的左卡腔321a,所述第二铰接件32的右侧设于与第二锁紧件22形状相对应的右卡腔321b,且仅当所述第一锁紧件21随第一铰接件31转动至于左卡腔321a位置相对时,所述第一锁紧件21卡于第一卡腔311和左卡腔321a上从而限制第一铰接件31与第二铰接件32相对转动,所述第一铰接件31与第一锁紧件21之间和第三铰接件33与第二锁紧件22之间均设有弹性件23。当第一铰接件31带动第一锁紧件转动至于第二铰接件的左卡腔位置相对应时,而限制第一铰接件31与第二铰接件32相对转动;同理,当第三铰接件33带动第二锁紧件22转动至第二铰接件32的右卡腔位置相对时,所述第二锁紧件在弹性件23的作用下进入到右卡腔从而限制所述第二铰接件与第三铰接件相对转动。在解锁时,通过解锁件将左卡腔与右卡腔上的锁紧件顶出,即可完成解锁。

而且,所述弹性件23可采用弹簧。

再具体地,所述第一锁紧件21和第二锁紧件22相对解锁件4的一侧上均设有带有斜面的凹位211、221;

所述解锁件4位于左卡腔321a内且可在左卡腔321a内转动,且解锁件4的左侧上设有伸入至所述凹位211内与斜面配合的第一凸起 41,所述解锁件4的右侧上设有延伸至右卡腔321b内且伸入至所述凹位221内的第二凸起42,所述解锁件4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凸起 41与凹位211内斜面作用使所述第一锁紧件21远离所述解锁件4运动,使第一锁紧件21脱离左卡腔321a,第一铰接件31与第二铰接件32即可相对转动。以第一锁紧件为例,通过斜面以及凹位的配合,在解锁件转动时,即第一凸起相对凹位211转动,由于第一锁紧件被限制不能转动,在第一凸起相对斜面移动过程中,在斜面作用下使第一锁紧件向第一卡腔方向移动,从而使其脱离左卡腔。另外,第二铰接件上还设有供所述所述第二凸起穿过至右卡腔上的缺口。这样通过第二凸起可同时驱动第二锁紧件移动从进行同步解锁。

而且,所述第一铰接件中部设有伸入至左卡腔内的导向轴,所述第一锁紧件中部套在所述导向轴内,从而保证其移动时沿导向轴移动,保持其位置。

还具体地,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前支架11上的解锁拉手61、一端连接在所述解锁拉手61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解锁件4上的第一钢绳62,通过拉动所述解锁拉手61使所述解锁件4转动从而解锁所述第一锁紧件21和第二锁紧件22。通过拉动解锁拉手61即可拉动第一钢绳,从而使解锁件转动,达到解锁的目的。详细地,所述解锁拉手设于上前支架11外侧,且通过与位于上前支架11内的连接块与第一钢绳连接,上前支架对应位置上设有长条形导孔,使得解锁拉手可在长条形导孔上相对上前支架滑动从而实现联动解锁。

而且,可在解锁拉手上增加复位弹簧,使得拉动后可拉手可自动复位。

另外,所述下前支架12和下后支架13上还设有连杆组,所述连杆组包括一端铰接在下前支架上的第一连杆71,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71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后车架上的第二连杆72.通过连杆组连接,在其中一支架转动时,另一支架实现随动,从而使得收合或展开车架更为简单,方便。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件21和第二锁紧件22均为异性齿锁紧件。定位锁定机构采用异性齿锁紧件,仅当锁紧件转动至于铰接件的卡腔位置相对应时,方可卡入卡腔内从而实现卡锁,从而使得仅当车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后才会将车架锁定,而且也起到快速定位的功能。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紧件21至少包括3个从其四周向外凸起且形状或大小各异的异性齿212。在本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件21包括四个且沿中心间隔90°设置的异性齿212,且相邻异性齿 212之间设有三角形凸起213。增加三角形凸起能够起到定位卡入卡腔内后,防止锁紧件松动,起到更稳固的作用。而本方案中,异性齿分别包括第一扁型齿212a、与第一扁形齿212a相隔90°的第二扁形齿212b、与第一扁型齿212a呈180°分布的第一矩形齿212c和与第二扁形齿212b呈180°分布的第二矩形齿212d,所述第二扁形齿212b 的宽度小于一扁形齿212a,所述第二矩形齿212d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矩形齿212c。通过简单的结构设置实现4个异性齿形状或尺寸各异,以实现达到本申请快速定位锁定的目的。

而且,所述下后支架13上还设有锁位卡扣131,所述上前支架 11上设有当所述上前支架11与下后支架13沿铰接处转动使车架收合后可供所述锁位卡扣131扣锁的卡扣位。本申请在展开或解锁过程中均处于解锁状态,即使在车架收合后仍处于各支架可相对转动的状态,通过锁位卡扣能够使车架保持在折叠状态,不容易松开,从而方便本产品在折叠后更加稳定。

又进一步地,所述上前支架11上还设有扶手架14,所述扶手架 14套接在所述上前支架11上且可相对所述上前支架11滑动,且所述扶手架14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扶手架14相对上前支架11位置以及限制所述扶手架14相对上前支架11滑动的调节锁紧机构,所述扶手架14上还设有用于解锁所述调节锁紧机构的解锁按钮15;

所述调节锁紧机构包括位于扶手架14内的底座51、设于底座内的滑动块52,所述滑动块52上还设有伸出至滑动块52外的卡凸53,所述扶手架14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凸53位置相对且供所述卡凸53 伸出的缺口,所述上前支架11上设有若干沿所述上前支架11长度方向排列且可供所述卡凸53伸入的定位卡口;

所述解锁按钮15上连接有第二钢绳16,所述第二钢绳1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块52上,按压所述解锁按钮15通过第二钢绳16 拉动所述滑动块52使所述卡凸53往所述滑动块52方向活动使所述卡凸53离开所述定位卡口,从而使所述扶手架14可相对所述上前支架11滑动。而且,通过卡凸卡在不同的定位卡口上实现扶手架的位置调节,从而方便使用。

具体的,所述滑动块52上设有斜型凹槽,而所述卡凸53通过一穿插在该斜型凹槽内的销柱连接在滑动块52内,而且底座51对应位置上还设有供所述销柱伸入的横向凹槽,该横向凹槽起到导向的作用,在滑动块52向上滑动的过程中,销柱在斜型凹槽和横向凹槽的作用下,沿横向凹槽滑动,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卡凸53横向运动,从而实现卡凸的伸缩,实现上述调节扶手架的功能。

如图11至图13所示,本方案车架上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位上的提篮9,所述提篮包括提篮前支架91和提篮后支架92,所述提篮前支架91和提篮后支架92间设有用于与车架卡锁固定的卡锁机构 93,所述提篮后支架92上设有用于解锁所述卡锁机构93的提篮解锁机构94,所述提篮前支架91上设有座板架95,所述卡锁机构93上铰接有扶手杆96,所述提篮后支架92上铰接有遮阳架97。该提篮,能够卡锁于童车上使用,也可以与童车分离后单独使用,提篮的提篮前支架和提篮后支架铰接并卡锁于卡锁机构上,而卡锁机构同时还连接扶手杆,提篮后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卡锁机构解锁或卡锁的解锁机构,用以控制提篮折叠或展开。

所述卡锁机构93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卡锁件931、第二卡锁件 932、第三卡锁件933和第四卡锁件934,所述第一卡锁件931与童车车架连接,所述第二卡锁件932与提篮前支架91连接,所述第三卡锁件933与提篮后支架92连接,所述第四卡锁件934与扶手杆96 连接,所述第二卡锁件932上设有穿过第三卡锁件933并延伸入第四卡锁件934内的第一铰接轴935,所述第一铰接轴935上铰接有分别与第三卡锁件933和第四卡锁件934卡锁连接的第五卡锁件936,所述第二卡锁件932上与第一铰接轴935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锁件铰接的卡盘机构937。卡锁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卡锁件、第二卡锁件、第三卡锁件和第四卡锁件,分别与童车、提篮前支架、提篮后支架和扶手杆连接,第五卡锁件设于第二卡锁件和第三卡锁件之间,端部同时延伸入第四卡锁件内,用来对各个卡锁件进行卡锁控制。

所述第五卡锁件936包括圆弧形的卡锁底盘9361,所述卡锁底盘9361外侧设有第一卡锁凸起9362,所述卡锁底盘9361靠近第三卡锁件933的一侧设有延伸入第三卡锁件933内的卡锁环9363,所述卡锁环9363上套设有第六卡锁件938,第六卡锁件938上设有锲形的第二卡锁凸起9381和与所述提篮解锁机构94的拉绳连接的解锁端子9382,所述第三卡锁件933上设有供所述卡锁环9363穿过的第三卡锁内腔9331,所述第三卡锁内腔9331内沿第一铰接轴心均布有配合所述第二卡锁凸起9381卡锁固定的锲形的第三卡锁凸起9332,所述第三卡锁内腔331内还设有供所述第一卡锁凸起9362卡入的第一卡锁槽9333,所述卡锁凸起9332与第一卡锁槽9333的位置相互错开。卡锁底盘设于第二卡锁件和第三卡锁件之间,其上的第一卡锁凸起可同时卡锁第二卡锁件和第三卡锁件内,卡锁环穿过第三卡锁内腔并延伸入第四卡锁件内,第六卡锁件套设在卡锁环上,当第六卡锁件上的第二卡锁凸起与第三卡锁凸起卡锁时,卡锁机构被固定,提篮处于卡锁状态,可保证牢固使用,当解锁机构的拉绳拉动解锁端子时,第六卡锁件沿卡锁环转动时,第二卡锁凸起与第三卡锁凸起的锲形结构中,斜率较大的两斜面相互错动,进而第六卡锁件推动第五卡锁件沿铰接轴向滑动,此时卡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提篮的第一卡锁件、第二卡锁件、第三卡锁件和第四卡锁件可沿铰轴转动而使提篮折叠,需要再次展开提篮时,外力作用使第二卡锁凸起与第三卡锁凸起的锲形结构中,斜率较小的两斜面相互错动,使两者再次卡锁固定。

所述第四卡锁件934内设有第四卡锁内腔,所述第四卡锁内腔内设有能延伸入所述第一铰接轴935内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上套设有第七卡锁件和用于顶压所述第七卡锁件的第一顶压弹性件,所述第七卡锁件上靠近第一铰接轴35的一侧设有滚珠凹槽,所述第一铰接轴35靠近第七卡锁件的一侧设有滚珠。第四卡锁件内卡设有第七卡锁件,当第六卡锁件解锁时,第四卡锁件随提篮前支架和提篮后支架一起解锁折叠,第七卡锁件上的滚珠凹槽与铰接轴上的滚珠凹槽配合,将滚珠卡设于内,也可以通过转动扶手杆,带动第四卡锁件相对第二卡锁件和第三卡锁件转动,用以调节扶手杆的仰角位置。

所述第四卡锁内腔内还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七卡锁件的第四卡锁槽,所述卡锁环9363端部设有能卡入所述第四卡锁槽内的第四卡锁凸起9364,所述第四卡锁件34内还设有第四卡锁滑槽,所述第三卡锁件933上设有凸出其外侧并延伸入所述第四卡锁滑槽内的第三限位凸起。第七卡锁件通过第四卡锁槽卡设于第四卡锁内腔内,便于固定第四卡锁件,同时第四卡锁件上的第四卡锁滑槽,配合第三卡锁件上的第三限位凸起,限制扶手杆的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卡锁件932的一端插入所述提篮前支架91内,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卡锁内腔,所述第二卡锁内腔内设有供所述第一卡锁凸起 9362卡入的第四卡锁槽9322。第二卡锁件的一端与提篮前支架连接,其另一端上的第二卡锁内腔内设置第四卡锁槽,用于容置卡设第五卡锁件的第一卡锁凸起,使提篮在卡锁固定时,将第二卡锁件和第三卡锁件相互固定。

所述卡盘机构937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卡锁件932上与第二卡锁内腔相对一侧的第二卡盘内腔9371,所述第一卡锁件931上设有第一卡盘内腔9372,所述第二卡盘内腔9371内卡设有能沿其铰轴轴向滑动的卡齿盘9373和顶压所述卡齿盘9373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卡盘内腔9372内设有配合所述卡齿盘9373卡合的卡齿槽,所述第一卡盘内腔9372内还设有第一卡锁滑槽,所述卡盘机构937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卡盘内腔9371旁并能延伸入所述第一卡锁滑槽9375且沿其滑动的第一限位凸起9376。卡盘机构用以固定第一卡锁件和第二卡锁件,第一卡盘内腔和第二卡盘内腔从两端包覆卡齿盘进行包夹,卡齿盘能够卡入卡齿槽内,同时第二卡盘内腔内的第二弹性件能够顶压卡齿盘,使其离开卡齿槽时,第一卡锁件和第二卡锁件能够相对转动,即提篮卡设在童车车架上时,能够通过此设计调节提篮的角度,同时为了限制第一卡锁件的转动角度,第一卡盘内腔内设置第一卡锁滑槽,限制第一卡锁件上的第一限位凸起在其内滑动。

所述第一卡锁件931上于所述第一卡盘内腔9372相对一侧设有按钮9311,所述按钮9311上设有能延伸入所述第一卡盘内腔9372 内用于顶压所述卡齿盘9373的支脚,所述第一卡锁件931与按钮9311 间设有用于顶压按钮9311的第一弹性件。当需要调节第一卡锁件的角度时,需要按压按钮,进而使其支脚穿过第一卡盘内腔,将卡齿盘顶压出第一卡盘内腔,此时第一卡锁件能相对第二卡锁件转动,即提篮卡设在童车车架上时,可以通过按钮解锁来调节提篮角度,并通过第一弹性件复位。

所述座板架95包括座板支架、座板滑套和座板,所述座板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提篮前支架91铰接,所述座板支架的另一端自所述座板滑套一端插入其内部并能沿其滑动,所述座板滑套的另一端与座板铰接连接。座板架两端的座板支架分别铰接在提篮前支架上,可以用以调节座板的俯仰角度,座板支架上套接这座板滑套,座板支架能够沿座板滑套内侧滑动,以调节提篮内座板的位置深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其车架的上前支架、下前支架和下后支架可沿铰接处相对转动从而使车架折叠收合。另外通过定位锁定机构将车架展开时限定其相对转动从而保持车架展开状态,而且锁定机构仅当车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后才会将车架锁定,即在折叠收合过程中,锁定机构不需依赖解锁机构仍然处于解锁状态,使得折叠操作更为简单、轻松。而且能够实现快速定位以及锁定。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定位锁定机构的童车其结构简单,定位锁定机构采用异性齿锁紧件,仅当锁紧件转动至于铰接件的卡腔位置相对应时,方可卡入卡腔内从而实现卡锁,从而使得仅当车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后才会将车架锁定,而且也起到快速定位的功能。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