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摩托车挂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2532发布日期:2019-04-09 22:11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摩托车挂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新型摩托车挂钩。



背景技术:

摩托车挂钩是一种安装在摩托车上的用于挂载东西的配件,现有市场上的摩托车挂钩也是由底座、挂钩和锁合件组成,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挂钩与锁合件的闭合动作必须依靠人手操作,这样无疑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和不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摩托车挂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摩托车挂钩,包括底座、挂钩和锁合件,所述底座上成型有凸块,所述挂钩和锁合件通过与所述凸块铰接的方式与底座连接固定,所述挂钩和锁合件的上端分别成型有悬杆,在悬杆的末端分别成型有相对应的台阶,使其互相扣合,在所述凸块与挂钩和锁合件的下端分别成型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穿插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固定连接在所述挂钩的第二通孔内,使所述铰接轴与所述挂钩固定连接组成同步转动结构;在所述锁合件下端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套装在铰接轴上,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锁合件上,另一端固定在由所述挂钩和铰接轴组成的同步转动结构上。

优选地,在所述挂钩下端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抵至在铰接轴上,使所述铰接轴与所述挂钩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内成型有螺纹,所述铰接轴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内对应的螺纹,所述铰接轴与所述挂钩通过螺接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挂钩下端成型有缺口,所述缺口卡套在所述底座的凸块上,通过所述铰接轴铰接在所述凸块上。

优选地,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锁合件下端成型的槽孔内,所述槽孔与第三通孔的轴心相同,所述铰接轴由轴柱和轴帽组成,所述轴柱从所述锁合件向挂钩方向插入,所述轴帽的下表面抵至在所述锁合件的外表面上,所述槽孔设置在所述锁合件的外表面上,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槽孔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帽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锁合件下端成型的槽孔内,所述槽孔与第三通孔的轴心相同,所述槽孔设置在锁合件的内表面上,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槽孔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挂钩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凸块与所述挂钩下端接触的一侧面上成型有凹槽,在所述凹槽从内到外放置有弹簧和钢珠,在所述凸块与挂钩下端之间还夹持有垫片,所述垫片上成型有第四通孔,所述铰接轴穿过第四通孔使垫片固定在所述凸块与挂钩之间,所述垫片上成型有若干与钢珠相配合的孔。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一端的形状与所述缺口底部的形状平齐并抵至在所述缺口的底部,可随所述挂钩转动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上成型的若干孔的分布与所述挂钩相对于所述凸块上设置的钢珠的旋转运动轨迹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将挂钩与铰接轴固定为一体的同步转动结构,并在锁合件的下端设置有扭簧,扭簧一端固定在锁合件上,另一端固定在由挂钩与铰接轴组成的同步转动结构上,使得锁合件在转动打开后,能够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弹至原位,不用手动锁合,减低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和不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铰接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扭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摩托车挂钩,包括底座1、挂钩2和锁合件3,所述底座1上成型有凸块11,所述挂钩2和锁合件3通过与所述凸块11铰接的方式与底座1连接固定,所述挂钩2和锁合件3的上端分别成型有悬杆,在悬杆的末端分别成型有相对应的台阶,使其互相扣合,在所述凸块11与挂钩2和锁合件3的下端分别成型的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中穿插有铰接轴4,所述铰接轴4固定连接在所述挂钩2的第二通孔21内,在所述挂钩2下端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锁紧螺栓23,所述锁紧螺栓23抵至在铰接轴4上,使所述铰接轴4与所述挂钩2固定连接,使所述铰接轴4与所述挂钩2固定连接组成同步转动结构;在所述锁合件3下端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6,所述扭簧6套装在铰接轴4上,所述扭簧6一端固定在锁合件3上,另一端固定在由所述挂钩2和铰接轴4组成的同步转动结构上。

所述挂钩2下端成型有缺口22,所述缺口22卡套在所述底座1的凸块11上,通过所述铰接轴4铰接在所述凸块11上。

所述扭簧6设置在所述锁合件3下端成型的槽孔32内,所述槽孔32与第三通孔31的轴心相同,所述铰接轴4由轴柱42和轴帽41组成,所述轴柱42从所述锁合件3向挂钩2方向插入,所述轴帽41的下表面抵至在所述锁合件3的外表面上,所述槽孔32设置在所述锁合件3的外表面上,所述扭簧6一端固定在所述槽孔32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帽41的下表面。

所述底座1的凸块11与所述挂钩2下端接触的一侧面上成型有凹槽111,在所述凹槽111从内到外放置有弹簧和钢珠,在所述凸块11与挂钩2下端之间还夹持有垫片5,所述垫片5上成型有第四通孔51,所述铰接轴4穿过第四通孔51使垫片5固定在所述凸块11与挂钩2之间,所述垫片5上成型有若干与钢珠相配合的孔52,所述垫片5一端的形状与所述缺口22底部的形状平齐并抵至在所述缺口22的底部,所述垫片5上成型的若干孔52的分布与所述挂钩2相对于所述凸块11上设置的钢珠的旋转运动轨迹相同。当挂钩2通过铰接轴4绕凸块11转动时,垫片5随挂钩2转动而转动,在垫片5上成型的孔52到达凸块11上的钢珠位置时,钢珠弹出卡制在孔52中,使挂钩2位置固定;当挂钩2继续转动,垫片5压迫钢珠向下压缩弹簧,使得钢珠脱离原孔52位并直至下一孔52位时弹出卡制在孔52中固定挂钩2的位置。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图9和图11所示,所述铰接轴4固定连接在所述挂钩2的第二通孔21内,所述第二通孔21内成型有螺纹,所述铰接轴4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通孔21内对应的螺纹,所述铰接轴4与所述挂钩2通过螺接固定连接。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图9和图12所示一种新型摩托车挂钩,包括底座1、挂钩2和锁合件3,所述底座1上成型有凸块11,所述挂钩2和锁合件3通过与所述凸块11铰接的方式与底座1连接固定,所述挂钩2和锁合件3的上端分别成型有悬杆,在悬杆的末端分别成型有相对应的台阶,使其互相扣合,在所述凸块11与挂钩2和锁合件3的下端分别成型的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中穿插有铰接轴4,所述铰接轴4固定连接在所述挂钩2的第二通孔21内,在所述挂钩2下端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锁紧螺栓23,所述锁紧螺栓23抵至在铰接轴4上,使所述铰接轴4与所述挂钩2固定连接,使所述铰接轴4与所述挂钩2固定连接组成同步转动结构;在所述锁合件3下端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6,所述扭簧6套装在铰接轴4上,所述扭簧6一端固定在锁合件3上,另一端固定在由所述挂钩2和铰接轴4组成的同步转动结构上。

所述扭簧6设置在所述锁合件3下端成型的槽孔32内,所述槽孔32与第三通孔31的轴心相同,所述铰接轴4由轴柱42和轴帽41组成,所述轴柱42从所述锁合件3向挂钩2方向插入,所述轴帽41的下表面抵至在所述锁合件3的外表面上,所述槽孔32设置在所述锁合件3的外表面上,所述扭簧6一端固定在所述槽孔32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轴帽41的下表面。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如图1-图9和图13所示所述铰接轴4固定连接在所述挂钩2的第二通孔内21,所述第二通孔21内成型有螺纹,所述铰接轴4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通孔21内对应的螺纹,所述铰接轴4与所述挂钩2通过螺接固定连接。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图9所示一种新型摩托车挂钩,包括底座1、挂钩2和锁合件3,所述底座1上成型有凸块11,所述挂钩2和锁合件3通过与所述凸块11铰接的方式与底座1连接固定,所述挂钩2和锁合件3的上端分别成型有悬杆,在悬杆的末端分别成型有相对应的台阶,使其互相扣合,在所述凸块11与挂钩2和锁合件3的下端分别成型的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中穿插有铰接轴4,所述铰接轴4固定连接在所述挂钩2的第二通孔21内,在所述挂钩2下端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锁紧螺栓23,所述锁紧螺栓23抵至在铰接轴4上,使所述铰接轴4与所述挂钩2固定连接,使所述铰接轴4与所述挂钩2固定连接组成同步转动结构;在所述锁合件3下端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6,所述扭簧6套装在铰接轴4上,所述扭簧6一端固定在锁合件3上,另一端固定在由所述挂钩2和铰接轴4组成的同步转动结构上。

所述挂钩2下端成型有缺口22,所述缺口22卡套在所述底座1的凸块11上,通过所述铰接轴4铰接在所述凸块11上。

所述扭簧6设置在所述锁合件3下端成型的槽孔32内,所述槽孔32与第三通孔31的轴心相同,所述槽孔32设置在锁合件3的内表面上,所述扭簧6一端固定在所述槽孔32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挂钩2的内表面上。

工作原理:

扭簧6的一端固定在锁合件3上,另一端固定在由挂钩2和铰接轴4组成的同步转动结构上。

当挂钩2往方向A转动时,因锁合件3的上端与挂钩2的上端台阶互相扣合,扭簧6不作用,挂钩2可带动锁合件3往一个方向A转动;

当挂钩2往方向B(即反向)转动时,挂钩2上端与锁合件3上端的台阶不再因互相扣合而带动其转动,但是在扭簧6的作用下,锁合件3将会随挂钩2的转动而往方向B转动,达到自动回弹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