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尾防水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916发布日期:2019-05-21 22:0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尾防水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大型车车用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尾防水雾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积水的路面行驶溅起的飞溅物,会对驾驶员本人及道路上其他的人员造成影响,这一影响在雨天高速公路上对后方车辆影响更大,尤其在大、中、重型汽车形式时,汽车的尾部会形成非常厚重的水雾,后续车辆在这种影响下,无论是尾随还是超车都十分的不安全。

具体的分析,飞溅物对道路上的驾驶员、骑自行车者或摩托车者、以及行人都会造成影响。短期影响主要是飞溅物产生时,受其影响的驾驶员能见度的降低,具体包括:产生飞溅物的车辆本身的驾驶员看不清前方路况、在交叉口看不清周围状况、以及看不清对向车道的情况。跟随的车辆在试图超车或者会车的时候遭遇飞溅物也是非常危险的。长期影响主要是飞溅物的残留可能模糊对分辨度有影响的表面-挡风玻璃及车窗、后视镜、标记、以及车身轮廓、从而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对驾驶员的心理影响主要包括:驾驶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遇飞溅物会感到惊恐,从而影响其对车辆的操控;而长时间处于飞溅物的环境驾驶,也会增加驾驶员的心理负担,对驾驶控制产生不利影响。骑自行车者或摩托车者在遭遇飞溅物影响时更容易收到伤害,飞溅物对驾驶员视野及可见度的影响,在行人安全方面同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常见的防水飞溅装置,它为每个轮子提供类似的车身结构,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保持轮子溅起的水雾,具体的它在轮子后方且在轮罩10上设置挡泥板1,同时在轮罩的侧面设置水气分离装置12,在水气分离装置上设置侧帘11,这样的结构使得汽车在形式的过程中飞溅的水都被该相对的封闭空间挡住,从而防止了飞溅。

除此之外,常见的装置包括在传统的挡泥板的表面增加一块表面为草皮状或凹槽状或多孔状的装置。

然而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的数量的需要,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道路交通的需要,为了降低行车的危险系数,以上防水飞溅装置对水、泥水的收集效率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集水、防飞溅的效率而提供的一种用于车尾防水雾的装置。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尾防水雾的装置,它包括框体,框体包括背板、若干横向支撑板,若干横向支撑板相互平行安装在背板上,所述横向支撑板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分别设有若干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在横向支撑板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且朝横向支撑板的短边延伸。

上述框体还包括若干纵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和横向支撑板相互垂直在框体内形成若干容纳槽。

上述横向支撑板包括前段横向支撑板和后段横向支撑板,后段横向支撑板的一长边侧与背板连接、另一长边侧与前段横向支撑板的一长边侧连接,前段横向支撑板的另一长边侧朝远离背板的一侧延伸,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支撑段,支撑段为从一端至另一端渐变细的结构,支撑段的粗端与前端横向支撑板连接。

上述凸起结构倾斜设置在后端横向支撑板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上,且凸起结构的细端朝向背板。

在前端横向支撑板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上设有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的细端朝向背板。

上述凸起结构为针体状结构。

上述后段横向支撑板远离背板的长边侧斜向上设置,前段横向支撑板远离背板的长边侧斜向下设置。

上述后端横向支撑板与水平面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为5度至80度,前段横向支撑板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的角度大于后端横向支撑板与水平面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且前段横向支撑板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为5度至80度。

上述横向支撑板的第一短边侧和/或第二短边侧设有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汽车在雨天、泥泞的路上行驶时,汽车轮胎高速运转,从地面带起来的水混杂着泥沙能很好的被本实用新型大量吸纳,避免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将地面的水混杂着泥沙带起从而在车尾形成水雾,影响后车的安全驾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横向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实施例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实施例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车尾防水雾的装置,它包括框体1,框体1包括背板7、若干纵向支撑板2和若干横向支撑板3,纵向支撑板2和横向支撑板3相互垂直在框体1内形成若干容纳槽4,所述横向支撑板3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分别设有若干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在横向支撑板3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且朝横向支撑板3的短边延伸。

采用上述结构,如图1所示,将本装置安装在汽车车轮后侧的挡泥板上,这样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汽车轮胎高速运转,从地面带起来的水混杂着泥沙能进入容纳槽4中,从而很好的被本实用新型大量吸纳,避免汽车高速行驶时;

同时在横向支撑板3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分别设有若干凸起结构,采用该结构,被车轮带起来的初始水滴在进入容纳槽4中以后,会碰撞到凸起机构,在水滴逐渐碰撞的过程中会因为撞击力分散成若干小水珠,水珠进入容纳槽中越深入,撞击的次数会越多,这样初始水珠会变得越来越小,最终被容纳槽单元吸收。

具体的,横向支撑板3包括前段横向支撑板5和后段横向支撑板6,后段横向支撑板6的一长边侧与背板7连接、另一长边侧与前段横向支撑板5的一长边侧连接,前段横向支撑板5的另一长边侧朝远离背板7的一侧延伸,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支撑段8,支撑段8为从一端至另一端渐变细的结构,支撑段8的粗端与前端横向支撑板5连接。

所述凸起结构倾斜设置在后端横向支撑板6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上,且凸起结构的细端朝向背板7。

如图5所示,在前端横向支撑板5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上设有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的细端朝向背板7。

所述凸起结构为针体状结构。

所述后段横向支撑板6远离背板7的长边侧斜向上设置,前段横向支撑板5远离背板7的长边侧斜向下设置,在安装时,前段横向支撑板5远离背板7的长边侧对着车轮安装,被高速转动的轮胎带入容纳槽4中的水珠首先通过倾斜设置的前段横向支撑板5能很容易的进入容纳槽4中,然后在水珠进一步深入的过程中,会在上下两个后端横向支撑板6之间来回碰撞,同时多次撞击到上、下的凸起结构,水珠的运行轨迹如图2中的轨迹A所示,在逐步降低水珠尺寸的基础上使水珠很好的进入容纳槽4内部,从而被吸收,进一步避免了水雾的形成。

具体的,后端横向支撑板6与水平面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为5度至80度,前段横向支撑板5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的角度大于后端横向支撑板6与水平面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且前段横向支撑板5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为5度至80度。

以上角度首先能让尽可能多的被高速转动的车轮带入水珠无阻的进入横向支撑板3的前段横向支撑板5中,同时能很好的保证进入横向支撑版3的后段横向支撑板6后,能进行多次反射来回碰撞。

如图4所示,横向支撑板3的第一短边侧和/或第二短边侧设有缺口9,这样水能从缺口从横向支撑板3的两侧排出,防止水的聚积,使容纳槽4能源源不断的收纳不断进入的水珠。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