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车后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1294发布日期:2019-06-26 01:1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轮车后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配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轮车后座。



背景技术:

两轮车后座基本算是两轮车的标配了,主要用来载物或载人,现有的两轮车后座结构设计简单,减震效果差,坐上去并不舒服;另外载人时,坐在后座的人无处放脚,悬挂很累;并且坐在后座的人很可能会产生裤角摩擦到自行车轮圈的现象,易污染衣裤还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两轮车后座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车后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两轮车后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座主体,所述后座主体上固定连接设有减震坐垫,后座主体的下部固定焊接设有车后架,所述车后架呈的“Y”字形设置,车后架的两个支撑臂上均设置有减震棒,所述车后架底端还固定焊接设有呈直角弯折状向外侧伸出的踏板,车后架的内侧螺栓固定连接设有挡板。

所述后座主体前端固定焊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轮车,连接杆上还包裹设有护手套,所述护手套采用橡胶材质。

所述减震坐垫为高弹海绵垫,通过螺栓连接后座主体。

所述踏板呈矩形体,采用金属材质。

所述挡板呈半圆形,采用硬质塑料材质,挡板的半圆形面积至少比后车轮的半圆形面积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后座主体上设有减震坐垫配合车后架上设有的减震棒,增加了两轮车后座的减震效果,使后座乘员感觉更加舒适;车后架底端设有踏板,便于后座乘员放置脚,省力舒适;车后架内侧设有挡板,避免后座乘员裤角摩擦到自行车轮圈的现象,防止污染衣裤,增强了乘坐的安全性,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其中:1-后座主体,2-减震坐垫,3-车后架,4-减震棒,5-踏板,6-挡板,7-连接杆,8-护手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和图2的一种两轮车后座,包括后座主体1,后座主体1上固定连接设有减震坐垫2,后座主体1的下部固定焊接设有车后架3,车后架3呈的“Y”字形设置,车后架3的两个支撑臂上均设置有减震棒4,车后架3底端还固定焊接设有呈直角弯折状向外侧伸出的踏板5,车后架3的内侧螺栓固定连接设有挡板6。

后座主体1前端固定焊接连接杆7,连接杆7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轮车,连接杆7上还包裹设有护手套8,护手套8采用橡胶材质。

减震坐垫2为高弹海绵垫,通过螺栓连接后座主体1。

踏板5呈矩形体,采用金属材质。

挡板6呈半圆形,采用硬质塑料材质,挡板6的半圆形面积至少比后车轮的半圆形面积大。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采用一种两轮车后座,包括后座主体1,后座主体1上固定连接设有减震坐垫2,减震坐垫2为高弹海绵垫,通过螺栓连接后座主体1,减震坐垫手感软硬适中,坐在上面极为舒适;后座主体1的下部固定焊接设有车后架3,车后架3呈的“Y”字形设置,车后架3的两个支撑臂上均设置有减震棒4,减震棒4能够进一步增强两轮车后座的弹性力,起到极好的缓冲作用,在颠簸时减震表现极为出色;车后架3底端还固定焊接设有呈直角弯折状向外侧伸出的踏板5,便于后座乘坐人员放置双脚;车后架3的内侧螺栓固定连接设有挡板6,挡板6呈半圆形,采用硬质塑料材质,质量轻,挡板6的半圆形面积至少比后车轮的半圆形面积大,这样能够充分阻挡后车轮上半部分,避免后座乘员裤角摩擦到自行车轮圈的现象,防止污染衣裤,甚至可以进一步避免女士裙子,小孩脚等搅进后车轮,增强了乘坐的安全性;后座主体1前端固定焊接连接杆7,连接杆7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轮车,连接杆7上还包裹设有护手套8,护手套8采用橡胶材质,护手套8的设置便于后座乘员能够用手抓握,乘坐时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后座主体1上设有减震坐垫2配合车后架3上设有的减震棒4,增加了两轮车后座的减震效果,使后座乘员感觉更加舒适;车后架3底端设有踏板5,便于后座乘员放置脚,省力舒适;车后架3内侧设有挡板6,避免后座乘员裤角摩擦到自行车轮圈的现象,防止污染衣裤,增强了乘坐的安全性,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