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走线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1255发布日期:2019-07-27 11:2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内走线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走线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自行车的闸线布置在外部,形成外部走线形式,这样的走线形式使闸线长期暴露在外,容易造成闸线老化、磨损、损坏以及繁杂的视觉感受等问题,致使自行车的损坏率提高,且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内走线自行车。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走线自行车,包括:车把,车把内形成第一走线通道;前闸把,设置在车把的一端;后闸把,设置在车把的另一端;进线口,进线口设置在前闸把及后闸把之间的车把上,并靠近前闸把和/或后闸把的安装位置;出线口,设置在车把的底部;前闸线,前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前闸把,前闸线的另一端由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出线口引出;后闸线,后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后闸线的另一端由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出线口引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走线自行车,设置前闸把及后闸把分别位于车把的两端,并设置车把内形成第一走线通道,其中,在前闸把及后闸把之间的车把上设置有进线口,且进线口靠近前闸把和/或后闸把的安装位置,在车把的底部设置有出线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前闸线及后闸线,通过将前闸线及后闸线埋设于车把内的第一走线通道中,使得车把的外观更加美观,车把上看不到前闸线及后闸线,不仅可降低骑行时的风阻作用,还可保护前闸线及后闸线不会在骑行过程中遭到污损及破坏,可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设置前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前闸把,前闸线的另一端由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位于车把的底部的出线口引出,进一步地,设置后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后闸线的另一端由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位于车把的底部的出线口引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把上设置进线口、出线口及第一走线通道,从而将前闸线及后闸线集中设置在车把内的第一走线通道中,一方面,在车把上设置进线口、出线口及第一走线通道的结构简单,无需增设其他零件,且可将前闸线及后闸线直接穿设在车把中,简化了前闸线及后闸线的组装方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走线自行车从传统的外部走线形式升级到内部走线形式,有效解决了前闸线及后闸线长期暴露在外所带来的老化、磨损、损坏以及繁杂的视觉感受等问题,解决了因前闸线及后闸线受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内走线自行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车架,与车把相连接,车把和/或车架为中空结构,车架上设有穿入口、穿出口并在车架内形成第二走线通道;后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后闸线的另一端由出线口引出后,经过穿入口进入第二走线通道,并由穿出口引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车架,车架与车把相连接,车架上设有穿入口、穿出口并在车架内形成第二走线通道,具体地,后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后闸线的另一端由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位于车把的底部的出线口引出,当后闸线由出线口引出后,经过设置在车架上的穿入口进入第二走线通道,并由设置在车架上的穿出口引出,从而将后闸线隐藏在车架内,实现了后闸线从传统的外部走线形式升级到内部走线形式,进一步地解决了后闸线长期暴露在外所带来的老化、磨损、损坏以及繁杂的视觉感受等问题,解决了因后闸线受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穿入口优选设置在车架的前端,穿出口优选设置在车架的后端,使得后闸线的走线更加合理;优选地,设置车把和/或车架为中空结构,可降低车把和/或车架的重量,同时便于在车架内部设置第二走线通道,和/或在车把的内部设置第一走线通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车架还包括前叉,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前轮,前轮与前叉转动连接;前制动器,前制动器用于控制前轮;前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前闸把,前闸线的另一端由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出线口引出并经过前叉连接于前制动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架还包括前叉,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前轮,通过将前轮与前叉转动连接,以提高前轮的稳定性,以使自行车行驶的更加平稳,同时,通过前制动器控制前轮,以实现对自行车的停止控制;具体地,前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前闸把,前闸线的另一端由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出线口引出并经过前叉连接于前制动器,以实现控制前闸把来控制前轮的转动停止,进而实现对内走线自行车的停止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车架还包括下管和后叉,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后轮,后轮与后叉转动连接;后制动器,后制动器用于控制后轮;后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后闸线的另一端连接于后制动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架还包括下管和后叉,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后轮,通过将车架所包括的后叉与后轮转动连接,以提高后轮的稳定性,以使自行车行驶的更加平稳,同时,通过后制动器控制后轮,以实现对自行车的停止控制;具体地,后闸线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后闸线的另一端连接于后制动器,以实现通过控制后闸把来控制后轮的转动停止,进而实现对内走线自行车的停止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线口包括:第一进线口,第一进线口靠近前闸把的安装位置,前闸线由第一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第二进线口,第二进线口靠近后闸把的安装位置,后闸线由第二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线口包括:第一进线口及第二进线口,第一进线口设置在靠近前闸把的安装位置的车把上,前闸线由第一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从而将前闸线引入车把内部,由于将第一进线口设置在靠近前闸把的安装位置的车把上,使得仅有较少的前闸线裸露在车把外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前闸线的保护;相应地,设置第二进线口位于靠近后闸把的安装位置的车把上,后闸线由第二进线口进入第一走线通道,从而将后闸线引入车把内部,由于将第二进线口设置在靠近后闸把的安装位置的车把上,使得仅有较少的后闸线裸露在车把外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后闸线的保护,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前闸线及后闸线长期暴露在外所带来的老化、磨损、损坏以及繁杂的视觉感受等问题,解决了因前闸线及后闸线受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连接件,设置在车架上,连接件内设有第三走线通道;车筐,车筐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车架上;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由出线口引出后,穿过第三走线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连接件,连接件内设有第三走线通道,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由出线口引出后,穿过第三走线通道,即部分前闸线和/或后闸线位于连接件内部,连接件进一步加强了对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的保护,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前闸线及后闸线长期暴露在外所带来的老化、磨损、损坏以及繁杂的视觉感受等问题,解决了因前闸线及后闸线受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将前闸线和/或后闸线设置于连接件的内部,可实现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的布线更加简洁,避免因前闸线和/或后闸线在外部布线而带来繁杂的视觉感受,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车筐,车筐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车架上,使得连接件同时具有安装车筐及整理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的作用,同时车筐也可遮挡部分前闸线和/或后闸线,使得内走线自行车的外观更加简洁、大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止栓,与进线口和/或出线口和/或穿入口和/或穿出口相适配,止栓设置在进线口和/或出线口和/或穿入口和/或穿出口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止栓与进线口和/或出线口和/或穿入口和/或穿出口相适配,并将止栓设置在进线口和/或出线口和/或穿入口和/或穿出口处,使得前闸线和/或后闸线通过止栓进入车把或车架的内部时,不仅可避免因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直接与车把或车架的接触而造成的磨损的情况发生,还可减小前闸线和/或后闸线与车把和/或车架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水通过间隙进入车把和/或车架内部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自行车的维修成本,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年限,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止栓上设置有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相适配的开口,以夹紧前闸线和/或后闸线;开口的内径小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的外径;开口的内径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的外径之差小于0.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止栓上设置有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相适配的开口,以夹紧前闸线和/或后闸线,增大止栓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设置开口的内径小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的外径,并使得开口的内径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的外径之差小于0.5mm,以实现开口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之间为过盈配合,不仅可避免前闸线和/或后闸线在开口中产生晃动,从而防止前闸线和/或后闸线因在开口中发生晃动而造成磨损的情况发生,还可使前闸线和/或后闸线与止栓之间紧密贴合,从而提升车架和/或车把的防水效果,进而降低了内走线自行车的损坏风险,降低了内走线自行车的维修成本,延长内走线自行车的使用年限,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止栓为塑胶止栓;或止栓为金属止栓。

在该技术方案中,止栓优选为塑胶止栓,塑胶止栓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同时便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的穿过,可减小对前闸线和/或后闸线的磨损,而且塑胶止栓的加工精度较高,尺寸误差小,可更好地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贴合,从而加强对于车架和/或车把的密封,进一步提升内走线自行车的防水效果;和/或止栓优选为金属止栓,金属止栓具有结构强度好,不易变形、磨损、开裂等优点,同时金属止栓也可与前闸线和/或后闸线贴合,从而加强对于车架和/或车把的密封,进一步提升内走线自行车的防水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前闸线和/或后闸线包括:线芯;线管,包覆在线芯的外周;压帽,压帽安装在线管的端部,以压紧位于线管内的线芯,压帽为尼龙压帽。

在该技术方案中,前闸线和/或后闸线包括:线芯、包覆在线芯的外周的线管及压帽,通过将压帽安装在线管的端部,可以保护线芯,避免线芯直接与其他零件接触而造成线芯磨损的情况发生;优选地,压帽为尼龙压帽,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使用的金属压帽或塑胶压帽(如ABS压帽)等,尼龙压帽具有耐磨性好、韧性强的优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压帽不耐磨、寿命短等问题,降低了自行车全生命周期的维修成本,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年限,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当尼龙压帽用于共享单车等高频率的使用场景时,能够大大降低共享单车的损坏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的金属压帽或塑胶压帽(如ABS压帽)等容易导致压帽疲劳而失效,从而引发潜在的骑行事故的问题,为用户和企业带来双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前制动器为鼓式制动器;和/或后制动器为鼓式制动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前制动器和/或后制动器设置为鼓式制动器,实现了提高制动力度,使自行车的刹车效果更好,避免因无法使自行车停止而造成的用户安全的问题,从而保障用户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走线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内走线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内走线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车把,12进线口,122第一进线口,124第二进线口,14出线口,16止栓,20前闸把,30后闸把,40前闸线,50后闸线,60车架,62前叉,64下管,66后叉,70前轮,72前制动器,80后轮,82后制动器,90连接件,92车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走线自行车。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走线自行车,包括:车把10,车把10内形成第一走线通道;前闸把20,设置在车把10的一端;后闸把30,设置在车把10的另一端;进线口12,进线口12设置在前闸把20及后闸把30之间的车把10上,并靠近前闸把20和/或后闸把30的安装位置;出线口14,设置在车把10的底部;前闸线40,前闸线40的一端连接于前闸把20,前闸线40的另一端由进线口12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出线口14引出;后闸线50,后闸线50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30,后闸线50的另一端由进线口12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出线口14引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走线自行车,设置前闸把20及后闸把30分别位于车把10的两端,并设置车把10内形成第一走线通道,其中,在前闸把20及后闸把30之间的车把10上设置有进线口12,且进线口12靠近前闸把20和/或后闸把30的安装位置,在车把10的底部设置有出线口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通过将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埋设于车把10内的第一走线通道中,使得车把10的外观更加美观,车把10上看不到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不仅可降低骑行时的风阻作用,还可保护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不会在骑行过程中遭到污损及破坏,可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设置前闸线40的一端连接于前闸把20,前闸线40的另一端由进线口12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位于车把10的底部的出线口14引出,进一步地,设置后闸线50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30,后闸线50的另一端由进线口12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位于车把10的底部的出线口14引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把10上设置进线口12、出线口14及第一走线通道,从而将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集中设置在车把10内的第一走线通道中,一方面,在车把10上设置进线口12、出线口14及第一走线通道的结构简单,无需增设其他零件,且可将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直接穿设在车把10中,简化了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的组装方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走线自行车从传统的外部走线形式升级到内部走线形式,有效解决了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长期暴露在外所带来的老化、磨损、损坏以及繁杂的视觉感受等问题,解决了因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受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车架60,与车把10相连接,车把10和/或车架60为中空结构,车架60上设有穿入口、穿出口并在车架60内形成第二走线通道;后闸线50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30,后闸线50的另一端由出线口14引出后,经过穿入口进入第二走线通道,并由穿出口引出。

在该实施例中,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车架60,车架60与车把10相连接,车架60上设有穿入口、穿出口并在车架60内形成第二走线通道,具体地,后闸线50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30,后闸线50的另一端由进线口12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位于车把10的底部的出线口14引出,当后闸线50由出线口14引出后,经过设置在车架60上的穿入口进入第二走线通道,并由设置在车架60上的穿出口引出,从而将后闸线50隐藏在车架60内,实现了后闸线50从传统的外部走线形式升级到内部走线形式,进一步地解决了后闸线50长期暴露在外所带来的老化、磨损、损坏以及繁杂的视觉感受等问题,解决了因后闸线50受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穿入口优选设置在车架60的前端,穿出口优选设置在车架60的后端,使得后闸线50的走线更加合理;优选地,设置车把10和/或车架60为中空结构,可降低车把10和/或车架60的重量,同时便于在车架60内部设置第二走线通道,和/或在车把10的内部设置第一走线通。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车架60还包括前叉62,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前轮70,前轮70与前叉62转动连接;前制动器72,前制动器72用于控制前轮70;前闸线40的一端连接于前闸把20,前闸线40的另一端由进线口12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出线口14引出并经过前叉62连接于前制动器72。

在该实施例中,车架60还包括前叉62,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前轮70,通过将前轮70与前叉62转动连接,以提高前轮70的稳定性,以使自行车行驶的更加平稳,同时,通过前制动器72控制前轮70,以实现对自行车的停止控制;具体地,前闸线40的一端连接于前闸把20,前闸线40的另一端由进线口12进入第一走线通道,进而由出线口14引出并经过前叉62连接于前制动器72,以实现控制前闸把20来控制前轮70的转动停止,进而实现对内走线自行车的停止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车架60还包括下管64和后叉66,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后轮80,后轮80与后叉66转动连接;后制动器82,后制动器82用于控制后轮80;后闸线50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30,后闸线50的另一端连接于后制动器82。

在该实施例中,车架60还包括下管64和后叉66,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后轮80,通过将车架60所包括的后叉66与后轮80转动连接,以提高后轮80的稳定性,以使自行车行驶的更加平稳,同时,通过后制动器82控制后轮80,以实现对自行车的停止控制;具体地,后闸线50的一端连接于后闸把30,后闸线50的另一端连接于后制动器82,以实现通过控制后闸把30来控制后轮80的转动停止,进而实现对内走线自行车的停止控制。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进线口12包括:第一进线口122,第一进线口122靠近前闸把20的安装位置,前闸线40由第一进线口122进入第一走线通道;第二进线口124,第二进线口124靠近后闸把30的安装位置,后闸线50由第二进线口124进入第一走线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进线口12包括:第一进线口122及第二进线口124,第一进线口122设置在靠近前闸把20的安装位置的车把10上,前闸线40由第一进线口122进入第一走线通道,从而将前闸线40引入车把内部,由于将第一进线口122设置在靠近前闸把20的安装位置的车把10上,使得仅有较少的前闸线40裸露在车把10外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前闸线40的保护;相应地,设置第二进线口124位于靠近后闸把30的安装位置的车把10上,后闸线50由第二进线口124进入第一走线通道,从而将后闸线50引入车把内部,由于将第二进线口124设置在靠近后闸把30的安装位置的车把10上,使得仅有较少的后闸线50裸露在车把10外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后闸线50的保护,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长期暴露在外所带来的老化、磨损、损坏以及繁杂的视觉感受等问题,解决了因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受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连接件90,设置在车架60上,连接件90内设有第三走线通道;车筐92,车筐92通过连接件90固定在车架60上;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由出线口14引出后,穿过第三走线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设置在车架60上的连接件90,连接件90内设有第三走线通道,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由出线口14引出后,穿过第三走线通道,即部分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位于连接件90内部,连接件90进一步加强了对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的保护,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长期暴露在外所带来的老化、磨损、损坏以及繁杂的视觉感受等问题,解决了因前闸线40及后闸线50受损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将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设置于连接件90的内部,可实现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的布线更加简洁,避免因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在外部布线而带来繁杂的视觉感受,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车筐92,车筐92通过连接件90固定在车架60上,使得连接件90同时具有安装车筐92及整理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的作用,同时车筐92也可遮挡部分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使得内走线自行车的外观更加简洁、大方。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走线自行车还包括:止栓16,与进线口12和/或出线口14和/或穿入口和/或穿出口相适配,止栓16设置在进线口12和/或出线口14和/或穿入口和/或穿出口内。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止栓16与进线口12和/或出线口14和/或穿入口和/或穿出口相适配,并将止栓16设置在进线口12和/或出线口14和/或穿入口和/或穿出口处,使得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通过止栓16进入车把10或车架60的内部时,不仅可避免因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直接与车把10或车架60的接触而造成的磨损的情况发生,还可减小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与车把10和/或车架60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水通过间隙进入车把10和/或车架60内部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自行车的维修成本,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年限,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止栓16上设置有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相适配的开口,以夹紧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开口的内径小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的外径;开口的内径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的外径之差小于0.5mm。

在该实施例中,止栓16上设置有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相适配的开口,以夹紧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增大止栓16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设置开口的内径小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的外径,并使得开口的内径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的外径之差小于0.5mm,以实现开口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之间为过盈配合,不仅可避免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在开口中产生晃动,从而防止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因在开口中发生晃动而造成磨损的情况发生,还可使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与止栓16之间紧密贴合,从而提升车架60和/或车把10的防水效果,进而降低了内走线自行车的损坏风险,降低了内走线自行车的维修成本,延长内走线自行车的使用年限,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止栓16为塑胶止栓;或止栓16为金属止栓。

在该实施例中,止栓16优选为塑胶止栓,塑胶止栓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同时便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的穿过,可减小对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的磨损,而且塑胶止栓的加工精度较高,尺寸误差小,可更好地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贴合,从而加强对于车架60和/或车把10的密封,进一步提升内走线自行车的防水效果;和/或止栓16优选为金属止栓,金属止栓具有结构强度好,不易变形、磨损、开裂等优点,同时金属止栓也可与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贴合,从而加强对于车架60和/或车把10的密封,进一步提升内走线自行车的防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包括:线芯;线管,包覆在线芯的外周;压帽,压帽安装在线管的端部,以压紧位于线管内的线芯,压帽为尼龙压帽。

在该实施例中,前闸线40和/或后闸线50包括:线芯、包覆在线芯的外周的线管及压帽,通过将压帽安装在线管的端部,可以保护线芯,避免线芯直接与其他零件接触而造成线芯磨损的情况发生;优选地,压帽为尼龙压帽,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使用的金属压帽或塑胶压帽(如ABS压帽)等,尼龙压帽具有耐磨性好、韧性强的优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压帽不耐磨、寿命短等问题,降低了自行车全生命周期的维修成本,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年限,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当尼龙压帽用于共享单车等高频率的使用场景时,能够大大降低共享单车的损坏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的金属压帽或塑胶压帽(如ABS压帽)等容易导致压帽疲劳而失效,从而引发潜在的骑行事故的问题,为用户和企业带来双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前制动器72为鼓式制动器;和/或后制动器82为鼓式制动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前制动器72和/或后制动器82设置为鼓式制动器,实现了提高制动力度,使自行车的刹车效果更好,避免因无法使自行车停止而造成的用户安全的问题,从而保障用户使用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