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6836发布日期:2019-04-23 21:34阅读:1007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般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保险杠。



背景技术:

摩托车现在已经成为了较为重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需要运送货资时,因道路狭窄,导致货车不便于进入,摩托车就成为了主要的运输工具。

摩托车虽然具有上述的优点,但摩托车毕竟只有两个轮胎,若摩托车发生事故,就很容易导致摩托车车身不平衡而发生翻倒,目前市面上的摩托车虽然在摩托车上安装了保险杠,保险杠包括连接在摩托车车身上的固定架,固定架连接有保护架,能够在摩托车发生事故时,使保护架先触地,起到支撑摩托车的作用,避免摩托车压到驾驶人员的腿部,此时的保险杠虽然起到了支撑摩托车的作用,但自身也就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不能再次使用,需要进行更换,导致保险杠的报废率太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保险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保险杠在摩托车发生事故时支撑了摩托车,但保险杠自身受损严重,导致保险杠报废率太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摩托车保险杠,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连接有第一保护架,所述固定架底部连接有第二保护架。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在于:

1.在固定架上增设第二保护架,当摩托车倒地时,连接在固定架底部的第二保护架会比第一保护架先触地,对摩托车起到缓冲作用,使得第一保护架触地时,不用再承受摩托车倾轧下来的全部冲击力,从而减轻第一保护架的受损程度;另外,若摩托车遭遇的事故不严重,第二保护架触地支撑起摩托车后,摩托车受力平衡,第一保护架也就不用再起到支撑作用,不会受损。

2.由于第二保护架连接在固定架底部,当摩托车倒地后,第一保护架能避免摩托车压到驾驶人员腿部的同时,第二保护架则能避免摩托车压到驾驶人员的脚部。

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固定架底部增设第二保护架不仅能起到缓冲摩托车的作用,使第一保护架的受损程度降低,还能在摩托车发生事故时,保护到驾驶人员脚部不受伤害。

进一步,所述第一保护架包括第一框架和连接在固定架上的连接架,第一框架为中空结构,连接架滑动连接在第一框架内,连接架连接有用于保护第一框架的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框架内的活塞块,活塞块与所述连接架的自由端连接;还包括设于第一框架的密闭腔室内的气囊。

设置连接架滑动连接在第一框架内,当摩托车遭到事故倒地时,第一框架首先触地,并受到摩托车倾轧过来的重力以及地面的支撑力,导致第一框架往摩托车车身靠拢,与此同时,连接架便往第一框架内滑动,与连接架连接的活塞块在连接架的带动下一起往第一框架内滑动,活塞块往第一框架内滑动时会挤压第一框架内的空气,从而将密闭腔室内的气囊吹胀,吹胀的气囊不仅能在第一框架受到事故破损时提供保护,且摩托车倒地后,柔软的气囊也能起到保护驾驶人员腿部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连接架和固定架之间增设有第二框架,第二框架为中空结构,连接架滑动连接于第二框架内,第二框架内设有用于支撑摩托车的支撑机构。

增设第二框架,并在第二框架内设置支撑机构,除了第一框架能对摩托车起到支撑作用外,第二框架内的支撑机构还能再次支撑摩托车,对摩托车起到了更好的保护。

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第二框架连接的两块挡泥板,两块挡泥板之间设有转轴,两块挡泥板均转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第二框架内设有用于驱动挡泥板转动的驱动机构。

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两块挡泥板相对于转轴旋转,并逐渐靠拢,靠拢的两块挡泥板此时必然凸出于第二框架,从而起到支撑摩托车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二框架内的第一楔块,第一楔块与连接架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框架滑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楔块相抵的第二楔块,第二楔块分别与所述挡泥板连接,第二楔块远离第一楔块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楔块的固定柱;所述两块挡泥板之间连接有压簧。

设置第一楔块与连接架连接,摩托车倒地后,连接架会在第一框架内滑动,也必然会往第二框架内滑动,从而驱动第一楔块往第二框架内滑动,当第一楔块与第二楔块相抵时,第一楔块驱动第二楔块竖向滑动,第二楔块从而驱动挡泥板旋转;在两块挡泥板之间连接压簧,压簧给予挡泥板弹力,会驱使挡泥板使得第二楔块复位,所以设置固定柱,第一楔块与固定柱相抵后,受固定柱的阻挡便固定不动,此时第一楔块便能阻止第二楔块复位,所以此时挡泥板同时受到压簧的弹力和第一楔块的压力,使挡泥板得到更好的固定;且在摩托车未发生事故时,相互分离的两块挡泥板能挡住行驶路上的泥土。

进一步,所述第一保护架和第二保护架均呈“u”型。

将第一保护架设置为“u”型,在摩托车倒地时,“u”型的第一保护架能增大第一保护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摩托车得到更稳定的支撑力;呈“u”型的第二保护架能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间,避免第二保护架砸到驾驶人员的脚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摩托车保险杠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摩托车保险杠实施例二的局部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摩托车保险杠实施例二中保险杠收缩后的局部主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框架1、活塞块2、连接架3、第二框架4、气囊5、孔洞6、第一楔块7、第二楔块8、固定柱9、挡泥板10、转轴11、固定架12、第一保护架13、第二保护架14。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摩托车保险杠,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焊接有第一保护架13,以第一保护架13的中部对称,第一保护架13远离固定架12的一部分为左部,左部相对于右部向内弯曲,固定架12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保护架14,第二保护架14呈“u”型。具体使用时,将固定架12和第二保护架14均安装在摩托车车身上,当摩托车发生事故时,第二保护架14先着地,首先起到缓冲摩托车的作用,同时也避免摩托车压到驾驶人员的脚部,第一保护架13接着触地,和第二保护架14一起支撑摩托车,给驾驶人员留出安全空间。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的摩托车保险杠,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第一保护架13为收缩式框架,收缩式框架包括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1水平滑动连接有连接架3,连接架3水平滑动连接有第二框架4,第二框架4连接有固定架12,固定架12固定安装在摩托车车身上。

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4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框架1的密闭空间内收纳有气囊5,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气囊5穿出的孔洞6,第一框架1的上、下两侧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块2;第二框架4的上、下两侧框架内均设有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楔块7、第二楔块8和固定柱9,第一楔块7水平滑动连接在第二框架4内,第二楔块8竖向滑动连接在第二框架4内,第一楔块7与连接架3右端连接,第二楔块8与第一楔块7楔面相配,固定柱9固定连接在第二框架4内,第二楔块8均连接有挡泥板10,两块挡泥板10之间设有转轴11,且挡泥板10均转动连接在转轴11上,两块挡泥板10之间连接有压簧,在初始安装时,两块挡泥板10相互形成一个150°的夹角。

当摩托车发生事故时,如图3所示:

当摩托车发生事故倒地时,第一框架1会首先触地,受地面的支撑力和摩托车的重力后,第一框架1会往右移动,连接架3从而在第一框架1内往左滑动,连接架3从而驱动活塞块2往左滑动,从而将第一框架1内的气体同时往第一框架1的中部挤压,堆积在中部的气体从而向外挤压气囊5,气囊5受力从孔洞6处穿出,并且被堆积的气体吹胀,吹胀的气囊5从而能对第一框架1提供一些保护,延长第一框架1的使用寿命,且摩托车倒地时,气囊5还能保护驾驶人员的腿部不被框架压到。

当连接架3驱动活塞往左滑动,使得第一框架1内的密闭腔室气压固定后,活塞块2受气压的作用力,滑动受阻,但第一框架1仍在往右移动,所以使得连接架3从而驱动第一楔块7往右运动,第一楔块7与第二楔块8相抵后,两块第一楔块7将驱动两块第二楔块8往中间相向运动,从而使得两块挡泥板10在第二楔块8的挤压下,相对转轴11发生翻折而逐渐靠拢,逐渐靠拢的两块挡泥板10必然凸出于第二框架4外,与地面接触后,同样能起到支撑摩托车的作用;但由于两块挡泥板10之间连接有压簧,所以两块板会受压簧的作用而相互分离,从而驱使第二楔块8复位,但第一楔块7与固定柱9相抵后,会受固定柱9的阻挡而固定不动,从而使得第一楔块7阻止第二楔块8复位,即此时挡泥板10同时受到压簧的弹力和第一楔块7的压力,从而使得挡泥板10的固定作用更稳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