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驱动车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3963发布日期:2019-10-18 22:2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人力驱动车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力驱动车用组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自行车用辅助单元包括曲柄轴、安装于曲柄轴的前链轮以及曲柄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786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现有的自行车用辅助单元中,没有公开确定曲柄臂与链轮的相对位置的具体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确定曲柄臂与链轮的相对位置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包括:曲柄轴,其具有能够安装曲柄臂的第一安装部以及旋转中心轴心;和传递部,其设置于所述曲柄轴,具有能够安装链轮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用于确定所述旋转中心轴心的周向上的所述曲柄臂相对于所述曲柄轴的预先设定的第一相对相位位置,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用于确定所述旋转中心轴心的周向上的所述链轮相对于所述曲柄轴的预先设定的第二相对相位位置。

根据第一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由于曲柄臂相对于曲柄轴的相对相位位置以及链轮相对于曲柄轴的相对相位位置分别被预先设定,因此唯一地确定曲柄臂与链轮的相对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确定曲柄臂与链轮的相对位置。

在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曲柄臂包括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与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卡合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

根据第二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适当地防止曲柄臂与曲柄轴的相对旋转。

在根据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链轮包括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与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卡合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

根据第三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适当地防止传递部与链轮的相对旋转。

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第四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指标部。

根据第四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通过目视确认第一指标部并组装曲柄轴和曲柄臂,从而能够容易地在第一相对相位位置处将曲柄臂组装于曲柄轴。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第五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第一指标部包括第一刻印部和第一印刷部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第五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通过目视确认第一刻印部和第一印刷部中的至少一个并组装曲柄轴和曲柄臂,从而能够容易地在第一相对相位位置处将曲柄臂组装于曲柄轴。

在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第六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指标部。

根据第六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通过目视确认第二指标部并组装曲柄轴和链轮,从而能够容易地在第二相对相位位置处将链轮组装于曲柄轴。

在根据第六方面的第七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第二指标部包括第二刻印部和第二印刷部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第七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通过目视确认第二刻印部和第二印刷部中的至少一个并组装曲柄轴和链轮,从而能够容易地在第二相对相位位置处将链轮组装于曲柄轴。

在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第八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在所述曲柄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隔。

根据第八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简化曲柄臂中的安装于第一安装部的部分的构造。

在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的第九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传递部与所述曲柄轴是分体部件。

根据第九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抑制曲柄轴变成复杂的构造。

在根据第九方面的第十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传递部是中空部件。

根据第十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使传递部件轻量化。

在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第十一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传递部直接形成于所述曲柄轴的外表面。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减少人力驱动车用组件的零件数量。

在根据第九或第十方面的第十二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曲柄轴还包括能够安装所述传递部的第三安装部。

根据第十二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直接将传递部件安装于曲柄轴。

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第十三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第三安装部包括第三定位部,该第三定位部用于确定所述旋转中心轴心的周向上的所述传递部相对于所述曲柄轴的预先设定的第三相对相位位置。

根据第十三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将传递部相对于曲柄轴的相对相位位置确定为预先设定的位置。

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第十四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传递部包括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与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卡合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

根据第十四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将来自传递部的动力适当地传递到曲柄轴。

在根据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的第十五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第三指标部。

根据第十五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通过目视确认第三指标部并组装曲柄轴和传递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在第三相对相位位置处将传递部组装于曲柄轴。

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第十六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第三指标部包括第三刻印部和第三印刷部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第十六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通过目视确认第三刻印部和第三印刷部中的至少一个并组装曲柄轴和传递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在第三相对相位位置处将传递部组装于曲柄轴。

在根据第一至第十六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第十七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人力驱动车用组还包括:壳体,该壳体支撑所述曲柄轴并使其能够旋转。

根据第十七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通过壳体而适当地支撑曲柄轴。

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第十八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还包括:马达,其辅助所述人力驱动车的推进,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且,构成为能够驱动所述传递部。

根据第十八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通过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传递部,从而能够辅助人力驱动车的推进。

在根据第一至第十八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第十九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所述链轮包括第一链轮和直径比所述第一链轮小的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变速促进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变速促进区域用于促进链条在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之间的移动。

根据第十九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链条经由变速促进区域能够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顺畅地移动。

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第二十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中,在以在所述旋转中心轴心的周向上所述曲柄臂相对于所述曲柄轴成为所述预先设定的第一相对相位位置的方式,将所述曲柄臂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并且,以在所述旋转中心轴心的周向上所述链轮相对于所述曲柄轴成为所述预先设定的第二相对相位位置的方式,将所述链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状态下,在从与所述旋转中心轴心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变速促进区域配置在所述曲柄臂的附近,或,在所述旋转中心轴心的周向上与所述曲柄臂相差180°的位置的附近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第二十方面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在曲柄臂位于上止点或下止点的情况下,链条能够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顺畅地移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能够容易地确定曲柄臂与链轮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实施方式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的人力驱动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人力驱动车的曲柄轴附近的立体图;

图3是曲柄轴、曲柄臂以及链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将曲柄臂中的安装于曲柄轴的部分放大后的侧视图;

图5是从沿着旋转中心轴心的方向观察曲柄轴和传递部的平面图;

图6是将链轮中的安装于曲柄轴的部分放大后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曲柄臂和链轮在旋转中心轴心的周向上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8是曲柄轴和传递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沿着旋转中心轴心的方向观察传递部的平面图;

图10是从沿着旋转中心轴心的方向观察曲柄轴的平面图;

图11是示出曲柄轴与曲柄臂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12中的图(a)是限制部件限制曲柄轴之前的剖视图,图(b)是限制部件限制了曲柄轴之后的剖视图;

图13是人力驱动车用组件的曲柄轴附近的剖视图;

图14是人力驱动车用组件、曲柄臂以及链轮的正视图;

图15是人力驱动车用组件、曲柄臂以及链轮的侧视图;

图16是变形例的曲柄轴和传递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7中的图(a)是示出第一刻印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b)是示出第一印刷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8是变形例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曲柄臂以及链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包括实施方式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50的人力驱动车b进行说明。以下,将人力驱动车用组件50简单记载为组件50。人力驱动车b是至少能够通过人力驱动力来进行驱动的车。人力驱动车b例如包括自行车。人力驱动车b的车轮的数量并无限定,例如也包括独轮车和具有3轮以上的车轮的车。自行车包括例如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城市自行车、货运自行车、以及斜躺自行车等各种各样的种类的自行车,以及电动辅助自行车(e-bike)。以下,在实施的方式中,将人力驱动车b作为自行车来进行说明。

人力驱动车b包括车架20、曲柄30、驱动机构10以及驱动轮12。曲柄30中输入有人力驱动力。曲柄30包括:曲柄轴32,其能够相对于车架20旋转;以及曲柄臂34,其分别设置于曲柄轴32的两端部。在各曲柄臂34连结有踏板36。驱动轮12支撑于车架20。曲柄30和驱动轮12通过驱动机构10连结。驱动机构10包括与曲柄轴32结合的链轮14。驱动机构10还包括连结部件16和链轮18。连结部件16将链轮14的旋转力传递给链轮18。连结部件16包括例如链条、皮带或传动轴。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16包括链条16a。

链轮18与驱动轮12连结。优选在链轮18与驱动轮12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构成为,在链轮18向前旋转的情况下,使驱动轮12向前旋转,在链轮18向后旋转的情况下,不使驱动轮12向后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链轮14包括前链轮,链轮18包括后链轮。以下,将前链轮简单记载为链轮14。

人力驱动车b包括前轮12f和后轮12r。虽然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后轮12r作为驱动轮12来进行说明,但是前轮12f也可以是驱动轮12。

车架20包括下管20a。车架20还包括前管20b、上管20c、座管20d、后上叉20e以及后下叉20f。

如图1和图2所示,人力驱动车b包括电池24。组件50和电池24安装于车架20。在一个例子中,组件50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人力驱动车b的车架20。优选电池24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人力驱动车b的车架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24整体收纳于人力驱动车b的车架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24整体收纳于下管20a。电池24可以收纳于座管20d,可以收纳于上管20c(参照图1)中,可以收纳于后上叉20e(参照图1),也可以收纳于后下叉20f。电池24可以以为分成多个的方式构成,可以收纳于下管20a、座管20d、上管20c、后上叉20e以及后下叉20f中的至少两个以上中。

如图2所示,车架20包括供组件50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的安装部22。安装部2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下管20a。安装部22包括周壁部22a、开口部22b以及连接部22c。安装部22形成为包括组件50和电池24的收纳空间22s。

周壁部22a包括下管20a的一部分。周壁部22a形成于下管20a的下端部。在图2中,开口部22b向人力驱动车b的下方开口。开口部22b形成于下管20a的下端部。连接部22c设置于下管20a的下端部。在连接部22c连接座管20d和后下叉20f。虽然优选连接部22c与座管20d和后下叉20f一体地形成,但是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粘接等与座管20d和后下叉20f连接。

车架20还包括罩26。罩26堵住开口部22b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优选罩26堵住整个开口部22b。罩26包括能够安装于开口部22b和组件50中的至少一者的车架安装部26a。车架安装部26a例如包括能够插入螺栓bt的孔。通过螺栓bt经由车架安装部26a的孔拧入设于安装部22的开口部22b的周边的螺孔中,从而罩26安装于开口部22b。通过罩26安装于开口部22b,从而组件50整体收纳于下管20a和连接部22c。

如图2所示,组件50和电池24在彼此连结的状态下,收纳于车架20的收纳空间22s。组件50和电池24可以物理连结以及电连结,组件50和电池24也可以相互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并通过电缆电连结。

如图3所示,组件50包括:曲柄轴32,其具有能够安装曲柄臂34的第一安装部32a、以及旋转中心轴心jc;以及传递部52,其设置于曲柄轴32,具有能够安装链轮14的第二安装部52a。第一安装部32a包括第一定位部32b,该第一定位部32b用于确定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曲柄臂34相对于曲柄轴32的预先设定的第一相对相位位置。第二安装部52a包括第二定位部52b,该第二定位部52b用于确定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链轮14相对于曲柄轴32的预先设定的第二相对相位位置。第一安装部32a与第二安装部52a在曲柄轴32的轴向上隔开间隔。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安装部32a设置于曲柄轴32的轴向的两端部。第二安装部52a在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的方向上,设置于传递部52的第一端部。第二安装部52a在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的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安装部32a之间。更加详细而言,第二安装部52a位于比曲柄轴32的轴向上的中央位置更靠其中一个第一安装部32a的位置。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曲柄轴32形成为中空,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实心。

曲柄臂34包括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32b包括与曲柄臂3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链轮14包括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52b包括与链轮1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

在一个例子中,曲柄臂34包括安装于曲柄轴32的安装部34a。安装部34a包括供曲柄轴32插入的贯通孔34b、与贯通孔34b连通的狭缝34c、以及用于通过螺栓(省略图示)而将曲柄轴32和曲柄臂34固定的一对孔34d。狭缝34c在曲柄臂34的端部上沿着曲柄臂34延伸的方向形成。一对孔34d包括贯通孔,该贯通孔在与曲柄臂34延伸的方向和贯通孔34b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贯通曲柄臂34的端部。一对孔34d与狭缝34c连通。

如图4所示,在安装部34a中的构成贯通孔34b的内周面,形成有作为曲柄臂3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例的细齿34e。在本实施方式中,细齿34e包括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延伸的多个凹部。优选地,细齿34e的多个凹部以遍及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整周的方式形成。细齿34e的多个凹部包括:第一凹部34g,其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以及第二凹部34f,其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宽度比第一凹部34g宽。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凹部34f以成为第一凹部34g的两个间距的宽度的方式形成。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第二凹部34f设置于绕曲柄轴32的旋转中心轴心jc与狭缝34c相距180°的位置。第一凹部34g和第二凹部34f的宽度的大小、以及第二凹部34f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位置分别能够任意地变更。第二凹部34f只需构成为实施曲柄臂34与曲柄轴32的连结作业的作业者能够目视确认其与第一凹部34g之间的区别即可。

如图5所示,曲柄轴32的第一定位部32b包括与曲柄臂34的细齿34e卡合的细齿32c,以作为与曲柄臂3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细齿32c包括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延伸的多个凸部。优选地,细齿32c的多个凸部以遍及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整周的方式形成。细齿32c的多个凸部包括:第一凸部33a,其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以及第二凸部33b,其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宽度比第一凸部33a宽。第一定位部32b包括第一指标部32d。第一指标部32d包括第二凸部33b。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凸部33b设置于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相距180°的两个位置。在一个例子中,两个第二凸部33b分别以成为第一凸部33a的两个间距的宽度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安装部32a的细齿32c与曲柄臂34的细齿34e卡合的状态下,一个第二凸部33b与曲柄臂34的第二凹部34f(参照图4)卡合,另一个第二凸部33b与曲柄臂34的狭缝34c(参照图4)卡合。在传递部52以第二凸部33b中的任一个与曲柄臂34的第二凹部34f卡合的方式安装到连接器46的情况下,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曲柄臂34相对于曲柄轴32的位置被确定为第一相对相位位置。

也可以省略第二凸部33b中的一个,并且省略曲柄臂34的第二凹部34f。在该情况下,第二凸部33b中的另一个与曲柄臂34的狭缝34c(参照图4)卡合。

如图5所示,传递部52的第二定位部52b包括细齿52c,以作为与链轮1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的一例。第二定位部52b的外径比第一定位部32b的外径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细齿52c包括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延伸的多个凸部。优选地,细齿52c的多个凸部以遍及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整周的方式形成。细齿52c的多个凸部包括:第一凸部53a,其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以及第二凸部53b,其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宽度比第一凸部53a宽。在一个例子中,细齿52c的多个第一凸部53a的间距与细齿32c的多个第一凸部33a的间距相等。第二定位部52b包括第二指标部52d。第二指标部52d包括第二凸部53b。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凸部53b设置于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相距180°的两个位置。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第二指标部52d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53b的位置与第一指标部32d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33b的位置彼此相同。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凸部53b以成为第一凸部53a的两个间距的宽度的方式形成。

细齿32c、细齿52c的多个第一凸部33a、第一凸部53a的规定间距分别能够任意地变更。在一个例子中,细齿32c的多个第一凸部33a的间距与细齿52c的多个第一凸部53a的间距也可以彼此不同。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第一指标部32d的位置和第二指标部52d的位置分别能够任意地变更。在一个例子中,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第一指标部32d的位置与第二指标部52d的位置彼此不同。第一指标部32d所包括的第二凸部33b的宽度的大小以及第二指标部52d所包括的第二凸部53b的宽度的大小分别能够任意地变更。

如图3所示,链轮14包括第一链轮42和直径比第一链轮42小的第二链轮44。第一链轮42和第二链轮44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变速促进区域40,该至少一个变速促进区域40用于促进链条16a(参照图1)在第一链轮42和第二链轮44之间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链轮42包括多个变速促进区域40。

第一链轮42包括供链条16a挂设的多个齿42a、和多个安装部42b。多个齿42a设置于第一链轮42的外周部,多个安装部42b设置于第一链轮42的内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链轮42包括四个安装部42b。四个安装部42b以旋转中心轴心jc为中心等间隔地设置。安装部42b包括供螺栓(省略图示)插入的孔42c。

第二链轮44包括供链条16a挂设的多个齿44a、和多个安装部44b。多个齿44a设置于第二链轮44的外周部,多个安装部44b设置于第二链轮44的内周部。第二链轮44的齿数比第一链轮42的齿数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链轮44包括四个安装部44b。四个安装部44b以旋转中心轴心jc为中心等间隔地设置。安装部44b包括供螺栓(省略图示)插入的孔44c。

如图3所示,链轮14还包括连接器46,该连接器46安装有第一链轮42和第二链轮44。连接器46具有旋转中心轴心jc上的第一侧面46f和第二侧面46g。第一侧面46f位于比第二侧面46g更靠车架20侧处。第一链轮42安装于连接器46的第二侧面46g。第二链轮44安装于连接器46的第一侧面46f。

连接器46包括安装部46a和多个臂部46b。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46包括四个臂部46b。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臂部46b以旋转中心轴心jc为中心等间隔地配置。四个臂部46b也可以以旋转中心轴心jc为中心不等间隔地配置。在各臂部46b的前端部形成有供螺栓(省略图示)插入的孔46c,该螺栓用于将第一链轮42和第二链轮44固定于连接器46。更加详细而言,在以第一链轮42的孔42c、第二链轮44的孔44c、以及连接器46的孔46c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的方式将第一链轮42和第二链轮44安装于连接器46的状态下,将螺栓插入孔42c、孔44c、孔46c,并由螺栓的头部和螺母来夹持第一链轮42、第二链轮44以及连接器46。由此,在连接器46上固定有第一链轮42和第二链轮44。

安装部46a构成为被安装于传递部52。安装部46a包括供曲柄轴32插入的贯通孔46d。在安装部46a中的构成贯通孔46d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细齿46e,以作为链轮1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例。细齿46e构成为与传递部52的细齿52c(参照图3)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细齿46e包括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延伸的多个凹部。优选地,细齿46e的多个凹部以遍及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整周的方式形成。

如图6所示,细齿46e的多个凹部包括:第一凹部47a,其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以及第二凹部47b,其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宽度比第一凹部47a宽。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凹部47b以成为第一凹部47a的两个间距的宽度的方式形成。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第二凹部47b设置于在曲柄轴32的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相距180°的位置。第一凹部47a和第二凹部47b的宽度的大小以及第二凹部47b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位置分别能够任意地变更。第二凹部47b只需构成为实施链轮14与传递部52的连结作业的作业者能够目视确认其与第一凹部47a之间的区别即可。

在连接器46的细齿46e与传递部52的细齿52c卡合的状态下,第二定位部52b的第二指标部52d所包括的第二凸部53b分别与连接器46的第二凹部47b卡合。在传递部52以第二指标部52d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53b中的一个与两个第二凹部47b中的一个卡合,两个第二凸部53b中的另一个与两个第二凹部47b中的另一个卡合的方式安装于连接器46的情况下,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链轮14相对于曲柄轴32的位置被确定为第二相对相位位置。此外,即使在传递部52以第二指标部52d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53b中的另一个与两个第二凹部47b中的一个卡合,两个第二凸部53b中的一个与两个第二凹部47b中的另一个卡合的方式安装于连接器46的情况下,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链轮14相对于曲柄轴32的位置也被确定为第二相对相位位置。

也可以省略第二凸部53b中的一个,并且省略连接器46的第二凹部47b中的一个。

图7所示的曲柄臂34和链轮14是下述的状态,即,以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曲柄臂34相对于曲柄轴32成为预先设定的第一相对相位位置的方式,将曲柄臂34安装于第一安装部32a,并且,以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链轮14相对于曲柄轴32成为预先设定的第二相对相位位置的方式,将链轮14安装于第二安装部52a的状态。在从与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优选至少一个变速促进区域40配置于曲柄臂34的附近,或,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与曲柄臂34相差180°的位置的附近中的至少一个。变速促进区域40包括:第一变速促进区域40a,其促进链条16a从第二链轮44向第一链轮42的移动;和第二变速促进区域40b,其促进链条16a从第一链轮42向第二链轮44的移动。在从与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优选至少一个第二变速促进区域40b配置于曲柄臂34的附近,或,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与曲柄臂34相差180°的位置的附近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递部52与曲柄轴32是分体部件。传递部52是中空部件。传递部52以与曲柄轴32同轴的方式安装于曲柄轴32。曲柄轴32还包括能够与传递部52安装的第三安装部32e。第三安装部32e包括第三定位部32f,该第三定位部32f用于确定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传递部52相对于曲柄轴32的预先设定的第三相对相位位置。第三安装部32e在曲柄轴32的轴向上与第一安装部32a和第二安装部52a隔开间隔。优选地,第三安装部32e在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的方向上设置于传递部52的第二端部。

传递部52包括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32f包括与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传递部52包括细齿52e,以作为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例。细齿52e在传递部52中设置于第二端部的内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细齿52e包括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延伸的多个凹部。优选地,细齿52e的多个凹部以遍及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整周的方式形成。如图9所示,细齿52e的多个凹部包括:第一凹部53c,其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和第二凹部53d,其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宽度比第一凹部53c宽。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凹部53d形成于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相差180°的位置处。第二凹部53d分别以成为第一凹部53c的两个间距的宽度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形成有两个第二凹部53d的位置相对应的传递部5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对位指标部52g。对位指标部52g包括传递部52的外周面中的平面部。通过对位指标部52g,作业者能够在将传递部52插入到曲柄轴32中时识别传递部52上的第二凹部53d的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大致位置。

如图8所示,第三定位部32f包括与传递部52的细齿52e卡合的细齿32g,以作为与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细齿32g包括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延伸的多个凸部。优选地,细齿32g的多个凸部以遍及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整周的方式形成。细齿32g的多个凸部包括:第一凸部33c,其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和第二凸部33d,其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宽度比第一凸部33c宽。在一个例子中,细齿32g的多个第一凸部33c的间距与细齿52e的多个第一凹部53c的间距彼此相等。第三定位部32f包括第三指标部32h。第三指标部32h包括第二凸部33d。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0所示,第二凸部33d设置于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相距180°的两个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两个第二凸部33d的位置与两个第二凸部33b的位置彼此相同。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凸部33d分别包括第一凸部33c的两个间距的凸部。细齿32g的多个第一凸部33c的间距与第一定位部32b的细齿32c的多个第一凸部33a的间距彼此相等。

在曲柄轴32的细齿32g与传递部52的细齿52e卡合的状态下,第三定位部32f的第三指标部32h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33b分别与两个第二凹部53d卡合。在传递部52以第三指标部32h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33d中的一个与两个第二凹部53d中的一个卡合,两个第二凸部33d中的另一个与两个第二凹部53d中的另一个卡合的方式安装于曲柄轴32的情况下,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传递部52相对于曲柄轴32的位置被确定为第三相对相位位置。此外,即使在传递部52以第三指标部32h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33d中的另一个与两个第二凹部53d中的一个卡合,两个第二凸部33d中的一个与两个第二凹部53d中的另一个卡合的方式安装于曲柄轴32的情况下,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传递部52相对于曲柄轴32的位置也被确定为第三相对相位位置。

第一凹部53c和第二凹部53d的宽度的大小以及第二凹部53d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的位置分别能够任意地变更。第二凹部53d只需构成为实施曲柄臂32与传递部52的连结作业的作业者能够目视确认其与第一凹部53c之间的区别即可。

也可以省略第二凹部53d中的一个,并且省略曲柄轴32的第二凸部33d中的一个。

细齿32g的多个第一凸部33c和细齿52e的多个第一凹部53c的规定间距分别能够任意地变更。

接下来,参照图11和图12,对曲柄轴32和曲柄臂34的安装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

曲柄轴32的第一安装部32a包括孔32i。在一个例子中,孔32i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设置于与第一定位部32b的第一指标部32d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33b中的一个相同的位置处。曲柄轴32以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孔32i成为与曲柄臂34的狭缝34c相同的位置的方式插入到曲柄臂34的贯通孔34b。曲柄轴32的细齿32c与曲柄臂34的细齿34e卡合,曲柄轴32的第一指标部32d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33b中的另一个与曲柄臂34的第二凹部34f卡合。由此,曲柄臂34位于相对于曲柄轴32的第一相对相位位置。在链轮14的变速促进区域40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至少形成于相差180°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孔32i也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指标部32d所包括的两个第二凸部33b中的每一个。

曲柄30包括限制部件38,该限制部件38限制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的方向上的曲柄轴32与曲柄臂34的相对移动。限制部件38包括主体部38a、第一卡合部38b、第二卡合部38c以及限制部38d。在一个例子中,构成为主体部38a与限制部38d分体地形成,限制部38d固定于主体部38a。主体部38a形成为板状。第一卡合部38b包括设置于主体部38a的贯通孔。第二卡合部38c包括贯通槽,该贯通槽在主体部38a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在与主体部38a的厚度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的一侧开口。如图11所示,在与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上,第一卡合部38b与第二卡合部38c彼此相邻。限制部38d从主体部38a的外周面突出。限制部38d在与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上,位于第一卡合部38b与第二卡合部38c之间。限制部件38也可以是主体部38a与限制部38d一体形成的构造。

如图11和图12(a)所示,限制部件38插入曲柄臂34的狭缝34c。在图12图(a)中,示出曲柄臂34安装于曲柄轴32的状态。如图12(a)所示,通过分别插入曲柄臂34的一对孔34d中的螺栓39a、螺栓39b,从而限制了限制部件38的移动。通过将插入到一对孔34d中的一个的螺栓插入第一卡合部38b的贯通孔,从而防止了限制部件38从曲柄臂34的脱落。图12(a)的限制部件38构成为能够以插入到第一卡合部38b中的螺栓39a为中心进行转动。

如图12(b)所示,通过限制部件38转动,以使第二卡合部38c与插入到一对孔34d中的另一个的螺栓39b卡合,从而限制部38d插入曲柄轴32的孔32i中。由此,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的方向上的曲柄轴32与曲柄臂34的相对移动被限制。而且,通过插入到一对孔34d的螺栓39a、螺栓39b,狭缝34c以变窄的方式被紧固,从而曲柄臂34固定于曲柄轴32。

接下来,参照图13,对组件50的内部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

组件50还包括壳体54,该壳体54支撑曲柄轴32并使之能够旋转。组件50还包括马达56,该马达56辅助人力驱动车b的推进。马达56构成为,设置于壳体54,并能够驱动传递部52。在本实施方式中,组件50构成为驱动单元。

组件50还包括将马达56的旋转力传递至传递部52的传递机构58、第一轴承62a和第二轴承62b、以及对马达56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驱动电路64。

壳体54收纳曲柄轴32的一部分、马达56、驱动电路64、传递部52的一部分、以及传递机构58。驱动电路64也可以设置于壳体54的外部。

曲柄轴32的一部分在与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上从壳体54的两侧突出。设置于曲柄轴32的外周的传递部52的一部分在与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上,从壳体54的一侧突出。能够将链轮14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传递部52。

如图13所示,第一轴承62a支撑曲柄轴32并使其能够相对于壳体54旋转。第二轴承62b支撑传递部52并使其能够相对于壳体54旋转。

马达56的一例是无刷马达。马达56包括定子56a、转子56b、输出轴56c、第三轴承62c、以及第四轴承62d。定子56a固定于壳体54的内周部。转子56b配置于定子56a的内周部。输出轴56c固定于转子56b,并与转子56b一体旋转。转子56b和输出轴56c由第三轴承62c和第四轴承62d支撑,并能够相对于壳体54旋转。

马达56具有与下述方向平行的旋转中心轴心rc,所述方向是不同于与曲柄轴32的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的方向。旋转中心轴心rc在与沿着旋转中心轴心jc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一个例子中,马达56的旋转中心轴心rc和曲柄轴32的旋转中心轴心jc包括在同一平面中。在一个例子中,马达56的旋转中心轴心rc与曲柄轴32的旋转中心轴心jc正交。驱动电路64在沿着旋转中心轴心rc的方向上,相对于马达56配置于与传递机构58相反的一侧。

传递机构58与马达56连接。传递机构58包括:第一旋转体66a,其绕第一轴线c1旋转;第二旋转体66b,其绕与第一轴线c1交叉的第二轴线c2旋转,并与第一旋转体66a接触;单向离合器60;第五轴承62e;以及第六轴承62f。第一轴线c1与马达56的旋转中心轴心rc平行。第二轴线c2与曲柄轴32的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在图13中,第一轴线c1与马达56的旋转中心轴心rc同轴。第二轴线c2与曲柄轴32的旋转中心轴心jc同轴。传递机构58还包括第一传递机构68和第二传递机构70。第一传递机构68和第二传递机构70配置为在沿着旋转中心轴心rc的方向上排列。第一传递机构68在沿着旋转中心轴心rc的方向上配置于马达56与第二传递机构70之间。

第一传递机构68包括行星齿轮机构。第一传递机构68包括第一太阳轮68a、第一齿圈68b、多个第一行星齿轮68c、以及第一齿轮架68d。第一太阳轮68a设置于马达56的输出轴56c的外周部。第一太阳轮68a可以与输出轴56c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与输出轴56c分体地形成并安装于输出轴56c。第一齿圈68b设置于壳体54的内周部。第一齿圈68b可以与壳体54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与壳体54分体地形成。多个第一行星齿轮68c配置于第一太阳轮68a与第一齿圈68b之间。第一齿轮架68d支撑多个第一行星齿轮68c,并使多个第一行星齿轮68c绕第一太阳轮68a一体地公转。通过设置于壳体54的内周部的第五轴承62e,支撑第一齿轮架68d并使之能够相对于壳体54旋转。

第二传递机构70包括行星齿轮机构。第二传递机构70包括第二太阳轮70a、第二齿圈70b、多个第二行星齿轮70c、以及第二齿轮架70d。第二太阳轮70a与第一齿轮架68d连接,并与第一齿轮架68d一体地旋转。第二齿圈70b设置于壳体54的内周部。第二齿圈70b可以与壳体54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与壳体54分体地形成。多个第二行星齿轮70c配置于第二太阳轮70a与第二齿圈70b之间。第二齿轮架70d支撑多个第二行星齿轮70c,并使多个第二行星齿轮70c绕第二太阳轮70a一体地公转。通过设置于壳体54的内周部的第六轴承62f,支撑第二齿轮架70d,并使之能够相对于壳体54旋转。

第一旋转体66a传递有马达56的转矩。第二旋转体66b与第一旋转体66a啮合,向传递部52传递转矩。第一旋转体66a和第二旋转体66b分别包括伞齿轮。第一旋转体66a与第二齿轮架70d连接,并与第二齿轮架70d一体地旋转。第一旋转体66a的齿数比第二旋转体66b的齿数少。第二旋转体66b设置于传递部52的外周部。第二旋转体66b将绕第一旋转体66a的第一轴线c1的旋转转换为绕第二旋转体66b的第二轴线c2的旋转并输出至传递部52。

马达56的旋转通过第一传递机构68、第二传递机构70、以及第一旋转体66a和第二旋转体66b这三个阶段被减速并传递至传递部52。传递机构58也可以对马达56的旋转进行两级以下或四级以上的减速并传递至传递部52。由传递机构58进行的减速的级数和减速比能够适当地变更。传递机构58的结构也能够按照希望的减速比来适当地变更。

单向离合器60设置于马达56与传递部52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优选单向离合器60设置于第二旋转体66b的内周部与传递部52的外周部之间。曲柄轴32、传递部52以及第二旋转体66b设置为同轴。在第二旋转体66b在第一旋转方向的转速是传递部52在第一旋转方向的转速以上的情况下,单向离合器60将第二旋转体66b的旋转传递至传递部52。在第二旋转体66b在第一旋转方向的转速小于传递部52在第一旋转方向的转速的情况下,单向离合器60不将第二旋转体66b的旋转传递至传递部52。单向离合器60可以由滚子式离合器构成,可以由棘轮式离合器构成,也可以由斜撑式离合器构成。

组件50还包括检测部72。检测部72设置于壳体54。检测部72检测从曲柄轴32输入的人力驱动力。检测部72例如设置于传递部52或传递部52的周围。检测部72包括应变式传感器或磁致伸缩传感器等。应变式传感器包括应变仪。在检测部72包括应变式传感器的情况下,应变式传感器例如设置于传递部52的外周部。检测部72也可以包括无线或有线的通信部。检测部72也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曲柄轴32的旋转状态的旋转传感器。曲柄轴32的旋转状态包括曲柄的转速和旋转角度中的至少一个。

接下来,参照图14和图15,对抑制链条16a咬入曲柄臂34与链轮14之间的间隙的咬入抑制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在第一链轮42中的曲柄臂34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突出部48。在一个例子中,突出部48具有沿着与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朝向曲柄臂34侧延伸的圆柱状。

如图15所示,从与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观察,突出部48设置为与曲柄臂34重合。如图14所示,在与旋转中心轴心jc平行的方向上,突出部48与曲柄臂34之间的间隙设定为不能插入链条16a的程度的大小。由此,即使链条16a从第一链轮42的多个齿42a脱离,也会由突出部48和曲柄臂34来支撑链条16a,因此在链条16a从第一链轮42脱落的情况下,抑制了链条16a咬入曲柄臂34与链轮14之间的间隙的情况。

(变形例)

与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是基于本发明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可获得的方式的例示,并非意图限制其方式。基于本发明的人力驱动车用组件可获得例如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及相互不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组合而成的方式。在以下的变形例中,对与实施方式的方式共通的部分,附加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电池24和组件50收纳于车架20的结构,但是不限定于此,电池24和组件50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安装于车架20的外侧。

·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第一至第三指标部32d、32h、52d不限于设置于细齿32c、细齿32g、细齿52c上的宽幅的凸部,也可以是作业者能够识别的预先设定的标记。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6所示,第一指标部32d由设置于曲柄轴32的第一安装部32a的箭头构成。在一个例子中,第二指标部52d由设置于传递部52的第二安装部52a上的箭头构成。在一个例子中,第三指标部32h由设置于曲柄轴32的第三安装部32e的箭头构成。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指标部32d包括第一刻印部32j和第一印刷部32k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指标部52d包括第二刻印部52h和第二印刷部52i中的至少一个。第三指标部32h包括第三刻印部32l和第三印刷部32m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7(a)所示,第一刻印部32j通过在第一安装部32a上刻印预先设定的标记而形成。如图17(b)所示,第一印刷部32k通过在第一安装部32a上印刷预先设定的标记而形成。即使关于第二指标部52d的第二刻印部52h和第二印刷部52i、以及第三指标部32h的第三刻印部32l和第三印刷部32m,也同样地,可以是通过刻印如图17(a)所示那样的预先设定的标记而形成的刻印部,或是,通过印刷如图17(b)所示那样的预先设定的标记而形成的印刷部。印刷能够通过例如喷墨打印机或网版印刷机来进行。

·第一至第三指标部32d、32h、52d不限于刻印和印刷,也可以通过标签的粘贴、用笔等进行的书写来形成。总之,关于第一至第三指标部32d、32h、52d,只需将作业者能够识别的标记设置于曲柄轴32和传递部52即可。

·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链轮14也可以是仅具有1条链轮的链轮14。在一个例子中,链轮14包括第一链轮42与连接器46一体地形成的构造。如图18所示,链轮14例如包括四个安装部42b。四个安装部42b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不等间隔地配置。四个安装部42b配置为,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安装部42b之间的间隔成为第一间隔g1、比第一间隔g1小的第二间隔g2。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42b之间的间隔设为,穿过旋转中心轴心jc的中心,并且,在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上穿过安装部42b的中央的、安装部42b的中心线的间隔。在四个安装部42b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周向,以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以及第四安装部的顺序排列的情况下,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和第三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之间成为第一间隔g1,第二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之间和第一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之间成为第二间隔g2。从旋转中心轴心jc的延伸方向观察,曲柄臂34和链轮14以曲柄臂34配置于第一间隔g1的方式,安装于曲柄轴32。

·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曲柄轴32与传递部52也可以被一体化。在该情况下,从曲柄轴32中省略第三安装部32e、第三定位部32f以及细齿32g,从传递部52中省略细齿52e。以此方式,传递部52可以直接形成于曲柄轴32的外表面。

·虽然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在曲柄臂34的安装部34a形成有细齿34e,以作为曲柄臂3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例,但是也可以是细齿34e以外的凹部。虽然曲柄轴32的第一定位部32b形成有细齿32c,以作为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的一例,但是也可以是细齿32c以外的凸部。曲柄臂3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曲柄轴32的第一定位部32b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只需是限制曲柄臂34与曲柄轴32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相对旋转的这种凹部和凸部的卡合即可。

·虽然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在链轮14的连接器46的安装部46a形成有细齿46e,以作为链轮1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例,但是也可以是细齿46e以外的凹部。虽然传递部52的第二定位部52b形成有细齿52c,以作为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的一例,但是也可以是细齿52c以外的凸部。链轮14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与传递部52的第二定位部52b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只需是限制链轮14与传递部52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相对旋转的这种凹部和凸部的卡合即可。

·虽然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形成有细齿52e,以作为传递部52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例,但是也可以是细齿52e以外的凹部。虽然曲柄轴32的第三定位部32f形成有细齿32g,以作为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的一例,但是也可以是细齿32g以外的凸部。传递部52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曲柄轴32的第三定位部32f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另一个只需是限制传递部52与曲柄轴32绕旋转中心轴心jc的相对旋转的这种凹部和凸部的卡合即可。

·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各细齿也可以变更为花键。

·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组件50的马达56和传递机构58的结构不限于图13所示的结构。例如马达56可以以旋转轴与曲柄轴平行的方式设置于壳体。例如传递机构58可以由正齿轮构成。

·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可以从组件50中省略马达、减速机以及驱动电路中的至少一者。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壳体54可以与车架20一体地形成。

符号说明:

b…人力驱动车,jc…旋转中心轴心,14…链轮,16a…链条,32…曲柄轴,32a…第一安装部,32b…第一定位部,32d…第一指标部,32e…第三安装部,32f…第三定位部,32h…第三指标部,32j…第一刻印部,32k…第一印刷部,32l…第三刻印部,32m…第三印刷部,34…曲柄臂,40…变速促进区域,42…第一链轮,44…第二链轮,50…组件(人力驱动车用组件),52…传递部,52a…第二安装部,52b…第二定位部,52d…第二指标部,52h…第二刻印部,52i…第二印刷部,54…壳体,56…马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