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伴成长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4808发布日期:2019-08-13 19:1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伴成长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儿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伴成长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大大减轻了人们外出时携带婴儿的负担。为父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经过300余年的发展,传统的功能单一、浪费资源、占空间的婴儿车逐渐演变成多功用、可折叠、绿色轻型的现代婴儿车。

本申请人发现:当长时间推着婴儿车时,会导致推车的家长疲惫,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可能连歇息的地方都无法找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伴成长婴儿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长时间推着婴儿车时,会导致推车的家长疲惫,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可能连歇息的地方都无法找到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伴成长婴儿车,包括车体、后车杆、平衡车、支撑杆、联动杆、固定杆、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车体下方设有所述的后车杆,所述后车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固定杆,所述连接部位于固定杆内部,所述固定部位于平衡车的上端面,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支撑杆的杆体活动连接,在需要使用平衡车推动婴儿车时,使联动杆的另一端在连接部作用下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并使支撑杆下端通过固定部与平衡车固定连接,将平衡车与车体组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杆包括万向接头,且联动杆可通过所述的万向接头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杆体设有收缩槽,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座椅,所述联动杆的端部与收缩槽靠近底部的位置转动连接,在未使用平衡车时,联动杆可收缩于收缩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设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插孔,所述插孔的侧壁内部至少设有两个内腔,所述连接部包括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位于内腔内,所述驱动机构与联动机构接触连接,所述万向接头的端部侧壁设有锁紧环,万向接头在插入插孔的过程中,在万向接头的端部的推动作用下,通过驱动机构运动带动联动机构的端部与锁紧环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的内部设有两个内腔,两个所述内腔对称设置在插孔的侧壁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联动板、驱动杆、凸台和第一弹簧,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锁紧杆和第二弹簧,所述驱动杆与内腔滑动连接,并与插孔的中轴线平行,驱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杆的外部,并与所述的联动板固定连接,驱动杆另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凸台固定于驱动杆,所述锁紧杆与内腔滑动连接,且锁紧杆垂直于插孔的中轴线设置,所述锁紧杆一端可延伸至插孔内部,锁紧杆的另一端可延伸至固定杆的外部,锁紧杆的杆体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杆穿过驱动槽,所述锁紧杆上套有所述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与锁紧杆的杆体,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与内腔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立杆、稳定块和固定机构,所述平衡车上端面的中间位置至少设有三组所述的立杆,所述稳定块设有贯穿稳定块上下端面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侧壁内部对称设有活动腔,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活动腔的内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与立杆相对应的通孔,当立杆全部穿过通孔后,将贯穿孔对准立杆,并竖直向下对稳定块施加压力后,稳定块沿着立杆向下运动,在与支撑杆的底部接触后,通过固定机构将支撑杆固定于平衡车。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车上端面的中间位置设有三组立杆,且立杆围绕平衡车上端面中心位置均与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盘、连接杆、t形端、滑动杆、定位杆和第三弹簧,所述滑动杆与活动腔滑动连接,滑动杆上设有若干贯穿口,所述定位杆与贯穿口滑动连接,定位杆的一端穿过活动腔的侧壁,并可延伸至贯穿孔内,所述滑动杆与活动腔靠近贯穿孔的侧壁之间的定位杆套有所述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滑动杆,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活动腔的侧壁,所述立柱的侧面设有与定位杆相对应的定位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滑动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稳定块侧面的外部,所述转盘的中心与连接杆连接,转盘的侧面设有所述的t形端,所述稳定块的侧面设有与t形端滑动连接的t形圆槽,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边缘处倒圆角,所述定位杆与定位槽倒圆角处相对应的端部边缘同样倒圆角。

进一步的,包括限位块,所述第三弹簧所在活动腔内固定有所述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对限位杆的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稳定杆、铰接块和螺栓,所述稳定杆的一端与支撑杆靠近上端位置铰接,所述铰接块的上端与稳定块的另一端铰接,在联动杆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时,所述铰接块可通过所述的螺栓与联动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伴成长婴儿车,在家长推车疲累时,使联动杆在连接部作用下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并使支撑杆下端通过固定部与平衡车固定连接,将平衡车与车体组成一个整体,这样可通过平衡车推动婴儿车运动,同时家长还可坐在座椅上,大大减轻了家长的推车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后车杆的侧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平衡车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稳定块处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车体、2-后车杆、3-平衡车、4-支撑杆、5-收缩槽、6-联动杆、7-万向接头、8-稳定杆、9-铰接块、10-螺栓、11-固定杆、12-插孔、13-联动板、14-驱动杆、15-内腔、16-凸台、17-第一弹簧、18-锁紧环、19-锁紧杆、20-第二弹簧、21-驱动槽、22-立杆、23-通孔、24-稳定块、25-贯穿孔、26-定位槽、27-活动腔、28-转盘、29-连接杆、30-t形端、31-滑动杆、32-定位杆、33-第三弹簧、34-限位块、35-t形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伴成长婴儿车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车体1、后车杆2、平衡车3、支撑杆4、联动杆6、固定杆11、连接部和固定部,车体1下方设有后车杆2,后车杆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连接部位于固定杆11内部,固定部位于平衡车3的上端面,联动杆6的一端与支撑杆4的杆体活动连接,在家长推车疲累时,使联动杆6的另一端在连接部作用下与固定杆11固定连接,并使支撑杆4下端通过固定部与平衡车2固定连接,将平衡车3与车体1组成一个整体,这样可通过平衡车推动婴儿车运动,大大减轻了家长的推车负担。在这里车体1的下方还可设置放置框,在不需要使用平衡车3时,可将平衡车3及其他使平衡车3与车体1组成整体的零部件放入放置框中,这样不使用平衡车3时,也不添加家长的负担。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联动杆6包括万向接头7,且联动杆6可通过万向接头7与连接部固定连接,万向接头7可在平衡车3转向时,更方便的婴儿车转向,支撑杆4的杆体设有收缩槽5,支撑杆4的上端设有座椅,在使用平衡车3推动车体1时,家长可坐在座椅上,进一步使家长更舒适,联动杆6的端部与收缩槽5靠近底部的位置转动连接,在未使用平衡车3时,联动杆6可收缩于收缩槽5内,使整个装置在不使用时,体积更小,更易于将其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的固定杆11设有贯穿其两侧表面的如图3所示的插孔12,插孔12的侧壁内部至少设有两个内腔15,连接部包括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联动机构位于内腔15内,驱动机构与联动机构接触连接,万向接头7的端部侧壁设有锁紧环18,万向接头7在插入插孔12的过程中,在万向接头7的端部的推动作用下,通过驱动机构运动带动联动机构的端部与锁紧环18重合。优选的,插孔12的内部设有两个内腔5,两个内腔5对称设置在插孔12的侧壁内部。驱动机构包括联动板13、驱动杆14、凸台16和第一弹簧17,联动机构包括锁紧杆19和第二弹簧20,驱动杆14与内腔15滑动连接,并与插孔12的中轴线平行,驱动杆14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杆11的外部,并与联动板13固定连接,驱动杆14另一端的端部与第一弹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与内腔15的侧壁固定连接,凸台16固定于驱动杆14,锁紧杆19与内腔15滑动连接,且锁紧杆19垂直于插孔12的中轴线设置,锁紧杆19一端可延伸至插孔12内部,锁紧杆19的另一端可延伸至固定杆11的外部,锁紧杆19的杆体设有驱动槽21,驱动杆14穿过驱动槽21,锁紧杆19上套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的一端固定与锁紧杆19的杆体,第二弹簧20的另一端固定与内腔15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当万向接头7没有插入插孔12时,凸台16抵住驱动槽21的上部,使第二弹簧20处于压缩状态,同时锁紧杆19的端部收缩至内腔15部,当万向接头7的一端插入插孔12,并贯穿插孔12后,万向接头7的端部与联动板13接触,在万向接头7继续插入时,联动板1在万向接头7的推动力作用下带动驱动杆14在内腔15内克服第一弹簧17的弹力滑动,在驱动杆14滑动过程中,凸台16逐渐与驱动槽21的上部逐渐脱离,当凸台16完全与驱动槽21的上部脱离后,在第二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推动锁紧杆19延伸至插孔12中,并与万向接头7的表面接触,当万向接头7运动至使锁紧槽18的中心与锁紧杆19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时,第二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使锁紧杆19与锁紧槽18重合,这时即可将万向接头7与固定杆11固定连接;当不需要使用平衡车时,向远离固定杆11侧面拉动延伸至固定杆11外部的锁紧杆19的杆体,使锁紧杆19克服第二弹簧20的弹力脱离锁紧槽18,这样即可很方便的使万向接头7与固定杆11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部包括立杆22、稳定块24和固定机构,平衡车3上端面的中间位置至少设有三组立杆22,稳定块24设有贯穿稳定块24上下端面的贯穿孔25,贯穿孔25侧壁内部对称设有活动腔27,固定机构位于活动腔27的内部,支撑杆4的底部设有与立杆22相对应的通孔23,当立杆22全部穿过通孔23后,将贯穿孔25对准立杆22,并竖直向下对稳定块24施加压力后,稳定块24沿着立杆22向下运动,在与支撑杆4的底部接触后,通过固定机构将支撑杆4固定于平衡车3。优选的,如图4所示,平衡车3上端面的中间位置设有三组立杆22,且立杆22围绕平衡车3上端面中心位置均与分布,保证支撑杆4在与平衡车3固定后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固定机构包括转盘28、连接杆29、t形端30、滑动杆31、定位杆32和第三弹簧33,滑动杆31与活动腔27滑动连接,滑动杆31上设有若干贯穿口,定位杆32与贯穿口滑动连接,定位杆32的一端穿过活动腔15的侧壁,并可延伸至贯穿孔25内,滑动杆31与活动腔27靠近贯穿孔25的侧壁之间的定位杆32套有第三弹簧33,第三弹簧33的一端固定于滑动杆31,第三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于活动腔27的侧壁,立柱22的侧面设有与定位杆32相对应的定位槽26,连接杆29的一端固定于滑动杆31,连接杆29的另一端延伸至稳定块24侧面的外部,转盘28的中心与连接杆29连接,转盘28的侧面设有t形端30,稳定块24的侧面设有与t形端滑动连接的t形圆槽35,定位槽26的底部边缘处倒圆角,定位杆32与定位槽26倒圆角处相对应的端部边缘同样倒圆角。

在这里,当需要使用平衡车3推动车体1运动时,先将平衡车3上端的立杆22插入到支撑杆4上通孔23内,并使平衡车3与支撑杆4接触,完后将稳定块24上的贯穿孔对准立杆22,并竖直向下对稳定块24施加外力,在外力作用下,首先定位杆32在贯穿孔25内的部分会在立杆22的表面的强制作用下克服第三弹簧33的弹力收缩到活动腔27内,当最下方的定位杆32在相对应的第三弹簧33作用下与最上方的定位槽26重合后,这时,由于定位槽26的底部边缘处倒圆角,定位杆32与定位槽26倒圆角处相对应的端部边缘同样倒圆角,在继续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最下方的定位杆32会在倒圆角的过渡作用下再次克服相对应的第三弹簧33的弹力收缩到活动腔27内,当最下方的定位杆32与上方第二个定位槽26重合后,此时下方的倒数第二个定位杆32会与最上方的定位槽26重合,此时在继续施加外力,直到稳定块24与支撑杆4的表面接触后,停止施加威力,此时支撑杆4被固定在平衡车3,当不需要使用平衡车3时,只需要转动转盘28,使转盘28在t形端30的作用下在t形圆槽35内转动,转动时,连接杆29会带动滑动杆31拉动定位杆31克服第三弹簧33的弹力与定位槽26分离,这时即可使立杆22与稳定块24分离,在立杆22与稳定块24分离后,在将支撑杆4与平衡车3分离。完成后,再使圆盘28反转,使滑动杆31恢复原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包括限位块34,第三弹簧33所在活动腔27内固定有限位块34,限位块34用于对限位杆31的位置进行限定,当转动圆盘28使滑动杆31恢复原位过程中,当滑动杆31与限位块34接触时,停止转动圆盘28。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稳定杆8、铰接块9和螺栓10,稳定杆8的一端与支撑杆4靠近上端位置铰接,铰接块9的上端与稳定块8的另一端铰接,在联动杆6与固定杆11固定连接时,铰接块9可通过螺栓10与联动杆6固定连接,使整个装置更加稳定。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