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9951发布日期:2019-10-08 19:12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结构。



背景技术:

转向节又称“羊角”,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

前桥是在转向节和前轴之间靠主销连接,用以转向节的摆转来实现转向动作,现有技术中前桥转向节如图1所示:包括转向节本体100和主销轴300,转向节本体100上一体设置连接座体200,主销轴300的下端紧密穿插在座体200内。现有技术中主销轴300穿插在座体200内的部位的上下直径均匀一致,主销轴300容易在座体200内发生异常磨损,使汽车运行过程中,前桥易出现转向节上下窜动现象,致使汽车前桥产生抖动,影响汽车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装配紧密,能够降低主销轴的磨损,提高转向节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一体设置的转向节本体和座体,座体内紧密穿插主销轴,座体从上至下同轴设置第一圆孔、第一锥形孔、第二圆孔和第二锥形孔;主销轴的下端从上至下呈阶梯状设置有第一圆柱段、第一锥形段、第二圆柱段、第二锥形段和端部;第一锥形段、第二圆柱段和第二锥形段上依次套设有第一减磨垫片、第二减磨垫片和第三减磨垫片;第一减磨垫片、第二减磨垫片和第三减磨垫片分别匹配在第一锥形孔、第二圆孔和第二锥形孔内。

进一步的,第一减磨垫片和第三减磨垫片为锥形。

进一步的,第二减磨垫片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装配紧密,能够降低主销轴的磨损,提高转向节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在主销轴上设置了第一减磨垫片、第二减磨垫片和第三减磨垫片,第一减磨垫片、第二减磨垫片和第三减磨垫片且分别匹配在第一锥形孔、第二圆孔和第二锥形孔内,能够有效防止主销轴的磨损,提高前桥转向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桥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节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转向节本体;2、座体;3、主销轴;4、第一减磨垫片;5、第二减磨垫片;6、第三减磨垫片;201、第二锥形孔;202、第二圆孔;203、第一锥形孔;204、第一圆孔;301、第一圆柱段;302、第一锥形段;303、第二圆柱段;304、第二锥形段;305、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一体设置的转向节本体1和座体2,座体2内紧密穿插主销轴3,座体2从上至下同轴设置第一圆孔204、第一锥形孔203、第二圆孔202和第二锥形孔201;主销轴3的下端从上至下呈阶梯状设置有第一圆柱段301、第一锥形段302、第二圆柱段303、第二锥形段304和端部305;第一锥形段302、第二圆柱段303和第二锥形段304上依次套设有第一减磨垫片4、第二减磨垫片5和第三减磨垫片6;第一减磨垫片4、第二减磨垫片5和第三减磨垫片6分别匹配在第一锥形孔203、第二圆孔202和第二锥形孔201内。

优选的,第一减磨垫片4和第三减磨垫片6为锥形。

优选的,第二减磨垫片5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方面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装配紧密,能够降低主销轴的磨损,提高转向节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在主销轴上设置了第一减磨垫片、第二减磨垫片和第三减磨垫片,第一减磨垫片、第二减磨垫片和第三减磨垫片且分别匹配在第一锥形孔、第二圆孔和第二锥形孔内,能够有效防止主销轴的磨损,提高前桥转向节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