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车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3803发布日期:2020-01-10 14:28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可变形车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形车篮。



背景技术:

很多代步工具都(比如自行车)需要安装车篮,车篮多是与车架固定死的,车篮不能拆卸,且车篮长宽不能调节,难以对较长或较高的物品进行装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形状可调节的可变形车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形车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由两个方形框体相互套设并铰接以构成x形,所述主框架内设有布套,所述布套具有向上开口的容纳槽,两个方形框体上端均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形成有左右贯穿的固定槽,两个方形框体上端的固定板之间连接有上连接杆,两个方形框体下端之间连接有下连接杆,每个方形框体上端与另一个方形框体下端之间连接有竖向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竖向连接杆均包括两个相互套设的杆件和用于两个杆件间位置保持的保持件,所述上连接杆左右两端包括细段,左右两端的细段别配合在一个固定槽内,且细段端部配合有锁紧螺母,所述上连接杆上固定有至少两个挂钩,所述布套后侧面固定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一端与布套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带另一端与布套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带左右两端均与布套固定以形成有上下贯穿以供龙头竖杆通过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主框架由两个方形框体铰接而成,通过转动两个方形框体以使主框架左右间的长度和上下间的高度能调节,通过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竖向连接杆上的保持件以实现位置锁定,以使主框架的形状能得到固定。当需要进行主框架与自行车的固定时,通过挂钩将主框架挂在车把手或车龙头的横管上,通过第一连接带穿过车龙头竖杆以防止主框架的翻转。其中,用于装纳物品的是布套,可选择较大的布套以适应不同形状的主框架。本实用新型车篮形状可调节,且便于装配在自行车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带与挂钩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带一端套设在上连接杆上,所述第二连接带另一端与挂钩偏离钩部的一端固定。第二连接带的设置以使挂钩与车把手或车龙头的横管固定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带至少有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所述布套固定。上述设置以使布套、主框架和车龙头竖杆间的固定更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形成有若干前后间隔设置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板还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导槽,导槽与固定槽相通,所述固定槽位于导槽上侧或下侧。上述设置以使上连接杆的前后位置可以调节,以使本实用新型车篮能适用不同型号的自行车。

作为优选,所述布套内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呈格栅状并位于布套底部,所述底板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板,两个侧板内侧设有若干组相互套设的杆件,每组杆件前后间隔平行设置,至少一组杆件上设有保持件。底板用于使布套的形状大小得到确定,以使布套折叠的部位能被底板压住或限制住。底板的两个侧板间的距离能调整,以使底板宽度与主框架宽度能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保持件为螺栓与螺母的组合,杆件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条形槽;或/和保持件包括弹簧和呈“凸”字形的凸块,两个相互套设的一个杆件内固定有弹簧及与弹簧相抵的凸块,两个相互套设的另一个杆件上设有若干左右间隔设置并供凸块端部通过的定位槽。

作为优选,所述布套左右两侧均设有侧连接带,所述侧连接带的一端与布套固定,所述侧连接带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或纽扣与布套外壁固定,所述侧连接带远离布套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导槽长度。上述设置以使布套与主框架的固定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形状可调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框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变形车篮,包括主框架,主框架由两个方形框体11相互套设并铰接以构成x形,主框架内设有布套21,布套21具有向上开口的容纳槽,两个方形框体11上端均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12形成有左右贯穿的固定槽,两个方形框体11上端的固定板12之间连接有上连接杆31,两个方形框体11下端之间连接有下连接杆14,每个方形框体上端与另一个方形框体下端之间连接有竖向连接杆15,上连接杆31、下连接杆14和竖向连接杆15均包括两个相互套设的杆件和用于两个杆件间位置保持的保持件,上连接杆31左右两端包括细段,左右两端的细段别配合在一个固定槽内,且细段端部配合有锁紧螺母34,上连接杆31上固定有至少两个挂钩32,布套21后侧面固定有第一连接带23,第一连接带23一端与布套21固定,第一连接带23另一端与布套21可拆卸固定,第一连接带23左右两端均与布套21固定以形成有上下贯穿以供龙头竖杆6通过的空间。其中,挂钩32用于勾住车龙头5的把手或横管。

其中,上连接杆31通过第二连接带33与挂钩32固定,第二连接带33一端套设在上连接杆31上,第二连接带33另一端与挂钩32偏离钩部的一端固定。其中,第一连接带23至少有一端通过魔术贴与布套21固定。其中,布套21左右两侧均设有侧连接带22,侧连接带22的一端与布套21固定,侧连接带22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或纽扣与布套21外壁固定,侧连接带22远离布套2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导槽长度。

固定板12形成有若干前后间隔设置的固定槽,固定板12还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导槽,导槽与固定槽相通,固定槽位于导槽上侧或下侧。

布套21内设有底板42,底板42呈格栅状并位于布套21底部,底板42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板41,两个侧板41内侧设有若干组相互套设的杆件,每组杆件前后间隔平行设置,至少一组杆件上设有保持件。

有的保持件为螺栓与螺母的组合,杆件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条形槽;有的保持件包括弹簧和呈“凸”字形的凸块,两个相互套设的一个杆件内固定有弹簧及与弹簧相抵的凸块,两个相互套设的另一个杆件上设有若干左右间隔设置并供凸块端部通过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形状可调节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