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3365发布日期:2020-05-20 00:2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的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前围加强结构及具有该前围加强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前围加强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驾乘舱的侵入量,从而起到保护驾乘人员的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围加强结构大多布置在驾乘舱外部,同时在驾乘内左右两侧布置前围加强件及真空助力器加强板、中通道加强板,零件之间没有相互联贯通,而如果前围加强结构不是贯通式的腔体结构,断开的位置在发生碰撞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侵入量,影响驾乘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前围加强效果的用于汽车的前围加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前围加强结构,该前围加强结构包括前围板、助力器安装板和暖风机安装横梁,所述助力器安装板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助力器安装板具有第一凹槽的一侧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前围板组成有第一空腔;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具有第二凹槽,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具有第二凹槽的一侧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前围板组成有第二空腔,并且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的一端与所述助力器安装板的一端紧密接触,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前围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一隔热垫安装板和第二隔热垫安装板,所述第一隔热垫安装板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隔热垫安装板具有第四凹槽。

所述第一隔热垫安装板具有第三凹槽的一侧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前围板组成有第三空腔,并且所述第一隔热垫安装板位于所述助力器安装板远离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的一端,使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

所述第二隔热垫安装板具有第四凹槽的一侧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使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前围板组成有第四空腔,并且所述第二隔热垫安装板位于所暖风机安装横梁远离所述助力器安装板的一端,使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前围加强结构还包括控制箱安装板,所述控制箱安装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助力器安装板与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的连接部,所述控制箱安装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围板。

优选地,所述控制箱安装板紧贴于所述助力器安装板及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的外表面,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助力器安装板及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分别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围加强结构还包括前围加强板上板,所述前围加强板上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助力器安装板与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的连接部,所述前围加强板上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围板,并且所述前围加强板上板与所述控制箱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前围加强板上板紧贴于所述控制箱安装板、所述助力器安装板及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的外表面,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控制箱安装板、所述助力器安装板及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分别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围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一前围加强梁和第二前围加强梁,所述第一前围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助力器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围加强梁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围板,所述第二前围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围加梁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围板。

优选地,所述助力器安装板具有第一焊接边,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具有第二焊接边,所述第一前围加强梁具有第三焊接边,所述第二前围加强梁具有第四焊接边,所述第三焊接边位于所述第一焊接边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三焊接边与所述第一焊接边通过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焊接边位于所述第二焊接边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四焊接边与所述第二焊接边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助力器安装板、所述暖风机安装横梁、所述第一隔热垫安装板、所述第二隔热垫安装板、所述控制箱安装板、所述前围加强板上板、所述第一前围加强梁和所述第二前围加强梁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

相应地,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前围加强结构。

相比于现技术,本申请利用助力器安装板、暖风机安装板等有装配功能的零部件互相连接,形成一个位于前围板内的贯通式的空腔加强结构,使得本申请在兼顾零部件装配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对前围进行有效的加强,降低成本且能达到更优的加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前围加强结构的装配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前围加强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前围加强结构的组装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前围加强结构的组装图。

附图标识:

1、前围板;2、助力器安装板;21、第一凹槽;22、第一焊接边;3、暖风机安装横梁;31、第二凹槽;32、第二焊接边;4、第一隔热垫安装板;41、第三凹槽;5、第二隔热垫安装板;51、第四凹槽;6、控制箱安装板;7、前围加强板上板;8、第一前围加强梁;81、第三焊接边;9、第二前围加强梁;91、第四焊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前围加强结构,该前围加强结构包括前围板1、助力器安装板2、暖风机安装横梁3、第一隔热垫安装板4和第二隔热垫安装板5。助力器安装板2用于安装真空助力器,且助力器安装板2具有第一凹槽21,暖风机安装横梁3用于安装暖风机,且暖风机安装横梁3具有第二凹槽31,第一隔热垫安装板4和第二隔热垫安装板5分别用于安装前围隔热垫,且第一隔热垫安装板4具有第三凹槽41、第二隔热垫安装板5具有第四凹槽51。装配时,将助力器安装板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前围板1的内侧,使第一凹槽21与前围板1组成有第一空腔;将暖风机安装横梁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前围板1的内侧,使第二凹槽31与前围板1组成有第二空腔,并且使暖风机安装横梁3的一端与助力器安装板2的一端紧密接触,使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连通;将第一隔热垫安装板4和第二隔热垫安装板5分别设置于前围板1的内侧,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前围板1固定连接,使第三凹槽41与前围板1组成有第三空腔,第四凹槽51与前围板1组成有第四空腔;同时,将第一隔热垫安装板4设置于助力器安装板2远离暖风机安装横梁3的一端,使第三空腔与第一空腔连通;将第二隔热垫安装板5设置于暖风机安装横梁3远离助力器安装板板2的一端,使第四空腔与第二空腔组成连通,进而在前围板1内侧形成一个贯通式的空腔加强结构。

现有汽车的前围加强结构,大多布置在驾乘舱外部,同时在驾乘舱内左右两侧布置前围加强件及真空助力器加强板、中通道加强板,零件之间没有相互关联贯通,结构冗余且加强效果不佳,成本较高。

本申请利用助力器安装板2、暖风机安装横梁3、第一隔热垫安装板4和第二隔热垫安装板5等具有装配功能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在驾乘舱内形成一个贯通式的空腔加强结构,外部则无需加强,精简了结构,降低成本且具有良好的强效果。

前围加强结构还包括控制箱安装板6、前围加强板上板7、第一前围加强梁8和第二前围加强梁9。助力器安装板2具有第一焊接边22、暖风机安装横梁3具有第二焊接边32,第一前围加强梁8具有第三焊接边81、第二前围加强梁9具有第四焊接边91。装配时,将控制箱安装板6的一端设置于助力器安装板2与暖风机安装横梁3的连接部,并紧贴于助力器安装板2及暖风机安装横梁3的外表面,再通过焊接的方式使控制箱安装板6与助力器安装板2及暖风机安装横梁3分别固定连接,将控制箱安装板6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前围板1固定连接。将前围加强板上板7的一端设置于助力器安装板2与暖风机安装横梁3的连接部,并紧贴于控制箱安装板6、助力器安装板2及暖风机安装横梁3的外表面,再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前围加强板上板7与控制箱安装板6、助力器安装板2及暖风机安装横梁3分别固定连接;将前围加强板上板7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前围板1固定连接。将第一前围加强梁8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前围板1的内侧,使第三焊接边81紧贴于第一焊接边22的外表面并使第三焊接边81与第一焊接边2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将第二前围加强梁9通过焊接的方式因定于前围板1的内侧,使第四焊接边91紧贴于第二焊接边32的外表面并使第四焊接边91与第二焊接边3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本申请通过控制箱安装板6、前围加强板上板7、第一前围加强梁8及第二前围加强梁9的安装位置及连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该前围加强结构的强度。

相应地,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前围加强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