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9342发布日期:2020-04-10 17:3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安全帽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帽生产用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安全帽生产用转运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部而戴的圆顶帽子,它一般由玻璃钢等材质制成,主要作用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目前常见的安全帽由帽壳、帽衬和下颚带等部件组成,帽壳呈坚固光滑的半球形,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与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冲击吸收性能、耐穿刺性能等是对安全帽的技术性能要求。安全帽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转运设备对其进行转运,然而目前常见的安全帽转运设备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空间利用率较低,可放置安全帽的数量较少,从而增加了安全帽的转运次数;二是对安全帽的防尘效果较差,当转运设备上的安全帽长时间不取下时,容易产生灰尘;三是不能对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无法将转运设备的高度调节至最适宜使用者拿取安全帽的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提高安全帽的放置数量,并具有很好的防尘效果,同时可对高度进行调节的安全帽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安全帽转运装置,它包括有底板、行走轮、万向轮、支架、升降机构和托放机构,所述行走轮和万向轮分别活动安装在底板的底部,在底板上设置有导向筒,在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支架通过限位杆活动插置在导向筒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一壳体、第一蜗杆、第一中轴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一蜗杆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中轴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在第一中轴上设置有第一蜗轮和第一齿轮,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第一蜗杆的一端部从第一壳体内穿出,在位于第一壳体外的第一蜗杆上设置有第一摇柄,所述第一齿条的上端部固定安装在支架的底部,该第一齿条从第一壳体内穿过,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竖向支柱和竖向齿条,所述托放机构包括有托架、第二壳体、第二蜗杆、第二中轴和弧面橡胶垫,在所述托架上开设有导向孔,在托架上设置有第二壳体,托架通过导向孔活动套置在竖向支柱上,竖向齿条活动穿置在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蜗杆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中轴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二壳体内,在第二中轴上设置有第二蜗轮和第二齿轮,该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相啮合,第二蜗杆的一端部从第二壳体内穿出,在位于第二壳体外的第二蜗杆上设置有第二摇柄,第二齿轮与竖向齿条相啮合,在托架的上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帽槽,所述弧面橡胶垫固定安装在帽槽内,在托架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挡板,托放机构沿竖直方向呈排叠置,位于上层的托放机构的环形挡板罩置在位于下层的托放机构的帽槽上方。

在所述第一齿条的下端部设置有限位块。

在所述导向筒上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将托放机构沿竖直方向呈排叠置,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空间,可尽量多地在本装置上放置安全帽,从而减少了安全帽的转运次数,当需要拿取安全帽时,由上至下依次转动托放机构的第二摇柄即可,操作十分方便。

2、位于上层的托放机构的环形挡板罩置在位于下层的托放机构的帽槽上方,从而对位于帽槽内的安全帽起到了较好的密封作用,具有很好的防尘效果。

3、转动第一摇柄,通过第一蜗杆可带动第一蜗轮和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上下移动,从而可将支架的高度调节至最适于使用者拿取安全帽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和图3所示,安全帽转运装置,它包括有底板1、行走轮2、万向轮3、支架4、升降机构和托放机构,所述行走轮2和万向轮3分别活动安装在底板1的底部,在底板1上设置有导向筒6,在所述支架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5,支架4通过限位杆5活动插置在导向筒6内,在导向筒6上设置有把手30。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一壳体7、第一蜗杆8、第一中轴9和第一齿条10,所述第一壳体7通过支撑杆11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蜗杆8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一壳体7内,所述第一中轴9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一壳体7内,在第一中轴9上设置有第一蜗轮12和第一齿轮13,该第一蜗轮12与第一蜗杆8相啮合,第一蜗杆8的一端部从第一壳体7内穿出,在位于第一壳体7外的第一蜗杆8上设置有第一摇柄14,所述第一齿条10的上端部固定安装在支架4的底部,该第一齿条10从第一壳体7内穿过,并与第一齿轮13相啮合,在第一齿条10的下端部设置有限位块15。在所述支架4上设置有竖向支柱16和竖向齿条17,所述托放机构分别包括有托架18、第二壳体19、第二蜗杆20、第二中轴21和弧面橡胶垫22,在所述托架18上开设有导向孔23,在托架18上设置有第二壳体19,托架18通过导向孔23活动套置在竖向支柱16上,竖向齿条17活动穿置在第二壳体19内,所述第二蜗杆20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二壳体19内,所述第二中轴21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二壳体19内,在第二中轴21上设置有第二蜗轮25和第二齿轮26,该第二蜗轮25与第二蜗杆20相啮合,第二蜗杆20的一端部从第二壳体19内穿出,在位于第二壳体19外的第二蜗杆20上设置有第二摇柄27,第二齿轮26与竖向齿条17相啮合。在托架18的上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帽槽28,所述弧面橡胶垫22固定安装在帽槽28内,在托架18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挡板29,托放机构沿竖直方向呈排叠置,位于上层的托放机构的环形挡板29罩置在位于下层的托放机构的帽槽28上方。

本安全帽转运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需要进行转运的安全帽放置在帽槽28内的弧面橡胶垫22上,当需要拿取安全帽时,先从最上层的托放机构开始拿取,当最上层托放机构上的安全帽拿取完后,转动最上层托放机构的第二摇柄27,通过第二蜗杆20带动第二蜗轮25和第二齿轮26转动,在第二齿轮26与竖向齿条17的相互作用下,带动最上层的托放机构向上移动,在最上层托放机构的下方腾出空间,以便将次最上层托放机构上的安全帽取出,依此类推,即可将各层托放机构上的安全帽取下。转动第一摇柄14,通过第一蜗杆8可带动第一蜗轮12和第一齿轮13转动,通过第一齿轮13带动第一齿条10上下移动,从而可将支架4的高度调节至最适于使用者拿取安全帽的高度。



技术特征:

1.安全帽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底板、行走轮、万向轮、支架、升降机构和托放机构,所述行走轮和万向轮分别活动安装在底板的底部,在底板上设置有导向筒,在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支架通过限位杆活动插置在导向筒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一壳体、第一蜗杆、第一中轴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一蜗杆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中轴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在第一中轴上设置有第一蜗轮和第一齿轮,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第一蜗杆的一端部从第一壳体内穿出,在位于第一壳体外的第一蜗杆上设置有第一摇柄,所述第一齿条的上端部固定安装在支架的底部,该第一齿条从第一壳体内穿过,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竖向支柱和竖向齿条,所述托放机构包括有托架、第二壳体、第二蜗杆、第二中轴和弧面橡胶垫,在所述托架上开设有导向孔,在托架上设置有第二壳体,托架通过导向孔活动套置在竖向支柱上,竖向齿条活动穿置在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蜗杆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中轴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二壳体内,在第二中轴上设置有第二蜗轮和第二齿轮,该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相啮合,第二蜗杆的一端部从第二壳体内穿出,在位于第二壳体外的第二蜗杆上设置有第二摇柄,第二齿轮与竖向齿条相啮合,在托架的上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帽槽,所述弧面橡胶垫固定安装在帽槽内,在托架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挡板,托放机构沿竖直方向呈排叠置,位于上层的托放机构的环形挡板罩置在位于下层的托放机构的帽槽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的下端部设置有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帽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筒上设置有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帽转运装置,所述行走轮和万向轮分别活动安装在底板的底部,在底板上设置有导向筒,在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支架通过限位杆活动插置在导向筒内,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一蜗杆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中轴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在第一中轴上设置有第一蜗轮和第一齿轮,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第一蜗杆的一端部从第一壳体内穿出,在位于第一壳体外的第一蜗杆上设置有第一摇柄,本实用新型优点是:节省了空间,减少了安全帽的转运次数,操作十分方便,具有很好的防尘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必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山诺安塑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1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