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关节及设有该关节的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4686发布日期:2020-09-25 18:3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关节及设有该关节的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关节及设有该关节的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为方便携带与储存,儿童推车或座椅等被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而儿童推车以及座椅的结构也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折叠关节,该些可折叠关节也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即是说,当儿童推车或座椅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其各关节也是被锁定于展开状态,当儿童推车或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各关节也是处于折叠状态。

因为要保证儿童或座椅推车展开状态下的可靠性,从而对折叠机构也是要求保证锁定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锁定可靠的可折叠关节及设有该折叠关节的儿童推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关节,包括相互枢接的固定座与旋转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旋转座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装置,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连接部、两分别自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端两侧往外间隔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旋转座下侧枢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座内的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旋转座之间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旋转座之间的第二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内;较佳的,所述第一锁定件位于第二锁定件上侧。

一释锁件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座内,且所述释锁件与第一锁定件、第二锁定件配合设置,驱动所述释锁件往下移动可迫使第一锁定件、第二锁定件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分别脱离与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孔的卡合。

所述第一锁定件包括第一本体、自所述第一本体往相反侧延伸的第一配合部以及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锁定件包括第二本体以及自所述第二本体往同侧延伸的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位于同侧,所述释锁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以及第二配合部相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内。

所述释锁件上设置有上下相间隔的第一主动斜面与第二主动斜面,且所述第一主动斜面与第二主动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一从动斜面,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二从动斜面,且所述第一主动斜面与第二主动斜面的倾斜方向也相反。

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释锁件的第二主动斜面往下穿过第一配合部的通孔后与所述第二从动斜面配合;较佳的,所述第一配合部上端面于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往下斜向凹陷形成两所述第一从动斜面,对应的,所述释锁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主动斜面;较佳的,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有开口往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其中一侧壁设置为所述第二从动斜面,所述释锁件下端面设置为所述第二主动斜面。

所述旋转座下侧内设置有上下相通的上容置空间以及下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锁定件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锁定件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锁定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本体往一侧延伸的导向柱,且所述导向柱与第一配合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上容置空间对应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供所述导向柱可相对移动地插入。

所述旋转座下侧朝向一侧开口设置,且该侧连接有座盖,旋转座下侧与该座盖之间形成所述上下相通的上容置空间与下容置空间,所述座盖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旋转座远离座盖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相反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后卡入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孔内;较佳的,所述座盖包括一板体、自所述板体往旋转座一侧延伸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座盖与旋转座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上述相通的上容置空间与下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均设置有相间隔的三个,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均设置为三根卡杆;较佳的,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三根卡杆中至少一根的外壁突设有导向肋,与该卡杆对应的第一锁定孔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槽,当该卡杆插入对应的第一锁定孔内时,所述导向肋也插入导向槽内;所述第二锁定件的三根卡杆中也至少有一根的外壁突设有导向肋,对应的第二锁定孔的内壁也设置有导向槽。

所述上容置空间与下容置空间同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可相对移动地插入的第一导向容置槽与第二导向容置槽。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上述可折叠关节,还包括上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的第一杆件、下端与所述旋转座连接的第二杆件、两第三杆件,两所述第三杆件上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杆件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三杆件上端分别枢接于两第二连接部;或,所述第一杆件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三杆件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第二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关节通过上下两个锁定件同时进行锁定,从而能保证关节以及设有该关节的儿童推车在锁定状态下的稳定可靠性;

2、只要往下移动释锁件,即可使得第一锁定件、第二锁定件分别反向移动而脱离对应的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从而锁定装置解锁,所以解锁操作也非常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固定座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关节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6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根据图5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9为根据图5中b-b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机构的旋转座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机构旋转座、第一锁定件、第二锁定件组合后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一;

图13为根据图12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根据图13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关节包括相互枢接的固定座1与旋转座2、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与旋转座2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装置,所述固定座1包括第一连接部11、两分别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端两侧往外间隔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2,所述旋转座2下侧枢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12之间,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座2内的第一锁定件5与第二锁定件6、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上的第一锁定孔121与第二锁定孔122、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件5与旋转座2之间的第一弹簧7、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件6与旋转座2之间的第二弹簧8,所述第一锁定件5位于第二锁定件6上侧,在所述第一弹簧7与第二弹簧8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锁定件5与第二锁定件6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一锁定孔121与第二锁定孔122内。

一释锁件9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旋转座2内,且所述释锁件9与第一锁定件5、第二锁定件6配合设置,驱动所述释锁件9往下移动可迫使第一锁定件5、第二锁定件6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分别脱离与第一锁定孔121、第一锁定孔的卡合。如此,所述锁定装置解锁,旋转座2可相对固定座1旋转。

所述第一锁定件5包括第一本体51、自所述第一本体51往相反侧延伸的第一配合部52以及第一卡合部53;所述第二锁定件6包括第二本体61以及自所述第二本体61往同侧延伸的第二配合部62以及第二卡合部63,所述第一配合部52与第二配合部62位于同侧,所述释锁件9与所述第一配合部52以及第二配合部62相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7与第二弹簧8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卡合部53与第二卡合部63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一锁定孔121与第二锁定孔122内。

所述释锁件9上设置有上下相间隔的第一主动斜面91与第二主动斜面92,且所述第一主动斜面91与第二主动斜面92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配合部5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动斜面91相配合的第一从动斜面521,所述第二配合部6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动斜面92相配合的第二从动斜面621,且所述第一主动斜面91与第二主动斜面92的倾斜方向也相反。从而所述第一锁定件5往下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主动斜面91与第一从动斜面521的配合,所述第一卡合部53往一侧移动而脱离与第一锁定孔121的卡合,通过所述第二主动斜面92与第二从动斜面621的配合,所述第二卡合部63往相反侧移动而脱离与第二锁定孔122的卡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52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522,所述释锁件9的第二主动斜面92往下穿过第一配合部52的通孔522后与所述第二从动斜面621配合。

所述第一配合部52上端面于所述通孔522的两侧分别往下斜向凹陷形成两所述第一从动斜面521,对应的,所述释锁件9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主动斜面91。从而释锁件9下侧往下穿过所述通孔522,其两侧的第一主动斜面91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主动斜面91配合。

所述第二配合部62设置有开口往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其中一侧壁设置为所述第二从动斜面621,所述释锁件9下端面设置为所述第二主动斜面92。

较佳的,所述旋转座2下侧内设置有上下相通的上容置空间21以及下容置空间22,所述第一锁定件5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容置空间21内,所述第二锁定件6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容置空间22内。所述上容置空间21与下容置空间22相通,从而释锁件9下侧可穿过。

所述上容置空间21与下容置空间22同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配合部52与第二配合部62可相对移动地插入的第一导向容置槽23与第二导向容置槽24。如此设置,使得第一锁定件5与第二锁定件6的移动更顺畅而且不会偏移。

较佳的,所述第一锁定件5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本体51往一侧延伸的导向柱54,且所述导向柱54与第一配合部52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上容置空间21对应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25供所述导向柱54可相对移动地插入。所述第一弹簧7可设置于导向柱54与导向孔25底壁之间,也可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部51与第一导向容置槽23底壁之间。

所述上容置空间21与下容置空间22相反方向上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穿孔26与第二穿孔27,所述第一卡合部53与第二卡合部63的相反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穿孔26与第二穿孔27后卡入第一锁定孔121、第二锁定孔12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孔121与第二锁定孔122均设置有相间隔的三个,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合部53与第二卡合部63均设置为三根卡杆。对应的,所述第一穿孔26与第二穿孔27分别设置有三个。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为使得两锁定件与两锁定孔配合更好,所述第一锁定件5的三根卡杆中至少一根的外壁突设有导向肋55,与该卡杆对应的第一穿孔26与第一锁定孔121的内壁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导向槽261,当该卡杆穿过对应的第一穿孔26后插入对应的第一锁定孔121内时,所述导向肋55也插入导向槽内261,从而更方便第一锁定件5与第一锁定孔121的配合。同样的,所述第二锁定件6的三根卡杆中也至少有一根的外壁突设有导向肋65,对应的第二穿孔27以及第二锁定孔122的内壁也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导向槽1221。

较佳的,所述旋转座2下侧朝向一侧开口设置,且该侧连接有座盖10,旋转座2下侧与该座盖10之间形成所述上下相通的上容置空间21与下容置空间22。所述第一穿孔26设置于所述座盖10上,所述第二穿孔27设置于旋转座2远离座盖一侧的侧壁上。如此设置,便于第一锁定件5、第一弹簧7与第二锁定件6、第二弹簧8的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盖10包括一板体101、自所述板体101往旋转座2一侧延伸的第一连接柱102以及分隔板103,所述旋转座2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连接柱28,通过沉头螺丝锁固所述第一连接柱102与第二连接柱28,从而连接所述座盖10与旋转座2,所述分隔板103将座盖10与旋转座2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上述相通的上容置空间21与下容置空间22。

所述第一穿孔26设置于所述板体101上。所述第二弹簧8设置于所述板体101与第二锁定件6之间。

结合图12至17所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包括所述可折叠关节,还包括上端与所述固定座1连接的第一杆件3、下端与所述旋转座2连接的第二杆件4、两第三杆件13,两所述第三杆件13上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杆件3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两所述第三杆件13上端分别枢接于两第二连接部12;或,所述第一杆件3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两所述第三杆件13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第二连接部12;或,所述第一杆件3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三杆件13上端分别枢接于两第二连接部12。

所述释锁件9上设置上下延伸的长孔,所述旋转座2或/和第三杆件4上设置有圆孔,通过铆钉穿过所述圆孔与长孔,从而使得释锁件9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旋转座2内。

所述第二杆件4外侧连接有一可相对上下移动的操作件(图未示),所述操作件与释锁件连接,且第一杆件3管壁上设置有对应的上下延伸的避让长孔,即是说,连接件(如铆钉、螺丝等)连接所述操作件与释锁件,避让长孔供连接件穿过,且操作件上下移动时所述避让长孔也能不妨碍其移动。或,所述释锁件上侧连接有一操作件,所述操作件一端穿过所述避让长孔而露出于所述第二杆件4外。

往下移动所述操作件,从而带动所述释锁件往下移动,从而驱使所述第一锁定件5、第二锁定件6反向移动而分别脱离与第一锁定孔121、第二锁定孔122的卡合,所述锁定装置解锁,所述旋转座2可相对固定座1旋转,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关节可折叠。

即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关节,通过上下两个锁定件同时进行锁定,从而能保证关节在锁定状态下的稳定可靠性;而只要往下移动释锁件9,即可使得第一锁定件5、第二锁定件6分别反向移动而脱离对应的第一锁定孔121与第二锁定孔122,从而锁定装置解锁,所以解锁操作也非常简单。

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进一步包括可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3上的滑动件14、后端与所述固定座1枢接的第一连接件15、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5前端枢接的第二连接件16、后端与所述第三杆件13枢接的第三连接件17,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下端以及第三连接件17前端均枢接于所述滑动件14。

在解锁所述锁定装置后,往后旋转第二杆件4使其靠近第一杆件3,并使第一杆件3与第三杆件13也相对旋转靠近,从而第三连接件17前端迫使滑动件沿着第一杆件3往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件15、第二连接件16旋转移动而靠近第一杆件3,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完全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下端枢接于第二杆件4上端的推把杆18,所述推把杆18下侧与第二杆件4上侧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装置,且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被设置为,当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后,旋转推把杆18即可驱动所述释锁件9往下移动。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旋转推把杆18驱动释锁件往下移动的结构也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均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件3下部连接有第一轮组20,所述第三杆件13下部连接有第二轮组30。较佳的,所述第一轮组设置为万向轮,从而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折叠时,所述第一轮组可转向而避免与第二轮组产生干涉,从而使得第二轮组可尽量靠近第一杆件3,进一步减少折叠材积。

所述可折叠关节也可用于座椅和睡箱等其他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婴幼儿产品领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