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0667发布日期:2020-07-04 01:0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轿车装配工具,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



背景技术:

轿车的四门两盖在整车匹配上一直是个重点和难点。轿车的行李箱盖与侧围和后风挡玻璃作为外观匹配重要零件。行李箱盖与侧围的间隙、行李箱盖与后风挡玻璃的间隙,在装配中难以控制,直接影响到整车后脸的外观要求。为了保证行李箱盖与周边件的匹配,各主机厂一般把行李箱盖的安装点设计为过孔,在焊装调整线上,通过人工调整来改善行李箱盖与周边件的外观匹配效果。但是,人工调整效率低,难以满足高速的节拍要求。工人的操作经验对产品装配后的一致性影响极大,导致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以使行李箱盖的装配更为方便、位置更为准确、一致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包括本体,关键在于所述本体的y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y向厚度与行李箱盖、侧围之间的间隙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前端面为用于与侧围后上部的后端面相抵的x向定位面;本体的前端设有第三定位块,第三定位块的底面为用于与侧面后上部的顶面相抵的z向定位面;所述第三定位块通过连接杆与限位块相连,所述限位块的前端面为用于与行李箱盖内侧面相抵的限位面。

上述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通过第一定位块将本体的y向进行定位,通过第二定位块将本体的x向进行定位,通过第三定位块将本体的z向进行定位,这样,就使得本体能够准确定位于侧围上,然后再利用第一定位块将行李箱盖与侧围的y向间隙进行限位,利用限位块将行李箱盖的x向进行定位,进而将行李箱盖与后风挡玻璃的间隙进行定位,使得行李箱盖与侧围的间隙、行李箱盖与后风挡玻璃的间隙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满足匹配要求。

进一步地,为方便装配,所述本体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均利用螺栓与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定位块的底部设有磁铁,在将辅具与侧围定位时,上述磁铁可以利用磁性将本体吸附于侧围上,从而提高辅具在侧围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通孔,另一端设有螺孔;所述连接杆利用穿过通孔并旋入到第三定位块内的螺栓与第三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利用穿过限位块并旋入到所述螺孔的螺栓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将连接杆可调角度地安装于第三定位块上,并将限位块通过可调的方式安装到连接杆上,这样人们就可以很方便地调整限位块的角度和距离本体的距离(例如说通过在限位块与连接杆之间增设垫片的方式来增加限位块与本体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实际装配的需要,而无需通过高精度的加工来一体成型连接杆、限位块及本体,从而大大降低了对辅具的加工要求,进而降低了辅具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满足生产节拍的需求,装配后外形美观统一,一致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辅具与侧围、行李箱盖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示:1、本体;2、第一定位块;3、第二定位块;4、第三定位块;5、连接杆;6、限位块;61、限位面;100、辅具;200、侧围;300、行李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以使行李箱盖的装配更为方便、位置更为准确、一致性更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包括本体1,关键在于所述本体1的y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块2和第二定位块3,其中第一定位块2有两个并呈前、后间隔布置,第一定位块2的y向厚度与行李箱盖、侧围之间的间隙匹配,第一定位块2的一侧是用于与侧围相抵的侧围定位面,另一侧是用于与行李箱盖相抵的行李箱盖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块3的前端面为用于与侧围后上部的后端面相抵的x向定位面;本体1的前端设有第三定位块4,第三定位块4的底面为用于与侧面后上部的顶面相抵的z向定位面;所述第三定位块4通过连接杆5与限位块6相连,所述限位块6的前端面为用于与行李箱盖内侧面相抵的限位面61。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块2、第二定位块3、第三定位块4均利用螺栓与本体1固定连接;第三定位块4的底部设有磁铁,在将辅具与侧围定位时,上述磁铁可以利用磁性将本体1吸附于侧围上,从而提高辅具在侧围上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5的一端设有通孔,另一端设有螺孔;所述连接杆5利用穿过通孔并旋入到第三定位块4内的螺栓与第三定位块4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6利用穿过限位块6并旋入到所述螺孔的螺栓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将连接杆5可调角度地安装于第三定位块4上,并将限位块6通过可调的方式安装到连接杆5上,这样人们就可以很方便地调整限位块6的角度和距离本体1的距离(例如说通过在限位块6与连接杆5之间增设垫片的方式来增加限位块6与本体1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实际装配的需要,而无需通过高精度的加工来一体成型连接杆5、限位块6及本体1,从而大大降低了对辅具的加工要求,进而降低了辅具的制造成本。

该辅具用来安装轿车行李箱盖时,需要左、右两套辅具配套使用。左、右两套辅具结构上对称,对称安装在左、右侧围上。如图2所示,现以安装在右侧围上的右套辅具为例,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一、将辅具100定位固定到侧围200上:将第一定位块2卡在右侧围200和行李箱盖之间的间隙中,第一定位块2的右端面与右侧围200后上部的左端面贴合,实现辅助在侧围200上y向定位;第二定位块3的前端面与右侧围200后上部的后端面贴合,现实辅具100的在侧围200上x向定位;第三定位块4的底部与右侧围200后上部的上表面贴合,实现辅具100在侧围200上z向定位。这样辅具100完成在侧围200上的定位。在第三定位块4的磁性吸引下,辅具100固定在侧围200上。

二、将行李箱盖300定位安装到车身上:把行李箱盖300预装在车身上,调整行李箱盖300,使其内侧面与限位块6的限位面61贴合,实现行李箱盖300在辅具100上的x向定位,从而满足行李箱盖300与后风挡玻璃的间隙匹配要求。行李箱盖300右侧边缘与第一定位块2的左端面贴合,实现行李箱盖300在辅具100上的y向定位,从而满足行李箱盖300与侧围200的间隙匹配要求。

三、打紧所有安装螺栓,掀开行李箱盖300,取下辅具10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y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y向厚度与行李箱盖、侧围之间的间隙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前端面为用于与侧围后上部的后端面相抵的x向定位面;本体的前端设有第三定位块,第三定位块的底面为用于与侧面后上部的顶面相抵的z向定位面;所述第三定位块通过连接杆与限位块相连,所述限位块的前端面为用于与行李箱盖内侧面相抵的限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均利用螺栓与本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块的底部设有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通孔,另一端设有螺孔;所述连接杆利用穿过通孔并旋入到第三定位块内的螺栓与第三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利用穿过限位块并旋入到所述螺孔的螺栓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以使行李箱盖的装配更为方便、位置更为准确、一致性更好。该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包括本体,关键在于所述本体的Y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Y向厚度与行李箱盖、侧围之间的间隙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前端面为用于与侧围后上部的后端面相抵的X向定位面;本体的前端设有第三定位块,第三定位块的底面为用于与侧面后上部的顶面相抵的Z向定位面;所述第三定位块通过连接杆与限位块相连,所述限位块的前端面为用于与行李箱盖内侧面相抵的限位面。本实用新型的轿车行李箱盖装配辅具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满足生产节拍的需求,装配后外形美观统一,一致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牛磊;李金梅;唐小东;毕书浩;胡阳;牛家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