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用的座椅快速拆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1092发布日期:2020-07-14 16:56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车用的座椅快速拆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手推车,具体为一种童车用的座椅快速拆装结构。



背景技术:

童车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它是一种供儿童玩耍用的一种工具车,它具有有各种车型,其中一般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手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儿童电动玩具车,适用于1到2岁的孩子玩的是婴儿车,2岁以上玩的是有带轮子的玩具车,童车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增加孩子的头脑发育。

目前市场上的童车的座椅通常是通过座垫上的立杆和位于车架上的立管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的,在座椅安装时需要将立杆同立管对准再进行旋紧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整个安装过程极为繁琐,并且费时费力,故急需在原有的座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或装配方便省时省力的儿童手推车的座椅快速拆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童车用的座椅快速拆装结构,它包括:车架以及依次安装于车架上的车把、座椅以及推杆,座椅与车架通过固定架连接,固定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柱,底座安装于车架上并于其背离车架的一端形成插接部,插接部的周侧形成有定位孔,支撑柱上设有定位块,并通过支撑柱插入插接部内,使得定位块与定位孔配合实现固定。

作为优选的是,定位孔和定位块的数量均为多个且相等,当支撑柱插入插接部时,定位块能与定位孔一一配合。

作为优选的是,支撑柱上开设有与定位块等数且对应的容置腔,容置腔贯通支撑柱的底面以及侧面,定位块安装于容置腔内且其一端向容置腔的侧向开口外延伸。

作为优选的是,定位块与容置腔间连接有弹簧,定位块可通过弹簧在容置腔内移动。

作为优选的是,容置腔的底部开口处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可拆卸的安装有垫片并通过垫片将定位块固定于容置腔内。

作为优选的是,支撑柱背离底座的一端外周形成凸缘并通过该凸缘以对座椅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的是,座椅包括安装于支撑柱上的下层架体,下层架体与凸缘抵接,下层架体上可拆卸的连接有上层架体。

作为优选的是,上层架体上设有多个插杆,下层架体上设有可与插杆对应的插管。

作为优选的是,下层架体上还开设有一插槽,插槽内插接有滑块,滑块安装于底座上并可沿底座进行上下方位的移动。

作为优选的是,底座上形成有卡槽,车架上设有可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卡槽和卡块上均开设有等数且能够相互对应的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要对座椅进行拆卸只需按压定位块并滑动滑块即可将座椅自底座中拆下,而在安装时只需将支撑柱插入底座的插接部中并旋转支撑柱直至定位块探出定位孔并将滑块插入至下层架体的插槽中即可完成座椅的安装,相较于传统儿童手推车本设计在对座椅进行安装时无需对准,可对座椅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大大优化了座椅的装配时间,同时本设计的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块以及垫片的位置示意图。

如图所示:

101固定架,1车架;1.1卡块;2车把;3座椅;3.1下层架体;3.2上层架体;3.3插杆;3.4插管;3.5插槽;4推杆;5底座;5.1插接部;5.2定位孔;5.3卡槽;6支撑柱;6.1定位块;6.2容置腔;6.3定位槽;6.4凸缘;7垫片;8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部”,“侧面”,“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该方位是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所示,所示,一种童车用的快速拆装结构,它包括:车架1以及依次安装于车架1上的车把2、座椅3以及推杆4,座椅3与车架1通过固定架101连接,固定架101包括底座5和支撑柱6,底座5安装于车架1上并于其背离车架1的一端形成插接部5.1,插接部5.1的周侧形成有多个定位孔5.2,支撑柱6上设有与定位孔5.2等数且对应的定位块6.1,定位孔5.2可与定位槽6.3相配合,并通过支撑柱6插入插接部5.1内,使得定位块6.1与定位孔5.2配合实现固定。

进一步的,定位孔5.2和定位块6.1的数量均为多个且相等以增加支撑柱6与底座5间的稳定性,当支撑柱6插入插接部5.1时,定位块6.1能与定位孔5.2一一配合实现支撑柱6的固定。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支撑柱6上开设有与定位块6.1等数且对应的容置腔6.2,容置腔6.2贯通支撑柱6的底面以及支撑柱6的侧面,定位块6.1安装于容置腔6.2内,且定位块6.1的一端延伸至容置腔6.2的侧向开口外,以此实现当支撑柱6插入底座5的插接部5.1后定位块6.1与定位孔5.2卡接。

进一步的,定位块6.1与容置腔6.2间连接有弹簧,定位块6.1可通过弹簧在容置腔6.2内移动,当支撑柱6插入底座5的插接部5.1时,插接部5.1的内壁对定位块6.1施加向内的压力,弹簧被压缩定位块6.1向容置腔6.2内侧移动定位块6.1完全没入容置腔6.2内,当定位块6.1移动至定位孔5.2处时,定位块6.1不再受到底座5内部的压力弹簧回位使得定位块6.1再次向容置腔6.2的侧向外延伸,并自定位孔5.2中探出,此时可实现支撑柱6的固定。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容置腔6.2位于其底部开口处设有定位槽6.3,定位槽6.3内可拆卸的安装有垫片7并通过垫片7将定位块6.1固定于容置腔6.2内。

需要提及的是,在安装支撑柱6时可选择将定位块6.1与定位孔5.2对齐后进行安装,在对齐后沿垂直方向将支撑柱6下移直到定位块6.1探出定位孔5.2即可,也可不进行对齐进行安装,将支撑柱6插入底座5的插接部5.1后转动支撑柱6,当定位块6.1到达至定位孔5.2中时则无法继续转动支撑柱6,此时完成支撑柱6的固定。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支撑柱6背离底座5的一端外周形成凸缘6.4以对座椅3进行限位,将座椅3套接于支撑柱6上并于凸缘6.4抵接防止座椅3自支撑柱6上滑出。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座椅3包括安装于支撑柱6上的下层架体3.1,下层架体3.1与支撑柱6上的凸缘6.4抵接,下层架体3.1上可拆卸的连接有上层架体3.2,具体的,由于凸缘6.4的作用使得下层架体3.1不会自下而上的从支撑柱6上滑出,而上层架体3.2与下层架体3.1连接并直接与支撑柱6抵接保证了不会自上而下的沿支撑柱6滑落。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上层架体3.2上设有多个插杆3.3,下层架体3.1上设有可与插杆3.3配合且对应的插管3.4,将每个插杆3.3均插入到与之对应的插管3.4中即可实现上层架体3.2和下层架体3.1的固定。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下层底座5上还开设有一插槽3.5,插槽3.5内插接有滑块8,滑块8安装于底座5上并可沿底座5进行上下方位的移动,可以向下层底座5方向滑动滑块8使得滑块8插入下层底座5上的插槽3.5中对下层架体3.1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底座5上形成有卡槽5.3,车架1上设有可与卡槽5.3相配合的卡块1.1,卡槽5.3和卡块1.1上均开设有等数且能够相互对应的螺孔,将卡槽5.3插接于卡块1.1上并加装螺钉以实现底座5的的固定。

结合图1至图5以及上述内容对本技术方案的安装过程进行描述,需要提及的是以下所描述的安装过程仅是优选的一种,首先可对底座5进行安装,将底座5的卡槽5.3插入车架1上对应的卡块1.1上,并通过螺钉与螺孔相配合实现底座5的固定,之后安装下层架体3.1,将下层架体3.1自支撑柱6背离凸缘6.4的一侧套入并沿支撑柱6的走向移动直至与凸缘6.4抵接,之后对定位块6.1进行安装,将定位块6.1放入容置腔6.2中后将垫片7安装至定位槽6.3内固定,之后安装支撑柱6,将支撑柱6插入底座5上的插接部5.1并用上述方法使得定位块6.1自定位孔5.2中探出即可,之后将需要对下层架体3.1进行定位,首先将位于底座5上的滑块8沿滑槽滑动并插入下层架体3.1上的插槽3.5内,使得下层架体3.1与底座5的相对固定,之后将上层架体3.2的插杆3.3与下层架体3.1上的插管3.4一一对齐并将上层架体3.2盖设,完成座椅3的安装。

需要提及的是,一般情况下,要对座椅3进行拆卸只需按压定位块6.1并滑动滑块8即可将座椅3自底座5中拆下,而在安装时只需将支撑柱6插入底座5的插接部5.1中并旋转支撑柱6直至定位块6.1探出定位孔5.2并将滑块8插入至下层架体3.1的插槽3.5中即可完成座椅3的安装,相较于传统儿童手推车本设计在对座椅3进行安装时无需对准,可对座椅3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大大优化了座椅3的装配时间。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