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反应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8273发布日期:2020-08-05 00:5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反应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反应车辆。



背景技术:

bj80是一款硬派越野车,车身为5门5座的全金属封闭车身,随着bj80的用户越来越广泛,对车型拓展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车辆车身为封闭式,顶棚容易变形损坏,乘车人员的视野受到限制,对车外突发状况不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上下车不方便,车辆意外翻滚情况下乘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车身容易出现变形,在下雨时,顶棚上的雨水容易流到车身两侧的玻璃上,影响视线,给驾乘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反应车辆,用以解决现有车辆顶棚容易变形损坏,乘车人员的视野受到限制,对车外突发状况不能够做出快速反应,车身容易出现变形,顶棚上的雨水容易流到车身两侧的玻璃上,影响视线,给驾乘人员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反应车辆,包括底盘、设在所述底盘上的车轮和车身、驱动所述车轮的驱动系统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座椅,还包括:

防滚架,所述防滚架设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车身设在所述防滚架上,所述车身的左侧和右侧为敞开式,所述车身上的顶棚的左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左挡水槽,所述顶棚的右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右挡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左挡水槽和所述右挡水槽分别沿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的左侧设有左挡水板,所述左挡水板沿所述顶棚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左挡水板为l型,所述左挡水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棚的左侧壁相连,所述左挡水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棚的左侧壁平行,所述左挡水板与所述顶棚的左侧壁限定出所述左挡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的右侧设有右挡水板,所述右挡水板沿所述顶棚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右挡水板为l型,所述右挡水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棚的右侧壁相连,所述右挡水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棚的右侧壁平行,所述右挡水板与所述顶棚的右侧壁限定出所述右挡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左挡水槽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敞开,所述右挡水槽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敞开。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的顶棚上设有多个加强结构,多个加强结构沿所述顶棚的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加强结构沿所述顶棚的前后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的上表面位于前端的位置设有前挡水板,所述前挡水板沿所述顶棚的左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上的顶棚为玻璃纤维材料件。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为多排座椅。

进一步地,所述防滚架为桁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反应车辆,防滚架设在所述底盘上,车身设在所述防滚架上,所述车身的左侧和右侧为敞开式,所述车身上的顶棚的左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左挡水槽,所述顶棚的右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右挡水槽,顶棚上的雨水可以流入左挡水槽和右挡水槽中,防止雨水流到车身的两侧,避免雨水进入车内。敞开式车身增大了乘车人员的视野,对车外突发状况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上下车方便,由于设置了防滚架,车身不容易出现变形,车辆意外翻滚情况下乘员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在下雨时,顶棚上的雨水不易流到车身两侧,避免影响视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反应车辆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反应车辆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反应车辆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反应车辆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反应车辆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防滚架10;

底盘20;

车身30;左挡水槽31;右挡水槽32;

左挡水板33;右挡水板34;加强结构35;前挡水板36;

顶棚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反应车辆。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反应车辆包括底盘20、设在底盘20上的车轮和车身30、驱动车轮的驱动系统和设在底盘20上的座椅,快速反应车辆还包括防滚架10,防滚架10设在底盘20上,车身30设在防滚架10上,车身30的左侧和右侧为敞开式,车身30上的顶棚的左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左挡水槽31,顶棚的右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右挡水槽32。

也就是说,快速反应车辆包括底盘20、设在底盘20上的车轮和车身、驱动所述车轮的驱动系统和设在底盘20上的座椅,具体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现有技术合理设置。快速反应车辆还包括防滚架10,防滚架10设在底盘20上,防滚架10可以为框架结构,防滚架10可以为钢管结构件,车身30设在防滚架10上,车身30的左侧和右侧为敞开式,增大驾乘人员的视野,车身30上的顶棚的左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左挡水槽31,顶棚的右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右挡水槽32,防止雨水流到车身的两侧,避免雨水进入车内。敞开式车身增大了乘车人员的视野,对车外突发状况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上下车方便,由于设置了防滚架,车身不容易出现变形,车辆意外翻滚情况下乘员人身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在下雨时,顶棚上的雨水不易流到车身两侧或玻璃上,避免影响视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挡水槽31和右挡水槽32可以分别沿车身30的前后方向延伸,使得顶棚上的水可以流入挡水槽,避免流向车身两侧,防止水流入车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顶棚的左侧设有左挡水板33,左挡水板33沿顶棚40的长度方向延伸,左挡水板33为l型,左挡水板33的一端与顶棚40的左侧壁相连,左挡水板33的另一端与顶棚40的左侧壁平行,左挡水板33与顶棚40的左侧壁限定出左挡水槽31,使得顶棚上的水能够从顶棚的左侧流入左挡水槽31内,避免流向车身,防止水流入车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棚40的右侧设有右挡水板34,右挡水板34沿顶棚40的长度方向延伸,右挡水板34为l型,右挡水板34的一端与顶棚40的右侧壁相连,右挡水板34的另一端与顶棚40的右侧壁平行,右挡水板34与顶棚40的右侧壁限定出右挡水槽32,使得顶棚上的水能够从顶棚的右侧流入右挡水槽32内,避免流向车身,防止水流入车内。

具体地,左挡水槽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敞开,便于左挡水槽31中的水集中后从两端流出,右挡水槽3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敞开,便于右挡水槽32中的水集中后从两端流出。

可选地,车身30的顶棚上设有多个加强结构35,多个加强结构沿顶棚40的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加强结构35沿顶棚40的前后方向延伸,通过加强结构35能够增大顶棚的强度,防止顶棚发生变形。

根据一些实施例,顶棚40的上表面位于前端的位置设有前挡水板36,前挡水板36沿顶棚40的左右方向延伸,防止顶棚上的水流向前风挡玻璃,避免影响驾乘人员的视线。

可选地,车身30上的顶棚40可以为玻璃纤维材料件。顶棚40可以模压成型,具有热伸缩率小、耐腐蚀、耐光照、防水等特点,且模压成型的表面光洁度较高。具体地,座椅为多排座椅,比如,两排座椅。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滚架10为桁架结构,桁架结构可以由无缝钢管弯管成型。防滚架10与车身焊接牢固,在车辆侧倾、翻滚时,保证车身刚度,防止车身严重变形,为车内乘员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可以在bj80金属封闭车身基础上开发敞开式车身,通过防滚架10可以提高敞开式车身的车身刚度,保证车辆意外翻滚情况下的乘员人身安全,在敞开式车身顶部加装硬质顶盖,解决硬质顶盖与金属车身、防滚杠的连接问题,使得车身不易变形。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中的底盘可以借用bj80的底盘,开发敞开式车身,座椅借用bj80座椅,能够乘坐5人,乘坐舒适性和通过性没有影响;车身前端、下车体完全借用bj80,车门及侧围的下半部分与bj80相同;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中的电器系统、座椅、仪表板、保险杠等内饰及外饰零部件基本完全借用bj80,不用重新开发,保留了bj80家族特征、使用功能及乘坐舒适性,且开发及制造成本最低;加装了硬质玻璃纤维顶棚,在应急反应时急速行车过程中为乘员挡风,在日常巡逻使用过程中为乘员遮阳;极大的开阔了乘员视野,车内乘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车外状况。车门开、关方便,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乘员能够快速上、下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