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件及具有该电池组件的助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6980发布日期:2020-07-29 02:3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组件及具有该电池组件的助力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共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具有该电池组件的助力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公共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例如常规类型的纯人力输出的自行车,具有电机及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及具有电机、电池的电动助力车,当用户向助力车施力以蹬助力车时,电池将承担一部分的动力,以帮助用户节省体力。

对于上述助力车,其内部设有电池仓及安装于电池仓内的电池,当电池电量不足时,需要更换该电池。现有的电池更换方式为,首先将助力车的座椅抬起,以提供电池的拉取空间,卸除电池仓上用于固定电池的固定元件后,将电池拔出。由于电池仓为斜面设计,因此当需要拔出电池时,需将电池斜放,再斜拔出。反之,新的电池放入电池仓时,需斜置电池,将电池滑入电池仓后,放正电池以完成安装。

现有的电池换电方式中,一方面替换方式复杂,对于助力车管理厂商而言,替换成本较大,另一方面,电池插入电池仓时,易造成电池上的信号针与电池仓的信号针碰撞、摩擦或抵靠,使得信号针变形、短路,造成安全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电池组件,使得助力车在替换电池时,保证信号针的完全连接,同样可以简化换电方式,加快运营人员换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及具有该电池组件的助力车,在更换电池的时候更加方便,无需抬起座椅,避免两部件间的多余干涉,造成部件的损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仓和电池,电池仓内设有连接公端,电池的外壳具有连接母端,当电池插入电池仓时,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电连接,

电池仓在其径向方向上的一侧面具有安装口,安装口的大小匹配于电池的尺寸;

电池的外壳包括安装端面及拿取端面,安装端面对应于安装口,当电池插入安装口时,安装端面与电池仓内相对于安装口的内壁贴合;

拿取端面上设有把手组件,当把手组件接收背向与电池仓方向的拉力时,电池与电池仓脱离。

优选地,电池仓还包括:

仓体,形成电池仓的轮廓,且仓体的内部中空以形成容纳电池的容纳空间;

背壳,形成仓体的一部分,与安装口相对而设;

透气孔,贯穿背壳以将容纳空间与外部连通;

上盖,安装于仓体的上方,内设有安装空间以容纳用于对电池放电控制的中控模块;

电池锁,安装于安装空间内,并贯穿仓体至容纳空间;

连接公端安装于容纳空间内,与中控模块电连接,且连接公端突出于仓体的内壁,以引导与连接母端的接插。

优选地,外壳形成电池的轮廓,且外壳与容纳空间间隙配合;

电池还包括电池本体,封闭于外壳内,并与连接母端电连接,以向中控模块供电;

外壳上面向连接公端处设有一凹槽,连接母端设于凹槽处,凹槽与连接公端间隙配合。

优选地,外壳面向上盖的端面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凹陷于外壳;

电池锁贯穿仓体后,伸入安装孔,以固定电池于电池仓内的位置。

优选地,电池锁包括螺纹锁体及伸缩锁体,安装孔包括螺纹孔及直排孔;

螺纹锁体旋转伸入螺纹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伸缩锁体与中控模块电连接,受中控模块的控制指令伸入直排孔。

优选地,连接公端设于容纳空间的顶壁,包括:

第一后盖,与背壳贴合,且第一后盖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第一信号针,贯穿通孔以安装于第一后盖内;

第一冠簧,套设于第一信号针的远离于第一后盖的自由端;

第一前盖,与第一后盖连接,以封闭第一信号针和第一冠簧,且第一前盖具有向背离于第一后盖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结构,第一冠簧及第一信号针伸入第一引导结构内;

连接母端包括:

第二后盖,安装于外壳内,且第二后盖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第二信号针,贯穿第二通孔以安装于第二后盖内;

第二前盖,与第二后盖连接,以封闭第二信号针,且第二前盖具有向第二后盖延伸的第二引导结构,第二信号针伸入第二引导结构;

当连接公端与连接母端连接时,第一引导结构伸入第二引导结构内,第二信号针与第一冠簧接触以与第一信号针电连接。

优选地,把手组件包括:

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拿取端面,且固定件包括两个相隔一预设距离的固定单元;

把手,两端固定于固定单元内,且当把手处于静止状态时,把手平行于拿取端面;

拿取端面面向把手的位置处设有一凹陷处,以提供拉取把手的空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助力车,包括车体及车架,助力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电池仓安装于车架上并设于车座下,且电池的脱离方向垂直于车架。

优选地,助力车还包括:

喇叭,固定安装于电池仓内;

尾灯,安装于电池仓外,且与电池电连接。

优选地,车架的后部具有稳定部及固定部;

稳定部连接助力车的前后轮;

固定部与稳定部连接,且与助力车的电池仓的上部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助力车在更换电池时更加方便,无需抬起助力车的座椅从而避免了两者的干涉;

2.电池与电池仓的信号针不再直接接触,且两者间不具有应力,以避免接触、摩擦等方式对电池造成损伤;

3.更换方式对于任何用户均可上手,使得用户可替助力车管理厂商承担一部分的换电工作,加快效率。

4.全新设计的助力车控制系统,密封性好,防雨防尘。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电池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电池仓的剖视图;

图4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连接公端及连接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助力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池组件;

110-电池仓、111-安装口、112-仓体、113-背壳、114-透气孔、115-上盖、116-电池锁、120-电池、121-安装端面、122-拿取端面、123-把手组件、124-外壳、125-电池本体、127-凹槽、128-安装孔;

130-连接公端、131-第一后盖、132-第一通孔、133-第一信号针、134-第一冠簧、135-第一前盖、136-第一引导结构;

140-连接母端、141-第二后盖、142-第二信号针、143-第二前盖、144-第二引导结构;

200-助力车、210-车体、220-车架、230-喇叭、240-尾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阅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包括有电池仓110和电池120,电池仓110与电池120电连接,由电池120向电池仓110内的部件供电。为实现电池120与电池仓110的电连接,电池120的外壳124具有连接母端140,电池仓110内设有连接公端130(可以是露出的结构设计),电池120插入电池仓110石,连接公端130将与连接母端140电连接,从而形成电池120的供电电路。同时,为实现电池120的更为简易插拔方式,在电池仓110的侧面,尤其是在其径向方向上的侧面具有安装口111,对于该安装口111,可以理解的是,并非电池仓110的上方、斜上方等竖直方向或靠近竖直方向的开口,而是开设在电池仓110的纯侧面,则电池120进入电池仓110或脱离电池仓110的方向,也沿电池仓110的径向,也就是说,当电池仓110呈竖直方向设时,电池120的安装和脱离的方向也即为水平方向。且安装口111还配置为,安装口111的大小匹配与电池120的尺寸,当电池120放入安装口111内时,电池120恰与电池仓110的内壁呈间隙配合。通过上述配置,对于电池120从电池仓110的放入或脱离,将使得整个放入或脱离过程中,电池120与电池仓110的内壁基本不接触,则电池仓110不会影响电池120以及电池120内的部件。

电池120插入安装口111与电池仓110间隙配合后,由于电池120与电池仓110间不具有施力的部位,电池120将不易从电池仓110内取出,因此,电池120的外壳124包括安装端面121及拿取端面122,安装端面121为面向安装口111的表面,而拿取端面122为电池120的外壳124上背向安装口111的表面。因此,在电池120插入安装口111时,安装端面121先进入安装口111,直至电池120完全进入安装口111(即电池仓110的内部)时,安装端面121与电池仓110内相对于安装口111的内壁贴合,而拿取端面122平行于安装口111或陷于安装口111内,使得电池120完全插入电池仓110内。在该拿取端面122上,设有一把手组件123,把手组件123朝向电池仓110的外部,并与电池120连接,则当把手组件123受力时,将带动电池120一同运动。具体地,把手组件123接收一背向于电池仓110方向的拉力时,电池120将自电池仓110内取出而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拉力为背向电池仓110方向,更优选地,该拉力的施力方向垂直于拿取端面122,则无论是插入电池仓110还是从电池仓110取出,首先电池120的表面不与电池仓110的内壁接触,保护了电池120的表面与电池仓110的内壁,且一般电池120内部的部件,如插座内的信号针、电连接片等与安装端面121及拿取端面122垂直,拉力方向与内部部件的本体延伸方向一致,在电池120与电池仓110的相对运动中,除电池120到达最终位置后,内部部件与电池仓110的内部部件,如信号针、电连接片电接触外,运动过程中无接触或无摩擦,从而同时保护了电池120和电池仓110内的部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电池组件100插拔电池120的方式,横向插拔电池120将极大减少了电池120与电池仓110内部部件的无意义接触,从而保护电池组件100。此外,一般该电池组件100安装在外部设备中,如电动车、助力车200等公共自行车,现有电池120替换时,需将安装在电池组件100上方的座椅移走,才可分离出将电池120取出的路径。而本发明中,电池组件100内电池120的插拔方向始终无阻碍(与电池组件100上方的座椅的方向相垂直),节省了替换电池120的流程。

参阅图2-3,示出了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的电池仓11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电池仓110还包括:

-仓体112

仓体112为电池仓110的外结构,形成电池仓110的轮廓,且仓体112内部呈中空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预留用于容纳电池120,在电池组件100安装完成后,电池120完全置于容纳空间内。

-背壳113

背壳113为仓体112的一部分,封闭了电池仓110上相对于安装口111的另一侧,使得电池120进入容纳空间后,仅可从安装口111取出。

-透气孔114

在背壳11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114,透气孔114贯穿背壳113以将容纳空间与外部连通,一方面用作将容纳空间内的气体排出之用,防止电池120在插入容纳空间时,容纳空间内的空气无法排出抵住电池120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当把手组件123损坏(如人为破坏或暴露在外部后自然损坏时),用户的拉力施加部位缺失,无法将电池120从容纳空间内取出时,透气孔114可作为外部与电池120接触的通道,例如使用细长型的元件(直径小于透气孔114),从背壳113方向将细长型元件捅入容纳空间,将电池120顶出。

-上盖115

上盖115设置于仓体112的上方,内设有一安装空间,用于放置一中控模块,中控模块为与电池120电连接,以接收电能,及对电池120充放电作控制的部件。

-电池锁116

电池锁116安装在安装空间内,以封闭于上盖115内,电池锁116激活时,电池锁116的部分从电池仓110的上方贯穿仓体112,并延伸至容纳空间(即在容纳空间内,可观察到电池锁116的部分露出)。

对于电池仓110而言,其连接公端130固定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并与中控模块电连接,具体地连接公端130安装在容纳空间内临接上盖115的内壁,即上盖115的正下方,以节省与中控模块的电连接电路长,以及电池锁116激活后将延伸至连接公端130的两侧。另,连接公端130突出于仓体112的内壁,也即容纳空间的内壁,连接母端140的位置自然与连接公端130位置相对应。连接母端140设于电池120的上部,使得电池锁116可延伸至电池120内部。

参阅图4-5,示出了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内电池120的结构,电池120的外壳124形成电池120的整体轮廓,且外壳124的尺寸配置为与容纳空间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使得在不具有任何外部连接元件的连接辅助下,电池120已可与电池仓110安装完成。除外壳124外,电池120还包括电池本体125,电池本体125封闭安装在外壳124内,其电池120电路与连接母端140电连接(如通过电连接片等连接),电池本体125内的电量经电池120电路、电连接片、连接母端140传输至连接公端130。由于连接公端130呈突出状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内壁,则外壳124上方面向连接公端130的位置设有一凹槽127,其截面呈l型,以匹配连接公端130的外部轮廓,从而电池120插入容纳空间后,凹槽127与连接公端130间隙配合。且连接母端140设置在凹槽127处,或连接母端140的外表面直接形成凹槽127的一直立侧面,在凹槽127与连接公端130配合时,连接公端130可插入连接母端140与连接母端140电连接。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凹槽127的凹陷程度与连接公端130的外表面尺寸相匹配,不会造成连接公端130过长将电池120顶出容纳空间,或连接公端130过短无法与连接母端140电连接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电池120的外壳124面向上盖115的端面,也即面向容纳空间的顶面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28,每一安装孔128凹陷于外壳124内,凹陷的方向相对于容纳空间的顶面,且安装孔128的位置对应于电池锁116的位置,在电池锁116受控激活后,贯穿仓体112并可伸入安装孔128,电池锁116与安装孔128配合方向与电池120的插拔方向垂直,使得电池锁116可稳固电池120在电池仓110内的位置,在电池锁116未解锁的情况下,即便用户拉取把手组件123,也无法将电池120从电池仓110取出。

更优选地,以安装孔128为2个为例,2个安装孔128的形状不同,如一个安装孔128的形状呈圆形,而另一个安装孔128的形状呈腰形。安装孔128的形状不同,则在电池120受力时,与电池锁116的配合施力也不同,如圆形的安装孔128,包围电池锁116的部分,但与电池锁116的部分不完全贴合,在电池120收到某一方向上的力时,将会引起电池120向该方向稍微移动,而腰形的安装孔128,直线型侧边与电池锁116的部分贴合,完全限制电池120在直线型侧边方向上的移动,仅可沿腰线方向移动,再配合圆形安装孔128,可完全保证电池120安装完毕后不会移动。

优选或可选地,电池锁116包括螺纹锁体及伸缩锁体,对应地,安装孔128包括螺纹孔及直排孔,在电池锁116激活时,螺纹锁体旋转伸入螺纹孔,使得螺纹锁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而在伸缩锁体侧,伸缩锁体与中控模块电连接,在接收到需要将电池120安装稳固的控制指令时,向安装孔128延伸,直至伸入直排孔(可与直排孔的底部接触或不接触)。

参阅图6,又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公端130和连接母端140的结构具体配置为,连接公端130包括:第一后盖131,该第一后盖131与背壳113贴合,使得连接公端130设于容纳空间的顶部偏内部,在第一后盖13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32,第一通孔132的一侧与中控模块电连接(如在电池仓110的顶部还有供电线排布的沟槽,沟槽贯穿容纳空间的顶壁),第一通孔132的另一侧的面向方向朝向连接母端140;第一信号针133,第一信号针133伸入第一通孔132内,通过电线与中控模块电连接,并贯穿第一通孔132而伸出,也就是说,第一通孔132用于容纳第一信号针133的部分,而第一信号针133为延伸供电电路的部分,安装在第一后盖131内;第一冠簧134,套设在第一信号针133的前端(即远离于第一后盖131的自由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信号针133并不完全穿过第一冠簧134,反之,第一冠簧134仅设置第一信号针133的端部,即作为第一信号针133的延伸,且第一信号针133的直径小于第一冠簧134的端部,但大于第一冠簧134的中部,将第一信号针133的伸入深度限制在第一冠簧134的中部;第一前盖135,与第一后盖131连接,如可通过螺钉、螺丝等将两者封闭,第一信号针133和第一冠簧134也被封闭在第一前盖135和第一后盖131内,第一前盖135还具有背离于第一后盖131方向,并延伸的第一引导结构136,第一信号针133和第一冠簧134将伸入第一引导结构136内,但不露出第一引导结构136,作为连接公端130的连接端子。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引导结构136的自由端具有开口,该开口的大小小于第一冠簧134,使得第一冠簧134不会从第一引导结构136露出或掉出,也即,第一冠簧134被第一信号针133和开口限制在第一引导结构136的端部。

在连接母端140侧,连接母端140包括:第二后盖141,该第二后盖141安装在外壳124内,使得连接母端140设于电池120的内部,在第二后盖14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一侧与电池120电连接(如在电池120的内部还有供电线排布的沟槽,电线两端分别连接至电池120及延伸至第二后盖141内),第二通孔的另一侧的面向方向朝向连接公端130;第二信号针142,第二信号针142伸入第二通孔内,通过电线与电池120电连接,并贯穿第二通孔而伸出,也就是说,第二通孔用于容纳第二信号针142的部分,而第二信号针142为延伸供电电路的部分,安装在第二后盖141内;第二前盖143,与第二后盖141连接,如可通过螺钉、螺丝等将两者封闭,第二信号针142被封闭在第二前盖143和第二后盖141内,第二前盖143还具有朝向于第二后盖141方向,并延伸的第二引导结构144,第二信号针142伸入第二引导结构144内,但不露出第二引导结构144,作为连接母端140的连接端子。在连接公端130与连接母端140连接配合时,第一引导结构136伸入第二引导结构144内,第一冠簧134与第二信号针142接触,从而建立第二信号针142、第一冠簧134、第一信号针133的电连接通路。

通过上述配置,即便连接公端130与连接母端140无法完全对应(在插拔方向具有位移差或相位差时),或连接公端130与连接母端140无法接触(端子内部元件长度较短)时,通过第一冠簧134的设计,可横向、纵向弯折,将未对应的第一信号针133和第二信号针142匹配电连接,同时,可补足第一信号针133和第二信号针142间的差距,在各种接插件组件的应用场景下,对于不同设备、不同厂商、不同构造的电子设备而言,均可使用,具有强大的普适性。

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后盖131面向第二前盖143的第一安装端面的面积小于背向第二前盖143的第一封闭端面面积,使得第一后盖131在截面方向呈梯形,且该梯形的“上底”为面向第一后盖131的端面,“下底”为背向第一后盖131的端面。具有上述配置后,第一前盖135面向第一后盖131的端面在开口向内的方向的宽度减小,且第一安装端面可完全卡入第一前盖135内,而第一封闭端面将向外暴露,不卡入第一前盖135内,由第一安装端面将第一前盖135向外连通的空间隔绝,则连接公端130在第一后盖131的侧部将可具有防尘防水的功能,且安装连接公端130时,也向安装者提供防呆效果。

进一步优选或可选地,多个第一通孔132包括设于第一安装端面的边缘的第一边缘通孔和设于第一安装端面的中部的第一中部通孔,且第一边缘通孔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一中部通孔的截面面积;而在信号针侧,第一信号针133包括第一边缘信号针及第一中部信号针,且第一边缘信号针的宽度小于第一中部信号针的宽度;第一边缘信号针穿入第一边缘通孔,第一中部信号针穿入第一中部通孔。通过对第一通孔132和第一信号针133的不同宽度设计,可针对不同类型的信号针,如接地用、信号传输用的主信号针等,均配置有容纳的位置。

进一步优选或可选地,第一冠簧134包括第一边缘冠簧及第一中部冠簧,且第一边缘冠簧的宽度小于第一中部冠簧;第一中部冠簧的两端设有金属端,以套合第一中部信号针。针对不同宽度大小的信号针,冠簧也分为两类,且宽度较小的第一边缘冠簧对应宽度较小的第一边缘信号针,宽度较大的第一中部冠簧对应宽度较大的第一中部信号针,可保证每种类型的信号针均套设有大小合适的冠簧,对其进行保护及电连接辅助。

又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引导结构136包括第一边缘开孔及第一中部开孔,分别与第一边缘通孔及第一中部通孔对应;第一冠簧134伸入第一边缘开孔及第一中部开孔。同样地,第一边缘开孔的宽度与第一边缘冠簧的宽度相当,或第一边缘开孔的宽度略微大于第一边缘冠簧的宽度,使得第一边缘冠簧可卡入第一边缘开孔并固定;第一中部开孔的宽度与第一中部冠簧的宽度相当,或第一中部开孔的宽度略微大于第一中部冠簧的宽度,使得第一中部冠簧可卡入第一中部开孔并固定。

在连接母端140侧,同样可作如下配置,第二后盖141面向第一前盖135的第二安装端面的面积小于背向第一前盖135的第二封闭端面面积,使得第二后盖141在截面方向呈梯形,且该梯形的“上底”为面向第二后盖141的端面,“下底”为背向第二后盖141的端面。具有上述配置后,第二前盖143面向第二后盖141的端面在开口向内的方向的宽度减小,且第二安装端面可完全卡入第二前盖143内,而第二封闭端面将向外暴露,不卡入第二前盖143内,由第二安装端面将第二前盖143向外连通的空间隔绝,则连接公端130在第二后盖141的侧部将可具有防尘防水的功能,且安装连接公端130时,也向安装者提供防呆效果。

进一步优选或可选地,多个第二通孔包括设于第二安装端面的边缘的第二边缘通孔和设于第二安装端面的中部的第二中部通孔,且第二边缘通孔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中部通孔的截面面积;而在信号针侧,第二信号针142包括第二边缘信号针及第二中部信号针,且第二边缘信号针的宽度小于第二中部信号针的宽度;第二边缘信号针穿入第二边缘通孔,第二中部信号针穿入第二中部通孔。通过对第二通孔和第二信号针142的不同宽度设计,可针对不同类型的信号针,如接地用、信号传输用的主信号针等,均配置有容纳的位置。

又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引导结构144包括第二边缘开孔及第二中部开孔,分别与第二边缘通孔及第二中部通孔对应;第二冠簧伸入第二边缘开孔及第二中部开孔。同样地,第二边缘开孔的宽度与第二边缘冠簧的宽度相当,或第二边缘开孔的宽度略微大于第二边缘冠簧的宽度,使得第二边缘冠簧可卡入第二边缘开孔并固定;第二中部开孔的宽度与第二中部冠簧的宽度相当,或第二中部开孔的宽度略微大于第二中部冠簧的宽度,使得第二中部冠簧可卡入第二中部开孔并固定。

为容纳第一引导结构136,第二引导结构144内,开设有沟槽及引导本体,沟槽绕引导本体而设,使得第一引导结构136插入第二引导结构144内时,将首先插入沟槽,并于沟槽内固定,且第一引导结构136完全被包覆在沟槽中部的部分与第二引导结构144内,实现连接公端130与连接母端140的机械性固定连接,方便插拔。

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把手组件123包括: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拿取端面122,且固定件包括两个相隔一预设距离的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的内壁包围呈中空;把手,两端固定于固定单元内,具体地,固定在呈中空的固定单元的内壁内,且当把手处于静止状态时,把手平行于拿取端面122,使得电池组件100在使用时,把手不会勾到外部的其他设备。在拿取端面122面向把手的位置处设有一凹陷处,以提供拉取把手的空间。

参阅图7,还示出了一种助力车200,包括车体210及车架220,助力车200包括如上的电池组件100,电池仓110安装于车架220上并设于车座下,且电池120的脱离方向垂直于车架220,当电池120需要从助力车200上取出时,拉动把手组件123以将电池120从垂直于车架220的方向拉出,无需将车座从助力车200上卸下;而当电池120需要装入助力车200时,手持把手组件123,并将电池120推入电池仓110,闭合电池锁116后便完成安装,且不需要在电池120上再安装盖体,电池120本身的外壳124即可保护电池120内部。

此外,助力车200还包括:喇叭230,固定安装于电池仓110内;尾灯240,安装于电池仓110外,且与电池120电连接,具体地,可集成并安装在上盖115内,电池仓110的上盖115上再安装座椅即可实现结构完整的助力车200。

助力车200的车架后部具有稳定部及固定部;稳定部连接助力车的前后轮;固定部与稳定部连接,且与助力车的电池仓的上部连接,具有该结构后,增强了车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