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9754发布日期:2020-10-28 12:3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爆运输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现代矿井运输一般采用矿车运输、胶轮车运输的方式,矿车仅局限于轨道运,矿井投入大;普通胶轮车驱动力不强,在遇到井下的淤泥洼坑时,容易打滑无法前行;普通履带式运输车运输能力小,不能满足矿井生产运输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包括:前车件,所述前车件采用胶轮式结构;后车件,所述后车件采用履带式结构;其中,所述前车件、后车件均采用车桥驱动的驱动方式;转向铰链机构,用于连接所述前车件和后车件;其中,所述转向铰链机构包括回转油缸、与前车件相连的前车连接板、与后车件相连的后车连接板,所述前车连接板与后车连接板通过回转装置相连,所述回转油缸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回转装置、前车连接板上;吸收缸,固定连接在所述后车件上,所述吸收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件;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吸收缸、活塞件上;驱动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塞件、前车连接板上,所述驱动绳贯穿后车连接板,所述驱动绳与所述回转装置滑动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后车件上,所述支撑架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滑轴,所述导向滑轴上套接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导向滑轴、支撑架上,所述导向滑轴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与吸收缸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过滤块。

优选的,所述回转油缸包括回转右油缸、回转左油缸,所述回转装置上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铰接右耳、铰接左耳,所述前车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前车连接耳,所述回转左油缸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前车连接耳、铰接左耳上,所述回转右油缸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前车连接耳、铰接右耳上,所述回转装置上设有对称设置的铰接销孔,所述前车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与铰接销孔转动相连的铰接上联架、铰接下联架,所述铰接左耳、铰接右耳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驱动绳与驱动绳滑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前车件包括驾驶室、前车架、变速箱、前车驱动桥,所述驾驶室固定设置在前车架上,所述前车驱动桥设于前车架的前端,所述前车驱动桥的两端均设有前车驱动轮,所述变速箱设置在前车架上,所述变速箱与前车驱动桥通过第一传动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变速箱上固定连接有液压油泵,所述液压油泵与回转油缸相通。

优选的,所述后车件包括后车架及设置在后车架上的后车厢、后车行走机构、后车驱动桥,所述后车驱动桥的两端均连接有后车驱动轮,所述后车驱动桥与变速箱通过第二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与后车驱动桥、变速箱的连接处均设有万向节。

优选的,所述后车驱动桥设置在后车架远离前车件的一端,所述后车架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均通过万向节与第二传动轴、后车驱动桥相连。

优选的,所述后车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架,与所述后车架固定相连,所述行走架与后车驱动轮转动相连;橡胶履带,与所述后车驱动轮相贴;涨紧轮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架上,与所述橡胶履带相贴;双排支重轮组,转动连接在所述行走架上,与所述橡胶履带相贴;托链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行走架上,与所述橡胶履带相贴。

优选的,还包括前车刹湿式刹车、后车刹湿式刹车,所述前车刹湿式刹车设置在前车驱动桥上,所述后车刹湿式刹车设置在后车驱动桥上。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变速箱相连的防爆发动机动力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动力采用防爆发动机,动力高效,稳定性好,适用井下爆炸环境,气启动/电启动安全性高;

2、该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转向铰接机构使车辆在起伏不平道路上保持前车件和后车件实现车辆转向,不会同时颠簸,提高运输的稳定性;

3、该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前车件、后车件构成前轮后履双桥驱动设计,驱动力强,通过性好,在复杂矿井巷道内,遇到底板松软、底鼓、煤岩土堆、斜巷弯道都能顺利通过;

4、该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支重轮组采用双排三角结构设计,能根据路况自行调整履带与路面的接触状态;

5、该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独立车厢设计,实现人货分离,即可增加运载量,又可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

6、该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在遇到含有淤泥的坑洼时,车体与淤泥之间的摩擦力低,会导致车体打滑,因此,在前车件、后车件受转向铰接机构作用导致前车件、后车件方向不同时,即后车连接板与前车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驱动绳位于后车连接板、前车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即驱动绳能够拉动活塞件滑动;

将吸收缸的一端置于淤泥内;

当活塞件滑动使吸收缸内空间增大时,会对淤泥进行抽取,使得淤泥进入到吸收缸内,进而使得后车件的质量增大,提高后车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车体的移动;

吸收缸可以设置有多组,以使得后车件质量增加的更明显。

当移动出淤泥坑洼时,前车件、后车件相对位置复位,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活塞件复位,将淤泥排出,降低后车件的质量,将淤泥移除坑洼,便于下一次车体的行驶;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防爆全地形履带运输车,采用防爆发动机作为动力,采用气启动/电启动方式启动,特有的防爆性能,适用防爆环境,前轮脚轮式、后轮履带式行走,结合转向铰链机构转向灵活,接地比压小,爬坡能力强,路面适应性好,独立车厢设计,实现人货分离,增大运输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性,同时配合吸收缸,能够对淤泥进行吸收、排放,提高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前车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前车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双排支重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后车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后车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转向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吸收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的图9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吸收缸;11、驱动绳;1101、连接环;12、活塞件;13、复位弹簧;14、连接管;15、支撑架;16、导向架;17、导向滑轴;18、压紧弹簧;1901、过滤块;20、前车件;21、后车件;19、橡胶履带;22、双排支重轮组;24、托链轮;25、行走架;26、涨紧轮机构;50、铰接上联架;51、铰接下联架;52、回转右油缸;53、铰接右耳;54、铰接销孔;55、回转装置;56、后车连接板;57、铰接座;58、铰接左耳;59、第二传动轴;60、回转左油缸;61、万向节;62、前车连接板;63、前车连接耳;72、前车驱动桥;73、导向座;75、前车刹湿式刹车;76、前车驱动轮;77、第一传动轴;78、变速箱;80、后车驱动轮;81、后车刹湿式刹车;82、液压油泵;83、第三传动轴;84、后车架;85、后车驱动桥;87、前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10,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包括:前车件20,前车件20采用胶轮式结构;后车件21,后车件21采用履带式结构;其中,前车件20、后车件21均采用车桥驱动的驱动方式;

前车件20、后车件21构成前轮后履双桥驱动设计,驱动力强,通过性好,在复杂矿井巷道内,遇到底板松软、底鼓、煤岩土堆、斜巷弯道都能顺利通过;

转向铰链机构,用于连接前车件20和后车件21;其中,转向铰链机构包括回转油缸、与前车件20相连的前车连接板62、与后车件21相连的后车连接板56,前车连接板62与后车连接板56通过回转装置55相连,回转油缸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回转装置55、前车连接板62上;

转向铰接机构使车辆在起伏不平道路上保持前车件20和后车件21实现车辆转向,不会同时颠簸,提高运输的稳定性;

吸收缸10,固定连接在后车件21上,吸收缸10内滑动连接有活塞件12;复位弹簧1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吸收缸10、活塞件12上;驱动绳1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塞件12、前车连接板62上,驱动绳11贯穿后车连接板56,驱动绳11与回转装置55滑动相连。

更进一步的是,在遇到含有淤泥的坑洼时,车体与淤泥之间的摩擦力低,会导致车体打滑,因此,在前车件20、后车件21受转向铰接机构作用导致前车件20、后车件21方向不同时,即后车连接板56与前车连接板62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驱动绳11位于后车连接板56、前车连接板62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即驱动绳11能够拉动活塞件12滑动;

将吸收缸10的一端置于淤泥内;

当活塞件12滑动使吸收缸10内空间增大时,会对淤泥进行抽取,使得淤泥进入到吸收缸10内,进而使得后车件21的质量增大,提高后车件2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车体的移动;

需要理解的是,吸收缸10可以设置有多组,以使得后车件21质量增加的更明显。

当移动出淤泥坑洼时,前车件20、后车件21相对位置复位,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使得活塞件12复位,将淤泥排出,降低后车件21的质量,将淤泥移除坑洼,便于下一次车体的行驶;

实施例2:

参照图1-10,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支撑架15,支撑架15固定连接在后车件21上,支撑架15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滑轴17,导向滑轴17上套接有压紧弹簧18,压紧弹簧18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导向滑轴17、支撑架15上,导向滑轴17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架16,导向架16与吸收缸10通过连接管14相连,连接管14上固定连接有过滤块1901。

通过设置的压紧弹簧18,能够使得压紧弹簧18带动导向滑轴17、导向架16向下滑动,使得连接管14的一端始终与地面相贴,即连接管14位于淤泥内,能够对淤泥进行吸收;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了过滤块1901,能够对淤泥中的固体进行过滤,使得吸收的多为水,降低淤泥的湿度,进而使得运输出的为水分,便于淤泥的凝固,促进土壤板结。

实施例3:

参照图1-10,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回转油缸包括回转右油缸52、回转左油缸60,回转装置55上固定连接有铰接座57,铰接座57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铰接右耳53、铰接左耳58,前车连接板62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前车连接耳63,回转左油缸6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前车连接耳63、铰接左耳58上,回转右油缸5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前车连接耳63、铰接右耳53上,回转装置55上设有对称设置的铰接销孔54,前车连接板62上固定连接有与铰接销孔54转动相连的铰接上联架50、铰接下联架51,铰接左耳58、铰接右耳53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101,驱动绳11与驱动绳11滑动相连,通过设置的连接环1101能够对驱动绳11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

变速箱78上固定连接有液压油泵82,液压油泵82与回转油缸相通,能够对液压油泵82进行控制。

铰接上联架50和铰接下联架51一端均焊接在前车连接板62上,铰接上联架50另一端有销孔和铰接销孔54采用销轴铰接;铰接下联架51另一端有销孔和铰接销孔54采用销轴铰接;前车连接板62左右对称焊接一组前车连接耳63,回转右油缸52的活塞端和前车连接板62的前车连接耳63销轴铰接,回转右油缸52的缸体端和铰接右耳53销轴铰接;回转左油缸60的活塞端和前车连接板62的前车连接耳63销轴铰接,回转左油缸60的缸体端和铰接左耳58销轴铰接;回转装置55一端固定在铰接座57上,另一端固定在后车连接板56上;前车连接板62、后车连接板56分别和前车件20、后车件21固定;转向铰接机构可实现前车件20、后车件21的连接及转向功能,在复杂路况下行走时能够减小前车件20与后车件21连接的轴向剪切力。

实施例4:

参照图1-10,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包括:前车件20,前车件20采用胶轮式结构;后车件21,后车件21采用履带式结构;其中,前车件20、后车件21均采用车桥驱动的驱动方式;

前车件20、后车件21构成前轮后履双桥驱动设计,驱动力强,通过性好,在复杂矿井巷道内,遇到底板松软、底鼓、煤岩土堆、斜巷弯道都能顺利通过;

转向铰链机构,用于连接前车件20和后车件21;其中,转向铰链机构包括回转油缸、与前车件20相连的前车连接板62、与后车件21相连的后车连接板56,前车连接板62与后车连接板56通过回转装置55相连,回转油缸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回转装置55、前车连接板62上;

转向铰接机构使车辆在起伏不平道路上保持前车件20和后车件21实现车辆转向,不会同时颠簸,提高运输的稳定性;

吸收缸10,固定连接在后车件21上,吸收缸10内滑动连接有活塞件12;复位弹簧1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吸收缸10、活塞件12上;驱动绳1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塞件12、前车连接板62上,驱动绳11贯穿后车连接板56,驱动绳11与回转装置55滑动相连。

更进一步的是,在遇到含有淤泥的坑洼时,车体与淤泥之间的摩擦力低,会导致车体打滑,因此,在前车件20、后车件21受转向铰接机构作用导致前车件20、后车件21方向不同时,即后车连接板56与前车连接板62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驱动绳11位于后车连接板56、前车连接板62之间的距离变长或变短,即驱动绳11能够拉动活塞件12滑动;

将吸收缸10的一端置于淤泥内;

当活塞件12滑动使吸收缸10内空间增大时,会对淤泥进行抽取,使得淤泥进入到吸收缸10内,进而使得后车件21的质量增大,提高后车件2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车体的移动;

需要理解的是,吸收缸10可以设置有多组,以使得后车件21质量增加的更明显。

当移动出淤泥坑洼时,前车件20、后车件21相对位置复位,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使得活塞件12复位,将淤泥排出,降低后车件21的质量,将淤泥移除坑洼,便于下一次车体的行驶;

前车件20包括驾驶室、前车架87、变速箱78、前车驱动桥72,驾驶室固定设置在前车架87上,前车驱动桥72设于前车架87的前端,前车驱动桥72的两端均设有前车驱动轮76,变速箱78设置在前车架87上,变速箱78与前车驱动桥72通过第一传动轴77相连。

还包括与变速箱78相连的防爆发动机动力系统,防爆发动机动力系统包括防爆发动机主机、散热器组件、储气罐/电瓶箱、柴油箱、液压泵、水洗箱、液压油箱和补水箱,散热器组件由中冷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发动机散热器组成,给系统进行冷却降温,达到工作时的规定标准;发动机当采用气启动方式启动,由储气罐储存压缩空气,提供空气动力;防爆系统的进气及排气采用进气过滤、气管降温、排烟清洗,适用防爆环境,防爆发动机为运输车提供动力。

发动机动力通过变速箱78传动装置变扭后经第一传动轴77传递给前车驱动桥72,实现前车件20行走动力传递。

实施例5:

参照图1-10,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后车件21包括后车架84及设置在后车架84上的后车厢、后车行走机构、后车驱动桥85,后车驱动桥85的两端均连接有后车驱动轮80,后车驱动桥85与变速箱78通过第二传动轴59相连,第二传动轴59与后车驱动桥85、变速箱78的连接处均设有万向节61。

发动机动力通过变速箱78传动装置变扭后经第二传动轴59、万向节61传递给后车驱动轮80,实现对后车件21行走动力传递。

实施例6:

参照图1-10,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后车驱动桥85设置在后车架84远离前车件20的一端,后车架84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座73,导向座73上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轴83,第三传动轴83的两端均通过万向节61与第二传动轴59、后车驱动桥85相连。

更进一步的是,通过后车驱动桥85设置在后车架84远离前车件20的一端,提高后车件21驱动的稳定性。

实施例7:

参照图1-10,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后车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架25,与后车架84固定相连,行走架25与后车驱动轮80转动相连;橡胶履带19,与后车驱动轮80相贴;涨紧轮机构26,设置在行走架25上,与橡胶履带19相贴;双排支重轮组22,转动连接在行走架25上,与橡胶履带19相贴;托链轮24,转动连接在行走架25上,与橡胶履带19相贴。

涨紧轮机构26设在行走架25的前部,可调整橡胶履带19的松紧度,双排支重轮组22可以根据地面的平整度调整浮动角度,后车驱动轮80设在行走架25的后部与后车驱动桥85连接,驱动橡胶履带19实现后车件21行走。

实施例8:

参照图1-10,一种矿用防爆前轮后履全地形车,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前车刹湿式刹车75、后车刹湿式刹车81,前车刹湿式刹车75设置在前车驱动桥72上,后车刹湿式刹车81设置在后车驱动桥85上。

运输车制动采用湿式刹车制动,湿式刹车分别安装在四个驱动轮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需要减速或制动时,踩下脚踏阀通过控制脚踏阀的行程,从而成比例地为前车刹湿式刹车75及后车刹湿式刹车81注入液压腔的油液量,获得所需的制动力实现运输车制动,制动力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控,从而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本发明防爆全地形履带运输车,采用防爆发动机作为动力,采用气启动/电启动方式启动,特有的防爆性能,适用防爆环境,前轮脚轮式、后轮履带式行走,结合转向铰链机构转向灵活,接地比压小,爬坡能力强,路面适应性好,独立车厢设计,实现人货分离,增大运输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性,同时配合吸收缸10,能够对淤泥进行吸收、排放,提高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