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带空气弹簧车辆的驾驶室高度可升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4782发布日期:2021-02-20 11:4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带空气弹簧车辆的驾驶室高度可升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带空气弹簧车辆的驾驶室高度可升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弹簧是在可伸缩的密闭容器中充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弹性作用的弹簧。俗称气囊、气囊式气缸、皮囊气缸等。空气弹簧工作原理是在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空气弹簧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加装高度调节装置后,车身高度不随载荷增减而变化,弹簧刚度可设计得较低,乘坐舒适性好。驾驶室是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驾驶员日夜工作的地方。其结构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工作效率和健康。驾驶室一般采用金属薄壳结构,并与车架柔性相连,不承受载荷,属于非承载式车身。
[0003]
现有的用于带空气弹簧车辆的驾驶室高度可升降调节装置,调节的稳定性不佳,容易对调节部件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带空气弹簧车辆的驾驶室高度可升降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带空气弹簧车辆的驾驶室高度可升降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空气弹簧,所述底座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外侧设有柔性密封罩,所述底座顶部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和所述柔性密封罩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空气弹簧,所述第二空气弹簧呈环形分布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外侧。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密封罩内壁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外侧套设有第一柔性保护套筒,所述柔性密封罩内壁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外侧套设有第二柔性保护套筒,所述柔性密封罩内部于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和所述第二柔性保护套筒之间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外壁于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有柔性支撑片,所述第二柔性保护套筒外壁与所述柔性支撑片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支撑片远离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一端与所述柔性密封罩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气弹簧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与所述第二柔性保护套筒结构相同,所述,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内壁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外侧匹配设有缓冲槽,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内壁于所述缓冲槽外侧设有若干个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设有柔性条,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内壁于所述第二空腔外侧设有若干个球形腔,所述球形腔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径的两倍,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填充有氦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球形腔贯通,所述第二空腔内部填充有润滑油,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和所述第二空气弹簧顶部均延伸至所述柔性密封罩外侧。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支撑片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柔性保护套筒之间,可有效加强第二柔性保护套筒的稳定性。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空腔呈环形分布于所述缓冲槽外侧,使得第二空腔受力更加均匀,缓冲处理效果更佳。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气弹簧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间距,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和第二空气弹簧分布更加均匀,稳定性更佳。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条的外径为所述第二空腔内径的二分之一,可在加强第二空腔强度的前提下,为润滑油提供足够的运动缓冲空间。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底部设有装配法兰,所述装配法兰底部中心设有螺纹柱,所述底座顶部设有与所述螺纹柱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柱外壁顶部设有柔性垫,所述柔性垫底部设有第一柔性支撑环,所述底座顶部于所述螺纹槽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环相匹配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柔性支撑环底部设有第二柔性支撑环,所述底座内壁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相匹配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内部设有第三空腔。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垫的外径大于所述装配法兰的底部外径,加强柔性垫的防护面积,避免装配法兰直接与底座接触,减少磨损。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的横截面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环的横截面外径,保证第一环形槽可对第二柔性支撑环进行限位缓冲处理。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空腔的横截面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的横截面外径,在保证第二柔性支撑环支撑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第二柔性支撑环的缓冲性能,保证第二柔性支撑环可正常穿过第一环形槽进入第二环形槽内部。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本发明通过设置底座、第一空气弹簧、第二空气弹簧、柔性密封罩、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将第一空气弹簧和第二空气弹簧呈规则排列,以第一空气弹簧为中心,第二空气弹簧均匀分布在第一空气弹簧外侧,可有效对驾驶室进行多点支撑,多点连线实现对驾驶室底部的圆盘式支撑,同时多点支撑的高度可自由调节,便于对驾驶室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便于将驾驶室调水平,保证驾驶室始终以水平状态进行高度升降调节,使得驾驶室升降调节稳定性更佳;第一空气弹簧和第二空气弹簧升降调节时,第二空腔和球形腔内部润滑油进行挤压回弹变形,将第一空气弹簧和第二空气弹簧进行扶正,可有效避免第一空气弹簧和第二空气弹簧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偏移,同时柔性密封罩在外部进行密封包裹,第一空腔内部填充的氦气,可在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外部进行充气保护,可在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发生变形时进行充气扶正处理,加强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第一空气弹簧和第二空气弹簧的稳定性,柔性支撑片可将第一空腔分割成多个不同空间,实现在柔性密封罩内部进行多方位多点保护处理,同时柔性支撑片可有效加强第一柔性保护套筒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空气弹簧对驾驶室高度进行升降调节的稳定性,且柔性材料的使用,以及各组件之间采用分区隔离设置,可有效避免空气弹簧组件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接触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7]
2、本发明通过设置螺纹柱、螺纹槽、柔性垫、第一柔性支撑环、第一环形槽、第二柔
性支撑环和第三空腔,将螺纹柱拧入螺纹槽内部,在拧紧螺纹柱的过程中,第二柔性支撑环穿过第一环形槽进入第二环形槽内部,第一柔性支撑环进入第一环形槽内部,柔性垫设置在装配法兰和底座之间,可有效避免第一空气弹簧与第二空气弹簧在升降运动时与底座发生磨损,可进一步加强装置的安全性,第一柔性支撑环在第一环形槽内部进行第一重柔性限位支撑,第二柔性支撑环在第二环形槽内部进行第二重柔性限位支撑,可进一步加强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主视剖面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发明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5是本发明整体的俯视剖面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图5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发明第一柔性保护套筒的主视剖面图;
[0026]
图中:1、底座;2、第一空气弹簧;3、柔性密封罩;4、第二空气弹簧;5、第一柔性保护套筒;6、第二柔性保护套筒;7、第一空腔;8、柔性支撑片;9、缓冲槽;10、第二空腔;11、柔性条;12、球形腔;13、装配法兰;14、螺纹柱;15、螺纹槽;16、柔性垫;17、第一柔性支撑环;18、第一环形槽;19、第二柔性支撑环;20、第二环形槽;21、第三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如图1-2和附图5-7所示的一种用于带空气弹簧车辆的驾驶室高度可升降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空气弹簧2,所述底座1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外侧设有柔性密封罩3,所述底座1顶部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和所述柔性密封罩3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空气弹簧4,所述第二空气弹簧4呈环形分布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外侧,所述柔性密封罩3内壁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外侧套设有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所述柔性密封罩3内壁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4外侧套设有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所述柔性密封罩3内部于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和所述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之间设有第一空腔7,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外壁于所述第一空腔7内部设有柔性支撑片8,所述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外壁与所述柔性支撑片8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支撑片8远离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一端与所述柔性密封罩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与所述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结构相同,所述,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内壁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外侧匹配设有缓冲槽9,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内壁于所述缓冲槽9外侧设有若
干个第二空腔10,所述第二空腔10内部设有柔性条11,所述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内壁于所述第二空腔10外侧设有若干个球形腔12,所述球形腔12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空腔10内径的两倍,所述第一空腔7内部填充有氦气,所述第二空腔10与所述球形腔12贯通,所述第二空腔10内部填充有润滑油,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和所述第二空气弹簧4顶部均延伸至所述柔性密封罩3外侧。
[0029]
所述柔性支撑片8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之间,可有效加强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的稳定性。
[0030]
所述第二空腔10呈环形分布于所述缓冲槽9外侧,使得第二空腔10受力更加均匀,缓冲处理效果更佳。
[0031]
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4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空气弹簧4的间距,使得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分布更加均匀,稳定性更佳。
[0032]
所述柔性条11的外径为所述第二空腔10内径的二分之一,可在加强第二空腔10强度的前提下,为润滑油提供足够的运动缓冲空间。
[0033]
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底部设有装配法兰13,所述装配法兰13底部中心设有螺纹柱14,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与所述螺纹柱14相匹配的螺纹槽15,所述螺纹柱14外壁顶部设有柔性垫16,所述柔性垫16底部设有第一柔性支撑环17,所述底座1顶部于所述螺纹槽15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环17相匹配的第一环形槽18,所述第一柔性支撑环17底部设有第二柔性支撑环19,所述底座1内壁于所述第一环形槽18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19相匹配的第二环形槽20,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19内部设有第三空腔21。
[0034]
所述柔性垫16的外径大于所述装配法兰13的底部外径,加强柔性垫16的防护面积,避免装配法兰直接与底座1接触,减少磨损。
[0035]
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19的横截面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环17的横截面外径,保证第一环形槽18可对第二柔性支撑环19进行限位缓冲处理。
[0036]
所述第三空腔21的横截面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19的横截面外径,在保证第二柔性支撑环19支撑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第二柔性支撑环19的缓冲性能,保证第二柔性支撑环19可正常穿过第一环形槽18进入第二环形槽20内部。
[0037]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底座1、第一空气弹簧2、第二空气弹簧4、柔性密封罩3、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将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呈规则排列,以第一空气弹簧2为中心,第二空气弹簧4均匀分布在第一空气弹簧2外侧,可有效对驾驶室进行多点支撑,多点连线实现对驾驶室底部的圆盘式支撑,同时多点支撑的高度可自由调节,便于对驾驶室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便于将驾驶室调水平,保证驾驶室始终以水平状态进行高度升降调节,使得驾驶室升降调节稳定性更佳;当对第一空气弹簧2和(或)第二空气弹簧4进行升降调节时,第一空气弹簧2和(或)第二空气弹簧4进行膨胀(或收缩),当第一空气弹簧2和(或)第二空气弹簧4进行膨胀时,体积膨胀,第一空气弹簧2将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向外撑、第二空气弹簧4将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向外撑,缓冲槽9向外挤压,缓冲槽9将第二空腔10进行挤压,第二空腔10和球形腔12挤压变形,第二空腔10和球形腔12内部的润滑油在挤压力作用下,润滑油在第二空腔10和球形腔12内部反复冲击,球形腔12为润滑油提供储存空间,保证第二空腔10和球形腔12挤压变形时,润滑油可将第二空腔10和球形腔12填满,保证支撑性能,柔性条11加强第二空腔10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可有效加强
对缓冲槽9的支撑效果,从而加强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的稳定性,可将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进行扶正,当第一空气弹簧2和(或)第二空气弹簧4进行收缩时,体积收缩变小,第二空腔10和球形腔12内部润滑油挤压力变小,润滑油向下落,第二空腔10和球形腔12空间变大,将缓冲槽9向内挤压,缓冲槽9与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接触,将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进行扶正,可有效避免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偏移,同时柔性密封罩3在外部进行密封包裹,第一空腔7内部填充的氦气,可在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外部进行充气保护,可在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发生变形时进行充气扶正处理,加强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的稳定性,柔性支撑片8可将第一空腔7分割成多个不同空间,实现在柔性密封罩3内部进行多方位多点保护处理,同时柔性支撑片8可有效加强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空气弹簧对驾驶室高度进行升降调节的稳定性,且柔性材料的使用,以及各组件之间采用分区隔离设置,可有效避免空气弹簧组件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接触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用于带空气弹簧车辆的驾驶室高度可升降调节装置,调节的稳定性不佳,容易对调节部件造成损伤的问题。
[0038]
如附图1和附图3-4所示的一种用于带空气弹簧车辆的驾驶室高度可升降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2底部的装配法兰13,所述装配法兰13底部中心设有螺纹柱14,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与所述螺纹柱14相匹配的螺纹槽15,所述螺纹柱14外壁顶部设有柔性垫16,所述柔性垫16底部设有第一柔性支撑环17,所述底座1顶部于所述螺纹槽15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环17相匹配的第一环形槽18,所述第一柔性支撑环17底部设有第二柔性支撑环19,所述底座1内壁于所述第一环形槽18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19相匹配的第二环形槽20,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19内部设有第三空腔21。
[0039]
所述柔性垫16的外径大于所述装配法兰13的底部外径,加强柔性垫16的防护面积,避免装配法兰直接与底座1接触,减少磨损。
[0040]
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19的横截面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环17的横截面外径,保证第一环形槽18可对第二柔性支撑环19进行限位缓冲处理。
[0041]
所述第三空腔21的横截面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环19的横截面外径,在保证第二柔性支撑环19支撑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第二柔性支撑环19的缓冲性能,保证第二柔性支撑环19可正常穿过第一环形槽18进入第二环形槽20内部。
[0042]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螺纹柱14、螺纹槽15、柔性垫16、第一柔性支撑环17、第一环形槽18、第二柔性支撑环19和第三空腔21,由于第一空气弹簧2与第二空气弹簧4结构相同,因此对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进行安装时,将螺纹柱14拧入螺纹槽15内部,在拧紧螺纹柱14的过程中,第二柔性支撑环19穿过第一环形槽18进入第二环形槽20内部,第一柔性支撑环17进入第一环形槽18内部,随着螺纹柱14的旋转拧入,第一柔性支撑环17沿着第一环形槽18滑动,第二柔性支撑环19沿着第二环形槽20滑动,第三空腔21挤压变形,为第二柔性支撑环19提供挤压变形能力,使得第二柔性支撑环19和穿过第一环形槽18进入第二环形槽20内部,柔性垫16设置在装配法兰13和底座1之间,可有效避免第一空气弹簧2与第二空气弹簧4在升降运动时与底座1发生磨损,可进一步加强装置的安全性,第一柔性支撑环17在第一环形槽18内部进行第一重柔性限位支撑,第二柔性支撑环19在第二
环形槽20内部进行第二重柔性限位支撑,可进一步加强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43]
本发明工作原理:
[0044]
参照说明书附图1-2和附图5-7,通过设置底座1、第一空气弹簧2、第二空气弹簧4、柔性密封罩3、第一柔性保护套筒5和第二柔性保护套筒6,将第一空气弹簧2和第二空气弹簧4呈规则排列,以第一空气弹簧2为中心,第二空气弹簧4均匀分布在第一空气弹簧2外侧,可有效对驾驶室进行多点支撑,多点连线实现对驾驶室底部的圆盘式支撑,同时多点支撑的高度可自由调节,便于对驾驶室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便于将驾驶室调水平,保证驾驶室始终以水平状态进行高度升降调节,使得驾驶室升降调节稳定性更佳,且柔性材料的使用,以及各组件之间采用分区隔离设置,可有效避免空气弹簧组件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接触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45]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3-4,通过设置螺纹柱14、螺纹槽15、柔性垫16、第一柔性支撑环17、第一环形槽18、第二柔性支撑环19和第三空腔21,将螺纹柱14拧入螺纹槽15内部,在拧紧螺纹柱14的过程中,第二柔性支撑环19穿过第一环形槽18进入第二环形槽20内部,第一柔性支撑环17进入第一环形槽18内部,柔性垫16设置在装配法兰13和底座1之间,可有效避免第一空气弹簧2与第二空气弹簧4在升降运动时与底座1发生磨损,可进一步加强装置的安全性,可对装配法兰13进行双重限位支撑,可进一步加强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4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4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