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比压可调的履带驱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8401发布日期:2021-02-23 19:4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地比压可调的履带驱动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履带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地比压可调的履带驱动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不断研究各种大型机械辅助完成公路、桥梁、建筑、地下工程、抢险等重大工程项目。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早些年我国在工程机械方面的技术研发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随着我国对制造业的重视,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方针支持制造业强国,加速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为提高工程机械的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我国在基础建设方面投资不断加大,在这些基础建设中往往需要大型机械车辆的辅助。这为工程机械车辆技术研发方面的突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0003]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型工程机械车辆大部分都是通过国外技术引进,价格十分昂贵。国产工程机械车辆固然价格优惠,但是由于使用寿命存在很大问题,连续工作时间较短,严重影响了我国工程机械车辆的应用范围。因此亟需自主创新技术开发以及材料研究,降低大型工程机械车辆的市场价格,提高工程机械车辆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保障工程机械车辆适应各种复杂工作环境。
[0004]
工程机械车辆大多使用橡胶轮胎,但是工程机械车辆通常面对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要求工程机械车辆能够提供更大的驱动力,适用于复杂且不平整的路面。为了提供足够大的驱动力,导致工程机械车辆使用更大型号的发动机,进而导致工程机械车辆十分庞大,整机质量越来越重。然而工程机械车辆行走的路面不同于行使道路,其地质往往松软,且凹凸不平。重型工程机械车辆在地基松软的工作路况下工作,往往会导致工程机械车辆陷入泥泞中,需要耗费很大人力物力将拖拽出来,严重的导致工程车辆报废。另外工程机械车辆在工作时往往搭载许多其他装置,比如道路摊铺机、挖掘机铲斗等等工程机械。因此需要更大的牵引力,然而传统的工程机械的轮胎限定了工程机械车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只能通过加重机身自重,安装大功率发动机来提高牵引力。这样将导致机身不断加重,加大对地面的压力。因此需要研究新型车轮,解决大型工程机械车辆在各种复杂工程项目中应用的障碍。
[0005]
目前在解决该问题的研究中,大多采用加宽轮胎,更换大功率发动机来实现大牵引的需求,并尽量较小对地面的压力。针对重载、大牵引等需求条件的工程机械车辆,其轮子一般都是专用设计;比如履带一般应用在坦克、装甲车等军用重型机械中。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地比压可调的履带驱动轮,其改善了目前工程机械车辆工作时对地面压力大、抓地力不强以及适应路况条件有限的问题,能够实现履带驱动轮在工作时接地比压的大范围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路况条件。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地比压可调的履带驱动轮,包括底部设有若干负重轮的下支撑
架,所述下支撑架上端面通过若干机械流体双重减震装置固定连接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面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安装座和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所述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输出轴连接中轴,所述中轴远离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的一端依次转动连接主动轮和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下支撑架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两组可伸缩机构,所述可伸缩机构包括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和若干组伸缩节,所述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和伸缩节的其中一端固定在下支撑架上,所述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和伸缩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诱导轮的转轴,两个所述诱导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履带传动连接,负重轮和诱导轮底面水平设置。
[0009]
优选地,所述履带为橡胶整体式履带,履带内面的两侧作粗糙处理并与诱导轮、负重轮直接接触,实现摩擦传动,履带内面的中间设有与主动轮啮合传动的履带内牙,履带内牙宽度与主动轮宽度相同,履带外面均布有能够增加抓地力的履带外牙。
[0010]
优选地,主动轮形状为笼型并且其周均布有若干能够转动的圆柱滚子,圆柱滚子通过与履带内侧均匀布置的履带内牙啮合来实现运动传递,圆柱滚子在与履带内牙啮合时变静摩擦为动摩擦从而降低磨损。
[0011]
优选地,所述伸缩节选用若干节滑动连接的方钢或圆钢。
[0012]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架、下支撑架选用铸件。
[0013]
优选地,所述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两侧均设有活塞杆并且其液压油路中设有双向液压锁,能够实现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停止伸缩时的双向锁紧功能。
[0014]
优选地,所述中轴通过轴承座与主动轮中心转动连接,所述中轴通过双深沟球轴承与法兰盘转动连接。
[0015]
优选地,所述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中轴。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
本履带驱动轮改善了目前工程机械车辆工作时对地面压力大、抓地力不强以及适应路况条件有限的问题,两侧的诱导轮通过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的伸缩运动可实现履带驱动轮在工作时接地比压的大范围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路况条件;
[0018]
机械流体双重减震装置保证履带实时张紧,并且具有一定的减震能力;
[0019]
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两侧活塞杆可独立做伸缩运动,且液压油路中设有双向液压锁,实现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停止伸缩时的双向锁紧,确保工作安全,提高履带驱动轮的可靠性;
[0020]
通过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可以实现减速增扭的作用,在工作时可以提供足够大牵引力。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地比压可调的履带驱动轮主视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地比压可调的履带驱动轮后视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地比压可调的履带驱动轮左视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轮与法兰盘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支撑架与诱导轮连接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1—主动轮;2—诱导轮;3—负重轮;4—下支撑架;5—上支撑架;6—履带;7—履带外牙;8—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9—机械流体双重减震装置;10—安装座;13—伸缩节;16—法兰盘;17—中轴;18—深沟球轴承;19—圆柱滚子;20—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21—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接地比压可调的履带驱动轮,包括底部设有若干负重轮3的下支撑架4,所述下支撑架4上端面通过若干机械流体双重减震装置9固定连接上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上端面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安装座10和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8,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8选用k-h-v型n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大的优点,符合工程车辆的使用要求;所述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8输出轴连接中轴17,所述中轴17远离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8的一端依次转动连接主动轮1和法兰盘16,所述法兰盘16固定在安装座10上,所述下支撑架4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两组可伸缩机构,所述可伸缩机构包括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20和若干组伸缩节13,所述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20和伸缩节13的其中一端固定在下支撑架4上,所述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20和伸缩节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诱导轮2的转轴,两个所述诱导轮2与主动轮1之间通过履带6传动连接,负重轮3和诱导轮2底面水平设置;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20做伸长动作时,两侧诱导轮2之间间距变大,整个履带6与地面接触面积变大,接地比压变小,履带6拉伸迫使机械流体双重减震装置9压缩,主动轮1下移,履带6实时张紧;当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20做收缩动作时,工作原理相反。
[0033]
所述履带6为橡胶整体式履带,履带6内面的两侧作粗糙处理并与诱导轮2、负重轮3直接接触,实现摩擦传动,履带6内面的中间设有与主动轮1啮合传动的履带内牙,履带内牙宽度与主动轮1宽度相同,履带6外面均布有能够增加抓地力的履带外牙7。
[0034]
主动轮1形状为笼型并且其周均布有若干能够转动的圆柱滚子19,圆柱滚子19通过与履带6内侧均匀布置的履带内牙啮合来实现运动传递,圆柱滚子19在与履带内牙啮合时变静摩擦为动摩擦从而降低磨损。
[0035]
所述伸缩节13选用若干节滑动连接的方钢或圆钢。
[0036]
所述上支撑架5、下支撑架4选用铸件。
[0037]
所述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20两侧均设有活塞杆并且其液压油路中设有双向液
压锁,能够实现双向独立活塞杆液压缸20停止伸缩时的双向锁紧功能。
[0038]
所述中轴17通过轴承座与主动轮1中心转动连接,主动轮1的安装方式属于单侧安装,并且工作过程中承受较大载荷,因此主动轴1与主动轴法兰盘16之间的配合使用双深沟球轴承18。
[0039]
所述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8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1连接中轴17。
[004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