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5958发布日期:2022-06-22 04:3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2.滑板车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运动器材,它既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健身运动器具,又可以作为临时的交通代步工具。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优点,深受国内外青少年儿童的青睐。
3.现有的部分滑板车具有转向自动复位功能,其通过设置偏置装置对踏板车的前轮轴进行朝向垂直于踏板车的位置偏置来实现。由于偏置装置的偏置作用,当需要转向时,需要对滑板车施加较大的力以克服偏置装置的作用力。但在某些使用场景中,使用者希望能以较省力的方式实现对踏板车的转向控制,现有的具有转向自动复位功能的踏板车无法满足使用者这一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及滑板车,以适应在不同场景下对轴架转向所需不同大小力的需求。
5.为此,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包括:轴架,用于设置滑板车的转动轮,轴架能够绕轴架的转向轴线转动;转动块,可相对于轴架转动;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轴架与转动块之间,轴架与转动块发生相对转动时,其发生弹性形变;定位组件,包括卡合件,卡合件绕其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卡合件与转动块的一侧抵接或脱离抵接;其中,卡合件与转动块的一侧抵接时,转动块不能绕转向轴线转动,卡合件与转动块的一侧脱离抵接时,转动块能够绕转向轴线转动。
6.可选的,转动块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分别设置于第一主体部相对的两侧;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子弹性件与第二子弹性件,第一子弹性件的一相对端与第一支臂连接,第一子弹性件的另一相对端与轴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子弹性件的一相对端与第二支臂连接,第二子弹性件的另一相对端与轴架的第二端连接。
7.可选的,卡合件包括:第二主体部;至少第一卡爪与第二卡爪,第一卡爪与第二卡爪间隔设置于第二主体部的第一侧;其中,卡合件绕其转动轴线转动时,第一卡爪与第一支臂抵触,第二卡爪同时与第二支臂抵触;或第一卡爪与第一支臂脱离抵触,第二卡爪同时与第二支臂脱离抵触。
8.可选的,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板,设置于轴架的一侧,并位于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一侧,第二主体部能够相对于定位板转动,定位板设置有至少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定位杆,可移动的设置于卡合件,用于卡合于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其中,定位杆卡合于第一定位槽时,卡合件与转动块的一侧抵触,定位杆卡合于第二定位槽时,卡合件与转动块的一侧脱离抵触。
9.可选的,卡合件包括:限位部,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二侧,主体部的第一侧与主体部的第二侧为主体部相对的两侧,限位部设置有限位滑槽,定位杆设置于限位滑槽,定位杆能够在限位滑槽内滑动。
10.可选的,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主体部的第二侧抵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定位杆第二侧抵接;其中,定位杆卡合于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卡合时,第二弹性件处于常态。
11.可选的,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定位杆的第一侧连接,定位杆的第一侧为定位杆远离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限位部远离第二主体部的一端连接;其中,定位杆卡合于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时,第三弹性件处于常态。
12.可选的,转向轴线与垂直于踏板的踏板平面的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倾斜角。
13.可选的,滑板车转向结构还包括转向轴,转向轴设置于轴架,转向轴的轴线与转向轴线重合。
14.为此,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滑板车,该滑板车包括踏板、手柄杆以及如上述任一项的滑板车转向结构,踏板设置于轴架上,手柄杆与轴架连接。
15.本技术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滑板车转向结构在轴架转动时,可以通过定位组件控制转动块是否与转向轴线发生相对转动。当转动块不能绕转向轴线转动时,由于第一弹性件弹力的作用,轴架转向需要一个较大的力。当转动块能够绕转向轴线转动时,轴架转动能够带动转动块转动,因此轴架转向仅需要一个较小的力。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滑板车转向结构能够适应在不同场景下,对轴架转向所需不同大小力的需求。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滑板车转向结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转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的第二弹性件的设置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滑板车转向结构的一剖视图;
22.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转向结构的一组合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转向结构的另一组合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滑板车的一结构拆分示意图;
25.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滑板车的一结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
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第一实施例:
29.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10,该滑板车转向结构10用于实现滑板车的转向。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滑板车转向结构1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30.如图1,滑板车转向结构10包括轴架11、转动块12、第一弹性件13以及定位组件14。
31.其中,轴架11用于设置滑板车的转动轮,轴架11能够绕其转向轴线s1转动。具体的,滑板车转向结构10还包括转向轴s2,转向轴s2的轴线即为轴架11的转向轴线。转向轴s2穿设于所述轴架11,且固定设置于滑板车的踏板。具体的,踏板并不仅仅包括使用者踩踏的部分,还可包括与踩踏部连接的头部,转向轴s2可以固定设置于该头部。
32.具体的,轴架11可设置于滑板车的前端,轴架11可包括第一轮轴111以及第二轮轴112,第一轮轴111与第二轮轴112沿转动轮的转动轴线l1设置于轴架11的两相对侧,第一轮轴111与第二轮轴112用于设置滑板车的转动轮。可选的,滑板车的转动轮可以转动设置于第一轮轴111以及第二轮轴112。当然,也可以是固定设置于第一轮轴111与第二轮轴112,此时第一轮轴111以及第二轮轴112可相对于轴架11发生相对转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轴架11也可以仅仅设置一个转动轮。
33.可以理解的是,当转动轮沿转动轴线l1转动时,滑板车行驶。当滑板车的轴架11发生转向时,滑板车的转动轮实现转向。
34.具体的,转动块12与轴架11可以绕转向轴线s1同轴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块12可绕转向轴s2转动。当轴架11转动时,转动块12若不绕转向轴s2转动或与轴架11转动不一致时,轴架11可相对于转动块12发生转动。
35.更具体的,轴架11设置有安装孔h,转向轴s2设置于安装孔h。可选的,安装孔h可以是通孔。
36.可选的,安装孔h内设置有第一轴承q1,转向轴s2设置于轴承q1内。其中,第一轴承q1的设置可以降低轴架11与转向轴s2之间的转动摩擦系数。
37.可选的,转向轴s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母p1,第一限位螺母p1旋合设置于转向轴s2的一端。转向轴s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图未示),第二限位螺母旋合设置于转向轴s2的另一端。第一限位螺母p1与第二限位螺母用于防止轴向轴s发生轴向移动,以保证转向结构10的稳定性。第一轴承q1与第一限位螺母p1之间可以设置垫圈r1。
38.具体的,转动块12可以是呈多种形状,如盘状、条状、方块状等等。转动块12开设有一通孔,转向轴s2穿设于通孔内,且转动块12与轴架11的上端面间隔设置。
39.可选的,转动块12远离轴架11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t1,通孔穿过第一凸起
部t1,第一凸起部t1设置于第二轴承q2内,第二轴承q2的设置能够减小转动块12转动时的转动摩擦系数。其中,踏板可设置有安装孔,第二轴承q2可固定设置于安装孔内。
40.可选的,转向轴s2靠近转动块12另一端面的部分设置有第三轴承q3,转向轴s2穿设于第三轴承q3内,且第三轴承q3与第一轴承q1分别设置于通孔h的两端。通过第三轴承q3的设置,进一步减小轴架11与转向轴s2之间的转动摩擦系数。第三轴承q3与转动块12的另一端面之间设置有轴套r2,轴套r2套设于转向轴s2的一端,且设置于转动块12的通孔内。
41.可以理解的是,轴架11可以绕转向轴s2转动,转动块12也可以绕转向轴s2转动。当轴架11绕转向轴s2转动,转动块12不绕转向轴s2转动时,或绕转向轴s2转动但其绕转向轴s2的转动与轴架11绕转向轴s2的转动不一致时,轴架11与转动块12发生相对转动。其中,转动不一致指的是转动的速度和/方向不一致。
42.可选的,轴架11靠近转动块12的端面设置有限位槽n1,转动块12靠近轴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n2。其中,限位槽n1为呈弧形的凹槽,限位部n2为设置于转动块12的第二凸起部。限位槽n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限位部n2对应设置为一个或两个,当限位槽n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限位槽n1相对于转动轴s对称设置。限位部n2设置于限位槽n1内,当轴架11与转动块12发生相对转动时,限位部n2在限位槽n1内滑动。通过限位槽n1与限位部n2的设置,使得轴架11与转动块12的相对转动的角度只能在一特定的范围内,进而实现对轴架11与转动块12相对转动角度的限制。
43.其中,第一弹性件13,设置于轴架11与转动块12之间。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13的一相对端与转动块12连接,另一相对端与轴架11连接,轴架11与转动块12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弹性件13发生弹性形变。具体的,第一弹性件13的一相对端可以是与转动块12固定连接,其另一相对端可以是和轴架11固定连接。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轴架11和转动块12之间设置接收第一弹性件13的空腔,第一弹性件装设在空腔中,当轴架11与转动块12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弹性件13发生弹性形变。
44.可选的,第一弹性件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等等。当第一弹性件13的数量为一个时,可以将转向轴s2穿设于第一弹性件13内,以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并防止第一弹性件13在其轴向上发生形变。当第一弹性件13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可以将部分第一弹性件13与其余部分第一弹性件13相对于转向轴s2对称设置,以使得轴架11转动时,轴架11与转动块12的各部分通过弹性件13受力均匀。
45.可以理解的是,当轴架11绕转向轴s2转动而转动块12不能绕转向轴s2转动时,设置于转动块12与轴架1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13会沿其径向发生扭动进而变形产生扭力。当第一弹性件13的扭力存在时,会阻碍轴架11与转动块12发生相对转动,此时轴架11转动需要一个较大的力。并且,当施加于踏板用于轴架11转动的力消失时,在第一弹性件13的扭力的作用下,轴架11将会回复到发生转动前的初始状态。
46.其中,定位组件14包括卡合件141,卡合件141可以绕其转动轴线l2转动,以使卡合件141与转动块12的一侧抵接或脱离抵接。其中,卡合件141与转动块12的一侧抵接时,转动块12不能绕转向轴s2转动,卡合件141与转动块12的一侧脱离抵接时,转动块12可以绕转向轴s2转动。
47.具体的,卡合件141可以设置于转动块12远离轴架11的一侧,并转动设置于滑板车的前端。
48.可以理解的是,卡合件141在初始状态下不与转动块12抵触,且卡合件141不会影响转动块12绕转向轴s2转动。当卡合件141绕其转动轴线l2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卡合件141抵触转动块12的一侧。此时若轴架11绕转向轴s2转动,因转动块12不能绕转向轴s2转动,那么第一弹性件13就会发生弹性形变。当卡合件141绕其转动轴线l2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第二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卡合件141脱离与转动块12的抵触。此时,若轴架11绕转向轴s2转动,轴架11通过弹性件13带动转动块12同向转动,即转动块12不能相对于轴架11转动或仅仅发生较小幅度的相对转动,此时第一弹性件13不发生形变或发生较小的形变。
49.本实施例至少具备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转向结构10的轴架11与转动块1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3,且轴架11与转动块12均能够绕转向轴s2发生转动。当转动块12不能绕转向轴s2转动时,第一弹性件13发生弹性形变产生扭力,此时需要一个较大的力才能使得轴架11转向。当转动块12能够绕转向轴s2转动时,转动块12与轴架11同向转动,第一弹性件13不发生形变或发生较小的形变,此时一个较小的力就能够使得轴架11转向。进一步,通过定位组件14来控制转动块12是否能够绕转向轴s2转动,进而适应在不同场景下对轴架11转向所需不同大小力的需求。
50.第二实施例:
51.本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描述,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转动块12的结构示意图。
52.进一步,转动块12包括第一主体部121、第一支臂122以及第二支臂123,第一支臂122与第二支臂123分别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21相对的两侧。
53.具体的,第一主体部121、第一支臂122与第二支臂123一体成型,以保证转动块12的结构稳定性。
54.进一步,第一弹性件13包括第一子弹性件131与第二子弹性件132。第一子弹性件131的一相对端与第一支臂122连接,第一子弹性件131的另一相对端与轴架1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子弹性件132的一相对端与第二支臂123连接,第二子弹性件132的另一相对端与轴架11的第二端连接。具体的,第一子弹性件131与第二子弹性件132可以相同的弹性件。
55.具体的,第一子弹性件131与第二子弹性件132可以是扭簧。其中,轴架11靠近转动块12的端面设置有固定槽g,固定槽g用于固定扭簧的主体部分,防止轴架11与转动块发生相对转动时,扭簧沿其径向移动。
56.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定位组件14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57.进一步,卡合件141包括第二主体部1411、第一卡爪1412与第二卡爪1413。其中,第一卡爪1412与第二卡爪1413间隔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411的第一侧。
58.具体的,第二主体部1411、第一卡爪1412、第二卡爪1413一体成型,以保证卡合件14的结构稳定性。
59.可选的,第二主体部1411的第一侧也可以仅仅包括一个卡爪,当设置一个卡爪时,卡合件141仅仅能够阻碍转动块12在一个转动方向的转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块12可以设置一卡槽,卡合件141的卡爪可以卡合于卡槽中,以阻碍转动块12绕转向轴s2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发生转动。
60.其中,卡合件141绕其转动轴线l2转动时,第一卡爪1412与第一支臂122抵触,第二
卡爪1413同时与第二支臂123抵触。或第一卡爪1412与第一支臂122脱离抵触,第二卡爪1413同时与第二支臂123脱离抵触。即,卡合件141绕转动轴线l2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卡爪1412与第一支臂122抵触,第二卡爪1413也同时与第二支臂123抵触。卡合件141绕转动轴线l2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卡爪1412与第一支臂122脱离抵触,第二卡爪1413也同时与第二支臂123脱离抵触。
61.进一步,定位组件14还包括定位板,设置于轴架11的一侧,并位于第二主体部1411的至少一侧,第二主体部1411能够相对于定位板转动,定位板设置有至少第一定位槽m1与第二定位槽m2。
62.具体的,定位板与第二主体部1411均设置有通孔,卡合件转动轴y穿设于通孔内,定位板与卡合件转动轴y固定连接,第二主体部1411能够绕卡合件转动轴y转动。
63.可选的,定位板可以呈圆形设置,第一定位槽m1以及第二定位槽m2沿定位板周向间隔设置于定位板的边缘。其中,第一定位槽m1与第二定位槽m2之间具有一预定角度,该预定角度大于30度小于90度,优选大于45度小于60度。
64.可选的,定位板包括相同的第一定位板1421以及第二定位板1422,第一定位板1421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411的一相对侧,第二定位板1422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411的另一相对侧。具体的,第一定位板1421的第一定位槽m1与第二定位板1422的第一定位槽m1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定位板1421的第二定位槽m2与第二定位板1422的第二定位槽m2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
65.定位组件14还包括定位杆143,定位杆143可移动的设置于卡合件141,用于卡合于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
66.进一步,卡合件141还包括限位部1414,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411的第二侧,第二主体部1411的第一侧与第二主体部1411的第二侧为第二主体部1411相对的两侧。具体的,限位部1414设置有限位滑槽x,限位滑槽x沿限位部141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定位杆143设置于限位滑槽x内,即定位杆143在限位滑槽x内滑动。
67.其中,定位杆143卡合于第一定位槽m1时,卡合件141与转动块12的一侧抵触,定位杆143卡合于第二定位槽m2时,卡合件141与转动块12的一侧脱离抵触。
68.可以理解的是,当卡合件141转动至与转动块12的一侧抵触时,卡合件141的限位部1414中设置的定位杆143可以卡合于第一定位槽m1,以实现对卡合件141的限位,此时卡合件141不可以转动。当定位杆143脱离与第一定位槽m1卡合时,卡合件141可以转动至与转动块12的一侧脱离抵触,此时定位杆143可以卡合于第二定位槽m2,此时卡合件141不可以转动。
69.进一步,定位组件14还包括第三弹性件144,第三弹性件144的一端与定位杆143的第一侧连接,定位杆143的第一侧为定位杆142远离第二主体部1411的一侧,第三弹性件144的另一端与限位部1414远离第二主体部1411的一端连接。
70.其中,第三弹性件144为压缩弹簧,定位杆143卡合于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时,第三弹性件144处于常态。若定位杆143在限位滑槽x中移动,具有脱离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的趋势时,第三弹性件会抵压定位杆143,以防止定位杆143脱离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因此,除非人为将定位杆143脱离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否则定位杆143难以脱离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
71.其中,以定位杆143脱离第一定位槽m1以卡合于第二定位槽m2为例,当需定位杆143移动以脱离第一定位槽m1时,则需克服第三弹性件144的弹力,此时第三弹簧144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三弹性件144在与定位杆143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定位杆143产生作用力。当需定位杆143移动以卡合于第二定位槽m2时,则第三弹性件144会恢复到常态,并防止定位杆144脱离第二定位槽m2。
72.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定位组件14的第二弹性件145的设置示意图。
7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组件14包括第二弹性件145,第二弹性件145的一端与第二主体部1411的第二侧抵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定位杆143的第二侧连接。具体的,第二弹性件145的一端可以与第二主体部1411的转动轴c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定位杆143靠近卡合槽的一侧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弹性件145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411的两侧。
74.其中,第二弹性件145为拉力弹簧,当定位杆卡143合于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时,第二弹性件145处于常态。此时,若需定位杆143移动以脱离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则需要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即需要拉伸第二弹簧145,此时第二弹簧145处理拉伸状态。进一步,当需要将定位杆143卡合于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则需松开对第二弹簧145的拉动,以使得第二弹簧145处于常态。此时,若定位杆143要脱离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则需要克服第二弹簧145的弹力,因此第二弹簧145能够使得定位杆143牢固的卡合于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
75.其中,定位杆143卡合于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卡合时,第三弹性件144处于拉伸状态。
76.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滑板车转向结构10的一剖视图。
77.如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轴s的转动轴线d与直线c之间具有第一倾斜角w。其中,直线c垂直于踏板n的踏板平面的方向。
78.具体的,第一倾斜角大于30度小于90度,优选的,第一倾斜角为19度。
7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转动轴s设置为相对于踏板平面具有第一倾斜角w,进而可以通过在踏板两侧倾斜重心来使得轴架11发生转动。
80.例如,当使用者将自身重心置于踏板的第一侧时,那么轴架11朝向第一侧的方向转动,以实现滑板车向第一侧转向。当使用者将自身重心置于踏板的第二侧时,第二侧可以是与第一侧相对的一侧,那么轴架11朝向第二侧的方向转动,以实现滑板车向第二侧转向。第一侧可以为踏板车前进方向的左侧,第二侧可以为踏板车前进方向的右侧。
81.请参阅图6以及图7,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转向结构10的一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转向结构10的另一组合结构示意图。
82.其中,转向结构10还进一步包括套设于限位部1414的套筒15,通过沿套筒15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套筒15使得定位杆143移动脱离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
83.进一步,轴架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动轮z。图6中的定位组件14的定位杆143卡合于第一定位槽m1,此时卡合件141的第一卡爪1412以及第二卡爪1413与转动块12抵触,此时若轴架11转动,转动块12不能绕转向轴s2转动。
84.在一应用场景下,使得滑板车转向的力消失后,若需要滑板车自动进行方向的回
复,那么可通过将定位组件14调节如图6所示的状态。
85.图6中的定位组件14的定位杆143卡合于第二定位槽m2,此时卡合件141的第一卡爪1411以及第二卡爪1412与转动块12脱离抵触,此时轴架11转动时,转动块12可以绕转向轴s2转动。
86.在一应用场景中,使用者通过附接在轴架11的拉绳来牵拉滑板车使其行驶,当拉绳与轴架11垂直时,拉动拉绳即可使得滑板车沿直线行驶。当使用者变换方向牵拉使拉绳与轴架11不互相垂直时,需要能够通过一个较小的力实现滑板车的转向,此时可将定位组件14调节为如图6所示的状态。此时,该拉绳的力不足以使轴架11和转动块12之间发生转动,但足够使滑板车的轴架11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滑板车的转动轮z转向与拉绳牵拉的方向的同一侧,进而实现滑板车的转向。
87.在另一应用场景中,使用者没有站在踏板上而通过手柄杆推动踏板车前行,优选此时手柄杆为折叠倾斜的状态,方便使用者推动踏板车。此时需要一个较小的力来使得滑板车转向,这可以将定位组件14调节为如图7所示的状态。此时,使用者施加在手柄杆上的力不足以使轴架11和转动块12之间发生转动,但足够使滑板车的轴架11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滑板车的转动轮z转向,进而实现滑板车的转向。
88.本实施例至少具备的有益效果是: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通过两个夹爪保证了卡合件141能够防止转动块12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动。并且,通过两个扭簧的设置实现了较强的轴架11的回复能力。并且,定位杆143在定位滑槽x中滑动,能够实现与定位板之间通过第一定位槽m1与第二定位槽m2进行卡合,能够使得卡合件141与转动块保持稳定的抵触状态,或脱离抵触的状态。并且,通过第三弹性件144可以实现定位杆143在定位滑槽x内滑动,进而实现对定位杆143与第一定位槽m1以及第二定位槽m2之间的快速切换定位。
89.第三实施例:
9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滑板车20,请参阅图8以及图9,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滑板车20的一结构拆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滑板车20的一结构组合示意图。
91.如图8所示,滑板车20包括手柄杆21,手柄杆21包括手柄211以及支撑杆212。滑板车还包括踏板n、下壳体23以及转动轮,转动轮包括后轮24以及前轮25。下壳体23设置于踏板n远离手柄杆21的一侧,后轮24设置于下壳体23远离踏板n的一侧,前轮25设置于踏板n前端的两相对侧。
92.其中,滑板车20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滑板车转向结构10,其中,支撑杆212远离手柄211的一端与滑板车转向结构10的定位组件14的卡合件141固定连接。当卡合件141绕其转动轴线l2转动时,支撑杆212也同时绕转动轴线l2转动。由于定位组件14的定位杆143可在卡合件141转动时卡合于第一定位槽m1或第二定位槽m2,因此支撑杆212具有对应于第一定位槽m1的第一状态和对应于第二定位槽的第二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槽m1的槽口呈基本竖直朝上的方向设置,第二定位槽m2的槽口朝向踏板n的上方倾斜,因此支撑杆212的第一状态为竖直状态,第二状态为倾斜状态。当支撑杆212为竖直状态时,卡合件141与转动块12抵触,转动块12不能绕轴架11的转向轴线转动,因此当踏板车转向时,转动块12与轴架11发生相对转动,因轴架11和转动块12之间设置的第一弹性件13的作用,踏板车具备自动回正功能,但转向需要较大的力,此时可通过重心倾斜转向结构驱使踏
板车转向。当支撑杆212为倾斜状态时,卡合件141与转动块12脱离抵触,转动块12可以绕轴架11的转向轴线转动,由于转动块12绕转向轴线转动不需要克服第一弹性件13的作用力,因此可以通过较为省力的方式驱使踏板车转向,例如使用者可以站在地上手推支撑杆212进行转向。
93.优选的,支撑杆212包括可伸缩结构,支撑杆212可通过可伸缩结构实现支撑杆212长度的改变,进而实现手柄211相对于踏板n的高度。在一应用场景中,若使用者身高较高,那么可以调节支撑杆212使得手柄211的高度升高,以提高用户舒适度。在另一应用场景中,若使用者身高较矮,那么可以调节支撑杆212使得手柄211的高度降低,以提高用户舒适度。
94.本实施例至少具备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滑板车2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滑板车转向结构10,因此,能够在轴架11转动时,可以通过定位组件14控制转动块12是否与其发生相对转动,进而适应在不同场景下对轴架11转向所需不同大小力的需求。
95.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或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形成其他实施例。
9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