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回正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3740发布日期:2020-12-04 13:5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车轮回正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轮回正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轮回正影响着车辆的转向系统、悬架系统以及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但各类车辆一般都没有方向盘工作状态的提示功能,车轮回正操作的准确性一般仅靠司机的经验来判断。一般需要将头伸出驾驶室外或者走出驾驶室后看到轮胎方向来判断是否回正,或者依靠复杂的辅助装置实现车轮的自动回正,或者依靠车轮回正显示装置来对车轮是否回正进行辅助判断。

如专利zl201620240691.7公开了一种“基于滚珠双向螺旋滚降的方向盘旋转位置指示器”,通过观察滚珠的位置来判断车轮是否回正。但由于滚珠的体积较小,光线较弱等使用场景下的识别较为不便,也不够直观。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车轮回正显示装置的位置识别较为不便,不够直观,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回正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轮回正显示装置的位置识别较为不便,不够直观,使用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轮回正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外壳体、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壳体为同心轴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内壳体能够在所述外壳体中旋转;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透明的观察窗;所述内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遮挡图案,所述内壳体旋转后能够通过所述遮挡图案遮挡其中一个所述观察窗;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两条相互对称并抵接的螺旋滑道及滚珠,所述滚珠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所述螺旋滑道内转动;所述滚珠转动带动所述内壳体及所述遮挡图案转动后,通过所述观察窗内看到的所述遮挡图案变化情况能够判断车轮是否回正。

可选地,所述遮挡图案的面积大于所述观察窗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观察窗包括第一观察窗和第二观察窗;所述第一观察窗、第二观察窗的形状相同并相互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观察窗的几何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或四边形;所述遮挡图案的几何形状为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或圆角矩形。

可选地,所述遮挡图案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观察窗、第二观察窗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观察窗、第二观察窗之间的距离为2.5mm,所述遮挡图案的宽度为2.5mm。

可选地,所述内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位于所述第二挡块、第三挡块之间;所述第二挡块、第三挡块能够对所述第一挡块的转动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二挡块、第三挡块对应的弦长为26-30mm。

可选地,所述外壳体的截面圆外径为49mm,高度为12mm;所述内壳体截面圆外径为45mm,高度为8mm。

可选地,所述外壳体、内壳体均为塑料材质;所述滚珠为两层结构,内层为铅珠,外层为橡胶层。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回正显示装置识别方便,只需要识别两个观察窗是否完全透明即可判断车轮是否完全回正,而且还能通过观察窗判断车轮左偏还是右偏,简单直观,使用方便,且成本也远低于较车轮自动回正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外壳体的示意图;

图2是内壳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4是车轮回正时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5是车轮回正时车辆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车轮左偏时内壳体的示意图;

图7是车轮左偏时外壳体的示意图;

图8是车轮左偏时车辆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车轮右偏时内壳体的示意图;

图10是车轮右偏时外壳体的示意图;

图11是车轮右偏时车辆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11、第一观察窗;12、第二观察窗;13、第二挡块;14、第三挡块;2、内壳体;21、遮挡图案;22、第一螺旋滑道;23、第二螺旋滑道;24、滚珠;25、第一挡块;3、同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回正显示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内壳体2位于外壳体1的内部,外壳体1可通过粘接、真空吸附等方式固定在车辆的方向盘上,从而实现整个车轮回正显示装置的固定。外壳体1、内壳体2为同心轴3的圆柱体结构,外壳体1、内壳体2也通过该同心轴3实现套接。在同心轴3作用下,内壳体2能够实现在外壳体1中旋转。外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透明的观察窗(包括第一观察窗11和第二观察窗12),外壳体1的其他位置不透明,透过两个观察窗能够看到内壳体2内部的情况。内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遮挡图案21,遮挡图案21可通过粘接固定在内壳体2上表面,内壳体2旋转后能够通过遮挡图案21遮挡其中一个观察窗,对该观察窗遮挡时只能透过另一个观察窗看到内壳体2内部的情况。内壳体2内设置有两条相互对称并抵接的螺旋滑道(包括第一螺旋滑道22、第二螺旋滑道23,两条螺旋滑道的形状相同,可通过焊接、胶接等相互固定,并与内壳体2的内壁抵接固定,由于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一般为540-630度,优选螺旋滑道的转动角度为一圈半,如图3所示,即540度左右)及滚珠24,内壳体2旋转时,滚珠24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螺旋滑道内转动。滚珠24转动带动内壳体2及遮挡图案21转动后,通过观察窗内看到的遮挡图案21变化情况能够判断车轮是否回正。如图4-5所示,车轮完全回正时,两个观察窗都能看到内壳体2的内部,即两个观察窗均全部透明;车轮左偏时,如图6-8所示,左侧的观察窗(即第一观察窗11)被遮挡图案21遮挡,只能看到对应的遮挡图案21,即不能保持全部透明,右侧的观察窗(即第二观察窗12)透明,能够看到内壳体2的内部;车轮右偏时,如图9-11所示,右侧的观察窗(即第二观察窗12)被遮挡图案21遮挡,即不能保持全部透明,而左侧的观察窗(即第一观察窗11)透明,能够看到内壳体2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回正显示装置识别方便,只需要识别两个观察窗是否全部透明即可判断车轮是否完全回正,而且还能通过观察窗是否被遮挡(即能否通过观察窗看到遮挡图案)判断车轮左偏还是右偏,简单直观,使用方便,且成本也远低于较车轮自动回正装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7、图10所示,遮挡图案21的面积大于观察窗的面积,遮挡图案21才能实现对观察窗的全部遮挡,避免遮挡不全影响判断的准确性,遮挡图案21可为黑色、灰色或彩色图案,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即可,能够与透明时的观察窗进行识别区分即可。如图1所示,观察窗包括第一观察窗11和第二观察窗12;第一观察窗11、第二观察窗12的形状相同并相互对称设置,对称线为第一螺旋滑道22及第二螺旋滑道23相互抵接位置所对应的外壳体1截面圆直径对应的线条。观察窗的几何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或四边形,具体形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即可,优选为三角形。遮挡图案21的几何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或四边形,具体形状也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要进行选择,优选为圆角矩形,便于更好实现对第一观察窗11、第二观察窗12的遮挡。遮挡图案21的宽度(三角形即为最大的高度、圆形即为直径长度、四边形即为长度)不大于第一观察窗11、第二观察窗12之间的距离,避免遮挡图案21随时都能对第一观察窗11、第二观察窗12进行遮挡,影响判断的准确性。第一观察窗11、第二观察窗12之间的距离为2.5cm,遮挡图案21的宽度为2.5cm,从而能够更准确反映车轮是否处于完全回正状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内壳体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挡块25,第一挡块25的厚度小于外壳体1余内壳体2之间的缝隙;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相互对称的第二挡块13和第三挡块14,两者的对称线为第一螺旋滑道22及第二螺旋滑道23相互抵接位置所对应的外壳体1截面圆直径对应的线条,第二挡块13和第三挡块14的厚度也小于外壳体1余内壳体2之间的缝隙。优选第一挡块25、第二挡块13和第三挡块14的厚度均大于外壳体1余内壳体2之间的缝隙的一半,以便于实现第二挡块13和第三挡块14对第一挡块25的遮挡。第一挡块25位于第二挡块13、第三挡块14之间;第二挡块13、第三挡块14能够对第一挡块25的转动进行限位。从而内壳体2只能在第二挡块13、第三挡块14限定的范围内转动。第二挡块13、第三挡块14对应的弦长为26-30mm,该弦长所对应的第一挡块25转动角度适宜,当然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尺寸,此处不再详述。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外壳体1的截面圆外径为49mm,高度为12mm;内壳体2截面圆外径为45mm,高度为8mm;优选外壳体1、内壳体2的壁厚均为1mm,因此,外壳体1、内壳体2之间的缝隙为3mm。优选同心轴3对应的截面圆直径优选为1.5mm,滚珠24为5mm,螺旋滑道宽度6mm。该尺寸适宜,便于在方向盘上固定,同时也能确保内壳体2在外壳体1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外壳体1、内壳体2均为塑料材质,塑料材质便于制造,便于通过注塑工艺满足相应的外形需求。外壳体1选择透明的塑料材质,如有机玻璃,将上表面第一观察窗11、第二观察窗12以外的区域涂黑或者粘贴不透明材质即可。滚珠24为两层结构,内层为铅珠,铅的密度较大,便于在重力作用下实现在螺旋滑道内的滚动,外层为橡胶层,橡胶层弹性较好,能够减震隔音,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方向盘的转动滚珠与螺旋滑道产生的响动,提高驾驶体验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车辆的车轮处于完全回正的状态,然后手持本实用新型成垂直状态(如图4所示的状态),当两个观察窗均为全部透明时,代表本实用新型的状态与车轮的状态一致,即将图4所示状态粘贴在方向盘上。当车轮向左偏时,即方向盘从完全回正向左转动若干角度时,滚珠24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螺旋滑道22也向左转动,从而带动内壳体2上的遮挡图案21也一并向左转动(此时为相对于外壳体1的转动),此时左侧的观察窗(即第一观察窗11)被遮挡图案21被遮挡,即不能保持透明,而右侧的观察窗(即第二观察窗12)完全透明,判断车轮已经处于左偏状态。当继续向左转动内壳体2时,滚珠24在第二螺旋滑道23内继续转动,由于第一挡块25被第三挡块14遮挡,但内壳体2不能继续相对于转动外壳体1转动,由于已经通过观察窗判断出车轮处于左偏,内壳体2不继续相对于转动外壳体1转动不影响实际的观察结果。同理,当车轮向右偏时,即方向盘从完全回正向右转动若干角度时,滚珠24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二螺旋滑道23也向右转动,从而带动内壳体2上的遮挡图案21也一并向右转动(此时为相对于外壳体1的转动),此时右侧的观察窗(即第二观察窗12)被遮挡图案21遮挡,即不能保持透明,而左侧的观察窗(即第一观察窗11)完全透明,判断车轮已经处于右偏状态。当继续向左转动内壳体2时,滚珠24在第一螺旋滑道22内继续转动,由于第一挡块25被第二挡块13遮挡,但内壳体2不能继续相对于转动外壳体1转动,由于已经通过观察窗判断出车轮处于左偏,内壳体2不继续相对于转动外壳体1转动不影响实际的观察结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