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自动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94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轮自动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整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电动车前轮与前轮主杆之间,在拐弯时确保前轮均触地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不同年龄及不同身体条件的人更好地使用,现在的四轮车或电动车大都在所述前轮主杆及车身支架之间安装一角度调整机构,这种角度调整机构可以由驾驶员自由调整角度,以使每个驾驶员坐在座位上都能够握持安装在所述前轮主杆上的车把手,以便对所述车把手进行控制,适合不同人的需要,使用非常方便。但是,现有的车轮车或电动车的两前轮一般都直接与所述前轮主杆固定连接,当所述前轮主杆处于垂直状态时,驾驶员左右转动所述前轮主杆均可正常地操控两所述前轮的行驶方向,而当驾驶员通过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对所述前轮主杆调整一定角度后,所述前轮主杆相对调整前呈倾斜状态,当电动车拐弯时通过车把手转动所述前轮主杆时,所述前轮主杆会带动两所述前轮的轮轴摆动,这就会造成两所述前轮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翘起, 翘起的一个前轮不能贴地行驶,这在拐变时对行车安全产生极大影响,而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上述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电动车前轮在拐弯时翘起而影响行车安全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电动车前轮在拐弯时翘起而影响行车安全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自动调整机构,适用于安装在电动车前轮与前轮主杆之间,在拐弯时确保前轮均触地,包括前轮支承轴、连接件及轴承,所述前轮支承轴的两端分别与前轮枢接,所述轴承的外套固定于所述前轮支承轴的中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前轮主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凸伸形成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轴承的内套并固定。较佳地,所述连接件呈中空结构,所述前轮主杆的下端插入所述连接件内固定。具体地,所述连接轴垂直凸伸于所述连接件上。较佳地,所述车轮自动调整机构还包括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弹性元件,所述连接轴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弹性元件呈倾斜设置且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下端与所述前轮支承轴连接。具体地,所述减振器包括两个所述弹性元件,两所述弹性元件对称的分布于所述连接轴的两侧。更具体地,两所述弹性元件的分布形成八字形。所述弹性元件能吸收所述前轮产生的振动,对所述前轮起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所述前轮对所述前轮主杆的震动,使行车过程更加舒适。具体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上连接件及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上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件的上端连接,所述下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前轮支承轴连接。更具体地,所述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所述上连接件的下端插入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内,所述下连接件的上端插入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内。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前轮支承轴的中部上,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前轮主杆套接固定,并且将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轴承套接固定,从而使所述前轮主杆转动时摆动所述连接轴,进而带动所述前轮主轴摆动实现拐弯,并在所述前轮主轴摆动后,利用前轮自身的重力作用沿所述连接轴转动,从而使所述前轮贴紧地面行驶,防止所述前轮翘起而影响行车安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轮自动调整机构将所述前轮与所述前轮主杆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轮自动调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轮自动调整机构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轮自动调整机构中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轮自动调整机构自动调整车轮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轮自动调整机构自动调整车轮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轮自动调整机构100适用于安装在电动车前轮 201与前轮主杆202之间,在拐弯时确保前轮201均触地,所述车轮自动调整机构100包括前轮支承轴1、连接件2及轴承3,所述前轮支承轴1的两端分别与前轮201枢接,所述前轮支承轴1的中部安装有轴承座11,所述轴承3的外套固定于所述前轮支承轴1中部的所述轴承座11上,所述连接件2呈中空结构,所述前轮主杆202的下端插入所述连接件2内固定,所述连接件2的一侧凸伸形成连接轴21,所述连接轴21垂直于所述连接件2,所述连接轴21穿过所述轴承3的内套并与所述轴承3的内套固定。结合图4所示,所述车轮自动调整机构100还包括减振器4,所述减振器4包括上连接件41、下连接件42及弹性元件43,所述连接轴21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21a,所述弹性元件43呈倾斜设置且上端与所述连接部21a连接,所述弹性元件43的下端与所述前轮支承轴1连接。具体地,所述减振器4包括两个所述弹性元件41,所述弹性元件41为螺旋弹簧,两所述螺旋弹簧对称的分布于所述连接轴21的两侧形成八字形。所述上连接件41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21a连接,所述上连接件41的下端与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件42的上端连接,所述下连接件42的下端与所述前轮支承轴 1连接。更具体地,所述上连接件41的下端插入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内,所述下连接件42 的上端插入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内。所述螺旋弹簧能吸收所述前轮201产生的振动,对所述前轮201起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所述前轮201对所述前轮主杆202的震动,使行车过程更加舒适。综合上述并结合图5及图6所示,所述前轮主杆202垂直于所述前轮支承轴1上,在行车拐弯时,转动所述前轮主杆202,所述前轮主杆202转动带动所述连接件2转动,所述连接件2带动所述连接轴21向拐弯的方向摆动,所述连接轴21带动所述前轮支承轴1摆动,此时所述前轮支承轴1保持与地面水平地转动,所述前轮201贴合地面滚动并拐弯。当所述前轮主杆202调整成倾斜角度后,在行车拐弯时,转动所述前轮主杆202,所述前轮主杆202转动带动所述连接件2转动,由于所述连接件2随所述前轮主杆202倾斜,因此,所述连接件2转动时带动所述连接轴21摆动后,所述前轮支承轴1 一端相对另一端会翘起, 此时,所述前轮支承轴1与地面不再平衡而是产生一端翘起的状态,同时其中一个前轮201 被所述前轮支承轴1带动而翘起,由于所述连接轴21与所述前轮支承轴1通过所述轴承3 枢接,因此,所述前轮支承轴1翘起的一端在所述前轮201的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轴21 的轴心转动而下降,翘起的前轮201也随所述前轮支承轴1下降,从而使所述前轮支承轴1 保持与地面平衡,使所述前轮201贴合地面滚动并拐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轴承3安装于所述前轮支承轴1的中部上,将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前轮主杆202套接固定,并且将所述连接轴21与所述轴承 3套接固定,从而使所述前轮主杆202转动时摆动所述连接轴21,进而带动所述前轮支承轴 1摆动实现拐弯,并在所述前轮支承轴1摆动后,利用前轮201自身的重力作用沿所述连接轴21转动,从而使所述前轮201贴紧地面行驶,防止所述前轮201翘起而影响行车安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外,设置所述减振器4能使所述车轮自动调整机构100在拐弯时调整所述前轮201的同时降低所述前轮201对所述前轮主杆202的震动,使行车过程更加舒适。本实用新型车轮自动调整机构100所涉及到的所述前轮主杆202的角度调整方法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轮自动调整机构,适用于安装在电动车前轮与前轮主杆之间,在拐弯时确保前轮均触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支承轴、连接件及轴承,所述前轮支承轴的两端分别与前轮枢接,所述轴承的外套固定于所述前轮支承轴的中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前轮主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凸伸形成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轴承的内套并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中空结构,所述前轮主杆的下端插入所述连接件内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垂直凸伸于所述连接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自动调整机构还包括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弹性元件,所述连接轴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弹性元件呈倾斜设置且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下端与所述前轮支承轴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两个所述弹性元件,两所述弹性元件对称的分布于所述连接轴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弹性元件的分布形成八字形。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上连接件及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上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件的上端连接,所述下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前轮支承轴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所述上连接件的下端插入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内,所述下连接件的上端插入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轮自动调整机构,适用于安装在电动车前轮与前轮主杆之间,在拐弯时确保前轮均触地,包括前轮支承轴、连接件及轴承,所述前轮支承轴的两端分别与前轮枢接,所述轴承的外套固定于所述前轮支承轴的中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前轮主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凸伸形成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轴承的内套并固定。本实用新型车轮自动调整机构结构简单,能防止电动车前轮在拐弯时翘起而影响行车安全。
文档编号B62K25/16GK201989907SQ20112002983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张钊 申请人:武济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