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0989发布日期:2021-06-08 15:3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动车,尤其指一种提升电动车的驱动齿轮与驱动轴部品加工、组装与维修的更简易化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2.如图1、2所示,电动车1具有一后摇臂11,该电动车1于该后摇臂11前端方侧设有一驱动马达单元12,该驱动马达单元12以一传动件13来带动一后轮14。该驱动马达单元12具有一驱动轴121,该驱动轴121套设有驱动齿轮122,该驱动齿轮122啮合一减速齿轮组123,该减速齿轮组123设有一被动齿轮124,该被动齿轮12 4穿设有一输出轴125,该输出轴125再以带动齿轮(图中未绘出) 带动该传动件13来使该后轮14转动,借此来使该电动车1得以前进。
3.如图2所示,该驱动马达单元12的该驱动轴121与该驱动齿轮1 22若系以滑配方式配设,于驱动及制动时会有不连续或反复相反向周期性受力,从而会导致该驱动轴121与该驱动齿轮122的结合机构(如槽键或花键)相互敲击或碰撞等产生,进而会有敲击声等异音产生,当此长时间的碰撞会导致机件的磨耗,严重时更会使机件龟裂、损坏而失去效能。然,若将该驱动轴121与该驱动齿轮122若以紧配方式配设,固然可以克服于驱动及制动时不连续或反复相反向周期性受力的缺点,但机件的制造上的公差会导致齿变形、偏摆、同心度不佳等缺点产生,严重时会导致轴承与齿轮的磨耗;更须一提的是,该驱动轴121与该驱动齿轮 122以紧配方式配设,更造成安装不易、制造性不佳、维修更换机件不易等缺点产生,而且为次数性的结合机件,更会使该驱动轴121产生磨耗而损坏。
4.现有的该电动车1的该驱动马达单元12具有上述缺点,因此如何加以改善,已为电动车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借此可克服现有电动车的驱动齿轮与该驱动轴连结组装与维修的不易及与驱动齿轮易产生齿变形、偏摆、同心度不佳,而致使轴支轴承及驱动齿轮磨耗的缺点。
7.【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8.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电动车至少具有一驱动马达单元,该驱动马达单元具有一壳体、一设于该壳体内的定子元件、一穿设于该定子元件内的转子组件,以及一可被该转子组件带动的传动齿轮组;该转子组件具有一转子、一设于该转子的驱动轴;该驱动轴伸入该传动齿轮组的一端具有驱动齿轮套设部与螺牙部;该驱动齿轮套设部滑套设有一驱动齿轮,该螺牙部螺设有螺帽,借由该螺帽的螺紧可使该驱动齿轮可以稳定的定位于该驱动齿轮套设部。
9.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壳体一侧盖设一上
盖,在该壳体的另一侧盖设有一下盖;该上盖朝向该下盖方向设有一第一轴承座,该第一轴承座内嵌设有一第一轴承;该下盖朝向该上盖方向设有一第二轴承座,该第二轴承座内嵌设有一第二轴承;该驱动轴由该转子外侧端朝该上盖延伸部分具有第一座部,该驱动轴由该转子外侧端朝该下盖延伸部分具有第二座部,该第一座部与该第二座部系成段差状。
10.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壳体一侧盖设一上盖,在该壳体的另一侧盖设有一下盖;该传动齿轮组系被一传动壳体所包覆,该传动壳体由该下盖与一外盖所构成。
11.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驱动轴的该驱动齿轮与该螺帽系位于该传动壳体内;该传动齿轮组具有一输出轴,该输出轴上设有与该驱动齿轮相啮合的被动齿轮;该输出轴穿出该外盖外的端部设有一带动齿轮,该带动齿轮连接一带动件。
1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壳体一侧盖设一上盖,在该壳体的另一侧盖设有一下盖;该上盖朝向该下盖方向设有一第一轴承座,该第一轴承座内嵌设有一第一轴承;该下盖朝向该上盖方向设有一第二轴承座,该第二轴承座内嵌设有一第二轴承;该传动齿轮组系被一传动壳体所包覆,该传动壳体由该下盖与一外盖所构成,该外盖设有一第三轴承座,该第三轴承座内设有一第三轴承,该第三轴承可供该驱动轴的第三座部承支,借此该转子组件的该驱动轴由该上盖、该下盖至该传动壳体的该外盖依序共有该第一轴承、该第二轴承及该第三轴承的三个轴支点。
13.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第二轴承的直径大于该第一轴承,该第一轴承直径大于该第三轴承。
1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电动车更具有车架单元与车体盖单元,该车体盖单元的脚踏板可形成一搁脚部,该搁脚部可供骑乘者搁脚用;该驱动马达单元是设于该搁脚部前缘的后方;该车体盖单元还包括有位于该搁脚部后方的中央车体盖部及侧车体盖部,在该侧车体盖部的上方设有可供骑乘者跨座的乘座部,该中央车体盖部及该侧车体盖部和该乘座部可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内收纳有电池,该驱动马达单元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下端。
1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电动车更具有车架单元与车体盖单元,该车体盖单元的脚踏板可形成一搁脚部,该搁脚部可供骑乘者搁脚用;该驱动马达单元是设于该搁脚部前缘的后方;该脚踏板与该车体盖单元的底盖,以及该车架单元的左脚踏管部及右脚踏管部可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内收纳有电池,该驱动马达单元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后端。
16.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驱动齿轮系以定位结构滑配方式套设于该驱动齿轮套设部上。
17.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车架单元的连接有左右一对可上下摆动的后摇臂,该后摇臂枢设有后轮,该驱动马达单元可被该后摇臂所支持。
18.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该输出轴与该驱动轴系成平行方式设置。
19.【实用新型的效果】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该驱动齿轮与该驱动轴连结后,可有效防止该驱动齿轮的齿变形、偏摆、同心度不佳,而致使轴支用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该驱动齿轮磨耗的缺点产生,同时可使该驱动齿轮与该驱动轴部品加工、组装与维修的更简易化。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驱动轴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且进一步的可使该壳体内的定子元件容那更多的线圈,从而可提升该驱动马达单元的性能与可避免该驱动齿轮大型化。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驱动轴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且进一步的可使该壳体内的定子元件容纳更多的线圈,从而可提升该驱动马达单元的性能与可避免该驱动齿轮大型化。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提升该驱动马达单元的性能与可避免该驱动齿轮大型化。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驱动轴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从而可提升该驱动马达单元的性能。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驱动轴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从而可提升该驱动马达单元的性能。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提升该电动车空间利用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驱动轴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以及提升该驱动齿轮与该驱动轴部品加工、组装与维修的更简易化。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便利该驱动马达单元的设置稳定性效果。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驱动马达单元整体重量不远离该电动车的中心,从而可提升该电动车的操控性。
附图说明
30.图1是已知电动车的侧视示意图。
31.图2是已知电动车的驱动马达单元剖视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侧视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马达单元分解图。
34.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驱动马达单元剖视图。
35.附图标记列表
36.1:电动车
37.11:后摇臂
38.12:驱动马达单元
39.121:驱动轴 122:驱动齿轮
40.123:减速齿轮组 124:被动齿轮
41.125:输出轴
42.13:传动件
43.14:后轮
44.2:电动车
45.21:车架单元
46.211:头管
47.212:主管
48.213:侧车架管
49.213l:左脚踏管部
50.213r:右脚踏管部
51.214l、214r:左、右侧上升架部
52.215l、215r:左、右侧后车架部
53.2151:锁设部
54.216:后摇臂
55.22:转向机构
56.23:前叉单元
57.24:前轮
58.25:后轮
59.26:乘座部
60.27:车体盖单元
61.271:车头盖 272:前车体盖
62.273:遮膝罩 274:脚踏板
63.275:底盖 276:侧车体盖部
64.277:中央车体盖部
65.28:置物箱
66.29:搁脚部
67.3:驱动马达单元
68.31:壳体
69.311:上盖
70.3111:第一轴承座
71.312:下盖
72.3121:第二轴承座
73.3122:第四轴承座
74.313:第一轴承
75.314:第二轴承
76.32:定子元件
77.33:转子组件
78.331:转子
79.332:驱动轴
80.3321:第一座部 3322:第二座部
81.3323:驱动齿轮套设部
82.3324:螺牙部 3325:第三座部
83.333:驱动齿轮
84.334:螺帽
85.34:传动齿轮组
86.341:输出轴 342:被动齿轮
87.343:带动齿轮
88.35:传动壳体
89.351:第三轴承 352:第四轴承
90.353:第五轴承
91.36:外盖
92.361:第三轴承座 362:第五轴承座
93.4:电池
94.5:控制器
95.6:带动件
96.a:第一容置空间 a1:第二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97.为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98.首先,请参阅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该电动车2具有车架单元21,该车架单元21具有头管211,该头管211上方设有一转向机构22,该转向机构22的下方连接前叉单元(前避震器)23,该前叉单元23的下方枢设有前轮24,该车架单元21由该头管211 朝车体后方及向下设有一主管212,该主管212朝车体更后方延设有左右一对的侧车架管213,该侧车架管213包括有邻近主管212左右一对的脚踏管部213l、213r(图中仅绘出右脚踏管部213r,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系以驾驶人乘坐于该电动车2上后右手为右侧、左手为左侧,以下同),由该左、右脚踏管部213l、213r朝车体后方向上延设左右一对的上升架部214l、214r(图中仅绘出右侧上升架部 214r),以及由该左、右侧上升架部214l、214r朝车体后方延设的左右一对后车架部215l、215r(图中仅绘出右侧后车架部2 15r);该左、右上升架部214l、214r下方侧之间设有左右一对可上下摆动的后摇臂216,该后摇臂216枢设有后轮25,该后轮2 5的侧旁或前方侧设有一驱动马达单元3,该驱动马达单元3亦可被该后摇臂216所支持,该驱动马达单元3驱动该后轮25,借此来令该电动车2前进;该转向机构22的后方且于该后轮25上方设置有乘座部26,该乘座部26与该转向机构22保持有间距;该电动车2的外周设有车体盖单元27,该车体盖单元27具有包覆该转向机构22的车头盖271,设于该车头盖271下方并包覆车体前端的前车体盖272,以及设于该前车体盖272后方的遮膝罩273,设于该转向机构22与该乘座部2 6之间下方的脚踏板274,该脚踏板274下方设置有一底盖275,该电动车2于该乘座部26下方的二侧设有侧车体盖部276,该乘座部 26的前端下方设有中央车体盖部277,该乘座部26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28,该置物箱28的上方系被该乘座部26所遮蔽;另须一提的是,该侧车体盖部276与该中央车体盖部277可为一体成形方式来制成或各为另件所制成,抑或该中央车体盖部277系由该该侧车体盖部276 延设所形成。
99.如图3、4所示,该车体盖单元27的该中央车体盖部277及该侧车体盖部276和该乘
座部26可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间a,该第一容置空间a内收纳有电池4与该置物箱28,该驱动马达单元3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a下端;该车体盖单元27的该脚踏板274可形成一搁脚部29,该搁脚部29可供骑乘者搁脚用;该脚踏板274与该底盖275,以及该左脚踏管部213l及右脚踏管部213r可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a 1,该第二容置空间a1内亦可收纳该电池4与该驱动马达单元3,本实用新型于实施时该驱动马达单元3以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a后端举例说明;该车架单元21该右侧后车架部215r设有至少一锁设部2151,该锁设部2151锁设有一可控制该驱动马达单元3的控制器5,该控制器5的外侧被该车体盖单元27的侧车体盖部276所完全遮蔽;该电池 4电性连接该控制器5与该驱动马达单元3,借此可提供电源给该驱动马达单元3,该控制器5来控制该驱动马达单元3来驱动该后轮25转动,同时可该控制器5与该驱动马达单元3的电性连接线(图未绘出)以直接朝车体后顺畅的走势来连接该控制器5与该驱动马达单元3;该控制器5 系可借由设于转向机构22上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以可转动的把手套来实施,来令该驱动马达单元3启动而来驱动该后轮25转动,进而来使该电动车2行驶。
100.如图3、4、5所示,该驱动马达单元3系借由一带动件6来与该后轮25连接借此来驱动该后轮25,该带动件6可为传动齿轮或带状构件如皮带或链状构件如链条。该驱动马达单元3具有一壳体31、一设于该壳体31内的定子元件32、一穿设于该定子元件32内的转子组件33,以及一可被该转子组件33带动的传动齿轮组34;该壳体31一侧盖设一上盖311,该壳体31相对于盖设该上盖311侧盖设有一下盖31 2;该上盖311朝向该下盖312方向设有一第一轴承座3111,该第一轴承座3111内嵌设有一第一轴承313;该下盖312朝向该上盖311方向设有一第二轴承座3121,该第二轴承座3121内嵌设有一第二轴承314。
101.如图4、5所示,该定子元件32系设定位该壳体31内。该转子组件33具有一转子331、一设于该转子331的驱动轴332,该驱动轴332系可由该转子331的二端延设;该转子组件33的该转子33 1系被该定子元件32所围绕,该驱动轴331由该转子331二侧端朝外延伸,更明确的说,该驱动轴332由该转子331二侧端分别朝该上盖311与该下该盖312延伸,其中,该驱动轴332由该转子331 外侧端朝该上盖311延伸部分具有第一座部3321,该第一座部33 21系成段差状,借此该驱动轴332以该第一座部3321承座于该第一轴承313内,该第一座部3321的段差状可形成阻挡该驱动轴33 2成朝该上盖311移动的阻档部效果,从而可使该转子组件33于该上盖311端获得稳定的轴支定位效果;该驱动轴332由该转子331外侧端朝该下盖312延伸部分具有第二座部3322,该第二座部332 2系成段差状,借此该驱动轴332以该第二座部3322承座于该第二轴承314内,该第二座部3322的段差状可形成阻挡该驱动轴332 成朝该下盖312移动的阻档部效果,从而可使该转子组件33于该下盖 312端获得稳定的轴支定位效果;该转子组件33借由上述二端侧的轴支方式,当该转子组件33被该定子元件32电驱动时可稳定轴支的于该壳体31内转动;该驱动轴332于该第二座部3322的外侧更朝该下盖312方向延设有驱动齿轮套设部3323、螺牙部3324、第三座部3325;该驱动齿轮套设部3323套设有一驱动齿轮333,更进一步言,该驱动齿轮333系以定位结构滑配方式套设于该驱动齿轮套设部3323上,该定位结构结构系为花键、栓槽、键槽其中的一种结构,该螺牙部3324螺设有螺帽334,借由该螺帽334的螺紧可使该驱动齿轮333可以稳定的定位于该驱动齿轮套设部3323。
102.如图4、5所示,该传动齿轮组34系为一减速传动齿轮组;该传动齿轮组34系被一传
动壳体35所包覆,该传动壳体35由该下盖312 与一外盖36所构成,该下盖312构成该传动壳体35的一部分,该传动壳体35的另一部分系由该外盖36所构成,该外盖36朝该下盖31 2方向设有一第三轴承座361,该第三轴承座361内设有一第三轴承 351,该第三轴承351可供该驱动轴332的该第三座部3325承支,借此该转子组件33的该驱动轴332由该上盖311、该下盖31 2至该传动壳体3的该外盖36依序共有该第一轴承313、该第二轴承 314及该第三轴承351的三个轴支点,其中,该第二轴承314的直径大于该第一轴承313,该第一轴承313直径大于该第三轴承351;该传动壳体35于该下盖312设有一第四轴承座3122,该第四轴承座3122内设有一第四轴承352;该传动壳体35于该外盖36设有一第五轴承座362,该第五轴承座362内设有一第五轴承353。
103.如图4、5所示,该传动齿轮组34具有一输出轴341,该输出轴 341上设一与该驱动齿轮333相啮合的被动齿轮342,该输出轴3 41与该驱动轴332系成平行方式设置,该被动齿轮342的直径大于该驱动齿轮333,该输出轴341的二侧分别轴支于该第四轴承352 与该第五轴承353上,该输出轴341轴支于该第五轴承353端的外侧穿出该外盖36,该输出轴341穿出该外盖36外的端部设有一带动齿轮343,该带动齿轮343连接该带动件6,该带动件6另一端连接位于该后轮25上的最终驱动齿轮或最终驱动盘(图中未绘出);从而当该驱动马达单元3启动后可借由该驱动轴332驱动该驱动齿轮333,该驱动齿轮333再经由该传动齿轮组34带动该带动件6,该带动件6再驱动该后轮25,从而可使该电动车2行驶。
10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电动车2至少具有一驱动马达单元3,该驱动马达单元3具有一壳体31、一设于该壳体 31内的定子元件32、一穿设于该定子元件32内的转子组件33,以及一可被该转子组件33带动的传动齿轮组34;该转子组件33具有一转子331、一设于该转子331的驱动轴332;该驱动轴332伸入该传动齿轮组34的一端具有驱动齿轮套设部3323与螺牙部332 4;该驱动齿轮套设部3323滑套设有一驱动齿轮333,该螺牙部3 324螺设有螺帽334,借由该螺帽334的螺紧可使该驱动齿轮33 3可以稳定的定位于该驱动齿轮套设部3323;借此该驱动齿轮333 与该驱动轴332连结后,可有效防止该驱动齿轮333的齿变形、偏摆、同心度不佳,而致使轴支用的第一轴承313、第二轴承314及该驱动齿轮333磨耗的缺点产生,同时可使该驱动齿轮333与该驱动轴33 2部品加工、组装与维修的更简易化。
10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壳体31一侧盖设一上盖311,在该壳体31的另一侧盖设有一下盖312;该上盖3 11朝向该下盖312方向设有一第一轴承座3111,该第一轴承座3 111内嵌设有一第一轴承313;该下盖312朝向该上盖311方向设有一第二轴承座3121,该第二轴承座3121内嵌设有一第二轴承 314;该驱动轴332由该转子331外侧端朝该上盖311延伸部分具有第一座部3321,该驱动轴332由该转子331外侧端朝该下盖 312延伸部分具有第二座部3322,该第一座部3321与该第二座部3322系成段差状;借此可使该驱动轴332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且进一步的可使该壳体31内的定子元件32容那更多的线圈,从而可提升该驱动马达单元3的性能与可避免该驱动齿轮333大型化。
10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壳体31一侧盖设一上盖311,该壳体31相对于盖设该上盖311侧盖设有一下盖3 12;该传动齿轮组34系被一传动壳体35所包覆,该传动壳体35由该下盖311与一外盖36所构成;借此可使该驱动轴332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且进一步的可使该壳体31内的定子元件32容纳更多的线圈,从而可提升该驱
动马达单元3的性能与可避免该驱动齿轮333大型化。
1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驱动轴332的该驱动齿轮333与该螺帽334系位于该传动壳体35内;该传动齿轮组34具有一输出轴341,该输出轴341上设有与该驱动齿轮333 相啮合的被动齿轮342;该输出轴341穿出该外盖36外的端部设有一带动齿轮343,该带动齿轮343连接一带动件6;借此可提升该驱动马达单元3的性能与可避免该驱动齿轮333大型化。
1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壳体31一侧盖设一上盖311,在该壳体31的另一侧盖设有一下盖312;该上盖3 11朝向该下盖312方向设有一第一轴承座3111,该第一轴承座3 111内嵌设有一第一轴承313;该下盖312朝向该上盖311方向设有一第二轴承座3121,该第二轴承座3121内嵌设有一第二轴承 314;该传动齿轮组34系被一传动壳体35所包覆,该传动壳体35 由该下盖312与一外盖36所构成,该外盖36设有一第三轴承座36 1,该第三轴承座361内设有一第三轴承351,该第三轴承351可供该驱动轴333的第三座部3325承支,借此该转子组件34的该驱动轴332由该上盖311、该下盖312至该传动壳体35的该外盖3 6依序共有该第一轴承313、该第二轴承314及该第三轴承351的三个轴支点;借此可使该驱动轴332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从而可提升该驱动马达单元3的性能。
1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第二轴承314 的直径大于该第一轴承313,该第一轴承313直径大于该第三轴承3 51;借此可使该驱动轴332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从而可提升该驱动马达单元3的性能。
1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电动车2更具有车架单元21与车体盖单元27,该车体盖单元27的脚踏板274可形成一搁脚部29,该搁脚部29可供骑乘者搁脚用;该驱动马达单元3是设于该搁脚部29前缘的后方;该车体盖单元27还包括有位于该搁脚部 29后方的中央车体盖部277及侧车体盖部276,在该侧车体盖部2 76的上方设有可供骑乘者跨座的乘座部26,该中央车体盖部277及该侧车体盖部276和该乘座部26可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间a,该第一容置空间a内收纳有电池4,该驱动马达单元3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a下端;借此可提升该电动车2的空间利用性。
1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电动车2更具有车架单元21与车体盖单元27,该车体盖单元27的脚踏板274可形成一搁脚部29,该搁脚部29可供骑乘者搁脚用;该驱动马达单元3是设于该搁脚部29前缘的后方;该脚踏板274与该车体盖单元27的底盖274,以及该车架单元21的左脚踏管部213l及右脚踏管部21 3r可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a1,该第二容置空间a1内收纳有电池4,该驱动马达单元3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a1后端;借此可提升该电动车2 的空间利用性。
1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驱动齿轮333 系以定位结构滑配方式套设于该驱动齿轮套设部3323上;借此可使该驱动轴332获得较稳定的转动效果,以及提升该驱动齿轮333与该驱动轴332部品加工、组装与维修的更简易化。
1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车架单元21的连接有左右一对可上下摆动的后摇臂216,该后摇臂216枢设有后轮 25,该驱动马达单元3可被该后摇臂所支持216;借此可便利该驱动马达单元3的设置稳定性效果。
1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功效在于,借由该输出轴341与该驱动轴332系成平行方式设置;借此可使该驱动马达单元3整体重量不远离该电动车2的中心,从而可提
升该电动车2的操控性。
1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已知的缺点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现有的增进功效,显然已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及创造性的要件,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的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