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AGV小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0484发布日期:2021-02-20 19:1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AGV小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agv小车底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agv小车底盘。


背景技术:

[0002]
agv小车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航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航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是工业应用中不需要驾驶员的搬运车,以可充电的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agv小车一般可通过电脑来控制其行进路径以及行为,或利用电磁轨道来设立其行进路径,电磁轨道黏贴于地板上,无人搬运车则依靠电磁轨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agv小车虽然是通过轨道来行走的,但是轨道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阻碍物或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而工人又不能随时的发现并清除阻碍物,这就导致agv小车在搬运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而位于agv小车上的货物则会振动进而从agv小车上摔下,严重的甚至导致agv小车损坏,缩短了agv小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agv小车底盘,采用该底盘可以避免agv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因为遇到阻碍物而导致货物掉落的情况出现。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agv小车底盘,包括底盘本体、第一行走部和第二行走部;所述底盘本体设有驱动结构,所述底盘本体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容纳孔,所述底盘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容纳孔;第一容纳孔和第二容纳孔均穿过底盘本体;第一行走部包括连接板和两个第一行走轮,连接板的中部与底盘本体铰接,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行走轮连接,两个第一行走轮分别位于第一容纳孔内;第二行走部包括两个第二行走轮,两个第二行走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容纳孔内。
[0005]
进一步,所述驱动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结构分别位于底盘本体中部的两侧。
[0006]
进一步,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和驱动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轮连接;所述底盘本体中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容纳孔,两个驱动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三容纳孔内。
[0007]
进一步,所述底盘本体中部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板中部与连接柱铰接。
[0008]
进一步,所述连接柱与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扭簧。
[0009]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u形板,两个u形板与底盘本体固接且分别位于第二容纳孔处,两个第二行走轮分别与两个u形板连接。
[0010]
采用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底盘本体为agv小车提供支撑,驱动轮、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均与地面接触,为底盘本体提供支撑。在agv小车使用时,电机驱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转动并带动agv底盘移动从而达到agv小车移动并运送货物的目的。在底盘移动过程中,如果遇到阻碍物,其中一侧的第一行走轮会位于阻碍物上,因为两个第一行走轮分别位于连接板两端且连接板中部通过连接柱与底盘本体铰接,所以当其中一个第一
行走轮位于阻碍物上时,连接板绕其与连接柱的铰接处转动,从而使底盘本体仍基本处于水平状态而不会转动或转动的角度很小,从而可以达到减振效果,避免货物掉落,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agv小车底盘的立体图;
[0012]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盘本体1、驱动轮2、电机3、连接板4、第一行走轮5、连接柱6、u形板7、第二行走轮8、第二容纳孔9、第一容纳孔10、第三容纳孔11。
[001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agv小车底盘,包括底盘本体1、第一行走部和第二行走部;所述底盘本体1设有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结构分别位于底盘本体1中部的两侧。每个驱动结构均包括电机3和驱动轮2,所述电机3通过螺栓与底盘本体1连接,电机3输出轴与驱动轮2连接并驱动驱动轮2转动;所述底盘本体1中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容纳孔11,两个驱动轮2分别位于两个第三容纳孔11内且伸出第三容纳孔11一部分。
[0016]
所述底盘本体1右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容纳孔10,所述底盘本体1的左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容纳孔9;第一容纳孔10和第二容纳孔9均穿过底盘本体1;第一行走部包括连接板4和两个第一行走轮5。在底盘本体1中部设有连接柱6,连接柱6与底盘本体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板4中部与连接柱6通过销轴铰接,在连接柱6与连接板4的铰接处设有扭簧。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两个第一行走轮5连接,两个第一行走轮5分别位于第一容纳孔10内。
[0017]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u形板7,两个u形板7与底盘本体1通过螺栓固接且两个u形板7分别位于第二容纳孔9处。第二行走部包括两个第二行走轮8,两个第二行走轮8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容纳孔9内且两个第二行走轮8分别通过螺钉与两个u形板7连接。
[0018]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底盘本体1为agv小车提供支撑,驱动轮2、第一行走轮5和第二行走轮8均与地面接触,为底盘本体1提供支撑。在agv小车使用时,电机3转动并驱动驱动轮2转动,驱动轮2转动并带动agv小车的底盘本体1移动从而达到agv小车移动并运送货物的目的。在底盘移动过程中,如果遇到阻碍物,其中一侧的第一行走轮5会位于阻碍物上,因为两个第一行走轮5分别位于连接板4两端且连接板4中部通过连接柱6与底盘本体1铰接,所以当其中一个第一行走轮5位于阻碍物上时,连接板4绕其与连接柱6的铰接处转动,从而使底盘本体1仍基本处于水平状态而不会转动或转动的角度很小,从而可以达到减振效果,避免货物掉落,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当第一行走轮5绕过阻碍物时,扭簧可以帮助两个第一行走轮5回到初始状态。
[0019]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
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