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把及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3597发布日期:2021-06-18 16:1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车把及单车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把及单车。



背景技术:

单车因其节能环保的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代步工具。

单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车把和车篮,车架的前端安装有前管,车架上还安装有前叉,前叉的顶端转动装配于前管内,前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前叉的底端;车把的底端转动装配于前管内,用于供骑行者握持;车篮设置在前管的前侧,用于容纳物品。其中,车把包括把立以及与把立连接的左车把和右车把,左车把和右车把对称的设置在把立的两侧。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骑行时,部分携带小孩的骑行者让小孩乘坐在车篮中,由于车篮上没有防护装置,小孩容易从车篮掉落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把及单车,用以解决部分携带小孩的骑行者让小孩乘坐在车篮中,小孩容易从车篮掉落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把,包括:把立,所述把立的底端用于转动装配于单车的前管,所述把立朝向前方弯折;当所述单车安装有车篮时,所述把立在所述车篮的底面的投影与所述车篮的底面具有重叠部分。

如上所述的车把,其中,所述把立整体为弧线形,或者,所述把立整体为折线形。

如上所述的车把,其中,所述车把还包括把横,所述把立包括顶端与所述把横连接的第一管段以及与所述前管转动装配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从后上方往前下方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管段从前上方往后下方倾斜设置。

如上所述的车把,其中,所述把立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连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为圆弧形。

如上所述的车把,其中,所述第二管段设有用于与单车的前管转动装配的立管。

如上所述的车把,其中,所述连接管段插接在所述第二管段内。

如上所述的车把,其中,所述第一管段、连接管段以及把横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如上所述的车把,其中,所述把横大体上沿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延伸。

如上所述的车把,其中,所述把立在所述车篮的底面的投影占所述车篮的底面的1/3至1/2。

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车,包括:车架、前管、车座以及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的所述车把,所述前管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车把转动装配于所述前管。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把及单车,车把包括把立,把立的底端用于转动装配于单车的前管,把立朝向前方弯折;当单车安装有车篮时,把立在车篮的底面的投影与车篮的底面具有重叠部分。通过上述设置,由于弯折在车篮底面上的投影占据了车篮底面的一部分,弯折起到阻挡作用,以阻挡孩童在车篮与把立的投影重叠的后部乘坐,孩童可乘坐的空间减小,进而降低了孩童在车篮中乘坐的机率。进一步地,即便车篮与弯折不重叠的前部能够容纳孩童,当孩童乘坐在车篮中时,凸出的弯折会抵顶孩童的身体,孩童会感到不舒适,进一步降低孩童在车篮中乘坐的机率,从而有利于避免孩童乘坐在车篮内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本公开的各种可行实施例及其技术优势将在下文详述。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一单车的左视图;

图2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一单车的右视图;

图3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车把在第一视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车把在第二视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单车;

1:车架;11:前管;12:中管;13:前叉;14:后叉;

2:前车轮;

3:后车轮;

4:车把;41:把立;411:第一管段;412:第二管段;413:连接管段;42:把横;43:左把手;44:右把手;45:立管;

5:车篮。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传统的单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车把和车篮,车架的前端安装有前管,车架上还安装有前叉,前叉的顶端转动装配于前管内,前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前叉的底端;车把的底端转动装配于前管内,用于供骑行者握持;车篮设置在前管的前侧,用于容纳物品。其中,车把包括把立以及与把立连接的左车把和右车把,左车把和右车把对称的设置在把立的两侧。并且,把立通常沿竖直方向延伸。

然而,利用单车作为代步工具时,部分携带小孩的骑行者常让小孩乘坐在车篮中,由于车篮上没有防护装置,小孩容易从车篮掉落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把及具有其的单车,该车把包括把立,把立朝向单车的前方凸出形成有一弯折,该弯折位于车篮的上方并靠近设置,且弯折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至少部分与车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当小孩乘坐在车篮内时,把立上的弯折抵顶小孩的身体,使得小孩感到不舒适,继而有利于避免小孩乘坐车篮,从而有利于降低小孩从车篮掉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一单车的左视图,图2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一单车的右视图。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车100,单车100包括车架1、前车轮2、后车轮3以及驱动装置,车架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前管11,车架1上还设有前叉13,前叉13的顶端可转动的装配于前管11内,前车轮2的轮心处设有前轮轴,前轮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前叉13上,使得前叉13的底端与前车轮2可转动的连接。这里,前指的是单车100往目的地行驶时所朝向的方向,相应的,后是指单车100往目的地行驶时所背离的方向。

前管11上还安装有车篮5,车篮5位于车架1的前方,骑行者在骑行时可以将所携带的物品放置在车篮5中,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度。其中,车篮5可以为相关技术中常见的示例,在此不再赘述。具体来说,车篮5的后部的两侧均设有一连接支板,前管11向前方延伸形成有固定架,连接支板通过螺钉与固定架螺接。

车架1的中部还固定安装有中管12,中管12沿纵向延伸,中管12与车架1的前部共同围成有坐骑空间,以供骑行者放置物品等。中管12内还插接有座管,座管的顶部设有鞍座,鞍座用于供骑行者乘坐。中管12的侧壁上连接有后叉14,后叉14往单车100的后方延伸,后车轮3的轮心处设有后轮轴,后轮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后叉14上,使得后车轮3可转动的安装在后叉14上。

可以理解的是,单车100应当作广义理解,也即该单车100可以为人力驱动,即人力脚踏车,相应的,驱动装置包括脚踏装置、飞轮、链轮和链条,脚踏装置与前轮轴传动连接,链轮套装在前轮轴上,飞轮套装在后轮轴上,链条跨绕在前轮轴和后轮轴上。单车100运行时,骑行者踩蹬脚踏装置以驱动前轮轴转动,则前车轮2转动,与此同时,链条、链轮和飞轮将前轮轴的动力传递给后轮轴以带动后车轮3转动,进而使得单车100能够快速行驶到目的地。当然,单车100也可以为电力驱动,此时的脚踏装置可以替换为电机。

单车100还包括车把4,车把4用于供骑行者握持,并且车把4的底端可转动装配在前管11内,骑行者操纵车把4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前叉13转动,以使前叉13绕前管11的轴线转动,继而改变了前车轮2的朝向,从而改变单车100的行驶方向。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车把4包括把立41,把立41的底端与前管11转动连接,把立41朝向前方弯折,该弯折位于车篮5的上方并靠近车篮5设置,把立41在车篮5的底面的投影与车篮5的底面具有重叠部分。也就是说,把立41上的弯折往前方凸出设置,且弯折的至少部分凸出伸出至车篮5的上方。

这里,把立41朝向前方弯折可以做广义理解,也即整个把立41可以形成有往前方凸出的弯折,也可以理解为部分把立41上形成有往前方凸出的弯折。在后一种理解中,具体的,把立41上可以设置有呈锥状的抵顶凸块,抵顶凸块的锥尖往前方延伸并伸出至车篮5的上方。或者,把立41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上把立和下把立,上把立和下把立之间通过弯折把立连接,弯折把立朝向单车100的前方凸起。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弯折在车篮5底面上的投影占据了车篮5底面的一部分,所以当携带孩童的骑行者将孩童安置在车篮5中时,弯折会阻挡孩童,导致车篮5的后部与把立41重叠的部分无法容纳孩童,孩童可乘坐的空间减小,进而降低了孩童在车篮5中乘坐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避免孩童乘坐在车篮5内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进一步地,即便车篮5的前部与弯折不重叠的部分能够容纳孩童,但当孩童乘坐在车篮5中时,凸出的弯折会抵顶孩童的身体,孩童会感到不舒适,进一步降低了孩童在车篮5中乘坐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有利于避免孩童乘坐在车篮5内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另外,由于把立41朝向前方弯折,所以把立41与中管12和鞍座之间的座舱空间增大,进而便于骑行者上车和下车。

当弯折是由整个把立41往前方凸出形成时,可以理解的是,整个把立41可以为弧线形,相应的,弯折也呈弧形;或者,整个把立41也可以为折线形,相应的,弯折呈尖角状。由此可推出,呈折线形的把立41的弯折比呈弧线形的把立41的弯折更尖锐,乘坐在车篮5中的小孩会感到更加的不舒适,进一步的避免小孩乘坐在车篮5内,从而有利于降低小孩因从车篮5掉落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

图3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车把在第一视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车把在第二视觉的结构示意图。这里,第一视觉为由单车100的右前方向后方的视角,第二视觉为由单车100的右后方向前方的视角。

参照图3和图4,以把立41整体为折线形为例,把立41可以包括第一管段411和第二管段412,第二管段412的顶端与第一管段411的底端连接,也即第一管段411位于第二管段412的上方,第二管段412与前管11转动装配。其中,第一管段411从单车100的后上方往前下方倾斜延伸,第二管段412从单车100的前上方往后下方倾斜延伸。也即是,第一管段411和第二管段412之间形成有一个夹角,使得两个管段的连接处向外凸出形成有折线形的弯折,以抵顶坐在车篮5的孩童的身体。

如此设置,与整个把立41形成为弧线状相比,本实施例的把立41由两个管段连接构成,进而便于加工和制造。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段411和第二管段412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可以第一管段411的倾斜角度和第二管段412的倾斜角度判断得出。较佳的,该夹角为锐角,此时的弯折的凸出部分多,因此,对小孩的阻挡和抵顶效果好。比如,第一管段4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度,第二管段4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30度,则该夹角为60度。

进一步地,把立41还包括连接第一管段411和第二管段412的连接管段413,连接管段413为圆弧形。由此,有利于避免弯折的部分过于尖锐而导致骑行者将物品放置在车篮5中时被弯折划伤,也避免对乘坐在车篮5中的小孩造成伤害。

其中,本实施例对连接管段413与第二管段41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例如,连接管段413与第二管段41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还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或者采用上述几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连接管段413插接在第二管段412内,两者过盈配合。由此,连接方式简单。和连接管段413与第二管段412的连接方式类似,连接管段413与第一管段411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当然,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管段412上还设有用于与单车100的前管11转动装配的立管45。通过设置立管45,实现了第二管段412与前管11的转动装配。其中,立管45与第二管段412紧固连接。具体的,立管45贯穿第二管段412,并与第二管段412卡接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车把4还包括把横42,把横42设置在把立41的顶端,用于供骑行者握持。具体来说,把横42的中部与把立41连接,把横42沿把立41对称设置,位于把立41左端的把横42为左车把,位于把立41右端的把横42为右车把,左车把用于与左把手43连接,右车把用于与右把手4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把立41包括第一管段411和第二管段412时,第一管段411的顶端与把横42连接。其中,第一管段411与把横42的连接方式不限于焊接,也可以为螺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较佳的,把横42、第一管段411以及连接管段413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式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可以省去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车把4的加工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三者成为一体式结构,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还可以提高车把4的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单车100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把横42、第一管段411、连接管段413以及第二管段412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式结构。由此,省去了连接管段413与第二管段412之间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车把4的加工效率。

这里,根据车把4的材质可以采取不同的一体成型工艺。当车把4由塑料材质制成时,一体成型工艺指的是注塑工艺;当车把4由金属材质(例如镁合金或者铝合金)制成时,一体成型工艺可以指铸造工艺或者锻造工艺。

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把横42可以呈直线状也可以呈弯折状。示意性地,当把横42为直线状时,如图3和图4所示,把横42大体上沿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延伸;当把横42为折弯状时,左车把和右车把均呈弧线状,且左车把和右车把靠近把立41的一端具有折弯,左车把和右车把供骑行者握持的另一端具有折弯。

本实施例中较佳的实施方式为把横42大体上沿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延伸,与呈弯折状的把横42(即分叉的把横42)相比,直线延伸的把横42更符合人体工学。

在上述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把立41在车篮5的底面的投影与车篮5的底面的重叠部分的大小不做限制。也即弯折伸出至车篮5的上方占车篮5的部分的大小不受限制。

较佳的,把立41在车篮5的底面的投影可以占车篮5的底面的1/3至1/2。当把立41在车篮5的底面的投影占车篮5的底面的1/2时,与把立41在车篮5的底面的投影占车篮5底面的1/3相比,把立41在车篮5的底面的投影所占车篮5的底面的面积更大,把立41阻挡小孩乘坐在车篮5与把立41重叠部分的后部空间,则车篮5上供小孩乘坐的空间更小,尽可能的使得小孩无法乘坐在车篮5中,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孩童乘坐在车篮5中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的实施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