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架曲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4182发布日期:2021-01-23 22:5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停车架曲柄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停车架曲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有些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将撑脚设置在中轴后侧,这样的好处是,骑行的人坐在车上就能利用左脚将撑脚打开并撑住车辆,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由于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处于停车状态时是处于倾斜的,这就导致,在大多情况下,收起撑脚时,曲柄都会挡住撑脚,使得撑脚无法顺利收起,这时就需要将曲柄旋转到适当的位置,才能收起撑脚,十分不便。这种行为成为一个用户使用的痛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曲柄不会阻碍撑脚收起的停车架曲柄结构。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停车架曲柄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车架上的中轴和中轴套,设置在中轴两端的曲柄,分别转动设置在曲柄上的脚踏,所述至少一个曲柄上滑动设置有撑脚,撑脚的一端从曲柄位于脚踏的那端伸出,曲柄内设置有在撑脚滑动后定住撑脚的定位结构,还包括撑脚的一端在与地面接触时防止曲柄转动的防转结构。
[0005]
所述曲柄上设置滑道,撑脚位于滑道内,曲柄上设置导向槽,定位结构包括推动撑脚缩进曲柄内的第一弹簧、设置在撑脚上随撑脚一起移动的定位杆和设置在导向槽位于脚踏那端的拐弯通道,第一弹簧位于滑道中,定位杆位于导向槽内,且定位杆的一端伸出曲柄。
[0006]
所述曲柄上设置滑道,撑脚位于滑道内,曲柄上设置导向槽,定位结构包括推动撑脚缩进曲柄内的第一弹簧、设置在导向槽位于脚踏那端的且直径大于导向槽宽度的定位孔和设置在撑脚上随撑脚一起移动的定位杆,定位杆位于导向槽内,且定位杆的一端伸出曲柄,定位杆位于滑道内的那端设置有卡入定位孔的凸块,凸块和撑脚之间设置有将凸块推入定位孔的第二弹簧。
[0007]
所述曲柄上设置滑道,撑脚位于滑道内,曲柄上设置导向槽,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向槽两端的直径大于导向槽宽度的定位孔和设置在撑脚上随撑脚一起移动的定位杆,定位杆位于导向槽内,且定位杆的一端伸出曲柄,定位杆位于滑道内的那端设置有卡入定位孔的凸块,凸块和撑脚之间设置有将凸块推入定位孔的第二弹簧。
[0008]
所述曲柄上设置滑道,撑脚位于滑道内,曲柄上设置导向槽,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向槽两端且直径大于导向槽宽度的定位孔和设置在撑脚上随撑脚一起移动的定位杆,定位杆位于导向槽内,且定位杆的一端伸出曲柄,定位杆位于滑道内的那端设置有卡入定位孔的凸块,凸块和撑脚之间设置有将凸块推入定位孔的第二弹簧。
[0009]
所述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轴套上的凹槽和设置在曲柄上的卡块,卡块的一端与
凹槽配合,另一端伸入曲柄内与撑脚的端部配合且随着撑脚的移动而卡入凹槽或脱离凹槽。
[0010]
所述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轴套上的第一挡块和设置在曲柄上的且与第一挡块配合的第二挡块,第二挡块的一端与第一挡块配合,另一端伸入曲柄内与撑脚的端部配合且随着撑脚的移动而与第一挡块相抵或脱离。
[0011]
所述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轴套上的凹槽和设置在曲柄上的且与凹槽配合的卡块。
[0012]
所述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轴套上的第一挡块和设置在曲柄上的且与第一挡块配合的第二挡块。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撑脚设置在曲柄内,然后可以自由伸出和缩进,这样即避免了曲柄挡住撑脚,还使得撑脚隐形,增加美观。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停车架曲柄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15]
图2是图1中曲柄的主视简图;
[0016]
图3是图1中第一种防转结构的a-a剖视图;
[0017]
图4是图1中第二种防转结构剖视图;
[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停车架曲柄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19]
图6是图5中曲柄的主视简图;
[0020]
图7是本实用新型停车架曲柄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1]
图8是图7中曲柄的主视简图;
[0022]
图9是图7的外观立体图
[0023]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停车架曲柄结构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4]
图11是图10中曲柄的主视简图。
[0025]
图中:1、中轴;2、中轴套;3、曲柄;4、脚踏;5、撑脚;6、滑道;7、导向槽;8、第一弹簧;9、定位杆;10、拐弯通道;11、凹槽;12、卡块;13、第二弹簧;14、第三弹簧;15、第一挡块;16、第二挡块;17、凸块;18、第一定位孔;19、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0027]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停车架曲柄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停车架曲柄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车架上的中轴1和中轴套2,设置在中轴1两端的曲柄3,分别转动设置在曲柄上的脚踏4,所述至少一个曲柄3上滑动设置有撑脚5,撑脚5的一端从曲柄3位于脚踏4的那端伸出,曲柄3内设置有在撑脚5滑动后定住撑脚5的定位结构,还包括撑脚5的一端在与地面接触时防止曲柄3转动的防转结构。所述曲柄3上设置滑道6,撑脚5位于滑道6内,曲柄3上设置导向槽7,导向槽7位于车辆外侧,定位结构包括推动撑脚5缩进曲柄3内的第一弹簧8、设置在撑脚5上随撑脚5一起移动的定位杆9和设置在导向槽7位于脚踏4那端的拐弯通道10(图2所示),第一弹簧8位于滑道6中,定位杆9位于导向槽7内,且定位杆9的一端伸出曲柄3。防转结构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种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轴套
2上的凹槽11和设置在曲柄3上的卡块12,卡块12的一端与凹槽11配合,在实际生产的时候,卡块12可以单独设置在曲柄3上,例如利用过渡配合安装在曲柄3上,然后将卡块12按入凹槽11中进行配合定位,只要能保证卡块12不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卡入或脱离凹槽11即可。不过这样比较麻烦,需要骑行人弯腰操作。为了使卡块12与撑脚5联动,卡块12另一端伸入曲柄3内与撑脚5的端部配合且随着撑脚5的移动而卡入凹槽11或脱离凹槽11。具体的卡块12和撑脚5可以通过弹簧连接,即撑脚5伸出时,带动卡块12下压卡入凹槽11,而当撑脚5缩入曲柄3内且到达最高点时刚好把卡块12顶出凹槽11。当然,在实际生产的时候,还可以设计如图1所示的,卡块12和曲柄3顶部内壁之间通过第三弹簧14相连,即卡块12卡入凹槽11的动作由第三弹簧14来实现,而卡块12脱离凹槽11的动作由撑脚5向上顶来实现。要实现上述功能,只要满足第一弹簧8的弹力足够大,即撑脚5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完全缩入曲柄3中后还能保证卡块12跟凹槽11是脱离的,否则导向槽10的另一端也需要设置拐弯通道10来定位撑脚5,即利用将撑脚5定位在高点时保证卡块12和凹槽11是脱离的。防转结构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如图4所示,第二种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中轴套2上的第一挡块15和设置在曲柄3上的且与第一挡块15配合的第二挡块16,第二挡块16的一端与第一挡块15配合,另一端伸入曲柄3内与撑脚5的端部配合且随着撑脚5的移动而与第一挡块15相抵或脱离。第二种防转结构中的第二挡块16的安装方式与第一种防转结构中卡块12的安装方式一样,在此不再赘述。两种防转结构的区别是:第一种防转结构中的卡块12和凹槽11加工较烦,但是防转效果很好;第二种防转结构中的第一挡块15和第二挡块16加工方便,由于第一挡块15和第二挡块16仅仅是相抵的,所以需要撑脚5不能垂直于地面撑地,而需要倾斜,利用车辆的自身重力来和杠杆原理来实现撑脚5的不转动。
[0028]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一种停车架曲柄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车架上的中轴1和中轴套2,设置在中轴1两端的曲柄3,分别转动设置在曲柄3上的脚踏4,所述至少一个曲柄3上滑动设置有撑脚5,撑脚5的一端从曲柄3位于脚踏4的那端伸出,曲柄3内设置有在撑脚5滑动后定住撑脚5的定位结构,还包括撑脚5的一端在与地面接触时防止曲柄3转动的防转结构。所述曲柄3上设置滑道6,撑脚5位于滑道6内,曲柄3上设置导向槽7,定位结构包括推动撑脚5缩进曲柄3内的第一弹簧8、设置在导向槽7位于脚踏4那端的且直径大于导向槽7宽度的第二定位孔19和设置在撑脚5上随撑脚5一起移动的定位杆9,定位杆9位于导向槽7内,且定位杆9的一端伸出曲柄3,定位杆9位于滑道6内的那端设置有卡入第二定位孔19的凸块17,凸块17和撑脚5之间设置有将凸块17推入第二定位孔19的第二弹簧13。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防转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采用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9]
如图7、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一种停车架曲柄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车架上的中轴1和中轴套2,设置在中轴1两端的曲柄3,分别转动设置在曲柄3上的脚踏4,所述至少一个曲柄3上滑动设置有撑脚5,撑脚5的一端从曲柄3位于脚踏4的那端伸出,曲柄3内设置有在撑脚5滑动后定住撑脚5的定位结构,还包括撑脚5的一端在与地面接触时防止曲柄3转动的防转结构。所述曲柄3上设置滑道6,撑脚5位于滑道6内,曲柄3上设置导向槽7,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向槽7两端的直径大于导向槽7宽度的定位孔(第一定位孔18和第二定位孔)和设置在撑脚5上随撑脚5一起移动的定位杆9,定位杆9位于导向槽7内,且定位杆9的一端伸出曲柄3,定位杆9位于滑道6内的那端设置有卡入定位孔的凸块17,凸
块17和撑脚5之间设置有将凸块17推入定位孔的第二弹簧13。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防转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采用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与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一个是导向槽7的一端设置定位孔,一个是导向槽7的两端设置定位孔,在实际生产的时候,如果第一弹簧8在复位的时候,其自身弹力能够使卡块12脱离凹槽11,或者第二挡块16脱离第一挡块15,那么设置一个定位孔即可,如果不行,那么设置两个定位孔,利用第一定位孔18来实现卡块12脱离凹槽11,或者第二挡块16脱离第一挡块15。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设置一个拐弯通道10,或者两个拐弯通道10,或者定位孔和拐弯通道10结合的方式都是这个思路。
[0030]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一种停车架曲柄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车架上的中轴1和中轴套2,设置在中轴1两端的曲柄3,分别转动设置在曲柄3上的脚踏4,所述至少一个曲柄3上滑动设置有撑脚5,撑脚5的一端从曲柄3位于脚踏4的那端伸出,曲柄3内设置有在撑脚5滑动后定住撑脚5的定位结构,还包括撑脚5的一端在与地面接触时防止曲柄3转动的防转结构。所述曲柄3上设置滑道6,撑脚5位于滑道6内,曲柄3上设置导向槽7,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向槽7两端且直径大于导向槽7宽度的定位孔(第一定位孔18和第二定位孔19)和设置在撑脚5上随撑脚5一起移动的定位杆9,定位杆9位于导向槽7内,且定位杆9的一端伸出曲柄3,定位杆9位于滑道6内的那端设置有卡入定位孔的凸块17,凸块17和撑脚5之间设置有将凸块17推入定位孔的第二弹簧13。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和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没有第一弹簧8的复位作用,就只能利用第一定位孔18和第二定位孔来实现撑脚5接触地面时候的固定和缩进曲柄3后的固定,同时还保证卡块12与凹槽11的脱离。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防转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采用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31]
下面以防转结构采用卡块12和凹槽11的结构,卡块12与撑脚5相接触,卡块12和曲柄3内壁之间通过第三弹簧14的连接方式来介绍本实用新型四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
[0032]
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当骑行人需要停车的时候,首先将曲柄3调整至向下垂直于地面,然后利用脚将定位杆9下压至拐弯通道10,之后将定位杆9拨入拐弯通道10即可,撑脚5在拐弯通道10的作用下固定,而卡块12在第三弹簧14的作用下卡入凹槽11中,防止曲柄3转动,这样车辆就不会倒了。如果要收起撑脚5,那么只要将定位杆9拨入导向槽7中,撑脚5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卡块12在撑脚5的作用下随之上移脱离凹槽11,曲柄3和中轴套2之间恢复转动。
[0033]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当定位杆9下压至第二定位孔19时,凸块17在第二弹簧13的作用下进入第二定位孔19,从而实现撑脚5的固定,而收起撑脚5时,只要将定位杆9往曲柄3内按直至凸块17脱离定位孔,撑脚5就会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复位。
[0034]
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与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不能直接下压定位杆9,需要先使定位杆9上的凸块17脱离第一定位孔18,即先将定位杆9向内按,然后下压,之后动作一样,而收起撑脚5的时候,前面动作一样,后面当第一弹簧8复位后,需要将定位杆9上提,直至定位杆9到达第一定位孔18处时,第二弹簧13刚好把凸块17推入第一定位孔18中,实现撑脚5的固定,同时,撑脚5也刚好把卡块12推离凹槽11,且不会在第三弹簧14的作用下回弹。
[0035]
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与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向内按定位杆9后,撑脚5在少了第一弹簧8的作用后会自动落下,直至凸块17在第二弹簧13作用下卡入第二定位孔19固定撑脚5,而收起撑脚5时,需要向内按定位杆9后向上提定位杆9,直至定位杆9到达第一定位孔18。
[0036]
上述4种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都可以实现单脚操作,十分方便,而且将撑脚5设计在曲柄3内,使得撑脚5隐形,增加车辆的整体美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