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换状态的骑士车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0582发布日期:2021-06-04 18:1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换状态的骑士车坐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转换状态的骑士车坐垫。


背景技术:

2.普通骑士摩托车坐垫分成单人版和双人版两种,单人版坐垫主要设计是为了驾驶者的舒适性,外观较为美观,但无法两人同时乘坐;双人版坐垫除了驾驶者外可以乘坐一人,但是舒适性相对单人版坐垫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自由切换单双人状态的可转换状态的骑士车坐垫。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转换状态的骑士车坐垫,包括第一下坐包、第二下坐包上坐包和坐垫装饰板;所述第一下坐包设置在所述骑士车坐垫的前端,所述第二下坐包设置在所述骑士车坐垫的后端,所述上坐包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下坐包的顶部;所述坐垫装饰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坐包顶部,所述坐垫装饰板将所述上坐包固定在所述第二下坐包和坐垫装饰板之间,所述坐垫装饰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下坐包的上表面。
6.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坐垫装饰板包括侧盖和顶盖;两个所述侧盖和所述顶盖围成u型结构;所述顶盖向下倾斜,所述侧盖罩在所述骑士车坐垫的两侧;所述坐垫装饰板的前段开口分别与所述上坐包的顶部和所述骑士车坐垫的两侧贴合。
7.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下坐包的顶部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下坐包的前后分别设有倾斜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上坐包包括前斜部、后斜部和卡接部;所述前斜部、卡接部和后斜部拼接形成中间隆起、前后两端向下倾斜的立体结构;所述前斜部的倾角与所述第一斜面的倾角相适应;所述后斜部的倾角与第二斜面的倾角相适应;所述前斜部从所述坐垫装饰板的前端露出;所述前斜部和第一斜面形成阶梯状的斜面结构。
8.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骑士车坐垫的两侧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从所述骑士车坐垫的侧边向外延伸,所述定位部的末端与所述卡接部相接;所述坐垫装饰板的前端面与所述定位部和卡接部贴合。
9.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坐垫装饰板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板;所述骑士车坐垫的底部的内侧设有若干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均设有螺孔,若干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对齐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0.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侧均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筋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边缘相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骑士车坐垫的内侧壁相连。
11.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下坐包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坐垫凸起,若干所述坐垫凸起间隔设置。
12.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下坐包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不同的骑行要求灵活的改变单双人骑行模式,使骑士车坐垫在单人骑行状态下保持更好的舒适度和外在的美感,在双人骑行状态下可以同时搭载骑手和乘客。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单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双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20.其中:第一下坐包1、坐垫凸起11、第二下坐包2、上坐包3、前斜部31、后斜部32、卡接部33、坐垫装饰板4、侧盖41、顶盖42、第一安装板43、第一斜面01、第二斜面02、定位部03、第二安装板04和加强筋0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2.如图1

图5所示,一种可转换状态的骑士车坐垫,包括第一下坐包1、第二下坐包2上坐包3和坐垫装饰板4;所述第一下坐包1设置在所述骑士车坐垫的前端,所述第二下坐包2设置在所述骑士车坐垫的后端,所述上坐包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下坐包2的顶部;所述坐垫装饰板4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坐包1顶部,所述坐垫装饰板4将所述上坐包3固定在所述第二下坐包2和坐垫装饰板4之间,所述坐垫装饰板4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下坐包1的上表面。
23.在单人模式下,第二下坐包2上设置有上坐包3,上坐包3的外侧设置有坐垫装饰板4,骑士车坐垫整体后半部分的高度高于前半部分,骑手在骑行时坐姿更加舒适。在双人模式下,将坐垫装饰板4和上坐包3拆卸取下,第二下坐包2可以再乘坐一个人,增加载客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切换单双人状态,使摩托车具有更多的使用状态。
24.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坐垫装饰板4包括侧盖41和顶盖42;两个所述侧盖41和所述顶盖42围成u型结构;所述顶盖42向下倾斜,所述侧盖41罩在所述骑士车坐垫的两侧;所述坐垫装饰板4的前段开口分别与所述上坐包3的顶部和所述骑士车坐垫的两侧贴合。
25.侧盖41从两侧贴紧骑士车坐垫,使结构紧密,即保持了摩托车整体的流线型,减少摩托车高速运行状态下的阻力,又可以避免在单人状态下,过多的灰尘进入到坐垫装饰板4下。
26.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下坐包2的顶部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下坐包2的前后分别设有倾斜的第一斜面01和第二斜面02;所述上坐包3包括前斜部31、后斜部32和卡接部33;所述前斜部31、卡接部33和后斜部32拼接形成中间隆起、前后两端向下倾斜的立体结构;所述前斜部31的倾角与所述第一斜面01的倾角相适应;所述后斜部32的倾角与第二斜面02的倾角相适应;所述前斜部31从所述坐垫装饰板4的前端露出;所述前斜部31和第一斜
面01形成阶梯状的斜面结构。
27.上坐包3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能够对坐垫装饰板4提供支撑点,同时上坐包3的前斜部31与第一斜面01形成的阶梯状斜面结构能够使单人状态下的座位更加舒适。
28.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骑士车坐垫的两侧设有定位部03;所述定位部03从所述骑士车坐垫的侧边向外延伸,所述定位部03的末端与所述卡接部33相接;所述坐垫装饰板4的前端面与所述定位部03和卡接部33贴合。
29.定位部03和卡接部33与坐垫装饰板4的前端面贴合,减少骑行时没有闭合的缝隙带来的额外的空气阻力。
30.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坐垫装饰板4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板43;所述骑士车坐垫的底部的内侧设有若干第二安装板04;所述第一安装板43和第二安装板04上均设有螺孔,若干所述第一安装板43和第二安装板04对齐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1.坐垫装饰板4与骑士车坐垫的连接部分设置在骑士车坐垫的底部,纵向锁紧坐垫装饰板4,即保证了连接的稳固程度,又保持了骑士车坐垫的整体美观程度。
32.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安装板04的两侧均设有加强筋05;所述加强筋05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筋05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第二安装板04的边缘相连接;所述加强筋05的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骑士车坐垫的内侧壁相连。
33.加强筋05可以加强连接部位的应力承受能力,使第二安装板04更加稳固耐用。
34.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下坐包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坐垫凸起11,若干所述坐垫凸起11间隔设置。
35.若干坐垫凸起11可以增加摩擦力,使骑手骑行时更加安全。
36.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下坐包1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
37.遵循人体工学原理,使骑手骑行时更加舒适。
38.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