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3579发布日期:2021-06-11 19:2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共享电单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共享单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共享电单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以及其它两轮车辆一直是常用的代步工具,近年来,共享自行车的发展迅速,人们开始习惯采用共享自行车的方式出行。而为了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选择,共享电单车也越来越普及。为了响应国家关于电动车新的政策,共享电单车需要增配头盔以供用户使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共享电单车由于没有单独的区域放置头盔,所以只能将头盔放置在菜篮中,由于头盔体积较大,所以在生产共享电单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菜篮的体积进行调整,以适应头盔的大小;同时在骑车过程中,用户如果摘下头盔放在菜篮中,随着共享电单车的行进,头盔在菜篮中颠簸,会对菜篮和头盔造成损伤。

因此,有必要对共享电单车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共享单车无处固定头盔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共享电单车。

一种共享电单车,包括:

车身主体,所述车身主体上设置有挂接部和头盔锁;

头盔,所述头盔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适于与所述挂接部配合以使所述头盔挂放在所述车身主体上,所述头盔处于挂放状态时,所述头盔的盔口面向所述挂接部且所述头盔锁被配置为能对所述头盔进行限位固定。

可选地,所述车身主体设有挡板,所述挂接部设于所述挡板,所述挂接部和所述配合部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挂钩,其中另一个形成为插口,所述挂钩适于插入所述插口。

可选地,所述头盔处于挂放状态时,所述插口设于所述头盔的上部,所述挂钩竖直向上延伸设置、或者倾斜向上延伸设置或者水平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车身主体包括车座组件和车把组件,所述挡板为车身主体前部的立板结构,所述车把组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挡板上,所述车座组件与所述挡板的底部相连,所述挡板朝向所述车座组件一侧挂放有所述头盔。

可选地,所述挂钩被配置为可收纳。

可选地,所述头盔盔口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挡板上对应所述头盔盔口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吸。

可选地,所述头盔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头盔内腔方向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磁铁,并在所述挡板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磁铁。

可选地,所述头盔锁内设置有rfid识别线圈,所述头盔内设置有rfid芯片;所述rfid识别线圈被配置为识别所述rfid芯片。

可选地,所述头盔处于挂放状态时,所述车身主体上对应所述头盔的位置设置有消毒装置。

可选地,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所述紫外线灯组,所述紫外线灯组被构造为间歇启动或持续启动。

可选地,所述头盔的内腔中靠近所述配合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锁孔,所述头盔锁两侧的锁销伸出并分别插至所述锁孔内。

可选地,所述车身主体上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杂物进入处于挂放状态的所述头盔内。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形成为凹槽结构,所述头盔处于挂放状态时,所述头盔的边沿伸入所述凹槽结构内,所述凹槽结构的边沿能够对所述头盔的边沿进行遮挡;或者,

所述遮挡部形成为处于所述挂接部上方的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头盔的上方以从上侧遮挡所述头盔。

可选地,所述头盔锁一侧与所述车身主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挂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身主体包括车座组件和车把组件,所述挂接部设于所述车身主体的车把组件或车座组件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电单车,包括:车身主体,所述车身主体上设置有挂接部和头盔锁;头盔,所述头盔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适于与所述挂接部配合以使所述头盔挂放在所述车身主体上,所述头盔处于挂放状态时,所述头盔的盔口面向所述挂接部且所述头盔锁被配置为能对所述头盔进行限位固定。本申请通过在挡板上设置头盔锁和挂钩,为共享电单车提供了固定头盔的位置。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中头盔固定在挡板上的正面透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中头盔固定在挡板上的反面透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中头盔固定在挡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情中挡板上各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挡板;11、第二磁铁;21、头盔锁;211、rfid识别线圈;22、挂接部;3、头盔;31、rfid芯片;32、第一磁铁;33、安装部;34、锁孔;35、配合部;4、消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共享电单车,包括:

车身主体,所述车身主体上设置有挂接部22和头盔锁21;

头盔3,所述头盔3设有配合部35,配合部35适于与所述挂接部22配合以使所述头盔3挂放在所述车身主体上,所述头盔3处于挂放状态时,所述头盔3的盔口3面向所述挂接部22且所述头盔锁21被配置为能对所述头盔3进行限位固定。其中配合部35与挂接部22为能够将头盔3挂放在车身主体上的配合结构。通过配合部35与挂接部22配合将头盔3挂放在车身主体上,实现了对头盔的预固定,或者暂时放置,再通过头盔锁21将头盔3固定在车身主体上,即使在骑行过程中将头盔3摘下,也可以很好的固定在车身主体上,以免在发生颠簸时头盔3掉落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作为当用户使用完毕共享电单车后,能够对头盔3进行锁定,防止丢失。

具体的,可以通过设置按钮控制头盔锁21的锁销伸出或收回,当头盔3挂在挂接部22上后,通过按钮启动头盔锁21,使头盔锁21的锁销伸出,将头盔3固定。或是可以通过设置传感器的方式,当头盔3挂在挂接部22上后,传感器识别信号,头盔锁21的锁销自动伸出将头盔3固定。

可选地,所述车身主体设有挡板1,所述挂接部22设于所述挡板1,所述挂接部22和所述配合部35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挂钩,其中另一个形成为插口,所述挂钩适于插入所述插口。本实施例中,以挂接部22为挂钩,配合部35位插口为例,在对头盔3进行预固定的过程中,只需将头盔3上的插口对准挡板1上的挂钩并插入即可,操作十分简便。

可选地,所述头盔3处于挂放状态时,所述插口设于所述头盔3的上部,所述挂钩竖直向上延伸设置、或者倾斜向上延伸设置或者水平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以挂接部22为挂钩,配合部35位插口为例,挂接部22穿过配合部35,头盔锁21被配置为能对挂设于挂接部22上的头盔3形成限位固定;挂接部22穿过配合部35后,只需将头盔3松开,利用重力头盔3向下坠落,并通过头盔锁21与挂钩22配合将头盔3固定在挡板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头盔3的结构,头盔3扣于挡板1上也就是头盔3的开口贴于挡板1上朝向车座组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车身主体包括车座组件和车把组件,所述挡板1为车身主体前部的立板结构,所述车把组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挡板1上,所述车座组件与所述挡板1的底部相连,所述挡板1朝向所述车座组件一侧挂放有所述头盔。在共享电单车行进过程中,挡板1用于保护用户的腿部不被风吹到,同时也将车身主体的结构包裹在内,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够使共享电单车的造型更加多样。车把组件设置于车身主体的前侧,用来控制车前进的方向。挡板1上设置有头盔锁21和挂接部22;其中挂接部22为挂钩,头盔锁21突出于挡板1的表面设置,挂接部22从头盔锁21朝向车座组件的侧面向车把组件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挂钩被配置为可收纳。当挂接部22为挂钩时,可以在车身主体上设置挂钩的位置处设置有像车身主体内凹的安装部,安装部内具有伸缩结构,通过伸缩结构,将挂钩设置为能够伸出安装部外或收缩至安装部内。当需要使用头盔3时,头盔锁21解锁,将头盔3取下后,挂钩收入安装部内;若需要将头盔3固定在车身主体上时,挂钩通过伸缩结构带动伸出安装部,将头盔3上的插口对准挂钩放置,头盔锁21将头盔3的位置固定。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头盔3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磁铁32,所述挡板1上对应所述头盔3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磁铁11,所述第一磁铁32和所述第二磁铁11相吸。通过头盔锁21将头盔3固定的过程中,由于头盔3体积较大,而头盔锁21的体积则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头盔锁21仅能对头盔3的一侧进行固定,头盔3上与配合部35相反的一侧还是能够产生轻微的晃动,尤其是在骑行过程中,若发生颠簸等情况,会对配合部35附近的头盔3壳体造成损伤,也会对头盔锁21和挂接部22造成损伤。所以通过设置第一磁铁32和第二磁铁11来辅助头盔锁21将头盔3固定,保护了头盔3、头盔锁21和挂接部22结构的完整性。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头盔3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头盔3内腔方向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磁铁32,并在所述挡板1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磁铁11。凸起能够对用户头部进行更充分的保护,同时也为第一磁铁32的安装提供了安装位置,将第一磁铁32分别安装在两个凸起上,并在对应位置上设置第二磁铁11,能够保证第一磁铁32和第二磁铁11能够稳定的连接。避免了第一磁铁32和第二磁铁11之间有间隙导致连接强度较低、连接不稳定等情况。

可选地,所述头盔锁21内设置有rfid识别线圈211,所述头盔3内设置有rfid芯片31;所述rfid识别线圈211被配置为识别所述rfid芯片31;所述rfid识别线圈211识别所述rfid芯片31,所述头盔锁21的锁销伸出将所述头盔3固定;同一辆共享电动车的rfid识别线圈211能够识别本车自带头盔3的rfid芯片31,在行进过程中,如果由于天气闷热或是其他原因,用户需要摘掉头盔3进行骑行或是停靠在路边等待,只需将头盔3取下,将配合部35对准挂接部22位置并使挂接部22插入配合部35内。此时rfid识别线圈211会识别rfid芯片31,识别成功后头盔锁21的锁销自动伸出,将头盔3固定挂在挡板1上。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头盔3处于挂放状态时,所述车身主体上对应所述头盔3的位置设置有消毒装置4。当rfid识别线圈211识别rfid芯片31,且头盔锁21的锁销伸出后,此时头盔3已经固定于挡板1上。由于头盔3的开口扣在挡板1上,所以消毒装置4能够对头盔3的整个内腔进行消毒。在不影响正常骑行的情况下,既解决了头盔3放置收纳的问题,同时共享电单车不会仅仅只服务于以为用户,若某一位用户具有皮肤病或其它通过汗液传染的疾病,通过消毒装置4能够消除相应的病毒细菌,保证了每一位使用者的安全。尤其是夏天,天气较为炎热,长时间佩戴头盔3会导致头盔3产生严重的异味,所以通过消毒装置4对头盔3内部进行消毒处理,消灭头盔3内的细菌的同时,也就能够消除头盔3内的异味,给与使用者更好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可以根据需求不同将rfid识别线圈211和rfid芯片31设置为一对一配套识别,也就是说每一辆共享电单车的头盔3中的rfid芯片31均不同,相应的rfid识别线圈211也不同。同一辆车的头盔3只能被本车识别并固定,无法固定在别的共享电单车上,即使头盔3丢失,也能够根据最近一次使用本车的人查询到相关线索,保证了安全性。

或是可以设置为同一品牌的所有的共享电单车的rfid识别线圈211和rfid芯片31为同一识别信号,也就是说,本品牌中共享电单车的头盔3可以归还固定至任意一辆共享电单车上。使得头盔3更加通用,若用户将头盔3丢失或是发生损坏,能够通过厂家及时的更换新的头盔3,且无需考虑rfid芯片31是否能够被本车的rfid识别线圈211识别的情况。提高了头盔3的通用性,以及便利性。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将共享电单车设置为只有当rfid识别线圈211识别rfid芯片31后,才能够进行关锁换车的动作,进一步解决了共享电单车头盔3丢失的问题。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消毒装置4包括所述紫外线灯组,述紫外线灯组4被构造为间歇启动或持续启动。紫外线灯组成本低廉,且具有很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当头盔3收纳于挡板1上时,rfid识别线圈211识别rfid芯片31,此时头盔3的边缘贴于挡板1设置,也就是说头盔3内部为较为黑暗的空间。此时紫外线灯组启动,紫外线能够对头盔3内腔进行十分高效的消毒杀菌。为了节约能源,可以根据厂家不同的要求,对消毒装置4的启动时间进行限制。在头盔3收纳在挡板1上时,若消毒装置4持续启动直至下一次头盔3被拿起,则能够对头盔3内部进行持续的消毒,强化了杀菌效果。若消毒装置4间歇启动,例如间隔一小时启动五分钟,同样可以满足消毒杀菌的效果,同时也更加节约电能。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头盔锁21收到开启信号,所述头盔锁21的锁销收回至头盔锁21内,所述消毒装置4关闭。当用户启动共享电单车后,头盔锁21收到启动信号,将锁销收回至头盔锁21内部,用户可以直接将头盔3取下,且此时消毒装置4关闭,保护用户不会收到消毒装置4的伤害。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头盔3的内腔中靠近所述配合部3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锁孔34,所述头盔锁21两侧的锁销伸出并分别插至所述锁孔34内。挂接部22插入配合部35内,此时头盔3通过挂接部22和配合部35配合在水平方向被限位,若设置有第一磁铁32和第二磁铁11,第一磁铁32和第二磁铁11相吸,此时头盔3处于预固定状态。若头盔3上设置有rfid芯片31,头盔锁上设置有rfid识别线圈,rfid识别线圈211识别rfid芯片31后,若识别正确,此时头盔锁21的锁销与锁孔34位置对应并伸出,锁销插入锁孔34内,配合第一磁铁32和第二磁铁11将头盔3固定。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头盔3边缘具有弧度,所述挡板1上对应所述头盔3固定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头盔3边缘相匹配的弧度。当头盔3收纳在挡板1上时,共享电单车行进过程中头盔3发生晃动与颠簸,头盔3的边缘具有弧度,有可能对挡板1造成破坏。所以将挡板1上对应头盔3的位置的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头盔3的弧度,即使发生晃动由于挡板1上具有和头盔3边缘相匹配的弧度,也能够大大减小头盔3对挡板1的撞击,保护头盔3和挡板1。

可选地,所述车身主体上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杂物进入处于挂放状态的所述头盔3内。共享电单车通常放置于顶部没有遮挡物的路面上,当头盔3处于挂放状态时,遮挡部能够避免在下雨时,头盔3内积水,而对头盔3内部结构造成腐蚀等情况,保护可头盔3的内部结构,同时也能够对头盔锁21、挂接部和消毒装置4等结构进行保护。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形成为凹槽结构,所述头盔3处于挂放状态时,所述头盔3的边沿伸入所述凹槽结构内,所述凹槽结构的边沿能够对所述头盔的边沿进行遮挡;设置凹槽能够使头盔3嵌入车身主体内,进一步减小头盔3所占用的空间。以下雨为例,与水沿头盔3外表面滑落,不会进入头盔3内部,以及头盔3所覆盖的车身主体区域。进一步的,若头盔3挂放于挡板1上,头盔3所覆盖的区域内设置有消毒装置4以及头盔锁21,通过头盔3嵌入凹槽内,不但能够保证头盔3内部不被雨淋湿,还能够保护设置于挡板1上的消毒装置4以及头盔锁21。

或者,所述遮挡部形成为处于所述挂接部上方的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头盔的上方以从上侧遮挡所述头盔。若遮挡部为凸部的形式,凸部能够更好的引到雨水的走向,进一步保证头盔3内部结构不会被雨淋湿。

可选地,所述头盔锁21一侧与所述车身主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挂接部22连接。挂接部22通过头盔锁21与车身主体相连,优选的,当头盔锁21设置于挡板1上时,头盔锁21一侧与挡板连接,另一侧连接挂接部22。挂接部22向车把组件方向延伸设置,便于头盔3的挂放。

同时,挂接部22也可以与头盔锁21分开设置,挂接部22能够直接与车身主体连接。例如挂接部22设置于挡板1上,头盔锁21设置于挡板1上位于挂接部22下方的位置。在使用时,将配合部35与挂接部22连接,对头盔3进行预固定,同时控制头盔锁21的锁销伸出,将头盔3位置固定。本实施例中,锁孔34的开设位置对应头盔锁21的锁销伸出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车身主体包括车座组件和车把组件,所述挂接部22设于所述车身主体的车把组件或车座组件上。挂接部22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挡板1上,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共享电单车的车型,将挂接部22设置于车把组件或者车座组件上,同时头盔锁21靠近挂接部22设置,便于对头盔3进行固定。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头盔锁21设置于所述挡板1顶部靠近所述车把组件处,所述挂接部22设置于所述头盔锁21上朝向所述车座组件的一侧。由于共享电单车设置有踏板用以为用户提供放脚的区域,踏板设置在挡板1的下方,所以为了给用户的腿部留出足够的空间,需要将头盔锁21和挂接部22设置于靠近车把组件的位置,当头盔3固定在挡板1上时,此时即使用户在骑行过程,腿部依然有足够的空间,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舒适度。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配合部35开设于所述头盔3的前沿上,所述配合部35与所述头盔3的边缘之间设置有安装部33,所述安装部33与所述头盔锁21的顶面相贴合,所述rfid芯片31设置于所述安装部33内。配合部35开设于头盔3的前沿,也就是头盔3正确佩戴时对应额头的位置上,配合部35横向开设。用户摘下头盔3后,很方便的就能够将配合部35对准挂接部22,此时只需用户将双手离开头盔3,此时头盔3可以自动滑落至挂接部22底部,并通过第一磁铁32和第二磁铁11相吸,对头盔3的位置进行预固定。同时rfid识别线圈211开始识别rfid芯片31,所以安装部33的底面应与头盔锁21的顶面相贴合,以保证识别的准确性以及识别速度。同时,安装部33被挡板1和挂接部22配合限位,能够辅助头盔3的固定。

具体的,关于上述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方法:头盔3扣于挡板1上,配合部35与挂接部22相对,使头盔3向下移动,挂接部22插入配合部35内,rfid识别线圈211识别rfid芯片31成功后,头盔锁21的锁销伸出将所述头盔3固定。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