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发动机盖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78184发布日期:2022-01-07 22:26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发动机盖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发动机盖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发动机盖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汽车前端,覆盖在发动机上方的钣金零件,汽车发动机盖对车身扭转刚度、车身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及机舱结构强度都有重要的影响,也是购车者经常要察看的部件之一。
3.汽车发动机盖大都是双层钣金结构,包括内板和外板,内板与外板的边缘通过包边工艺固定在一起,在内外板的压合处涂有折边胶,通过高温烘干使折边胶固化后将内外板粘结,从而得到理想刚性的总成件,发动机盖内板的结构直接决定了汽车发动机盖总成的行人保护得分。现有的发动机盖内板为一平面维度的结构,内板的边界靠近行人保护头部区域,在碰撞试验中头部在边界区域失分严重,且中间区域刚度较强,整个发动机盖在行人保护头部碰撞试验中得分降低,无法满足2022年cncap(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中国新车评价规程)行人保护试验的碰撞五星级的要求,也不符合未来更加严苛的行人保护头部得分要求;另外,发动机盖分缝暴露在用户视觉区域内,车辆整体感官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发动机盖及车辆,通过在内板两侧设置侧裙板,使得分缝在发动机盖的下端两侧,在满足发动机盖的刚度性能要求的同时,又满足行人保护试验的碰撞五星级要求,在碰撞试验中整体得分较高。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包括内板框架和侧裙板,所述侧裙板设于所述内板框架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侧裙板沿车身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侧裙板包覆位于内板下方的翼子板。
7.进一步地,所述侧裙板与所述内板框架为一体式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侧裙板上设有周边加强件。
9.进一步地,所述周边加强件为结构筋或加强板。
10.进一步地,所述内板框架的内部设有连接杆。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井字型连接杆、王字型连接杆、田字型连接杆、米字型连接杆、x字型连接杆和栅格状连接杆中的任意一种。
12.进一步地,所述内板框架的中间区域形成中间头部碰撞区域,两侧的所述侧裙形成非头部碰撞区域,所述中间头部碰撞区域的强度设置为小于所述非头部碰撞区域的强度。
13.进一步地,所述内板的外周边的内缘边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用
于与发动机盖外板卡接。
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盖,该发动机盖包括发动机盖外板和上述的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所述内板设于所述发动机盖外板的内侧,所述内板包覆位于所述内板下方的翼子板。
15.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盖。
16.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内板,通过在内板两侧设置侧裙板,使得分缝在发动机盖的下端两侧,整个头部碰撞区域无分缝结构,因此,在满足发动机盖的刚度性能要求的同时,又满足cncap行人保护试验的碰撞五星级要求,在碰撞试验中整体得分较高。
18.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盖分缝暴露在用户视觉区域内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由于分缝在发动机盖下端的两侧,发动机盖前脸整体感强,有利于提高用户视觉感知质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盖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切开时的截面图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盖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切开时的截面图示意图。
23.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内板框架、11-连接杆、2-侧裙板、3-发动机盖外板;a代表发动机盖的边界,b代表发动机盖内板结构立面,c代表行人保护头部碰撞失分区域,d代表行人保护头部碰撞边界。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
28.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盖内板为一个平面维度的结构,内板边界靠近行人保护头部区域,一方面,使头部在边界区域失分严重,无法满足cncap行人保护试验的碰撞五星级要求;另一方面,发动机盖的分缝暴露在用户视觉区域内,用户视觉整体感官质量较差。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包括内板框架1和侧裙板2,侧裙板2设于内板框架1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侧,侧裙板2沿车身高度方向设置,侧裙板2包覆位于内板下方的翼子板,也即侧裙板2在内板框架1的两侧沿车身高度方向向下设置。
29.参阅图2,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盖的内板靠近行人保护头部区域,图中a代表发动机盖的边界,b代表发动机盖内板结构立面,发动机盖内板与周边件的分缝在头部碰撞点以内,存在行人保护头部碰撞失分区域c,头部在发动机盖区域失分严重,无法满足在cncap行人保护试验的碰撞五星级要求,更不符合未来更加严苛的行人保护头部得分要求;而且,由于发动机盖的分缝暴露在用户视觉区域内,整体视觉感官质量较差。
30.参阅图3,图中a代表发动机盖的边界,d代表行人保护头部碰撞边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盖内板,通过在内板两侧设置侧裙板,使得分缝在发动机盖的下端两侧,整个头部碰撞区域无分缝结构,因此,在满足发动机盖的刚度性能要求的同时,又满足cncap行人保护试验的碰撞五星级要求,在碰撞试验中整体得分较高。而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盖分缝暴露在用户视觉区域内的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形成的发动机盖,由于分缝在发动机盖下端的两侧,发动机盖前脸整体感强,有利于提高用户视觉感知质量。
3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侧裙板2与所述内板框架1为一体式结构。
3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侧裙板2与内板框架1为分体式结构,侧裙板1固定连接于内板框架上。
33.具体地,侧裙板2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粘接等方式,与内板框架1固定连接。
34.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侧裙板2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实现与内板框架1的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调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3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侧裙板1上设有周边加强件,以增强周边非头部碰撞区域的强度。
36.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周边加强件为结构筋。
3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周边加强件为加强板。
38.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周边加强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实现增强非头部碰撞区域强度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调节,本实
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39.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内板框架1的内部设有连接杆11。
4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连接杆11为井字型连接杆。
4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杆11为王字型连接杆。
4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杆11为田字型连接杆。
4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杆11为米字型连接杆。
4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杆11为栅格状连接杆。
45.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1还可以设置为x字型连接杆、双米字型等其他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调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46.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内板框架1的中间区域形成中间头部碰撞区域,两侧的所述侧裙2形成非头部碰撞区域,中间头部碰撞区域的强度设置为小于非头部碰撞区域的强度,既满足发动机盖的刚度性能要求,又满足cncap行人保护试验的碰撞五星级要求。
47.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内板的外周边的内缘边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凹槽,定位凹槽用于与发动机盖外板卡接。
48.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板上还可以设置其他的结构,以实现与发动机盖外板的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发动机盖的具体结构和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调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盖,该发动机盖包括发动机盖外板和上述的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内板设于发动机盖外板的内侧,内板包覆位于内板下方的翼子板。由于上述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具有的上述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盖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5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盖。由于上述包覆式发动机盖内板以及发动机盖具有的上述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5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盖内板,通过在内板两侧设置侧裙板,使得分缝在发动机盖的下端两侧,整个头部碰撞区域无分缝结构,因此,在满足发动机盖的刚度性能要求的同时,又满足cncap行人保护试验的碰撞五星级要求,在碰撞试验中整体得分较高。
53.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盖分缝暴露在用户视觉区域内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盖,由于分缝在发动机盖下端的两侧,发动机盖前脸整体感强,有利于提高用户视觉感知质量。
54.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