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车的座椅折叠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1242发布日期:2021-10-19 22:0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车的座椅折叠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代步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车的座椅折叠架。


背景技术:

2.代步车包含座椅结构与脚踏结构,为了方便储存运输,需要将座椅结构以及脚踏结构进行收纳折叠,以往的折叠代步车在折叠时,座椅结构通常采用插销进行定位固定,拔出插销后再进行折叠,折叠完成后将插入插销锁紧,该结构操作不方便,在插入插销时还需找准两个销孔进行对位,不利于操作人员使用,因此还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车的座椅折叠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折叠车的座椅折叠架,包括顶架、底架、折叠连杆组件、中心支撑架和控制组件;所述折叠连杆组件设置两组且分别连接在顶架与底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折叠连杆组件的上部安装有定位柱;所述中心支撑架的上端与顶架铰接、下端与底架铰接、中部通过连接柱与折叠连杆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活动架、弹簧和定位块;所述活动架可前后活动地安装在顶架内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活动架与顶架上;所述定位块固定在活动架一侧;所述定位块上具有与定位柱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活动架底部设有用于折叠后与连接柱卡接的第二卡槽。
6.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折叠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顶架铰接,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与底架铰接,上端与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
7.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中心支撑架为“h”型,包括左右两个侧架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架之间的横梁;两个所述侧架的上端分别与顶架铰接,中部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柱与第二连杆连接,下端分别与底架铰接。
8.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顶架包括两块侧板、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两块所述侧板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前后分布设置且固定在两块侧板之间。
9.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定位柱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连杆相对的一侧;所述活动架的后端伸出顶架外,前端连接有第三连接轴;所述活动架上设有与第一连接轴配合且横向设计的第一条形孔以及与第二连接轴配合且横向设计的第二条形孔;所述弹簧与定位块分别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弹簧左右对称安装在第一连接轴与第三连接轴之间;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安装在活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过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过第二条形孔。
10.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定位块的第一卡槽朝向后侧;所述定位块对应第一卡槽下方设有倾斜设计的引导斜面。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的使用状态下,定位柱卡在定位块的第一卡槽上,实现锁紧功能,需要折叠时,往前推动活动架,活动架带动定位块往前运动,使得定位块上的第一卡槽脱离定位柱,从而可以进行折叠,将顶架往下推动,折叠连杆组件联动进行折叠后,松开活动架,弹簧复位后,连接柱卡在活动架的第二卡槽中便可锁紧,再次需要打开时,也是只需往前推动活动架,使得活动架上的第二卡槽脱离连接柱,将顶架往上提起展开该座椅折叠架,展开后,定位柱再次卡合在第一卡槽上锁紧,整体控制方便,操作简单,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整体结构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整体结构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

4所示,一种折叠车的座椅折叠架,包括顶架11、底架12、折叠连杆组件13、中心支撑架14和控制组件15;所述折叠连杆组件13设置两组且分别连接在顶架11与底架12的左右两侧;所述折叠连杆组件13的上部安装有定位柱1301;所述中心支撑架14的上端与顶架11铰接、下端与底架12铰接、中部通过连接柱141与折叠连杆组件13连接;所述控制组件15包括活动架151、弹簧152和定位块153;所述活动架151可前后活动地安装在顶架11内侧;所述弹簧15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活动架151与顶架11上,弹簧152的前端安装在活动架151上,后端安装在顶架11上;所述定位块153固定在活动架151一侧;所述定位块153上具有与定位柱1301配合的第一卡槽1531,本设计中第一卡槽1531朝向后侧;所述定位块153对应第一卡槽1531下方设有倾斜设计的引导斜面1532,该引导斜面1532方便定位柱1301进出第一卡槽1531;所述活动架151底部设有用于折叠后与连接柱141卡接的第二卡槽1512;在展开的使用状态下,定位柱1301卡在定位块153的第一卡槽1531上,实现锁紧功能,需要折叠时,往前推动活动架151,活动架151带动定位块153往前运动,使得定位块153上的第一卡槽1531脱离定位柱1301,从而可以进行折叠,将顶架11往下推动,折叠连杆组件13联动进行折叠后,松开活动架151,弹簧152复位后,连接柱141卡在活动架151的第二卡槽1512中便可锁紧,再次需要打开时,也是只需往前推动活动架151,使得活动架151上的第二卡槽1512脱离连接柱141,将顶架11往上提起展开座椅折叠架1,展开后,定位柱1301再次卡合在第一卡槽1531上锁紧。
19.所述折叠连杆组件13包括第一连杆131、第二连杆132和第三连杆133;所述第一连杆131的上端与顶架11铰接,下端与第二连杆132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133的下端与底架12铰接,上端与第二连杆132的下端铰接,利用三杆联动进行折叠与展开。
20.所述中心支撑架14为“h”型,包括左右两个侧架141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架141之间的横梁142;两个所述侧架141的上端分别与顶架11铰接,中部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柱141与第二连杆132连接,下端分别与底架12铰接;在折叠后,横梁142顶压在控制压柄组件23上。
21.所述顶架11包括两块侧板111、第一连接轴112和第二连接轴113;两块所述侧板111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112与第二连接轴113前后分布设置且固定在两块侧板111之间;所述定位柱1301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连杆131相对的一侧;所述活动架151的后端伸出顶架11外,前端连接有第三连接轴1511;所述活动架151上设有与第一连接轴112配合且横向设计的第一条形孔1514以及与第二连接轴113配合且横向设计的第二条形孔1515;所述弹簧152与定位块153分别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弹簧152左右对称安装在第一连接轴112与第三连接轴1511之间;两个所述定位块153分别安装在活动架15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轴112穿设过第一条形孔1514;所述第二连接轴113穿设过第二条形孔1515,第一连接轴112与第二连接轴113分别安装在第一条形孔1514与第二条形孔1515中,实现顶架11与控制组件15的滑动连接以及限位,当活动架151往前推动后,顶架11始终固定不动,弹簧152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条形孔1514与第二条形孔1515的设置则为第一连接轴112与第二连接轴113提供活动空间与导向作用。
2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23.在展开的使用状态下,定位柱1301卡在定位块153的第一卡槽1531上,实现锁紧功能,需要折叠时,往前推动活动架151,活动架151带动定位块153往前运动,使得定位块153上的第一卡槽1531脱离定位柱1301,从而可以进行折叠,将顶架11往下推动,折叠连杆组件13联动进行折叠后,松开活动架151,弹簧152复位后,连接柱141卡在活动架151的第二卡槽1512中便可锁紧,再次需要打开时,也是只需往前推动活动架151,使得活动架151上的第二卡槽1512脱离连接柱141,将顶架11往上提起展开座椅折叠架1,展开后,定位柱1301再次卡合在第一卡槽1531上锁紧。
24.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