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84088发布日期:2021-10-16 12:3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射线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射线检测是工业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专业门类。x射线探伤仪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造船、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及工业机械等行业的无损检测。
3.如图1所示,现有的x射线探伤仪包括呈圆柱状的机体8,机体8的轴线呈竖直设置,机体8的上端连接有施力部81。
4.但是,目前的x射线探伤仪需要工人手动抓住施力部进行搬运,而且一般的x射线探伤仪较重,工人手动搬运费时、费力,不方便工人搬运x射线探伤仪。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工人搬运x射线探伤仪,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若干个万向轮,所述底板上设有呈竖直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抬升x射线探伤仪的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两个用于抵触施力部下表面的施力板,施力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安装座螺纹配合,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穿设于安装座,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呈竖直设置并连接于第一丝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搬运x射线探伤仪时,工人启动第一电机正转,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杆旋转,第一丝杆带动安装座在第一滑动杆上向下滑动,安装座带动施力板移动至施力部的下方,然后工人推动底板,使得施力板位于施力部的正下方,最后工人再启动第一电机反转,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杆旋转,第一丝杆带动安装座在第一滑动杆上向上滑动,此时安装座通过施力板带动施力部上升,从而完成对x射线探伤仪的抬升,工人通过移动底板从而完成对x射线探伤仪的搬运,方便了工人搬运x射线探伤仪。
8.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杆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轴向与施力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的轴向与第二电机的轴向相同,第二丝杆螺纹配合于支撑板,底板上设有穿设于支撑板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的轴向与第二丝杆的轴向相同。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座带动施力板移动至施力部的下方时,工人启动第二电机正转,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丝杆绕其自身轴线旋转,第二丝杆带动支撑板在第二滑动杆上移动,使得施力板移动至施力部的正下方,然后,工人再通过第一电机反转带动施力部上升,接着,工人启动第二电机反转,使得支撑板带动x射线探伤仪移动至底板上,从而将x射线探伤仪放置到底板上,从而提高了搬运x射线探伤仪时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施力板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抵触施力部下表面的防滑垫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力板带动施力部上升时,施力部的下表面抵触于防滑垫层,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x射线探伤仪的凹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带动x射线探伤仪移动至凹槽上方时,工人启动第一电机正转,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杆旋转,第一丝杆通过施力部带动x射线探伤仪下降,使得x射线探伤仪的底部放置在凹槽的槽壁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用于抵触机体侧壁的弧形限位板,所述弧形限位板始终位于施力板的下方,所述弧形限位板上设有滑动块,支撑板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供滑动块滑动嵌设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槽壁上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双向丝杆的轴向与滑动槽的延伸方向相同,两个滑动块分别螺纹配合于双向丝杆的两段螺纹,支撑板上设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双向丝杆,且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轴向与双向丝杆的轴向相同。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力板抵触于施力部时,工人启动第三电机正转,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通过两个滑块带动两个弧形限位板均抵触于机体的侧壁,使得x射线探伤仪不易在搬运过程中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了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弧形限位板抵触于机体的一侧上转动嵌设有滚珠。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弧形限位板抵触于机体的侧壁时,滚珠抵触于机体的侧壁,使得两个弧形限位板抵触于机体的侧壁后,便于施力板带动施力部上升。
18.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促使底板不易发生倾倒的配重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将x射线探伤仪搬运到底板上或搬离底板时,底板不易因为x射线探伤仪的重量发生倾倒现象,提高了搬运时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配重块上设有插接块,所述底板和所述配重块上均开设有供插接块滑动插接的插接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增加配重块的数量时,工人将增加的配重块上的插接块插入到原有配重块的插接槽内,使得配重块不易掉落,同理,当工人需要减少配重块的数量时,工人通过配重块带动插接块在插接槽内滑动并脱离于插接槽,方便了工人调整配重块的数量,从而适用于搬运不同重量的x射线探伤仪。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底板、若干个万向轮、支撑板、抬升组件的设置,方便了工人搬运x射线探伤仪;
24.2.通过移动组件的设置,使得工人将x射线探伤仪放置在底板上,从而提高了搬运过程的稳定性;
25.3.通过凹槽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搬运过程的稳定性;
26.4.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使得抬升x射线探伤仪的过程中,x射线探伤仪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搬运过程的稳定性;
27.5.通过滚珠的设置,方便了施力板带动施力部上升;
28.6.通过配重块的设置,使得底板不易发生倾倒,提高底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现有x射线探伤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表示放置x射线探伤仪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表示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底板;11、万向轮;2、支撑板;3、抬升组件;31、第一电机;32、第一丝杆;33、第一滑动杆;34、安装座;35、施力板;351、防滑垫层;4、移动组件;41、第二电机;42、第二丝杆;43、第二滑动杆;5、限位组件;51、第三电机;52、双向丝杆;53、滑动槽;54、滑动块;55、弧形限位板;56、滚珠;561、过半圆槽;6、凹槽;7、配重块;71、插接块;72、插接槽;73、装配槽;8、机体;81、施力部。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2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如图2所示,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板2、若干个万向轮11。万向轮11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四个万向轮11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下表面,支撑板2呈竖直竖直并且支撑板2的下端面抵触于底板1的上表面,支撑板2上设置有用于抬升x射线探伤仪的抬升组件3,底板1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支撑板2沿底板1长度方向运动的移动组件4。
36.如图2所示,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供工人推动底板1的把手,当工人需要移动底板1时,工人抓住把手来移动底板1,方便了工人搬运x射线探伤仪。
37.如图2和图3所示,抬升组件3包括安装座34,安装座34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施力板35,两个施力板35呈间隔设置,并且施力板35的延伸方向与底板1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板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呈竖直设置,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32,第一丝杆32的轴向与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轴向相同,第一丝杆32螺纹配合于安装座34,第一丝杆32远离第一电机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2。支撑板2上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杆33,安装座34上开设有供第一滑动杆33滑动穿设的滑动孔。
38.当工人需要搬运x射线探伤仪时,工人启动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正转,并带动第一丝杆32绕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轴线旋转,第一丝杆32带动安装座34在第一滑动杆33上向下滑动,从而带动两个施力板35向下移动,直至施力板35位于施力部81的下方。然后工人通过移动组件4带动支撑板2沿底板1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施力板35位于施力部81的正下方。接着,工人启动第一电机31,使得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反转,从而通过第一丝杆32带动施力板35和安装座34在第一滑动杆33上向上移动,施力板35通过抬升施力部81从而将x射线探伤仪抬升。最后,工人通过移动组件4带动x射线探伤仪移动至底板1上,再次通过第一电机31和第一丝杆32带动施力板35下降,使得x射线探伤仪放置在底板1上,从而减少了人力抬动的过程,方便了工人搬运x射线探伤仪。
39.如图2和图3所示,施力板3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层351,防滑垫层351的材质为橡胶,当施力板35带动施力部81上升时,施力部81的下表面抵触于防滑垫层351,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40.如图2所示,移动组件4包括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轴向与底板1的长度
方向相同,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42,第二丝杆42的轴向与第二电机41输出轴的轴向相同,第二丝杆42螺纹配合于支撑板2,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杆43,第二滑动杆43的轴向与第二丝杆42的轴向相同,且第二滑动杆43滑动穿设于支撑板2。当工人需要移动支撑板2时,工人启动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丝杆42绕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旋转,第二丝杆42带动支撑板2在第二滑动杆43上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滑动,工人通过控制第二电机41输出轴的正反转即可实现支撑板2的往复移动,从而方便了工人移动支撑板2。
41.如图2所示,底板1上开设有凹槽6,当工人通过第二电机41、第二丝杆42和支撑板2带动x射线探伤仪移动至凹槽6上方时,工人启动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正转,从而带动第一丝杆32绕其自身轴线旋转,第一丝杆32带动施力部81和x射线探伤仪下降,使得x射线探伤仪放置在凹槽6中,从而提高了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42.如图2所示,支撑板2上设置有限位组件5,限位组件5包括两个呈间隔设置的弧形限位板55,两个弧形限位板55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过半圆槽561,过半圆槽561内转动嵌设有滚珠56,弧形限位板55始终位于施力板35的下方,弧形限位板55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块54,支撑板2上开设有供滑动块54滑动嵌设的滑动槽53,滑动槽53的开设方向与底板1的宽度方向相同,滑动槽53的槽壁上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52,两个滑动块54分别螺纹配合于双向丝杆52的两个螺纹段,双向丝杆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51,第三电机51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
43.当施力板35移动至施力部81的正下方时,工人启动第三电机51,第三电机51的输出轴转动,第三电机51带动双向丝杆52绕第三电机51的输出轴轴线旋转,双向丝杆52带动两个滑动块54在滑动槽53内滑动,从而促使两个弧形限位板55相互靠近,直至两个弧形限位板55上的滚珠56抵触于x射线探伤仪的机体8侧壁,使得x射线探伤仪不易在搬运过程中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了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44.如图4所示,底板1上沿底板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插接槽72,插接槽72的一端贯穿于底板1的侧壁,插接槽72内滑动嵌设有插接块71,插接块71上固定连接有配重块7,配重块7的上表面开设有供插接块71插接配合的装配槽73,插接块71呈燕尾形。工人带动配重块7将插接块71滑动插入到插接槽72内,使得配重块7放置在底板1上,当工人需要将x射线探伤仪搬运到底板1上或搬离底板1时,使得底板1不易因为x射线探伤仪的重量发生倾倒现象,提高了搬运时的稳定性。
45.当工人需要增加配重块7的数量时,工人将新的配重块7上的插接块71插入到底板1上配重块7的装配槽73内。同理,当工人需要减少配重块7的数量时,工人通过配重块7带动插接块71在装配槽73内滑动并脱离于装配槽73,方便了工人调整配重块7的数量。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移动x射线探伤仪的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人需要搬运x射线探伤仪时,工人将底板1推动至x射线探伤仪前,并启动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通过第一丝杆32带动施力板35和安装座34在第一滑动杆33上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使得施力板35的竖直高度位置位于施力部81的下方。
47.然后,工人启动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通过第二丝杆42带动支撑板2在第二滑动杆43上移动,使得施力板35移动至施力部81的正下方。
48.接着,工人启动第三电机51,第三电机51通过双向丝杆52带动两个弧形限位板55
相互靠近,从而促使滚珠56抵触于x射线探伤仪的侧壁,使得x射线探伤仪不易发生晃动。
49.紧接着,工人启动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杆32转动,第一丝杆32通过施力板35带动x射线探伤仪向上移动,此时滚珠56在过半圆槽561内滚动,从而方便x射线探伤仪移动。
50.再接着,工人启动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通过第二丝杆42带动x射线探伤仪移动至凹槽6的正上方。
51.最后,工人再通过第一电机31和第一丝杆32将x射线探伤仪放置在凹槽6内,从而完成x射线探伤仪的搬运过程,工人通过推动推手即可实现对x射线探伤仪的搬运过程。上述动作,方便了工人搬运x射线探伤仪。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