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2399发布日期:2021-11-03 15:1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2.全世界都在倡导节能减排,我国是当之无愧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大国。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因出行方便,可有效减少燃油对大气的污染,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3.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如何安放,目前有很多成型的方案,例如中国专利cn201621219939.8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其电池安置于三角车架的内侧。又如中国专利cn201320193105.4公开了“自行车的座管柱内置电池的固定装置”,其将电池内置于座管内,构思很好,但是并未明确如何将座管内电池快速锁紧或打开的问题,以及未明确如何快速、安全地导通电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稳定可靠、易于制造的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包括电动自行车中管、内置电池组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具有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内凹直线滑槽,所述电池壳体以滑动方式活动设置于中管内;沿滑槽内置可导电滑片,所述滑片与滑槽之间设置有绝缘槽体;所述滑片分别连接至电池组的正负电极;所述中管具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电池壳体滑槽的开口位置相对应;还具有与电池壳体以可分离方式设置的放电组件,所述放电组件包括两个放电插片、基座;所述两个放电插片尾端固定于基座并以可导电方式连接;在放电组件贴近中管位置,两个放电插片前端分别插入并穿过第一通孔后连接于滑片;在放电组件远离中管位置,两个放电插片前端与滑片相分离。
6.所述中管外固定设置盖板,盖板具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放电组件活动连接于盖板,放电插片前端穿过第二通孔。
7.所述放电组件通过螺钉连接于盖板,盖板外侧与放电组件内侧之间设置弹簧,所述弹簧套接于螺钉。
8.所述盖板外侧设置导向槽,所述放电组件的基座容置于导向槽,导向槽内壁形状与基座外围形状相匹配。
9.所述滑片和绝缘槽体均为长条形,绝缘槽体以包裹方式将滑片外围覆盖,在滑片开口一侧设置有细缝。
10.所述滑片横截面为开口朝外的“ω”型。
11.所述中管上端部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处的中管外套设锁紧夹。
12.在缺口两侧分别设有外伸的凸耳,锁紧夹的两个前臂前端通过铰轴铰接连接于所述凸耳,所述凸耳外侧与前臂前端内侧之间设置有一对偏心垫片;锁紧夹的两个前臂尾端
连接于手柄。
13.所述手柄内侧设置凸柱,在手柄下压锁定位置,所述凸柱推顶放电组件的基座并使放电组件前移。
14.所述铰轴、锁紧夹的两个前臂、手柄合围构成一个闭合环体;所述手柄相对于前臂往下弯折。
15.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采用锁紧夹以及偏心垫片的方式,可以快速将插入中管的电池壳体锁紧;另外,电池壳体具有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内凹直线滑槽,沿滑槽内置可导电滑片,在手柄贴近扣合于盖板位置时放电组件能够快速将电池组的正负电极导通,以实现瞬时对电动自行车的轮毂电机供电;而在打开手柄时,同时断电,非常安全可靠;也就是说,手柄在扣合或开启时一个动作都将实现两个功能,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原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手柄扣合状态侧面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图2中a

a截面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手柄打开状态侧面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图4中b

b截面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的盖板外侧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的盖板内侧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的放电组件立体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的电池壳体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如图1至8所示,本鞍管电池滑触电极装置包括电动自行车中管1、内置电池组的电池壳体2,所述电池壳体具有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内凹直线滑槽21,所述电池壳体以滑动方式活动设置于中管内;沿滑槽内置可导电滑片22,所述滑片与滑槽之间设置有绝缘槽体23;所述滑片分别连接至电池组的正负电极;所述中管具有两个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与电池壳体滑槽的开口位置相对应;还具有与电池壳体以可分离方式设置的放电组件3,所述放电组件包括两个放电插片31、基座32;所述两个放电插片尾端固定于基座并以可导电方式连接;在放电组件贴近中管位置,两个放电插片前端分别插入并穿过第一通孔后连接于滑片;在放电组件远离中管位置,两个放电插片前端与滑片相分离。
27.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放电插片尾端以可导电方式连接,是指在基座内置有导线或导电片,该导线或导电片将两个放电插片尾端连接。
28.如图3、7,所述中管外固定设置盖板4,盖板具有两个第二通孔41;所述放电组件活动连接于盖板,放电插片前端穿过第二通孔。所述放电组件通过螺钉42连接于盖板,盖板外侧与放电组件内侧之间设置弹簧43,所述弹簧套接于螺钉。该螺钉42起到限位以及导向的作用,如图3,在放电组件的基座32受到按压作用时,基座内侧壁挤压弹簧并且放电组件整体沿着螺钉轴心线方向前移;如图5,在外部作用力取消后,基座内侧壁受弹簧弹力推顶作
用使得放电组件整体沿着螺钉轴心线方向后退,回复至自然状态。
29.如图6,所述盖板外侧设置导向槽44,所述放电组件的基座容置于导向槽,导向槽内壁形状与基座外围形状相匹配。该导向槽进一步对基座进行保护,防止外力冲击导致倾斜,同时兼具导向作用。
30.如图1、9所示,所述滑片和绝缘槽体均为长条形,绝缘槽体以包裹方式将滑片外围覆盖,在滑片开口221一侧设置有细缝231。该绝缘槽体为弹性件,如硅胶件,该细缝在通常状态下为关闭,可有效阻止灰尘、水滴等进入造成滑片的腐蚀;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该细缝会张开。
31.进一步地,所述滑片横截面为开口朝外的“ω”型,所述朝外是指朝向滑槽的开口方向。
32.所述中管上端部具有缺口12,所述缺口处的中管外套设锁紧夹5。在该缺口两侧分别设有外伸的凸耳13,锁紧夹的两个前臂51前端通过铰轴铰接连接于所述凸耳,所述凸耳外侧与前臂前端内侧之间设置有一对偏心垫片;锁紧夹的两个前臂尾端连接于手柄52。所述手柄内侧设置凸柱521,在手柄下压锁定位置,所述凸柱推顶放电组件的基座并使放电组件前移。
33.进一步地,所述缺口12位于中管前侧,所述盖板4位于中管后侧部。所述锁紧夹的两个前臂51分别位于中管左右侧。
34.所述铰轴、锁紧夹的两个前臂、手柄合围构成一个闭合环体;所述手柄相对于前臂往下弯折。以使锁紧夹的手柄下压时能够更好的贴近于盖板。
35.进一步地,该中管1为水滴型横截面的管件,该电池壳体2的横截面形状与中管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如图9,电池组24以多层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于电池壳体内部,以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36.进一步地,该电池壳体为座垫杆,即电池壳体上端部设置连接有电动自行车的鞍座。
37.操作说明:锁紧夹在释放位置时,手柄尾端呈翘起状态,此时,两个偏心垫片相互紧密贴合,同时两个凸耳也呈自然张开状态;首先将电池壳体沿着中管内壁插入并向下滑动,使电池壳体到达预定位置;然后用户可向下扳动手柄,此时,两个偏心垫片相互远离,使两个凸耳相互靠近,中管缺口的间距会变小,以达到锁紧电池壳体的目的;最后状态,手柄内侧凸柱推顶基座并使放电组件前移,两个放电插片分别插入并穿过第一通孔后连接于滑片,使电池组正负极处于电导通状态。反之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