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折叠接头及具有其的折叠式代步工具。
背景技术:2.折叠式代步工具如折叠自式行车、折叠式滑板车等,以其骑行方便、可通过折叠原理缩小体积、便于携带和搬运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广泛使用。对于折叠式代步工具而言,如何通过可靠的折叠来缩小体积,是设计折叠式代步工具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一般地,为了通过折叠缩减体积,通常需要对自行车及滑板车的车把部位、前车轮及后车轮等部位进行折叠收合,因此,需要在这些折叠的“关节部位”设置折叠接头。
3.相关技术中,折叠接头通常一体设置在待折叠部位的自身结构上,比如,对于折叠式自行车而言,需要在车头的主梁管的部位设置折叠关节,以确保能够将车头向后折叠至后车轮的位置,通常的做法是将主梁管分成两折叠段,两折叠段通过转轴连接形成折叠关节,再在两折叠段上设置锁紧件,用于在主梁管展开时锁紧关节使自行车能够正常使用。这样,折叠接头与待折叠的结构一体成型,需要针对每个不同的关节位置设置与之对应的折叠接头,接头设计纷杂繁琐,并且,当折叠接头多次折叠出现磨损或变形需要更换时,往往需要拆卸更换整个待折叠的结构,维护及更换难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接头及具有其的折叠式代步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接头一体设置于待折叠结构上,更换折叠接头时需要拆卸更换整个待折叠结构,存在更换难度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接头,包括:
6.第一接头件,用于与外部的一结构连接;
7.第二接头件,用于与外部的另一结构连接,第二接头件转动连接于第一接头件,并能够相对第一接头件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动切换;
8.锁合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锁止端,连接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接头件,第二接头件具有与锁止端锁定配合的锁接部;
9.其中,当锁止端锁定连接于锁接部时,第二接头件以展开状态锁止于第一接头件,当锁止端脱离锁接部时,第二接头件能够从展开状态转动至折叠状态。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件上设置有第一枢接部,第二接头件通过第一枢转轴与第一枢接部枢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件和第二接头件均为筒形件,第二接头件相对第一接头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接头件的轴线与第二接头件的轴线相交或者重合。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转轴不与第一接头件的轴线垂直。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头件上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折叠接头还包括枢接件,枢接
件的一端通过第一枢转轴与第一枢接部枢接,枢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枢转轴与第二枢接部枢接,第二枢转轴与第一枢转轴平行。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件上还设置有第三枢接部,连接端通过第三枢转轴与第三枢接部枢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端设置有锁扣,锁接部设有扣接孔,第二接头件相对第一接头件处于展开状态时,锁扣能够扣接至扣接孔内。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头件的侧壁凹设有凹槽,当第二接头件相对第一接头件处于展开状态时,锁止端适配嵌装于凹槽内。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件、第二接头件及锁合件均为碳纤维结构件。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接头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接头,使用其连接待折叠的两结构件时,将第一接头件与其中的一结构件连接,将第二接头件与另一结构件连接,由于第二接头件能够相对第一接头件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动,从而能够带动与之相连的两结构件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同时,在第一接头件上连接一锁合件,并在第二接头件上设置与该锁合件的锁止端配合的锁接部,当第一接头件相对第一接头件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合件通过锁止端锁定于锁接部从而将第二接头件以展开状态锁止于第一接头件,此时,即可保证与两接头连接的两结构件同步被锁定在展开状态,避免两结构件在展开状态下发生相互位移,确保正常使用。如此,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接头连接待折叠的两结构件,不仅能够实现结构件的正常折叠和展开,且当折叠接头需要更换时,将其从与之相连的连接件上拆离即可,无需更换整个结构件,检修及维护操作方便,成本降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接头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够用于连接不同的折叠构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19.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代步工具,包括上述的折叠接头。
20.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代步工具,采用上述的折叠接头连接待折叠的结构件,使用该折叠接头作为折叠部位的折叠关节,能够实现折叠关节的单独拆装更换,检修及维护操作方便,成本降低,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接头的另一视角视图;
24.图3为图1所示的折叠接头的剖切视图;
25.图4为图1所示的折叠接头的分解视图;
26.图5为图1所示的折叠接头的第一接头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8.10、第一接头件;11、第一枢接部;12、第三枢接部;20、第二接头件;21、锁接部;211、扣接孔;22、第一枢转轴;23、第二枢接部;24、第二枢转轴;25、凹槽;30、锁合件;31、连
接端;311、第三枢转轴;32、锁止端;321、锁扣;40、枢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5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接头,其适用于连接用于折叠配合的两结构件,比如,在折叠式自行车中,可以作为折叠关节连接分成两折叠段的主梁管等。如图1~3所示,该折叠接头包括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其中,第一接头件10用于与外部的一结构件连接,第二接头件20用于与外部的另一结构连接,具体地,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可以与外部的结构件卡接、螺接、套接或者焊接等的方式连接,此处对具体的连接形式不做唯一限定,可以根据连接时对连接强度及稳定性的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
3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头件20转动连接于第一接头件10,并能够相对第一接头件10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动切换,其中,当第二接头件20相对第一接头件10处于折叠状态时,与其连接的两结构件也处于折叠状态,反之,当第二接头件20相对第一接头件10处于展开状态时,与其连接的两结构件与处于展开状态。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折叠接头还包括锁合件30,锁合件30用于将锁定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使两者无法相对转动的锁合件30。具体地,锁合件30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31和锁止端32,连接端31转动连接于第一接头件10,第二接头件20具有与锁止端32锁定配合的锁接部21;其中,当锁止端32锁定连接于锁接部21时,第二接头件20以展开状态锁止于第一接头件10,当锁止端32脱离锁接部21时,第二接头件20能够从展开状态解锁并转动至折叠状态。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接头,使用其连接待折叠的两结构件时,将第一接头件10与其中的一结构件连接,将第二接头件20与另一结构件连接,由于第二接头件20能够相对第一接头件10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动,从而能够带动与之相连的两结构件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同时,在第一接头件10上连接一锁合件30,并在第二接头件20上设置与该锁合件30的锁止端32配合的锁接部21,当第一接头件10相对第一接头件10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合件30通过锁止端32锁定于锁接部21从而将第二接头件20以展开状态锁止
于第一接头件10,此时,即可保证与两接头连接的两结构件同步被锁定在展开状态,避免两结构件在展开状态下发生相互位移,确保正常使用。如此,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接头连接待折叠的两结构件,不仅能够实现结构件的正常折叠和展开,且当折叠接头需要更换时,将其从与之相连的连接件上拆离即可,无需更换整个结构件,检修及维护操作方便,成本降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接头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够用于连接不同的折叠构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均为筒形件,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可以与外部的结构件插接连接,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上设置螺纹,与外部的结构件螺接。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接头件20相对第一接头件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接头件10的轴线与第二接头件20的轴线重合,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第一接头件10与第二接头件20直线延伸,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可以用于连接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结构件。或者,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接头件20相对第一接头件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接头件10的轴线与第二接头件20的轴线也可以相交(图未示),此时,第一接头件10与第二接头件20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可以用于连接以一定夹角展开的两结构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枢转轴22不与第一接头件10的轴线垂直,即第一枢转轴22倾斜的连接于第一接头件10上,如此,当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两者折叠时,第一接头件10能够与第二接头件20交错,并形成一折叠角,满足折叠后不需要完全重叠的两结构件的使用要求。
38.当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转轴22也可以与第一接头件10的轴线垂直设置,此时,第一枢转轴22水平的连接于第一接头件10上,这样,当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两者折叠时,第一接头件10整体叠合至第二接头件20上,满足折叠后需要完全重叠的两结构件的使用要求。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第一接头件10上设置有第一枢接部11,第二接头件20通过第一枢转轴22与第一枢接部11枢接,即,第二接头件20通过第一枢转轴22与第一接头件10枢接,第二接头件20相对第一接头件10枢转并在折叠状态及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当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头件20也可以通过万向轴与第一接头件10连接,如此,第二接头件20能够相对第一接头件10360
°
旋转,角度切换更加灵活。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第二接头件20上设置有第二枢接部23,折叠接头还包括枢接件40,枢接件40的一端通过第一枢转轴22与第一枢接部11枢接,枢接件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枢转轴24与第二枢接部23枢接,第二枢转轴24与第一枢转轴22平行。设置枢接件40枢接第一接头件10和第二接头件20,通过设计枢接件40位于第一枢转轴22与第二枢转轴24之间的部位的尺寸,可以控制第一接头件10与第二接头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两者之间的间隔距离,比如,在第一枢转轴22与第一接头件10的轴线垂直设置时,在折叠状态下,可以使第二接头件20平行第一接头件10设置,收纳更加方便。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第一接头件10上还设置有第三枢接部12,连接端31通过第三枢转轴311与第三枢接部12枢接。即,锁合件30通过第三枢转轴311与第一接头件10枢接,锁合件30的连接端31相对第一接头件10枢转,从而使其锁止端32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接头件20的锁接部21,从而将第二接头件20以展开状态锁定于第一接头
件10,或者从第一接头件10解锁。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锁止端32设置有锁扣321,锁接部21设有扣接孔211,第二接头件20相对第一接头件10处于展开状态时,锁扣321能够扣接至扣接孔211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锁扣321可以为与扣接孔211勾挂配合的锁钩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或者,锁扣321也可以为滑动设置于锁止端32的推扣结构等。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第二接头件20的侧壁凹设有凹槽25,凹槽25的形状及尺寸与锁合件30的锁止端32相当,如此,当第二接头件20相对第一接头件10处于展开状态时,锁止端32能够适配嵌装至凹槽25内,这样,本实施例的折叠接头在展开状态下,其锁合件30不会相对第二接头件20凸出,外观一致性更好,整体更加美观。
4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上述的第三枢接部12为设置于第一接头件10的凹口,锁合件30的连接端31通过第三枢转轴311枢接于第一接头件10的凹口内。这样,锁合件30的连接端31相当于插设在第一接头件10上,这样,本实施例的折叠接头在展开状态下,其锁合件30也不会相对第一接头件10凸出。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头件10、第二接头件20及锁合件30均为碳纤维结构件,即本实施例的折叠接头为碳纤维接头,其结构强度大,抗变形能力强,从而能够确保其外部结构件时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4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式代步工具(图未示),包括上述的折叠接头。
47.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代步工具,采用上述的折叠接头连接待折叠的结构件,使用该折叠接头作为折叠部位的折叠关节,能够实现折叠关节的单独拆装更换,检修及维护操作方便,成本降低,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4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式代步工具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折叠式自行车、折叠式滑板车等。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