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鞍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6839发布日期:2021-11-29 23:1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鞍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鞍座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鞍座是一种载货牵引汽车用来锁合牵拉半挂车的牵拉销的装置,包括鞍座壳体、鞍座支座、拉杆、复位弹簧等。其对于载货汽车而言安全性尤为重要,目前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9426886u公布了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提出对于鞍座总成的轻量化设计,但该专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复杂,不仅使装配和后期维修困难,而且故障率高,常出现拉杆复位不及时,斜楔滑槽现象,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拉杆复位不及时,斜楔滑槽的不足,特此提供一种轻量化鞍座装置,包括:鞍座壳体、拉杆、拉杆弹簧、锁钩弹簧、锁钩、斜板、第三销轴、固定机构、斜楔和第四销轴。
4.所述鞍座壳体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横梁板和第二横梁板;
5.第一横梁板第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第一横梁板第二端与第二侧板连接;
6.第二横梁板第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第二横梁板第二端与第二侧板连接;
7.所述第一侧板设有供有拉杆穿过的侧板孔,拉杆的第一端穿过侧板孔与斜板第一端和拉杆弹簧第一端连接;
8.斜板第二端与固定机构连接;
9.拉杆弹簧第二端连接在第二侧板上;
10.所述斜板靠近中部位置与第三销轴第一端连接;
11.第三销轴第二端与斜楔第一端连接;
12.所述斜楔第一侧面顶持在锁钩侧部;
13.斜楔的第二侧面与第二横梁板顶持;
14.拉杆第二端向鞍座壳体外侧移动,拉动斜板的第一端向鞍座壳体外侧移动转动,同时带动斜楔脱离锁钩,使锁钩弹簧拉动锁钩围绕第四销轴转动,脱开挂车销轴。
15.优选地,斜楔的移动路径上设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
16.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横梁板平行,与斜楔第一侧面顶持;
17.所述第二限位板第一侧面与斜楔的第二端顶持;
18.第一限位板与第二横梁板之间设有斜楔移动区;
19.所述斜楔设置在斜楔移动区内,且在斜板的带动下,沿着斜楔移动区移动。
20.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鞍座壳体;
21.所述固定机构为固定条孔或固定板;
22.所述斜板第二端穿入固定机构,使斜板的第二端固定在鞍座壳体上;
23.所述斜板第二端为圆弧形。
24.优选地,所述第四销轴固定设置在鞍座壳体的中部;
25.锁钩上开设有第四销轴相匹配的连接孔;
26.所述第四销轴穿过锁钩上连接孔,将锁钩固定在第一横梁板和斜楔之间;
27.所述锁钩弹簧第一端与锁钩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横梁板连接。
28.优选地,第一鞍座支架和第一销轴;
29.所述第一鞍座支架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一挡板之间;
30.所述第一挡板平行于第一侧板设置;
31.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设置在鞍座壳体内侧,与第一侧板相平行;
32.第一销轴穿过第一鞍座支架支座轴孔,第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挡板连接。
33.优选地,第二鞍座支架和第二销轴;
34.所述第二鞍座支架安装在第二侧板和第二挡板之间;
35.所述第二挡板平行于第二侧板设置;
36.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设置在鞍座壳体内侧,与第二侧板相平行;
37.第二销轴穿过第二鞍座支架支座轴孔,第一端与第二侧板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挡板连接。
38.优选地,所述支座轴孔底部与支撑板第一端连接;
39.所述支撑板第二端与底板中部连接;
40.所述支座轴孔第一侧面与架板第一端连接;
41.所述架板第二端与底板第一端连接;
42.在底板、架板、支座轴孔和支撑板之间开设有减重孔;
43.所述减重孔四周设有加强筋。
44.优选地,还包括:鞍座调节杆;
45.所述鞍座调节杆第一端连接在第二限位板的第二侧面上;
46.所述鞍座调节杆第二端通过螺栓设置在鞍座壳体上;
47.第二侧板和第二挡板上开设有供鞍座调节杆穿过的孔;
48.鞍座调节杆穿过第二侧板和第二挡板,且平行于第二横梁板。
49.优选地,第一横梁板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槽;
50.第一横梁板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51.第二横梁板第一端开设有第三固定槽;
52.第二横梁板第二端开设有第四固定槽;
53.第一侧板第一端插在第一横梁板第一固定槽上;
54.第二侧板第一端插在第一横梁板第二固定槽上;
55.第一侧板第二端插在第二横梁板第三固定槽上;
56.第二侧板第二端插在第二横梁板第四固定槽上;
57.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互相平行;
58.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互相平行;
59.第一横梁板和第二横梁板互相平行。
60.优选地,所述底板第一端延伸处设有减重边;
61.在减重边上设有安装孔;
62.所述安装孔和波纹板连接。
6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拉杆弹簧直接与拉杆连接,增强拉杆复位能力,设置限位板解决斜楔滑槽问题,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可拆卸的与第一横梁板连接,方便后期维修保养,重新设计与之配合使用的鞍座支座,调整减重孔和加强筋设计,不仅进一步对鞍座装置轻量进行优化,还能保证鞍座装置工作强度,使鞍座装置更加稳固,承载力也有所加强。
附图说明
6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65.图1为鞍座装置侧视图;
66.图2为鞍座装置斜楔锁钩连接图;
67.图3为鞍座装置安装示意图
68.图4为鞍座支座示意图。
[0069]1‑
安装孔、2

减重边、3

底板、4

架板、5

支座轴孔、6

支撑板、7

加强筋、8

减重孔、9

第二鞍座支架、10

鞍座壳体、11

拉杆、12

拉杆弹簧、13

锁钩弹簧、15

第一横梁板、16

第二横梁板、17

锁钩、18

第一侧板、19

第二侧板、20

第一鞍座支架、21

斜板、22

第三销轴、23

固定机构、24

第一销轴、25

第二销轴、26

第二挡板、27

第一挡板、28

波纹板、29

鞍座调节杆、30

螺栓、31

斜楔、32

第一限位板、33

第四销轴、34

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7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化鞍座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鞍座壳体10、拉杆11、拉杆弹簧12、锁钩弹簧13、锁钩17、斜板21、第三销轴22、固定机构23、斜楔31和第四销轴33。
[0072]
在鞍座壳体10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横梁板15和第二横梁板16,第一横梁板15第一端与第一侧板18连接,第一横梁板15第二端与第二侧板19连接;第二横梁板16第一端与第一侧板18连接,第二横梁板16第二端与第二侧板19连接。
[0073]
本实用新型为了方便后期对鞍座装置组装和维修,将上述连接方式设计为可拆卸连接,实施方式一为,在第一横梁板15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横梁板15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横梁板16第一端开设有第三固定槽,第二横梁板16第二端开设有第四固定槽。第一侧板18第一端插在第一横梁板15第一固定槽上,第二侧板19第一端插在第一横梁板15第二固定槽上。第一侧板18第二端插在第二横梁板16第三固定槽上,第二侧板19
第二端插在第二横梁板16第四固定槽上。第一侧板18和第二侧板(19)互相平行,第一横梁板15和第二横梁板16互相平行。
[0074]
第一侧板18设有供有拉杆11穿过的侧板孔,拉杆11的第一端穿过侧板孔与斜板21第一端连接,斜板21第二端与固定机构23连接。
[0075]
固定机构23设置在鞍座壳体10上,固定机构23为固定条孔或固定板。斜板21第二端为圆弧形,斜板21第二端穿入固定机构23,使斜板21的第二端在鞍座壳体10上能够转动。
[0076]
拉杆弹簧12第一端连接在拉杆11的第一端上,拉杆弹簧12第二端与第二侧板19可拆卸连接。斜板21靠近中部位置与第三销轴22第一端连接,第三销轴第二端与斜楔第一端连接。斜楔31第一侧面顶持在锁钩17侧部,斜楔31的第二侧面与第二横梁板16顶持。在第一限位板32与第二横梁板16之间设有斜楔移动区,斜楔31设置在斜楔移动区内,在斜楔31的移动路径上设有第一限位板32和第二限位板34。第一限位板32与第二横梁板16平行,与斜楔31第一侧面顶持。斜楔31能够在斜板21的带动下,沿着斜楔移动区移动。
[0077]
当拉杆弹簧12拉动拉杆11复位时,通过拉杆11拉动斜板21使斜楔31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板34第一侧面顶持,即完成复位。拉杆弹簧12直接与拉杆11连接,能够在拉动过程中减少故障率,增强拉力。
[0078]
第二限位板34的第二侧面上连接在鞍座调节杆29第一端,鞍座调节杆29第二端通过螺栓30设置在鞍座壳体10上。第二侧板19和第二挡板26上开设有供鞍座调节杆29穿过的孔,鞍座调节杆29穿过第二侧板19和第二挡板26,且平行于第二横梁板16。
[0079]
当拉杆11第二端向鞍座壳体10外侧移动,拉动斜板21的第一端向鞍座壳体10外侧移动转动,同时带动斜楔31脱离锁钩17,使锁钩弹簧13拉动锁钩17围绕第四销轴33转动,脱开挂车销轴。第四销轴33固定设置在鞍座壳体10的中部,锁钩17上开设有第四销轴33相匹配的连接孔。第四销轴33穿过锁钩17上连接孔,将锁钩17固定在第一横梁板15和斜楔31之间。锁钩弹簧13第一端与锁钩17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横梁板15连接。
[0080]
进一步需要解释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鞍座支架20和第二鞍座支架9。第一鞍座支架20安装在第一侧板18和第一挡板27之间。第一挡板27平行于第一侧板18设置,第一挡板27固定设置在鞍座壳体10内侧,与第一侧板18相平行。在第一挡板27和第一侧板18上开设有用于第一销轴24穿过的安装轴孔。第一销轴24从鞍座壳体10外侧依次穿过第一挡板27安装轴孔、第一鞍座支架20支座轴孔和第一侧板18安装轴孔,使第一鞍座支架20可以围绕第一销轴24转动。第一销轴24第一端与第一侧板18通过销子可拆卸连接,第一销轴24第二端与第一挡板27可拆卸连接。
[0081]
第二鞍座支架9安装在第二侧板19和第二挡板26之间,可以通过第二销轴25转动,第二挡板26平行于第二侧板19设置;第二挡板26固定设置在鞍座壳体10内侧,与第二侧板19相平行。在第二挡板26和第二侧板19上开设有用于第二销轴24穿过的安装轴孔。第二销轴25从鞍座壳体10外侧依次穿过第二挡板26安装轴孔、第二鞍座支架9支座轴孔5和第二侧板19安装轴孔,使第二鞍座支架9可以围绕第二销轴25转动。第二销轴25第一端与第二侧板19通过销子可拆卸连接,第二销轴25第二端与第二挡板26可拆卸连接。
[0082]
第一鞍座支架20和第二鞍座支架9为对称设计,以第二鞍座支架9为例详细说明,第二鞍座支架9的支座轴孔5底部与支撑板6第一端连接;支撑板6第二端与底板3中部连接。第二鞍座支架9为对称结构,以支座轴孔5的一侧面为例介绍,支座轴孔5第一侧面与架板4
第一端连接,架板4第二端与底板3第一端连接。底板3第一端延伸处设有减重边2,在减重边2上设有安装孔1,安装孔1和波纹板28连接,第二鞍座支架9通过波纹板28与牵引车连接。
[0083]
在底板3、架板4、支座轴孔5和支撑板6之间开设有减重孔8,所述减重孔8四周设有加强筋7。通过减重孔8可以观察到斜板21、第三销轴22以及鞍座壳体10部分结构,当出现故障时,方便维修人员通过减重孔8对内部故障点进行观察或利用工具穿过减重孔8进行维修。
[008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