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上盖和车头碗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0290发布日期:2021-11-15 23:2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铝合金上盖和车头碗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头碗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合金上盖和应用该铝合金上盖的车头碗组。


背景技术:

2.车头碗组是自行车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起到连接车架和前叉的作用。
3.车头碗组包括上碗组和下碗组,上碗组和下碗组又由多个零部件组成,通过卡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头管或者前叉连接,以实现车架和车头的转动。
4.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用于组成上碗组的压铸铝上盖,在与前叉进行卡接连接时,是通过压铸铝上盖的内侧面与前叉竖管的外侧面接触以实现卡接连接,在安装时存在不便,且目前的压铸铝上盖重量较重,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上盖,旨在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不影响现有装配以及减轻重量的铝合金上盖。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铝合金上盖,用于组装车头碗组且与前叉竖管装配,所述铝合金上盖包括:
8.上盖主体,所述上盖主体具有相连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和
9.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有多个,且圆周均布设于所述上盖主体的内侧面,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内侧面的一侧为圆弧面,所述限位柱通过所述圆弧面与前叉竖管的外侧面接触以实现卡接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面临近所述上开口的一端设有圆环状台阶,所述限位柱的一端面延伸至所述圆环状台阶。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开口与所述圆环状台阶之间设有倒角。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开口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下开口的开口面积,所述内侧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的一端圆弧过渡至所述上开口,所述第二内侧面的一端过渡至所述下开口,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第一内侧面。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主体远离所述上开口的端面设有定位圆环。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有四个且圆周均布于所述上盖主体的内侧面,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内侧面的连接处圆弧过渡。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头碗组,所述车头碗组包括:
16.上碗组,设于前叉竖管且与车架头管配合连接,所述上碗组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铝合金上盖;和
17.下碗组,设于前叉竖管且与车架头管配合连接;
18.车架头管设于所述上碗组和所述下碗组之间,前叉竖管依次穿过所述下碗组、车架头管和所述上碗组。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碗组包括:
20.上碗,所述上碗的一端伸入车架头管且卡接连接;
21.第一珠巢,所述第一珠巢设于所述上碗;
22.上塞,所述第一珠巢位于所述上塞和所述上碗之间;
23.塑胶斜管,所述塑胶斜管嵌入所述上塞的内侧面,且与前叉竖管卡接连接;和
24.第一防水圈,所述铝合金上盖盖合于所述上碗,所述第一防水圈设于所述铝合金上盖和所述上碗之间;
25.所述铝合金上盖通过所述限位柱与前叉竖管卡接连接。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圈套设于所述上塞的外侧。
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碗组包括:
28.下碗,所述下碗的一端伸入车架头管且卡接连接;
29.第二珠巢,所述第二珠巢设于所述下碗;
30.下塞,所述下塞与前叉竖管卡接连接,且所述第二珠巢设于所述下碗与所述下塞之间;和
31.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二防水圈设于所述下碗与所述下塞之间。
3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上盖主体和限位柱,上盖主体具有相连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限位柱有多个,且圆周均布设于上盖主体的内侧面,限位柱远离内侧面的一侧为圆弧面,所述限位柱通过所述圆弧面与前叉竖管的外侧面接触以实现卡接连接,由于采用了在上盖主体的内侧面设有限位柱且通过限位柱卡接前叉竖管以实现连接的技术手段,以减少接触面积方便装配同时也减少了铝合金上盖的重量,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时存在不便,且目前的压铸铝上盖重量较重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方便安装、不影响现有装配以及减轻重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上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上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头碗组与车架头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头碗组与车架头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旧结构压铸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号说明:
40.车头碗组100;上碗组10;铝合金上盖11;上盖主体111;内侧面1111;限位柱112;圆环状台阶113;定位圆环114;上碗12;第一珠巢13;上塞14;塑胶斜管15;第一防水圈16;下碗组20;下碗21;第二珠巢22;下塞23;第二防水圈24;车架头管200。
4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铝合金上盖11,车头碗组100包括上碗组10和下碗组20,铝合金上盖11是上碗组10的组成部件之一,车头碗组100与前叉竖管和车架头管200配合连接,以实现前叉和车架之间的转动。
47.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4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铝合金上盖11包括上盖主体111和限位柱112,其中,上盖主体111具有相连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限位柱112有多个,且圆周均布设于上盖主体111的内侧面1111,限位柱112远离内侧面1111的一侧为圆弧面,限位柱112通过圆弧面与前叉竖管的外侧面接触以实现卡接连接。
49.可以理解地,旧结构的压铸上盖在与前叉竖管卡接连接时,如图5所示,是通过压铸上盖的整个内侧环形面与前叉竖管的外侧面接触以实现卡接连接,因此,在装配时,将压铸上盖从前叉竖管的顶部套入,通过敲打压入的方式使压铸上盖安装到位,由于压铸上盖与前叉竖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压紧过程费时费力,且不方便拆卸,由于该装配方式也导致压铸上盖的重量较重,铸造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改变原有的卡接连接方式,将原有的整个内侧环形面与前叉竖管的外侧面接触改进为限位柱112的圆弧面与前叉竖管的外侧面接触,从而减少了接触面积,既方便安装也方便拆卸,通过多个限位柱112实现卡接连接也不影响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改变了内部结构也减少了铝合金上盖11的重量,降低了成本。
5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上盖主体111和限位柱112,上盖主体111具有相连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限位柱112有多个,且圆周均布设于上盖主体111的内侧面1111,限位柱112远离内侧面1111的一侧为圆弧面,由于采用了在上盖主体111的内侧面1111设有限位柱112且通过限位柱112卡接前叉竖管以实现连接的技术手段,以减少接触面积方便装配同时也减少了铝合金上盖11的重量,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时存在不便,且目前的压铸铝上盖重量较重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方便安装、不影响现有装配以及减轻重量的技术效果。
5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内侧面1111临近上开口的一端设有圆环状台阶113,限位柱112的一端面延伸至圆环状台阶113。
5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开口与圆环状台阶113之间设有倒角。倒角的设置可以方便装配。
5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开口的开口面积小于下开口的开口面积,内侧面111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第一内侧面的一端圆弧过渡至上开口,第二内侧面的一端过渡至下开口,限位柱112设于第一内侧面。内侧面1111通过过渡的方式也有利于减少材料的利用,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
5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盖主体111远离上开口的端面设有定位圆环114。该定位圆环114用于与前叉竖管的底部抵接,以实现定位。
5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柱112有四个且圆周均布于上盖主体111的内侧面1111,限位柱112与内侧面1111的连接处圆弧过渡。设置四个限位柱112不影响连接稳定性,同时也较大程度地减少了重量。
5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头碗组100,如图3和图4所示,该车头碗组100包括上碗组10和下碗组20,上碗组10包括如上述的铝合金上盖11,该铝合金上盖1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头碗组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上碗组10设于前叉竖管且与车架头管200配合连接,下碗组20设于前叉竖管且与车架头管200配合连接,车架头管200设于上碗组10和下碗组20之间,前叉竖管依次穿过下碗组20、车架头管200和上碗组10。
5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上碗组10还包括上碗12、第一珠巢13、上塞14、塑胶斜管15和第一防水圈16,上碗12的一端伸入车架头管200且卡接连接;第一珠巢13设于上碗12;第一珠巢13位于上塞14和上碗12之间;塑胶斜管15嵌入上塞14的内侧面,且与前叉竖管卡接连接;铝合金上盖11盖合于上碗12,第一防水圈16设于铝合金上盖11和上碗12之间;铝合金上盖11通过限位柱112与前叉竖管卡接连接。
5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圈16套设于上塞14的外侧。
5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下碗组20包括下碗21、第二珠巢22、下塞23和第二防水圈24,其中,下碗21的一端伸入车架头管200且卡接连接;第二珠巢22设于下碗21;下塞23与前叉竖管卡接连接,且第二珠巢22设于下碗21与下塞23之间;第二防水圈24设于下碗21与下塞23之间。
6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塞14、下塞23、上碗12和下碗21均采用碳钢结构制造而成,且上碗12和下碗21的结构相同,以实现零配件的通用性。
61.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先将上碗12和下碗21分别卡接于车架头管200的两端,按顺序依次在前叉竖管上装配下塞23、第二防水圈24和第二珠巢22,将车架头管200装有下碗21的一侧朝下,套接于前叉竖管上,由此完成了下碗组20的安装,再把上碗组10的剩余部件第一珠巢13、上塞14、塑胶斜管15、第一防水圈16和铝合金上盖11依顺序安装好,由此完成上碗组10的安装,安装车头部分,且通过锁紧器与前叉竖管螺纹连接,实现车头与前叉竖管的连接,同时将上碗组10和下碗组20固定于前叉竖管上。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