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4909发布日期:2021-11-03 17:0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后客车的发动机舱一般是一个不规则的空间,发动机舱散热效率低会使热气流很难顺利排出,热气流集聚在发动机舱内,使机舱温度居高不下,其后果导致发动机机体温度容易过高,使客车不能正常行使,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电路故障,引发火灾。而自然散热方式散热效率低,所以现有的发动机舱的散热方式大多采用风扇散热,但是由于客车运动的振幅较大,机舱环境差等,使得风扇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包括总装架,所述总装架内固定安装设置有发动机,所述总装架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架,所述散热架上设置有若干风扇,通过在总装架的一端的散热架上设置若干风扇,可以有效的对客车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进行疏散,降低客车发动机舱内的温度,降低发动机工作环境的温度,以解决上述背景中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包括总装架,所述总装架内固定安装设置有发动机,所述总装架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架,所述散热架上设置有若干风扇,所述风扇的一侧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滑动设置有灰刷,所述散热架的两侧呈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活动耳。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总装架的一端内侧呈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设置有螺栓,所述活动耳套接活动安装于螺栓上,所述螺栓上设置有限位板、上弹簧和下弹簧。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的一端开设有限位道,所述灰刷通过两端对称开设的限位槽滑动安装于限位块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位于螺栓的顶端,所述活动耳位于限位板和固定耳之间。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弹簧位于限位板与活动耳之间,所述下弹簧位于活动耳和固定耳之间。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总装架的一端的散热架上设置若干风扇,可以有效的对客车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进行疏散,降低客车发动机舱内的温度,降低发动机工作环境的温度;
12.其次,散热组件内的散热架通过活动耳套接安装于总装架一端的固定耳上的螺栓上,在螺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宝塔形状上弹簧和下弹簧,保证在客车行驶过程中,散热
组件不会因为车身的大幅度震动发生零件松动和脱落的情况,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提高了散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13.并且,在风扇的一侧设置滤网,保证风扇在对发动机舱内空气疏散的过程中不会吸附较大灰尘和杂质,保证风扇运行的稳定性,在滤网的一侧设置灰刷,可以通过灰刷将滤网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刷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1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滤网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灰刷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总装架;11、固定耳;110、螺栓;111、上弹簧;112、下弹簧;113、限位板;2、发动机;3、散热组件;31、散热架;311、活动耳;32、风扇;33、滤网;34、限位块;341、滑道;342、限位道;35、灰刷;35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包括总装架1,所述总装架1内固定安装设置有发动机2,所述总装架1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3,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架31,所述散热架31上设置有若干风扇32,通过在总装架1的一端的散热架31上设置若干风扇32,可以有效的对客车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进行疏散,降低客车发动机舱内的温度,降低发动机2工作环境的温度。
25.所述风扇32的一侧设置有滤网33,所述滤网3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34,所述限位块34上滑动设置有灰刷35,在风扇32的一侧设置滤网33,保证风扇32在对发动机舱内空气疏散的过程中不会吸附较大灰尘和杂质,保证风扇32运行的稳定性,在滤网33的一侧设置灰刷35,可以通过灰刷35将滤网33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刷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所述散热架31的两侧呈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活动耳311。
26.所述总装架1的一端内侧呈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耳11,所述固定耳11上设置有螺栓110,所述活动耳311套接活动安装于螺栓110上,所述螺栓110上设置有限位板113、上弹簧111和下弹簧112,散热组件3内的散热架31通过活动耳311套接安装于总装架1一端的固定耳11上的螺栓110上,在螺栓11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宝塔形状上弹簧111和下弹簧112,保证在客车行驶过程中,散热组件3不会因为车身的大幅度震动发生零件松动和脱
落的情况,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提高了散热组件3的使用寿命。
27.所述限位块34上开设有滑道341,所述滑道341的一端开设有限位道342,所述灰刷35通过两端对称开设的限位槽351滑动安装于限位块34上。
28.所述限位板113位于螺栓110的顶端,所述活动耳311位于限位板113和固定耳11之间。
29.所述上弹簧111位于限位板113与活动耳311之间,所述下弹簧112位于活动耳311和固定耳11之间,上弹簧111和下弹簧112的结构相同,均呈宝塔型,上弹簧111倒立设置,增加稳定性减震的过程中散热组件3上下浮动的稳定性。
30.工作原理:
31.工作过程中,发动机2运行产生热量,使机舱内温度升高,此时,散热组件3上的风扇32启动,将机舱内的热空气排出,对机舱机型降温,降温时,机舱内的灰尘、昆虫、蜘蛛网等大颗粒杂质灰尘会经过滤网33过滤,当滤网33上吸附较多杂质时,将灰刷35由限位道342滑动至滑道341的末端,即可对滤网33表面进行清洁,清洁完成之后,将灰刷35滑动至限位道342内即可。
32.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包括总装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架(1)内固定安装设置有发动机(2),所述总装架(1)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3),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架(31),所述散热架(31)上设置有若干风扇(32),所述风扇(32)的一侧设置有滤网(33),所述滤网(3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34),所述限位块(34)上滑动设置有灰刷(35),所述散热架(31)的两侧呈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活动耳(3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架(1)的一端内侧呈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耳(11),所述固定耳(11)上设置有螺栓(110),所述活动耳(311)套接活动安装于螺栓(110)上,所述螺栓(110)上设置有限位板(113)、上弹簧(111)和下弹簧(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4)上开设有滑道(341),所述滑道(341)的一端开设有限位道(342),所述灰刷(35)通过两端对称开设的限位槽(351)滑动安装于限位块(34)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13)位于螺栓(110)的顶端,所述活动耳(311)位于限位板(113)和固定耳(1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111)位于限位板(113)与活动耳(311)之间,所述下弹簧(112)位于活动耳(311)和固定耳(11)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结构,包括总装架,所述总装架内固定安装设置有发动机,所述总装架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架,所述散热架上设置有若干风扇,通过在总装架的一端的散热架上设置若干风扇,可以有效的对客车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进行疏散,降低客车发动机舱内的温度,降低发动机工作环境的温度,所述风扇的一侧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滑动设置有灰刷,在风扇的一侧设置滤网,保证风扇在对发动机舱内空气疏散的过程中不会吸附较大灰尘和杂质,保证风扇运行的稳定性,在滤网的一侧设置灰刷,可以通过灰刷将滤网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刷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操作。易于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孙悦 黄叶明 吴信晴 王冰清 何俊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5
技术公布日:202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