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0757发布日期:2022-01-29 13:0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动滑板是以传统人力滑板为基础,加上电力套件的交通工具,目前的电动滑板一般分为双轮驱动或单轮驱动,最常见的传动方式分别为:轮毂电机、以及皮带驱动,其主要电力来源为锂电池组。
3.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电动滑板车的座椅采用螺栓固定在车身上,当使用者需对座椅进行拆卸时,需借助额外的工具才能将其拆除,同时在拆除的过程中易导致螺栓掉落丢失,对此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使用者需对座椅进行拆卸时,需借助额外的工具才能将其拆除,同时在拆除的过程中易导致螺栓掉落丢失,而提出的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包括底座、挡板和固定装置,所述挡板靠近底座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远离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向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车座,所述底座靠近挡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固定装置位于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限位架,所述限位架靠近底座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限位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滑块远离限位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滑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滑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架。
6.优选的,所述限位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限位架呈镜像设置,所述滑块靠近限位架的一侧与连接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靠近的底座的一侧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把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把手呈轴对称设置。
7.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靠近底座的一侧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卡块靠近的底座的一侧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靠近限位架的一侧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车座靠近底座的一侧于连接架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转向杆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靠近转向杆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转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阻尼块。
9.优选的,所述转向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弹簧,所述转向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转向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杆。
10.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块以转向杆为对称轴呈轴对称
设置,所述限位弹簧远离转向杆的一侧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推杆靠近固定块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远离转向杆的一侧于转杆滑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当使用者需将车座拆卸时,向上拉动卡块,卡块受力对复位弹簧施加压力,复位弹簧受力发生形变,随即卡块失去复位弹簧的约束,卡块失去约束后受力向后位移,卡块在位移的过程中脱离底座,随即滑块失去卡块对其施加的约束,随即拉动把手,把手受力带动滑块向外位移,滑块在位移的过程中对连接弹簧施加拉力,连接弹簧受力发生形变,随即连接弹簧失去对滑块的约束,滑块失去约束后受力向外滑动,滑块在滑动的过程中脱离连接架,随即将其余三个滑块全部调整脱离连接架,随即连接架失去滑块的固定,连接架失去固定后拉动车座便能将其拆卸,通过设置连接架、限位架和滑块,能够方便车座的拆卸安装,避免了使用者拆卸车座时需另外借助工具进行拆卸工作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车座拆卸后螺栓易掉落丢失的问题,增加了设备的便利性。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装置,使用时,推动转向杆两侧的推杆,随即推杆受力对固定块施加压力,固定块受力的同时对限位弹簧施加压力,随即限位弹簧受力形变,限位弹簧受力形变的过程中失去对固定块所施加的约束力,随即固定块受力进行位移,固定块在位移的过程中失去对转杆施加的约束力,随即转动转杆,转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阻尼块打开,当转杆转动至合适位置后,连接块对转杆的位置进行约束,随即支撑装置便可对使用者的脚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固定块、转杆和阻尼块,能够对使用者的脚进行支撑,避免了使用者在使用车辆的过程中脚部悬空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者脚部悬空易接触到地面易引发危险的问题,增加了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中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1、底座;2、挡板;3、转向杆;4、车座;5、转轮;6、固定装置;61、限位架;62、滑块;63、连接弹簧;64、把手;65、复位弹簧;66、卡块;67、连接架;7、支撑装置;71、连接块;72、转杆;73、阻尼块;74、限位弹簧;75、固定块;76、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
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座椅装配结构,包括底座1、挡板2和固定装置6,挡板2靠近底座1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底座1远离挡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向杆3,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车座4,底座1靠近挡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轮5,固定装置6位于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
23.下面具体说一下其固定装置6和支撑装置7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4.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装置6包括限位架61,限位架61靠近底座1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限位架6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62,限位架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63。设置限位架61,通过限位架61能够对滑块62的位置进行约束。
25.滑块62远离限位架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64,滑块6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5,滑块6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块66,底座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架67。设置滑块62,通过滑块62能够对连接架67的位置进行固定。
26.限位架6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限位架61呈镜像设置,滑块62靠近限位架61的一侧与连接弹簧63固定连接,滑块62靠近的底座1的一侧与其滑动连接,把手6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把手64呈轴对称设置。连接弹簧63,通过连接弹簧63能够带动滑块62自动复位。
27.复位弹簧65靠近底座1的一侧与卡块66固定连接,卡块66靠近的底座1的一侧与其滑动连接,连接架67靠近限位架61的一侧与其滑动连接,车座4靠近底座1的一侧于连接架67固定连接。设置卡块66,通过卡块66能够对滑块62的位置进行固定。
28.其整个固定装置6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装置6,当使用者需将车座4拆卸时,向上拉动卡块66,卡块66受力对复位弹簧65施加压力,复位弹簧65受力发生形变,随即卡块66失去复位弹簧65的约束,卡块66失去约束后受力向后位移,卡块66在位移的过程中脱离底座1,随即滑块62失去卡块66对其施加的约束,随即拉动把手64,把手64受力带动滑块62向外位移,滑块62在位移的过程中对连接弹簧63施加拉力,连接弹簧63受力发生形变,随即连接弹簧63失去对滑块62的约束,滑块62失去约束后受力向外滑动,滑块62在滑动的过程中脱离连接架67,随即将其余三个滑块62全部调整脱离连接架67,随即连接架67失去滑块62的固定,连接架67失去固定后拉动车座4便能将其拆卸,通过设置连接架67、限位架61和滑块62,能够方便车座4的拆卸安装,避免了使用者拆卸车座4时需另外借助工具进行拆卸工作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车座4拆卸后螺栓易掉落丢失的问题,增加了设备的便利性。
29.如图1和图5所示,转向杆3靠近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装置7,支撑装置7包括连接块71,连接块71靠近转向杆3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连接块7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72,转杆72远离转向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阻尼块73。设置连接块71,通过连接块71能够将装置固定在车辆上。
30.转向杆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弹簧74,转向杆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块75,转向杆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杆76。设置限位弹簧74,通过限位弹簧74能够对固定块75的位置进行约束。
31.连接块7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块71以转向杆3为对称轴呈轴对称设置,限位弹簧74远离转向杆3的一侧于固定块75固定连接,推杆76靠近固定块75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固定块75远离转向杆3的一侧于转杆72滑动连接。设置固定块75,通过固定块75能够固定转杆72的位置,使得转杆72能够收纳。
32.其整个的支撑装置7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装置7,使用时,推动转向杆3两侧的推杆76,随即推杆76受力对固定块75施加压力,固定块75受力的同时对限位弹簧74施加压力,随即限位弹簧74受力形变,限位弹簧74受力形变的过程中失去对固定块75所施加的约束力,随即固定块75受力进行位移,固定块75在位移的过程中失去对转杆72施加的约束力,随即转动转杆72,转杆72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阻尼块73打开,当转杆72转动至合适位置后,连接块71对转杆72的位置进行约束,随即支撑装置7便可对使用者的脚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固定块75、转杆72和阻尼块73,能够对使用者的脚进行支撑,避免了使用者在使用车辆的过程中脚部悬空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者脚部悬空易接触到地面易引发危险的问题,增加了设备的安全性。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