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0090发布日期:2022-01-08 02:2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2.汽车是现代人出行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具体是指具有四个或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或货物的车辆和特殊用途等,汽车用内燃机做发动机,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
3.在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模具制造汽车用的零件,由于缺少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装置,在模具制造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搬运,搬运的数量有限、效率不高,不方便模具的运输,同时,在搬运较大较重的模具时,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共同搬运抬放,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设备,以解决上述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由于缺少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装置不方便模具运输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设备,包括:承载车板、提升机构和滑动机构;
8.所述承载车板内开凿有活动腔;
9.所述提升机构设于所述承载车板内,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一对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承载车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转轴,所述螺纹转轴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所述支撑件和螺纹滑块上连接有支撑架;
10.所述滑动机构设于所述承载车板上,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连接有放置板。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铰接于支撑件、螺纹滑块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之间,用于连接提升机构和滑动机构,通过对提升机构的调节将放置板提升。
12.进一步地,所述螺纹转轴的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一对所述螺纹转轴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匹配的第二锥齿轮,连接一对螺纹转轴,转动把手时能够使一对螺纹转轴同步转动,提高放置板提升的稳定性。
13.进一步地,所述承载车板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靠近提升机构的一侧连接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贯穿承载车板与螺纹转轴相连接,用于连接把手和螺纹转轴,便于使用者对一对螺纹转轴的同步调节。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内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连接于放置板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使放置板能够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滑动,方便使用者推送模具,所述放置板上开凿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铺设有橡胶条,增加模具与放置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运输过程中模具的稳定性,使模具不易在放置
板上震动或滑动。
15.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板的底面设有固定滑槽,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连接于固定滑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均开凿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插设有定位螺栓,用于固定调节放置板,运输时插设定位螺栓,将放置板与第一连接件固定,拔出定位螺栓后能够使放置板在第一连接件上滑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通过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装置的设计,方便了汽车零件生产过程中模具的搬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模具的搬运数量和运输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对较大较重模具的运输,降低了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对运输人员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设备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设备的侧视部分结构剖面图;
21.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中b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承载车板、2.提升机构、201.支撑件、202.螺纹转轴、203.螺纹滑块、204.支撑架、205.第一锥齿轮、206.连接杆、207.第二锥齿轮、208.把手、3.滑动机构、301.第一连接件、302.第二连接件、303.放置板、304.连接滑块、305.橡胶条、306.固定滑槽、307.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设备,参图1-图4所示,包括:承载车板1、用于提升模具高度的提升机构2和用于放置和推送模具用的滑动机构3。
26.参图1所示,承载车板1内开凿有活动腔;承载车板1的底部设有多个小轮,小轮与承载车板1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件,方便使用者运输和转向,承载车板1上设有推动把手,便于使用者推动承载车板1运输。
27.参图2-图3所示,提升机构2设于承载车板1内,提升机构2包括一对支撑件201,支撑件201固定连接于承载车板1内,用于支撑螺纹转轴202用,支撑件201与承载车板1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转轴202,螺纹转轴202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20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螺纹转轴202转动时能够使螺纹滑块203向一侧滑动,支撑件201和螺纹滑块203上连接有支撑架204,通过螺纹滑块203的滑动对支撑架204挤压,从而将放置板303提升。
28.参图4所示,支撑架204铰接于支撑件201、螺纹滑块203与第一连接件301、第二连接件302之间,用于连接提升机构2和滑动机构3,通过对提升机构2的调节将放置板303提升。
29.参图3所示,螺纹转轴202的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205,一对螺纹转轴202之间连接有连接杆206,连接杆206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锥齿轮205相匹配的第二锥齿轮207,连接一对螺纹转轴202,转动把手208时能够使一对螺纹转轴202同步转动,提高放置板303提升的稳定性。
30.其中,承载车板1内设有承载件,连接杆206转动连接于承载件内,对连接杆206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连接杆206转动时的稳定性。
31.参图2所示,承载车板1的一侧设有把手208,把手208靠近提升机构2的一侧连接有衔接杆,衔接杆贯穿承载车板1与螺纹转轴202相连接,用于连接把手208和螺纹转轴202,便于使用者对一对螺纹转轴202的同步调节。
32.参图1-图2所示,滑动机构3设于承载车板1上,方便使用者运输模具,提高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滑动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用于支撑放置板303用,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上连接有放置板303,用于承载模具。
33.参图2-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内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304,连接滑块304连接于放置板303与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之间,使放置板303能够在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上滑动,方便使用者推送模具。
34.参图2所示,放置板303上开凿有多个固定槽,固定槽内铺设有橡胶条305,增加模具与放置板303之间的摩擦力,模具通常使用金属制作,由于加工后的模具表面比较光滑平整,通过与橡胶之间的摩擦可以提高运输过程中模具的稳定性,使模具不易在放置板303上震动或滑动。
35.参图2所示,放置板303的底面设有固定滑槽306,第一连接件301滑动连接于固定滑槽306内,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上均开凿有定位槽,定位槽内插设有定位螺栓307,用于固定调节放置板303用,运输时插设定位螺栓307,将放置板303与第一连接件301固定,拔出定位螺栓307后能够使放置板303在第一连接件301上滑动。
36.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将模具放置在放置板303上,通过模具与橡胶条305之间的接触摩擦,使模具在放置板303不易滑动,使用者推动承载车板1将模具运输到指定位置后,通过转动把手208,把手208带动螺纹转轴202旋转,在连接杆206和第二锥齿轮207与一对螺纹转轴202之间的配合下,一对螺纹转轴202同时转动,螺纹滑块203向支撑件201处移动,将支撑架204挤压,使支撑架204将第一连接件301向第二连接件302处推动,将放置板303提升,提升到达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拔出定位螺栓307,连接滑块304可以在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内滑动,使用者推动放置板303滑动,将模具推送至放置台或加工台附近进行搬运;
37.搬运后,使用者将放置板303复位,插入定位螺栓307将放置板303进行固定,反向转动把手208,将放置板303整体向下移动复位,便于下次运输使用。
38.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本实用新型通过汽车生产用模具运输装置的设计,方便了汽车零件生产过程中模具的搬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模具的搬运数量和运输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对较大较
重模具的运输,降低了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对运输人员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4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