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边脚撑联动车轮制动的二轮车驻车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5469发布日期:2022-11-11 16:1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边脚撑联动车轮制动的二轮车驻车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边脚撑来联动车轮制动的二轮车驻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二轮车经历了从自行车、助力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过程,而后又从燃油动力逐渐向新能源动力转型。如今,二轮电动车以其节能环保、体型小、出行和停靠方便的优势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出行代步交通工具,因此,二轮电动车产业得以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二轮交通工具的主流。然而,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尽管各种款式的二轮车在各方面的技术都已趋向成熟,但在车辆的驻车安全方面却一直存在着安全隐患,比如说,现有技术的二轮电动车以及燃油踏板摩托车都是没有档位的,也没有设置车轮驻车制动装置,仅靠边脚撑驻车;所以,在驻车时,两个车轮仍然是活动的,于是,在一定坡度的场地上驻车,仅靠单边脚撑的一个点固定是极易溜车翻倒的,特别是在坡度较大或者地板比较光滑的场地就几乎无法驻车了。而双边脚撑却由于车身较重只适合于长期驻车和维修时使用。其实,只靠边脚撑一个点固定即是在平整的场地驻车,遇到有小孩攀爬或不小心被碰撞,或装卸货物时都极容易导致车辆移动溜车翻倒,从而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即使在全社会高度重视生命财产安全的今天,这个较为明显的涉及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安全隐患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解决;所以,这已经不是局限于设计缺陷的范畴了,更应该提升为生产安全和监管的责任问题。尽管有些厂家设计了手动车轮卡锁装置,是属于非连贯性的另行操作,更多的是出于防盗考虑,所以,不仅容易忘记,甚至在短暂驻车时嫌麻烦弃而不用,无法很好地解决车辆驻车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各种二轮车整车的基础上,新增一种利用边脚撑联动车轮制动的驻车制动装置,即:选用一段刹车拉线作为驻车专用刹车拉线,其刹车拉线钢丝的后端对接二轮车后轮或前轮制动装置的制动摇臂或刹车把手,所述的制动装置包括鼓刹、涨刹、碟刹等各式车轮制动装置;其刹车拉线钢丝的前端对接二轮车边脚撑根部的预留凸起接点,该凸起接点在边脚撑的收放时以边脚撑根部在车架上的铰接点为中心形成一个扇形活动区,使之:当边脚撑收起时,其凸起接点与驻车刹车拉线前端套管端头在车架上的固定接点的距离为最短,故而驻车刹车拉线钢丝保持松弛状态,车轮制动装置处于松开状态;当边脚撑被放下时,其凸起接点与驻车刹车拉线前端套管端头在车架上的固定接点的距离被拉开至最长,从而使驻车刹车拉线的钢丝在边脚撑放下的同时联动收紧车轮制动装置的制动摇臂或刹车把手到制动位置,故而进入驻车制动状态,实现边脚撑联动车轮驻车制动的目的。
4.进一步地,为了能够自适应调节驻车刹车拉线钢丝的伸缩松紧度,在边脚撑的预
留凸起接点与驻车刹车拉线前端的钢丝端头之间设置一段适度的弹簧。
5.这样,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边脚撑联动车轮制动装置后,当车辆需要停靠驻车时,驾驶员则会下意识且必然地去放下边脚撑,从而通过联动车轮制动装置使车辆进入驻车制动状态,且被锁定;当需要行车时,驾驶员则会下意识且必然地先收起边脚撑,从而使驻车刹车拉线松开,车辆便恢复本来的主刹车制动操控权。于是,便消除了背景技术所述的车辆驻车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且具有简单、方便、快捷、可靠且执行于不经意和无形之中的技术特性。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边脚撑联动二轮车后轮鼓式制动装置的构成示意图(未制动状态);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边脚撑联动二轮车后轮鼓式制动装置的构成示意图(进入主刹车制动状态);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边脚撑联动二轮车后轮鼓式制动装置的构成示意图(进入驻车制动状态);
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边脚撑联动二轮车前轮液压碟式制动装置的构成示意图(未制动状态);
10.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边脚撑联动二轮车前轮液压碟式制动装置的构成示意图(进入主刹车制动状态);
11.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边脚撑联动二轮车前轮液压碟式制动装置的构成示意图(进入驻车制动状态)。
12.图中:
13.1—车架,1.1—拉线套管前端固定接点,1.2—拉线套管后端固定接点;2—车轮制动鼓,2.1—制动摇臂,2.1.1—双孔拉线钢丝接头;3—主刹车拉线,3.1—主刹车拉线钢丝;4—主刹车把手,4.1—踢脚延伸臂;5—边脚撑,5.1—凸起接点,5.2—铰接点;6—驻车刹车拉线,6.1—驻车刹车拉线钢丝, 6.2—弹簧; 7—车轮液压碟式制动装置,7.1—手把上泵,7.1.1—车把抱箍,7.2—卡钳泵,7.3—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14.参看图1、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即边脚撑联动二轮车后轮鼓式制动装置。
15.参看图1,边脚撑5处于收起状态,制动摇臂2.1处于松开位置,并与主刹车把手4通过主刹车拉线3连接;此时,将驻车刹车拉线6后端的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的端部挡头卡装在车轮制动鼓2的制动摇臂2.1尾部的双孔拉线钢丝接头2.1.1上,与主刹车拉线钢丝3.1的端部挡头并排且紧靠在双孔拉线钢丝接头2.1.1的后侧;所述双孔拉线钢丝接头2.1.1上的预留孔的孔径略大于拉线钢丝直径,使拉线钢丝在其中可以伸缩自如;将驻车刹车拉线6的后套管端头与主刹车拉线3的后套管端头并排固定在车架1后端的拉线套管后端固定接点1.2上;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的前端通过弹簧6.2对接边脚撑5根部的预留凸起接点5.1,其拉线套管端头固定在车架1前端的拉线套管前端固定接点1.1上。这样,当边脚撑5收起时,
其凸起接点5.1与驻车刹车拉线6的前端套管端头在车架1上的拉线套管前端固定接点1.1的距离为最短,故而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保持松弛状态,车轮制动鼓2的制动摇臂2.1处于松开位置。
16.参看图2,边脚撑5被收起,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保持松弛状态;此时,主刹车把手4被压下到制动位置,从而通过主刹车拉线钢丝3.1联动制动摇臂2.1移动到制动位置,故而进入主刹车制动状态;这时,可见制动摇臂2.1尾部的双孔拉线钢丝接头2.1.1在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上已向前移动,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的端头部分露出,说明,当边脚撑5收起时,主刹车把手4的操作不受驻车制动系统的影响。
17.参看图3,主刹车把手4处于松开状态,其主刹车拉线钢丝3.1也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边脚撑5被放下,可见凸起接点5.1以边脚撑5根部与车架1上的铰接点5.2为中心形成一个扇弧活动区,故而使凸起接点5.1与车架1上的拉线套管前端固定接点1.1的距离被拉开至最长,从而通过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联动制动摇臂2.1移动至制动位置,并且被锁定,故而进入驻车制动状态;而此时的主刹车拉线钢丝3.1则保持不动,只见制动摇臂2.1尾部的拉线钢丝接头2.1.1在主刹车拉线钢丝3.1上已向前移动,主刹车拉线钢丝3.1的端头部分露出,说明,边脚撑5收放的操作不受主刹车制动系统的影响。
18.参看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即边脚撑联动二轮车前轮液压碟式制动装置。
19.参看图4,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边脚撑5收起状态,这时,将驻车刹车拉线6后端的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穿过车轮液压碟式制动装置7的手把上泵7.1底部的车把抱箍7.1.1的根部所预留孔后卡装在主刹车把手4根部的踢脚延伸臂4.1的预留开口沟槽内,且使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的端部挡头紧靠在其后侧,并将其套管端头固定在车把抱箍7.1.1根部的预留孔口上。这样,当边脚撑5收起时,其凸起接点5.1与驻车刹车拉线6的前端套管端头在车架1上的拉线套管前端固定接点1.1的距离为最短,故而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保持松弛状态,手把上泵7.1上的主刹车把手4也处于松开状态。
20.参看图5,边脚撑5被收起,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保持松弛状态,且油管7.3已连通手把上泵7.1和卡钳泵7.2,此时,主刹车把手4被按下至制动位置,从而通过启动手把上泵7.1联动卡钳泵7.2进入主刹车制动状态;这时,可见主刹车把手4根部的踢脚延伸臂4.1在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上已向前移动,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的端头部分露出,说明,当边脚撑5收起时,主刹车把手4的操作不受驻车制动系统的影响。
21.参看图6,边脚撑5被放下,可见凸起接点5.1与车架1上的拉线套管前端固定接点1.1的距离被拉开至最长,从而通过驻车刹车拉线钢丝6.1直接拉动主刹车把手4根部的踢脚延伸臂4.1,使主刹车把手4处于压下制动位置,并且被锁定;此时,由边脚撑5的拉动取代了手动压下主刹车把手4,故而进入驻车拉线制动状态。
22.综上说明,当边脚撑5被放下时,驻车拉线制动系统优先获得车轮制动权,且同时被锁定;只有当边脚撑5收起时,主刹车制动系统才能恢复车轮制动控制权,并且不受驻车制动系统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