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用树苗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6240发布日期:2022-04-07 07:3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用树苗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景观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林用树苗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园林,指特定培养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景观中树木是占有较大比重的,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植树的步骤是:一、挖坑,根据根系的长、宽挖大小适宜的树坑;二、回填,种树前应按照树根的长、宽及其根系顶端长度的情况,在坑内先回填部分熟土;三、栽植;四,覆土,将树苗载好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水分,在植树前,先要将树苗运输到栽植地点。
3.现在在移栽树苗的运输过程中,树叶会蒸发大量水分,而树苗移植后树苗的根系还不能立即从新的环境中吸取水分和养料,导致树苗缺水,致使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低。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园林用树苗运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用树苗运输装置,以解决移栽树苗的运输过程中,树叶会蒸发大量水分,而树苗移植后树苗的根系还不能立即从新的环境中吸取水分和养料,导致树苗缺水,致使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低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园林用树苗运输装置,包括底板和保湿机构,所述底板的底端安装有车轮,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杆,每个所述支杆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与支杆之间通过销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架,所述侧架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带,所述保湿机构安装于侧架的底端。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架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卡合连接有锁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块的内部开设有夹槽,所述连接带与夹槽滑动连接,所述锁块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与锁块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夹板的侧面与连接带的外表面相贴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湿机构包括喷管和水箱,所述水箱安装于支板的顶端,所述喷管安装于侧架的底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底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部安装有阀门,所述喷管的进水端与连接管之间通过伸缩管连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管的底端连通有多个喷头,每个所述喷头之间等距分布。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箱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与水箱连通,所述气缸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端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气缸滑动连接,所述气缸低端的一侧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水箱顶端的另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顶端安装有密封盖。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湿装置来提高树苗的存活率的,在进行树苗运输时,先将树苗的树干部分通过连接带与侧架相固定,将把手不断上下滑动,从而向水箱内部注入气体,增加水箱内部的压力,开启阀门,此时由于水箱内部压力,水箱中的水通过连接管输送至喷管中,水通过喷头向下喷洒,从而直接喷至树苗的根部,进而对树苗进行保湿,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运输的过程中时刻对树苗进行保湿,避免树苗缺水,从而提高树苗的存活率。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带和侧架来对树苗进行固定的,在运输树苗时,先将树苗的树干部分靠在侧架的一侧,将连接带的一端插入连接孔,并将连接带环绕树干,将其另一端穿过连接孔,将锁块从连接带的另一端套入,并将连接带收紧,从对树苗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直径的树苗进行固定,使用范围广。
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19.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架的俯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架侧视图。
25.图中:1、底板;2、连接管;3、阀门;4、支板;5、单向阀;6、连接板;7、水箱;8、把手;9、气缸;10、销杆;11、支杆;12、滑套;13、侧架;14、连接孔;15、连接带;16、车轮;17、伸缩管;18、卡块;19、锁块;20、夹槽;21、夹板;22、锁紧杆;23、弹簧;24、喷管;25、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实施例中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27.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并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28.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2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3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用树苗运输装置的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用树苗运输装置,包括底板1和保湿机构,底板1的底端安装有车轮16,底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杆11,每个支杆11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套12,滑套12与支杆11之间通过销杆10固定连接,滑套12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架13,侧架13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带15,保湿机构安装于侧架13的底端,保湿机构对树苗的根部喷水,从而对树苗进行保湿。
31.参照图2结合图3,侧架13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4,连接带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8,连接带15的另一端卡合连接有锁块19,锁块19的内部开设有夹槽20,连接带15与夹槽20滑动连接,锁块19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锁紧杆22,锁紧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21,夹板21与锁块19之间通过弹簧23弹性连接,夹板21的侧面与连接带15的外表面相贴合,在运输树苗时,先将树苗的树干部分靠在侧架13的一侧,将连接带15的一端插入连接孔14,并将连接带15环绕树干,将其另一端穿过连接孔14,将锁块19从连接带15的另一端套入,并将连接带15收紧,从对树苗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直径的树苗进行固定,使用范围广。
32.参照图4,底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板4,支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保湿机构包括喷管24和水箱7,水箱7安装于支板4的顶端,喷管24安装于侧架13的底端,水箱7的底端连通有连接管2,连接管2的中部安装有阀门3,喷管24的进水端与连接管2之间通过伸缩管17连通,喷管24的底端连通有多个喷头25,每个喷头25之间等距分布,水箱7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气缸9,气缸9的底端与水箱7连通,气缸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顶端安装有把手8,把手8与气缸9滑动连接,气缸9低端的一侧安装有单向阀5,水箱7顶端的另一侧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顶端安装有密封盖。
33.具体使用时,先将树苗的树干部分靠在侧架13的一侧,将连接带15的一端插入连接孔14,并将连接带15环绕树干,将其另一端穿过连接孔14,将锁块19从连接带15的另一端套入,并将连接带15收紧,从对树苗进行固定,在进行树苗运输时,先将树苗的树干部分通过连接带15与侧架13相固定,将把手8不断上下滑动,从而向水箱7内部注入气体,增加水箱
7内部的压力,开启阀门3,此时由于水箱7内部压力,水箱7中的水通过连接管2输送至喷管24中,水通过喷头25向下喷洒,从而直接喷至树苗的根部,进而对树苗进行保湿,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运输的过程中时刻对树苗进行保湿,避免树苗缺水,从而提高树苗的存活率。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其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通过常规的替代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参数变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