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B柱加强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3988发布日期:2022-02-09 14:3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车身B柱加强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车身b柱加强板及汽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b柱加强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当前,车辆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在车辆发生侧碰的情况下,主要由车身b柱进行承力,以保证车辆不发生大的变形,保护乘客安全。
3.为了提高车身b柱的强度,车身b柱加强板的重量也越来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车身b柱加强板,其能够提供一种轻量化的车身b柱加强板。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汽车,其能够提供一种轻量化的车身b柱加强板。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b柱加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首段、第四等厚段、第二等厚段、第一等厚段、第三等厚段、第五等厚段以及尾段;所述第一等厚段位于所述车身b柱加强板的中部;
8.所述首段的厚度与所述尾段的厚度相等,所述第四等厚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五等厚段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等厚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三等厚段的厚度相等;所述首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等厚段的厚度,所述第四等厚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等厚段的厚度,所述第二等厚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等厚段的厚度;
9.所述第四等厚段以及所述第五等厚段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等厚段以及所述第三等厚段沿所述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
1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身b柱加强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1.可选地,所述车身b柱加强板还包括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第四过渡段、第五过渡段以及第六过渡段;
12.所述第一等厚段与所述第二等厚段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过渡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等厚段与所述第三等厚段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过渡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等厚段与所述第四等厚段通过所述第三过渡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三等厚段与所述第五等厚段通过所述第四过渡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四等厚段与所述首段通过所述第五过渡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五等厚段与所述尾段通过所述第六过渡段平滑过渡连接;
13.所述第一过渡段以及所述第二过渡段沿所述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过渡段以及所述第四过渡段沿所述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五过渡段以及所述第六过渡段沿所述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所述第四过渡段、所
述第五过渡段以及所述第六过渡段沿所述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所述第四过渡段、所述第五过渡段以及所述第六过渡段的表面均为弧面。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所述第四过渡段、所述第五过渡段以及所述第六过渡段的厚度变化值a均≥0.2mm。
17.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所述第四过渡段、所述第五过渡段以及所述第六过渡段沿所述预设方向的长度值c与厚度变化值a的比值b≥100。
18.可选地,所述第一等厚段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二等厚段的厚度为1.8mm,所述第四等厚段的厚度为1.6mm,所述首段的厚度为1.4mm。
19.可选地,所述车身b柱加强板采用钢板材料,所述钢板材料抗拉强度范围为1500-2000mpa。
20.可选地,所述钢板材料抗拉强度为2000mpa。
2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身b柱加强板。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b柱加强板及汽车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23.车身b柱加强板,车身b柱加强板的厚度从中部到两端逐渐减小,第一等厚段抵抗碰撞变形效果最好;两端厚度逐渐减小,设置为吸能缓冲区,减小对乘客伤害;根据各段的使用需求设置厚度,满足侧碰需求的情况下,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材料浪费,实现轻量化。设置首段、第四等厚段、第二等厚段、第一等厚段、第三等厚段、第五等厚段以及尾段,降低相邻两段之间的厚度变化差值,有助于提高车身b柱加强板的强度,同时厚度变化更加均匀,也有助于实现轻量化。此外在进行料片排布时,由于车身b柱加强板中部到两端的厚度以及长度相对中部呈对称状态,因此可以对调对应,一块料片可以进行两块车身b柱加强板的下料,两块加强板的首段与尾段对应,第四等厚段与第五等厚段对应,减小料片的空隙率,提高料片的利用率,节约料片,降低成本。
24.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b柱加强板,能够提供一种轻量化的车身b柱加强板。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b柱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b柱加强板进行下料的排布示意图。
28.图标:10-车身b柱加强板;100-首段;110-第四等厚段;120-第二等厚段;130-第一等厚段;140-第三等厚段;150-第五等厚段;160-尾段;200-第一过渡段;210-第二过渡段;220-第三过渡段;230-第四过渡段;240-第五过渡段;250-第六过渡段;300-料片。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5.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身b柱加强板10进行详细描述。
36.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b柱加强板10,包括依次连接的首段100、第四等厚段110、第二等厚段120、第一等厚段130、第三等厚段140、第五等厚段150以及尾段160;第一等厚段130位于车身b柱加强板10的中部;首段100的厚度与尾段160的厚度相等,第四等厚段110的厚度与第五等厚段150的厚度相等,第二等厚段120的厚度与第三等厚段140的厚度相等;首段100的厚度小于第四等厚段110的厚度,第四等厚段110的厚度小于第二等厚段120的厚度,第二等厚段120的厚度小于第一等厚段130的厚度;第四等厚段110以及第五等厚段15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二等厚段120以及第三等厚段14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
37.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首段100、第四等厚段110、第二等厚段120、第一等厚段130、第三等厚段140、第五等厚段150以及尾段160从上到下依次连接。从第一等厚段130到两端,车身b柱加强板10的厚度逐渐减小。首段100的厚度与尾段160的厚度相等,第四等厚段110的厚度与第五等厚段150的厚度相等,第二等厚段120的厚度与第三等厚段140的厚度相等。本实施例中,第一等厚段130的厚度为2mm;第二等厚段120的厚度为1.8mm,第三等厚段140的厚度为1.8mm;第四等厚段110的厚度为1.6mm,第五等厚段150的厚度为1.6mm;首段100的厚度为1.4mm,尾段160的厚度为1.4mm。车身b柱加强板10两端的厚度呈对称状态,实现均匀变化,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实现轻量化。
38.将车身b柱加强板10分为首段100、第四等厚段110、第二等厚段120、第一等厚段130、第三等厚段140、第五等厚段150以及尾段160,降低相邻两段之间的厚度变化差值,有助于提高车身b柱加强板10的强度,同时厚度变化更加均匀,也有助于实现轻量化。
39.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预设方向”是指箭头w所指的方向。参照图1,第一等厚段13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315mm;第二等厚段12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170mm,第三等厚段140
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170mm;第四等厚段11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89mm,第五等厚段15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也为89mm。参照图2,两个车身b柱加强板10对调后共用一块长度为1550mm,宽度为750mm的料片300。具体地,两个第一等厚段130对调后厚度以及长度相等,可共用料片300的一块区域;第二等厚段120与第三等厚段140的厚度以及长度相等,可共用料片300的一块区域;第四等厚段110与第五等厚段150的厚度以及长度相等,可共用料片300的一块区域;首段100与尾段160的厚度相等,可共用料片300的一块区域。参照图2,首段100与尾段160对应后,分别形成298mm和299mm长度的区域,充分减小余料。这样可以减小相邻两个加强板的空隙,减少余料,提高料片300的利用率,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40.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车身b柱加强板10还包括第一过渡段200、第二过渡段210、第三过渡段220、第四过渡段230、第五过渡段240以及第六过渡段250;第一等厚段130与第二等厚段120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段200平滑过渡连接,第一等厚段130与第三等厚段140之间通过第二过渡段210平滑过渡连接;第二等厚段120与第四等厚段110通过第三过渡段220平滑过渡连接,第三等厚段140与第五等厚段150通过第四过渡段230平滑过渡连接;第四等厚段110与首段100通过第五过渡段240平滑过渡连接;第五等厚段150与尾段160通过第六过渡段250平滑过渡连接;第一过渡段200以及第二过渡段21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三过渡段220以及第四过渡段23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五过渡段240以及第六过渡段25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
41.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首段100、第五过渡段240、第四等厚段110、第三过渡段220、第二等厚段120、第一过渡段200、第一等厚段130、第二过渡段210、第三等厚段140、第四过渡段230、第五等厚段150、第六过渡段250、尾段160依次连接。具体地,车身b柱加强板10一体成型。
42.首段100、第四等厚段110、第二等厚段120、第一等厚段130、第三等厚段140、第五等厚段150以及尾段160之间通过过渡段平滑过渡连接,不会产生应力集中,不易诱发断裂。不存在热应力集中的问题,车身b柱加强板10性能稳定。不需要点焊,原材料使用普通非镀层板或镀层板均可。
[0043]“第一过渡段200以及第二过渡段21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三过渡段220以及第四过渡段23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五过渡段240以及第六过渡段25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是为了在下料时,两个车身b柱加强板10可以对调进行下料,提高料片300利用率。
[0044]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段200、第二过渡段210、第三过渡段220、第四过渡段230、第五过渡段240以及第六过渡段25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相等。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段20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20mm,第二过渡段21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20mm,第三过渡段22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20mm,第四过渡段23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20mm,第五过渡段24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20mm,第六过渡段25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为20mm。有助于实现厚度的均匀变化。
[0045]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段200、第二过渡段210、第三过渡段220、第四过渡段230、第五过渡段240以及第六过渡段250的表面均为弧面。也就是首段100、第四等厚段110、第二等厚段120、第一等厚段130、第三等厚段140、第五等厚段150以及尾段160之间采用平滑弧面过渡,不是直线过渡,有助于提高车身b柱加强板10的强度。
[0046]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段200、第二过渡段210、第三过渡段220、第四过渡段230、第五过渡段240以及第六过渡段250的厚度变化值a均≥0.2mm。
[0047]
其中,第一过渡段200的厚度变化值等于第一等厚段130与第二等厚段120的厚度差值。同理,第二过渡段210的厚度变化值等于第一等厚段130与第三等厚段140的厚度差值。第三过渡段220的厚度变化值等于第二等厚段120与第四等厚段110的厚度差值。第四过渡段230的厚度变化值等于第三等厚段140与第五等厚段150的厚度差值。第五过渡段240的厚度变化值等于第四等厚段110与首段100的厚度差值。第六过渡段250的厚度变化值等于第五等厚段150与尾段160的厚度差值。
[0048]
既能够保证车身b柱加强板10的强度需求,又能够达到省料的目的。
[0049]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段200、第二过渡段210、第三过渡段220、第四过渡段230、第五过渡段240以及第六过渡段25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值c与厚度变化值a的比值b≥100。例如,第一过渡段200沿预设方向的长度值c为20mm,第一过渡段200的厚度变化值a为0.2,两个的比值b为100。
[0050]
本实施例中,车身b柱加强板10采用钢板材料,钢板材料抗拉强度范围为1500-2000mpa。运用变截面轧制技术,制成一种轻量化、强度高的车身b柱加强板10。
[0051]
本实施例中,钢板材料抗拉强度为2000mpa。最通用钢板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500mpa,本实施例中采用高强度的2000mpa,显著提高车身b柱加强板10的抗拉强度。
[005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b柱加强板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53]
车身b柱加强板10的厚度从中部到两端逐渐减小,第一等厚段130抵抗碰撞变形效果最好,满足侧碰需求的情况下,实现轻量化。
[0054]
车身b柱加强板10分为首段100、第四等厚段110、第二等厚段120、第一等厚段130、第三等厚段140、第五等厚段150以及尾段160,降低相邻两段之间的厚度变化差值,有助于提高车身b柱加强板10的强度。
[0055]
两个车身b柱加强板10位置对调后进行下料,能够减少料片300的余料,提高料片300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005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车身b柱加强板10。汽车还包括车身以及车身b柱,车身b柱加强板10安装在车身b柱上。能够提供一种轻量化的车身b柱加强板10。
[005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