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5742发布日期:2022-11-11 16:2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两轮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两轮平衡车。


背景技术:

2.平衡车因其体型小、造型美观、操作灵活的特点广受现代年轻人的喜爱,并成为人们日常代步的工具。
3.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平衡车一般包括转动连接的左右车体,车体上设置有脚踏板,且左右车体分体设置用于连接左右车体的转动轴上应力较大,由于相互作用力的效果,左右车体上的应力也很大,对车体的质量要求较高,生产成本高,且不方便整体的组合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两轮平衡车。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两轮平衡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两侧安装有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电机和套装在所述轮毂电机外周的轮胎,所述车体内设置有控制轮毂电机工作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为可活动式结构,所述车体包括左右两个可转动的连接的半车体,所述半车体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由上壳和下壳固定连接而成,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两个半车体之间通过连接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连接件部分固定/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半车体内、部分转动设置在另一个半车体内,所述连接件与其转动连接的半车体之间设有限制二者转动范围的限位结构,所述车体上还设置有脚踏板组件以及用于检测脚踏板组件状态的传感器,所述外壳设有容置所述脚踏板组件的孔槽结构,所述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脚踏板组件的脚踏面安装有一体式注塑成型或者分体式的摩擦胶件;
7.或者,
8.所述车体为整体式式结构,所述车体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由上壳和下壳固定连接而成,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固定式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连接件和/外壳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连接件和/外壳之间设有限制二者转动范围的限位结构,所述容置腔内设有脚踏板组件,所述上壳设有供所述脚踏板组件的脚踏面露出的孔槽结构,所述脚踏板组件与所述轮毂电机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控制所述轮毂电机工作的控制单元,所述脚踏板组件的脚踏面安装有一体式注塑成型或者分体式的摩擦胶件。
9.优选的,所述上壳和下壳可拆卸的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一侧通过螺杆或销轴与其中一个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侧与另一个车体可转动的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两个车体之间设有过渡套,所述过渡套一端固定/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半车体中、另一端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半车体中,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过渡套。
12.优选的,所述脚踏板组件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或减少杂物进入所述孔槽
结构的防尘部件。
13.优选的,所述防尘部件为具有弹性的防尘部件使得所述防尘部件同时形成可对脚踏板组件活动形成缓冲和形成复位的缓冲组件。
14.优选的,所述摩擦胶件边缘覆盖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摩擦胶件边缘和所述外壳之一设有一圈凸缘、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凸缘配合的容置槽。
15.优选的,所述摩擦胶件与所述外壳卡接和/或插接配合。
16.优选的,所述脚踏板组件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缓冲组件。
17.优选的,所述轮毂的外侧设有可透光的端盖,所述轮毂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18.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连接件,可以大幅加强车体的强度,使得外壳材料可以更加轻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且方便整体的组合安装。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26.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指明,当组件被描述为“设有”或者“设于”或者“设在”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它可以表示直接设有或直接设在另一组件或者也可存在居中的组件,可以是一体结构亦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当组件被描述为“连接”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是通过居中组件连接,可以是一体连接亦可以是分体式连接。当组件被描述为“设在另一组件上”,并不表示该组件一定位于另一组件上方或者上部,也可是其他位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高”“低”以及类似表述是以产品正常放置状态为参照,亦仅仅是为了说明方便的目的。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以上个数。本文所称的“垂直”“水平”等类似词语是指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的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的状态,并不必须十分精确。
27.本实用新型两轮平衡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两侧安装有车轮,所述车轮上方设有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防溅瓦,所述车轮包括轮毂电机和套装在所述轮毂电机外周的轮胎21,所述轮胎21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轮毂电机包括轮毂22,所述轮毂外侧设有端盖23,所述轮毂内侧安装有铁圈,所述铁圈的内圆周表面安装有磁钢,所述磁钢的内周套设有具有定子绕组的定子,所述磁钢和定子间隙配合,所述定子上设有定子轴24,所述定子轴形成所
述轮毂电机的电机轴,所述定子轴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定子轴上固定安装有脚踏板组件,所述定子轴和/或所述脚踏板组件与所述车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车体和/或所述脚踏板组件设有控制单元,所述车体内设有供电组件,所述定子绕组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单元以及供电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定子轴内设有供导线穿出的穿孔。
28.参见图1和2,所述车体为可活动式结构,所述车体包括左右两个可转动的连接的半车体,所述半车体包括有外壳1,所述外壳由上壳和下壳固定连接而成,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两个半车体之间通过连接件4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连接件部分固定/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半车体内、部分转动设置在另一个半车体内,所述连接件与其转动连接的半车体之间设有限制二者转动范围的限位结构,所述车体上还设置有脚踏板组件以及用于检测脚踏板组件状态的传感器,所述外壳设有容置所述脚踏板组件的孔槽结构,所述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脚踏板组件的脚踏面安装有一体式注塑成型或者分体式的摩擦胶件33。
29.其中,所述上壳和下壳可拆卸的连接,例如,所述上壳和下壳可通过螺钉连接,或者通过卡扣连接等。
30.图1和2中,所述连接件一侧通过螺杆或销轴等部件与其中一个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侧与另一个车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两个车体之间设有过渡套8,所述过渡套一端固定/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半车体中、另一端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半车体中,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过渡套。
31.所述脚踏板组件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或减少杂物进入所述孔槽结构的防尘部件。图1和2中,所述摩擦胶件边缘兼作所述防尘部件,所述摩擦胶件与所述脚踏板组件卡接和/或插接配合,所述摩擦胶件边缘覆盖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摩擦胶件边缘和所述外壳之一设有一圈凸缘、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凸缘配合的容置槽。并且所述防尘部件为具有弹性的防尘部件使得所述防尘部件同时形成可对脚踏板组件活动形成缓冲和形成复位的缓冲组件。
32.参见图3和4,所述车体为整体式式结构,所述车体包括有外壳1,所述外壳由上壳和下壳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提手部,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固定式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连接件和/外壳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连接件和/外壳之间设有限制二者转动范围的限位结构,所述容置腔内设有脚踏板组件,所述上壳设有供所述脚踏板组件的脚踏面露出的孔槽结构,所述脚踏板组件与所述轮毂电机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控制所述轮毂电机工作的控制单元,所述脚踏板组件的脚踏面安装有一体式注塑成型或者分体式的摩擦胶件。
33.参见图3和4,所述脚踏板组件包括脚踏板31和与所述脚踏板固定连接的脚踏板底座32,所述脚踏板底座与所述定子轴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底座与所述车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脚踏板组件的脚踏面设有摩擦胶件33,所述车体为不可扭转的整体结构,其包括外壳1和连接件4,所述外壳为分体式或一体式的整体结构,所述连接件通过固定件如箍套、螺栓等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表面设有供所述脚踏板露出的开孔,所述脚踏板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处设有用于防止或减少杂物进入所述开孔的防尘部件34,其中,所述防尘部件优选为具有弹性的防尘部件可以辅助脚踏板复位,所述脚踏板组件和所述车体之间设有缓冲组件以增加踩踏时的体验感。
34.参见图3和4,所述连接件分别与两侧的定子轴和/或脚踏板组件通过轴承5可转动连接。
35.参见图3和4,所述脚踏板组件和所述车体之间或者所述定子轴和所述车体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脚踏板组件转动范围的限位结构。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车体和所述脚踏板组件之一的行程槽6和设于另一个的行程件7,所述行程件伸入所述行程槽内,所述脚踏板组件相对车体转动时,通过所述行程槽限制行程件的范围进而现在所述脚踏板组件相对车体转动的范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合适的结构。
36.图1和2中,所述连接件和与之转动连接的半车体之间的限位结构也可以参考图3和4所示限位结构,即在连接件和半车体之一设置行程槽和另一个设置行程件,在此不做赘述。
37.参见图1至4,所述端盖为可透光的端盖,例如所述端盖为透明的端盖,或者所述端盖为设有透光孔的端盖,所述轮毂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38.参见图5,所述外壳由上壳11和下壳12组成,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通过卡扣连接,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设有防水材料。
39.所述上壳11的外侧一体式凸起形成用于车轮防溅的车瓦。
40.所述连杆4通过两个间隔分布的箍套13固定在上壳或下壳上,箍套与上壳或下壳之间通过螺栓紧固,上壳设有与脚踏板形状匹配的开孔以供脚踏板露出,开孔的边缘加厚或者设有翻边以增加强度,每侧的脚踏板通过两个间隔分布的轴承14安装在连杆4的对应一端使得脚踏板可相对连杆4转动,轴承14通过脚踏板底座32安装在脚踏板上,脚踏板底座32和脚踏板均设有用于容置轴承的容置槽,脚踏板底座32和脚踏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连杆4穿入所述脚踏板底座32和脚踏板之间套装在所述轴承上,所述连杆4设有防止轴承脱出的防脱部41,所述防脱部一体或分体式的设于所述连杆4上。
41.所述脚踏板与定子轴24之间通过安装件16固定在脚踏板上。
42.所述脚踏板上设有与电机电连接的控制装置17,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脚踏板上,控制装置的外壳为防水的封闭的外壳,该外壳内设有控制电路板。
4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外壳还可以为一侧开口的外壳,其与脚踏板之间设有防水材料,控制电路板安装在该外壳和脚踏板之间。
44.所述连杆为空心的连杆,材质可以为硬质塑料或者金属材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也可以为实心的连杆。
45.所述防尘部件34通过卡扣卡在所述脚踏板上,所述脚踏板上设有卡槽与所述防尘部件上的卡部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尘部件34覆盖所述脚踏板兼作踩踏时的摩擦垫;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尘部件可以仅覆盖外壳和脚踏板之间的间隙,达到仅防止灰尘从外壳和脚踏板之间的间隙落入外壳内即可。
46.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