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步车的抱刹装置和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2442发布日期:2022-06-22 02:2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代步车的抱刹装置和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代步车的抱刹装置和代步车。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用于电动滑板车的制动都是碟刹形式,碟刹系统由一个制动器和一个碟刹片组成,碟刹片一般同轴安装在车轮的轮毂上。而当车轮为无转轴车轮,即轮毂为中空结构时,碟刹片无法安装,进而无法实现车轮的抱刹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代步车的抱刹装置,该代步车的抱刹装置具有安装方便,适用性强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代步车。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包括基板、第一抱刹杆、第二抱刹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弹性组件,所述基板用于与所述代步车的车体相连;所述第一抱刹杆和所述第二抱刹杆均与所述基板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抱刹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抱刹杆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用于与刹车线相连的牵引部,所述第一抱刹杆和所述第二抱刹杆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抱刹部,所述抱刹部能够随着牵引部的拉动抱紧所述代步车的车轮;所述弹性组件朝远离所述车轮方向压迫所述牵引部。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无论车轮是否包括转轴,无论轮毂是否为中空结构,只需将基板安装于车体的设定位置,即可完成代步车的抱刹装置在车体上的安装,安装方便,适用性强。而且,代步车的抱刹装置只需通过刹车线驱动四杆机构,即可实现对代步车的制动,代步车的抱刹装置结构简单,制动操作方便。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抱刹杆和所述第二抱刹杆中的每一者包括所述抱刹部,两个所述抱刹部对称设置并能够相互靠近和远离。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代步车的抱刹装置还包括抱刹橡胶,所述抱刹橡胶与所述抱刹部一一对应,所述抱刹橡胶与相应所述抱刹部相连并位于所述抱刹部朝向所述车轮的一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抱刹杆通过第一转向轴与所述基板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抱刹杆通过第二转向轴与所述基板的第二端可枢转地相连。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向轴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抱刹杆,所述第二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向轴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抱刹杆。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代步车的抱刹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
转向轴和所述第二转向轴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向轴的第一端面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转向轴的第二端面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车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抱刹杆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转向轴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内,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以便于将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还包括摆臂部,所述第一抱刹杆、所述摆臂部、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二抱刹杆呈m形排列。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有导向槽,所述摆臂部远离所述牵引部的一端通过第三转向轴与所述第二连杆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三转向轴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摆臂部和所述第二连杆外并滑动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引部远离所述摆臂部的一端设有穿线孔。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技术优势与上述代步车的抱刹装置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中第一抱刹杆和第二抱刹杆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中第一连杆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中基板的示意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中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车体200,车轮300,
26.基板1,导向槽11,第一抱刹杆2,抱刹部21,第二抱刹杆3,第一连杆4,牵引部41,穿线孔411,摆臂部42,第二连杆5,抱刹橡胶6,第一转向轴7,第一螺纹孔71,第二螺纹孔72,第二转向轴8,第三转向轴9,第一螺栓10,第二螺栓12。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下面结合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
2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包括基板1、第一抱刹杆2、第二抱刹杆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和弹性组件。基板1用于与代步车的车体200相连。第一抱刹杆2和第二抱刹杆3均与基板1可枢转地相连,第一抱刹杆2与第一连杆4可枢转地相连,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连杆5与第二抱刹杆3可枢转地相连。具体地,第一抱刹
杆2、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和第二抱刹杆3构成四连杆机构。
30.第一连杆4包括用于与刹车线相连的牵引部41,第一抱刹杆2和第二抱刹杆3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抱刹部21,抱刹部21能够随着牵引部41的拉动抱紧代步车的车轮300。弹性组件朝远离车轮300方向压迫牵引部41。
31.具体地,在基板1安装于车体200上时,抱刹部21位于车轮300的侧方并邻近车轮300。通过拉动刹车线,能够带动第一抱刹杆2/第二抱刹杆3相对基板1转动,进而带动抱刹部21靠近并压抵车轮300,由此实现对代步车的制动。在解除刹车线对牵引部41的拉动时,弹性组件驱动第一抱刹杆2/第二抱刹杆3复位,以使得抱刹部21远离车轮300,由此解除对代步车的制动。
3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无论车轮300是否包括转轴,无论轮毂是否为中空结构,只需将基板1安装于车体200的设定位置,即可完成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在车体200上的安装,安装方便,适用性强。而且,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只需通过刹车线驱动四杆机构,即可实现对代步车的制动,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结构简单,制动操作方便。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抱刹杆2和第二抱刹杆3中的每一者包括抱刹部21,两个抱刹部21对称设置并能够相互靠近和远离。
34.两个抱刹部21分设在车轮300的两侧,当刹车线拉动牵引部41时,两个抱刹部21做相互靠近移动并同时压抵车轮300的轮毂的两侧,由此实现代步车的制动。通过设置两个抱刹部21同样实现制动动作,由此制动灵敏度、制动效果更高。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还包括抱刹橡胶6,抱刹橡胶6与抱刹部21一一对应,抱刹橡胶6与相应抱刹部21相连并位于抱刹部21朝向车轮300的一侧。
36.具体地,抱刹橡胶6安装在安装座上,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抱刹部21的内侧。当通过刹车线拉动牵引部41以使抱刹部21靠近轮毂时,抱刹橡胶6直接压抵轮毂,由此对代步车的制动效果更好,制动灵敏度更高。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抱刹杆2通过第一转向轴7与基板1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第二抱刹杆3通过第二转向轴8与基板1的第二端可枢转地相连。
38.具体地,基板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镜像对称设置,第一转向轴7和第二转向轴8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弹性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第一扭簧套设在第一转向轴7上,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基板1和第一抱刹杆2,第二扭簧套设在第二转向轴8上,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基板1和第二抱刹杆3。
39.由此,通过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分别同时驱动第一抱刹杆2和第二抱刹杆3相对基板1转动,以使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更快地复位,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的制动的解除灵敏度更高。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代步车的抱刹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螺栓10和第二螺栓12。第一转向轴7和第二转向轴8的结构相同,第一转向轴7的第一端面设有第一螺纹孔71,第一转向轴7的第二端面设有第二螺纹孔72。车体20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基板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抱刹杆2上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一转向轴7穿设在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内。第一螺栓10和第二螺栓12分别与第一螺纹孔71和第二螺纹孔72螺纹配合以便于将基板1安装于车体200上。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4.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