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7713发布日期:2022-04-09 10:15阅读:1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运输成批货物,需要借助小推车等载货工具,提高货物的运输便捷性和效率,在工业企业或者超市、仓库等商业机构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3.现有小推车的把手通常焊接在载物平板上且不可拆卸,这种结构的小推车把手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处高温,导致焊接处材料变脆,长时间使用后焊接处的材料持续受力,导致焊接处容易断裂。
4.还有些小推车的把手有相对固定处摆动的折叠机构,但是,即便将把手折叠到载物平板上,折叠后的把手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导致小推车成批量运输的成本明显提高。并且,用于安装把手的支架通过铁板冲压成型,长时间使用易磨损、易变性、易损坏,只能用于拉较轻货物。
5.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274174.7;授权公告号cn204586972u】公开的一种可拆卸扶手的小推车,包括车底板、车轮、一对立杆支架、一对活动立杆、一对套筒和横把手;一对立杆支架对称垂直或倾斜焊接在车底板上,立杆支架为管状结构,且开有卡槽;一对活动立杆上端分别与一对套筒焊接,下端分别与一对立杆支架套合,且设有与立杆支架卡槽相配合的定位销;横把手穿过一对套筒,横把手一端设有台阶,另一端设有螺纹及螺母。该可拆卸扶手的小推车,虽然活动立杆可以拆卸,但是仍然需要焊接固定的立杆支架,无法解决现有小推车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把手整体与载物平板两者连接牢固且可拆卸。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所述推车包括载物平板,所述载物平板上安装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本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在把手底部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呈板状的本体和相对于本体弯折的抵靠部,所述连接件的本体和抵靠部分别通过紧固件与载物平板可拆连接。
8.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在实现把手整体与载物平板可拆的同时保证两者连接牢固。在批量运输具有本把手安装结构的平板推车时,可以先将把手拆下,其中载物平板叠放,把手和其他附件另外打包装载,避免了平板推车整体叠放占用空间过多,节省了运输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与现有技术中的平板推车相比,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还通过l形的连接件,在本体和抵靠部对应的不同平面的两个连接面上通过紧固件连接,使得平板推车在重载和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出现连接处松动或断裂的问题,提高了平板推车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9.在上述的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所述连接件呈l形,所述把手底部固定在连接件的本体上,所述载物平板外周具有相对于载物平板上表面弯折的翻边,所述连接件的本体可拆连接在载物平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接件的抵靠部可拆连接在载物平板的翻边上。作用在把手上的推拉力的一个分力传递到载物平板上表面,另一个分力传递到侧部的翻边,避免推拉力集中在载物平板的连接处造成损坏。
10.作为优选,在上述的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所述本体具有向内延伸扩展部一,所述扩展部一通过紧固件与载物平板可拆连接。通过设置扩展部一进一步提高了把手与载物平板的连接强度。
11.作为优选,在上述的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所述本体上位于抵靠部的另一侧具有相对于本体弯折的扩展部二,所述扩展部二通过紧固件与载物平板另一侧的翻边可拆连接。通过设置扩展部二进一步提高了把手与载物平板的连接强度。
12.在上述的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所述连接件的弯折处与把手之间焊接有支撑铁片,所述支撑铁片相对于把手倾斜。设置支撑铁片将把手、本体和支撑铁片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使得把手结构更为稳固,长时间使用后,把手角度也不会发生变化。
13.在上述的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所述连接件的本体和抵靠部所成角度大于90
°
。本体和抵靠部分别固定后,分别对紧固件施加反作用力,避免紧固件松动。
14.在上述的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所述载物平板包括平板本体和围边,所述围边焊接在平板本体外周,所述围边的固定面搭接在平板本体上,所述围边的抵靠面相对于固定面弯折并围绕在平板本体外周,所述连接件安装在平板本体和围边搭接形成的受力部上。受力部不但厚度最大,而且强度也最高,将连接件安装在受力部上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处的强度。
15.在上述的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为自锁螺母。通过自锁螺母避免把手晃动导致螺栓和螺母松动。
16.作为另一方案,在上述的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所述紧固件为销轴。通过销轴连接,拆卸更为方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收纳盒的优点在于:
18.1、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还通过l形的连接件,在本体和抵靠部对应的不同平面的两个连接面上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既便于载物平板和把手拆卸之后单独运输,又提高了平板推车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19.2、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的连接件安装在平板本体和围边搭接形成的受力部上,受力部不但厚度最大,而且强度也最高,将连接件安装在受力部上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处的强度。
20.3、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的把手采用螺栓和防松螺母与连接件连接,并且把手和连接件之间还增加了支撑铁片,避免把手在使用过程中松动。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22.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把手和连接件的示意图。
23.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24.图4是实施例二中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把手和连接件的示意图。
25.图5是实施例三中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26.图6是实施例三中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中把手和连接件的示意图。
27.图中,1、载物平板;11、平板本体;12、围边;121、;固定面;122、抵靠面;13、受力部;2、把手;3、连接件;31、本体;32、抵靠部;33、扩展部一;34、扩展部二;4、紧固件;5、支撑铁片。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9.实施例一:
30.推车包括载物平板1,载物平板1上安装有把手2。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3和紧固件4。
31.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连接件3呈l形,连接件3具有本体31和抵靠部32,把手2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在连接件3的本体31上。如图1所示,载物平板1外周具有相对于载物平板1上表面弯折的翻边,连接件3的本体31通过紧固件4可拆连接在载物平板1的上表面,连接件3的抵靠部32通过紧固件4可拆连接在载物平板1的翻边上。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为螺栓和螺母,螺母为自锁螺母,通过自锁螺母避免把手2晃动导致螺栓和螺母松动。
32.如图2所示,连接件3的弯折处与把手2之间焊接有支撑铁片5,支撑铁片5相对于把手2倾斜,设置支撑铁片5将把手2、本体31和支撑铁片5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使得把手2结构更为稳固,长时间使用把手2角度也不会发生变化。
33.如图2所示,连接件3本体31和抵靠部32所成角度大于90
°
,本体31和抵靠部32分别固定后,分别对紧固件4施加反作用力,避免紧固件4松动。
34.如图1所示,载物平板1包括平板本体11和围边12,围边12焊接在平板本体11外周,围边12的固定面121搭接在平板本体11上,围边12的抵靠面122相对于固定面121弯折并围绕在平板本体11外周。作为优选的方案,连接件3安装在平板本体11和围边12搭接形成的受力部13上,图中未示出受力部13不但厚度最大,而且强度也最高,将连接件3安装在受力部13上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处的强度。
35.本平板推车把手安装结构还通过l形的连接件3,在本体31和抵靠部32对应的不同平面的两个连接面上通过紧固件4连接,使得平板推车在重载和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出现连接处松动或断裂的问题,提高了平板推车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在批量运输具有本把手安装结构的平板推车时,可以先将把手2拆下,其中载物平板1叠放,把手2和其他附件另外打包装载,避免了平板推车整体叠放占用空间过多,节省了运输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
36.实施例二:
37.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本体31具有向内延伸扩展部一33,扩展部一33通过紧固件4与载物平板1可拆连接,通过设置扩展部一33进一步提高了把手2与载物平板1的连接强度。
38.实施例三:
39.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
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本体31上位于抵靠部32的另一侧具有相对于本体31弯折的扩展部二34,扩展部二34通过紧固件4与载物平板1另一侧的翻边或者围边12的抵靠面122可拆连接,通过设置扩展部二34进一步提高了把手2与载物平板1的连接强度。
40.实施例四:
41.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本体31具有向内延伸扩展部一33,扩展部一33通过紧固件4与载物平板1可拆连接;本体31上位于抵靠部32的另一侧具有相对于本体31弯折的扩展部二34,扩展部二34通过紧固件4与载物平板1可拆连接。通过设置扩展一33和扩展部二34形成三面全包覆载物平板1的连接结构,适合在大尺寸的重载推车中应用。
42.实施例五:
43.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为销轴。通过销轴连接,拆卸更为方便。
4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