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叉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5595发布日期:2022-06-18 07:3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叉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及叉臂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实际应用中,车辆上的叉臂结构,一端连接车辆上的转向驱动装置,另一端连接车轮或车辆上的轮毂电机。转向驱动装置固定在车身上,叉臂结构能够稳定地支撑除轮胎外的其它车身部件。
3.在接收到转弯控制信号时,转向驱动装置产生的转向力矩传递至叉臂结构,使得叉臂结构发生转动。叉臂结构转动时,可以带动车轮发生转动,从而实现车辆转弯。
4.现有的车辆上的叉臂结构,结构复杂,导致制造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简化叉臂结构,以降低制造难度。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叉臂结构,所述叉臂结构包括:叉臂本体,所述叉臂本体整体呈反c型;所述叉臂本体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端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转向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轮胎;其中:
7.所述叉臂本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叉臂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以增加所述叉臂本体的应力强度。
8.可选地,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叉臂本体内表面的中心,对称分布。
9.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2条。
10.可选地,所述轮胎上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机壳体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轮胎的一端呈圆弧形,且与所述电机壳体表面贴合。
12.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轮胎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壳体法兰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叉臂结构还包括:线束遮蔽盖;所述线束遮蔽盖与所述叉臂本体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叉臂本体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用于容纳轮毂电机线束。
14.可选地,所述叉臂本体上,具有第一线束通孔及第二线束通孔,所述第一线束通孔用于将轮毂电机线束穿入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二线束通孔用于将所述腔室内的轮毂电机线束穿出所述叉臂本体。
15.可选地,所述叉臂本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用于与所述线束遮蔽盖连接,以形成所述线束腔室。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叉臂结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8.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叉臂本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叉臂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由此可以增加所述叉臂本体的应力强度。反c型的叉臂本体及加强筋构成的叉臂结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叉臂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叉臂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际使用中,叉臂在静态时会承受整个车辆的重量,动态时需要抵抗来自地面各种工况的冲击。
22.现有叉臂,结构非常复杂,整个叉臂包括多个结构,导致制造难度较大。
23.针对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叉臂结构,所述叉臂结构包括反c型的叉臂本体,以及设置在叉臂本体内表面的至少一条加强筋,在提供足够支撑作用的同时,可以简化结构,有效降低制造难度。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
25.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叉臂结构2,所述叉臂结构2一端连接转向驱动装置1,另一端连接轮胎3。
26.其中,轮胎3内可以设置有轮毂电机31。在实际应用中,车辆直线行走时,可以不启动所述转向驱动装置1,即不向所述转向驱动装置1发送转向控制信号,由轮胎3上的轮毂电机31直接驱动电机轴带动轮胎旋转,实现车辆直线行走。当车辆需要转弯时,通过向所述转向驱动装置1发送转向控制信号,由转向驱动装置1带动叉臂2转动,而叉臂2的转动,会同时使得所连接的轮胎3发生转动,从而可以控制车辆向不同方向旋转。
27.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辆转弯时,用于驱动车辆直线行走的轮毂电机31可以转动,也可以不转动。比如,当车辆原地转弯时,轮毂电机31不转动,而当车辆需要在转弯后沿转弯方向行走一段距离时,轮毂电机31才会转动。
2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叉臂结构2包括:叉臂本体21,所述叉臂本体整体呈反c型;所述叉臂本体21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211,第二端具有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用于连接转向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用于连接轮胎。
29.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叉臂本体21可以是一体成型制造。并且,反c型的结构,可以使得叉臂本体21与轮胎之间能够预留足够的间隙。在具体实施中,叉臂本体21的上端(即靠近第一连接部211一端)与轮胎胎面至少可以留有30mm间隙,中端至少与轮胎侧面至少可以留10mm间隙。由此可以避免叉臂本体21与轮胎胎面之间发生摩擦,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30.在具体实施中,第一连接部211可以与转向驱动装置的转向连接轴固定连接,在转向连接轴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连接部211同步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只要能够与转向连接轴适配,且在转向连接轴转动时,能够随着转向连接轴的转动而转动即可。比如,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可以具有法兰面,所述法兰面与转向连接轴连接。
3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可以是所述叉臂本体2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
伸而成,也可以是独立于所述叉臂本体21但二者之间固定连接,具体不作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叉臂本体21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叉臂本体21的延伸方向(即a方向)设置,以增加所述叉臂本体21的应力强度。所述加强筋沿叉臂本体21的延伸方向,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及第二连接部212,使得叉臂本体21弯曲处的应力强度增强,由此可以保证叉臂结构2具有足够的支撑作用。
33.另外,叉臂本体21及加强筋的设置,使得叉臂结构2的结构更简化,制造难度降低。具体地,叉臂本体21及加强筋可以一体成型制造,即通过一次工艺制造出具有加强筋的叉臂本体21,无需使用多次工艺分别制造多个模块,再进行装配,制造难度明显降低。
34.其中,所述叉臂本体21的内表面,即所述叉臂本体21面向轮胎的一面。与所述叉臂本体21内表面相对的表面,为所述叉臂本体21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叉臂本体21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表面,为所述叉臂本体21的侧壁。
3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不作限制,可以为1条,也可以为2条或者2条以上,比如,可以在叉臂本体21内表面设置3条或4条加强筋。
3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可以沿所述叉臂本体21内表面的中心,对称分布,由此可以使得叉臂本体21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撑车身重量。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数量可以为2条。该2条加强筋可以沿所述叉臂本体21内表面的中心,对称分布,即在内表面上左右对称分布。由此可以在保证叉臂结构2具有足够支撑作用的同时,最大可能地降低制造难度。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1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所述轮胎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39.在具体实施中,参照图1,第二连接部212可以与轮毂电机31的电机壳体连接。轮毂电机31的电机壳体固定在轮胎上。当叉臂结构2转动时,第二连接部212可以通过轮毂电机31的电机壳体带动轮胎转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轮毂电机31的电机壳体表面呈圆弧形,故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一端也呈圆弧形,由此可以与轮毂电机31的电机壳体表面相贴合。
41.具体地,轮毂电机31的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前端盖及中间壳体,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一端可以与电机前端盖相连接,另一端与中间壳体向贴合,使得叉臂本体夹在电机前端盖和中间壳体之间。并且,圆弧形的第二连接部212,更利于与中间壳体留开足够间隙。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12可以具有法兰面。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的法兰面,与电机前端盖连接。第二连接部212与中间壳体贴的一面上可以设置多个螺栓孔,中间壳体的对应位置上也设置有相应的螺栓孔,长螺栓可以自中间壳体的螺栓孔穿过,进入第二连接部的螺栓孔,从而将第二连接部夹紧。
4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轮胎的连接,不限于上述方式,只要能够使得轮胎随着叉臂结构2的转动而转动即可。
44.在具体实施中,参照图1,当轮胎旋转时,轮毂电机31线束也会跟着旋转。若按传统轮毂电机线束的布置方式,只是直接将轮毂电机线束固定于整车某位置,会造成线束拉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45.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叉臂结构2还包括容纳轮毂电机线束的腔室,由此使得轮毂电机线束可以自该腔室穿过,并缠绕在转向驱动装置1的转向壳体上。其
中,所述轮毂电机线束可以包括三相电源、信号等线束。
46.具体地,参照图1,所述叉臂结构2可以包括:线束遮蔽盖213;所述线束遮蔽盖213与所述叉臂本体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叉臂本体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用于容纳轮毂电机线束。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及图2,所述叉臂本体21上,具有第一线束通孔214及第二线束通孔215,所述第一线束通孔214用于将轮毂电机线束穿入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二线束通孔215用于将所述腔室内的轮毂电机线束穿出所述叉臂本体。
48.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线束通孔215靠近所述转向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线束通孔214靠近所述轮胎。轮毂电机的中间壳体的另一端与电机控制器壳体相连,电机控制器上带有驱动电机的三相电源、信号等线束。轮毂电机线束先穿过第一线束通孔214进入腔室,再通过第二线束通孔215从腔室穿出,最后缠绕在转向驱动装置1的转向壳体上。线束遮蔽盖213(如图1所示)可以保护和限制线束移动。通过转向壳体外部缠绕的线束,实现轮毂电机旋转时线束的伸长与缩短,达到轮毂电机正常旋转不至于线束拉扯的目的。
49.在具体实施中,线束遮蔽盖21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叉臂本体之间形成腔室。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叉臂本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突出部213a,所述突出部213a用于与所述线束遮蔽盖连接,以形成所述线束腔室。比如,可以在突出部213a上设置螺栓孔213b,通过螺栓孔213b将线束遮蔽盖固定在突出部213a上。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叉臂结构2。
5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车辆的前轮轮胎内可以不设置轮毂电机,而仅在后轮轮胎内设置轮毂电机。此时前轮仅具有转向功能,将轮毂电机设置在后轮,可以提升整车的爬坡能力,同时后轮还具有驱动和转向功能。
53.所述叉臂结构2可以作为所述车辆的后轮叉臂,即作为带有轮毂电机的轮胎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桥梁,起到支撑整车的作用。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叉臂结构2,通过反c型叉臂本体,以及设置在叉臂本体上的加强筋,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作用,并且叉臂结构简化,更易于制造。
55.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