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75124发布日期:2022-10-12 08:1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本方案限定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摩托车等,不包括电动汽车等大型车辆。常见的电动车通常采用钥匙解锁,但是在使用时通常会出现由于钥匙丢失或遗忘钥匙而出现使用不便的问题,并且当钥匙丢失后容易造成车辆被盗的风险。针对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使用手机app控制车辆解锁的方式,例如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解锁和锁车等。但是上述控制方式中,对于需要短时间临时停车的场景,如下车购物或外卖员送外卖中短途步行阶段,此时下车时,如不关机,则安全性不足;但若直接通过app进行锁车操作,又面临操作不便的问题。此外,上述使用app进行锁车或解锁的方式,需要在云端进行数据验证,在面对没有网络或搭载app的终端电量不足时,则会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及其控制方法,搭载指纹解锁单元,能够使用指纹验证的方式解锁车辆,并且针对需要临时停车的场景,提供临时锁车功能,在保证车辆安全性的同时操作方便,并且受使用环境影响小。
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电动车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动车的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三输入信息时,判断当前是否处于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为车辆轮毂电机通电且不阻碍车轮运动的状态;
7.若是,则进入临时停车模式,所述临时停车模式包括车辆轮毂电机通电但阻碍车轮运动的电锁定状态;
8.所述第三输入信息为用户预设的用于判断是否进入临时停车模式所对应的信息。
9.作为优选,还包括: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信息时,车辆进入运行状态;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为用户预设的用于判断是否进入运行状态的对应信息。
10.作为优选,还包括: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信息时,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锁止状态,若是,车辆进入运行状态;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为用户预设的用于判断是否进入运行状态的对应信息;所述锁止状态为车辆轮毂电机通电但阻碍车轮运动的电锁定状态,所述锁止状态区别于临时停车模式,即临时停车模式包括锁止状态,但会附加不同功能和/或对同一种输入信息的反应不同。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输入信息为点击、滑动、或结合触控操作的触控时长、触控压力和连续触控次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和所述第三输入信息的内容不同。
13.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开机后,车辆默认处于锁止状态。
14.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开机后,车辆处于锁止状态,在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轮毂
电机进入运行状态,则关闭所述控制系统。
15.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开机后,在锁止状态下,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轮毂电机的运行信息时,进入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下,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外部的输入信息时,关闭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待机状态为低功耗状态。
16.作为优选,若当前处于临时停车模式,车辆始终处于轮毂电机通电但阻碍车轮运动的电锁定状态,不关闭所述控制系统。
17.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电动车。
18.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电动车增加了临时停车的功能,在临时停车模式下,不需要关闭车辆轮毂电机,而通过车辆轮毂电机阻碍车轮运动,阻止车轮运动,实现锁车状态。具有车辆使用权限的用户能够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触发临时停车或解锁,不需要借助机械锁或移动终端app控制车辆的锁定或解锁,使用方便,并能够保证车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临时停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0.图2为本技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动车的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s1: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三输入信息时,判断当前是否处于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为车辆轮毂电机通电且不阻碍车轮运动的状态;
24.s2:若接收到第三输入信息,则进入临时停车模式,所述临时停车模式包括车辆轮毂电机通电但阻碍
25.车轮运动的电锁定状态;
26.所述第三输入信息为用户预设的用于判断是否进入临时停车模式所对应的信息。
27.s3: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信息时,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临时停车模式,若是,车辆进入运行状态;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为用户预设的用于判断是否进入运行状态的对应信息。
28.上述方法中,电动车增加了临时停车的功能,在临时停车模式下,不需要通过关闭控制系统来关闭车辆轮毂电机,而通过车辆轮毂电机阻碍车轮运动,实现锁车状态。具有车辆使用权限的用户能够通过预设的输入信息触发临时停车或解锁,不需要借助机械锁或移动终端app控制车辆的锁定或解锁,使用方便,并能够保证车辆使用的安全性。
29.上述s1中,在运行状态下,车辆轮毂电机正常工作且不阻碍车轮运动,此时,可根据选定的骑行模式驱动车辆运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的骑行模式包括人力模式、助力模式和纯电力驱动模式。其中人力模式为人力驱动,纯电力模式为纯电力驱动,助力模式为人力和电力混合驱动,上述各模式下的具体驱动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30.上述步骤s1-s2,第三输入信息为用户预设的判断是否进入临时停车模式对应的信息。在运行状态下接收到第三输入信息后进入临时停车模式,在临时停车模式下,通过轮
毂电机锁死车轮,此时电动车的控制系统处于工作状态,但电动车不能再前后运动,也不能再推行,保证了电动车的安全性。
31.上述步骤s3中,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为解锁密码或生物识别信息。可以使用数字或图形等密码作为解锁密码,生物识别信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指纹数据、瞳孔、声纹或人脸等常用生物识别信息。使用上述信息作为解锁信息,不需要另外使用钥匙等机械结构即可对电动车解锁,使用方便,且被盗用风险小。并且生物识别信息的可靠性较高,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32.在具体实施例中,车辆包括锁止状态,锁止状态为车辆轮毂电机通电但阻碍车轮运动的电锁定状态。锁止状态和临时停车模式虽然均为车辆轮毂电机通电但阻碍车轮运动的电锁定状态,但两者存在区别。锁止状态和临时停车模式下虽然都包括车辆轮毂电机通电但阻碍车轮运动的电锁定状态,但锁止状态相对于临时停车模式会附加不同功能和/或对同一种输入信息的反应不同。且触发锁止状态和进入临时停车模式的时机不同,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开机后默认进入锁止状态,而在运行状态下接收到第三输入信息时才进入临时停车模式。在锁止状态下接收到预设的第一输入信息时,同样能解除轮毂电机对车轮的阻碍。具体包括,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信息时,判断是否处于锁止状态,若是,车辆进入运行状态。
33.上述方法中,需要事先设置解锁信息,以便在接收到用户输入信息时,将其与预设的第一输入信息进行比对,确认是否能够解锁。例如,在使用指纹信息作为第一输入信息时,需要将接收到的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其是否为第一输入信息。在进行指纹验证之前,需要先进行用户指纹录入,在处于指纹录入模式下,读取用户指纹数据,建立用户和指纹数据的对应关系并存储。在具体实施例中,将用户id与指纹数据对应存储在本地,或将控制器与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将上述信息存储到服务器端。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将用户和指纹数据的对应关系表存储在本地存储器中,在需要录入指纹或需要进行指纹验证时,直接将数据存储到本地,或从本地读取数据进行验证即可,不需要将用户指纹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能够保证用户身份数据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密码或生物识别信息时,同样需要事先设置密码或事先录入生物识别信息作为解锁信息,然后验证接收到的第一输入信息是否为预设的信息。
34.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和第三输入信息的内容相同,这样只进行一次信息录入即可用于触发电动车进入不同状态,设置简单,且有利于减小内存占用。在具体操作时,如上述步骤s1-s3所述,结合当时所处的状态确定需要切换的状态即可实现在使用相同的信息触发不同的状态。例如,第一输入信息及第三输入信息的内容可以为相同的指纹信息,在使用时,可以结合车辆当前所处的状态和/或指纹信息的输入次数,来确定当前输入的是指纹信息是用于触发临时停车模式或用于解锁。
3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输入信息和第三输入信息的内容不同。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输入信息为生物识别信息,第三输入信息为预设的触控信息。例如,所述第三输入信息可以是点击或滑动等特定触控操作方式,也可以结合触控操作的触控时长、触控压力和连续触控次数(例如连击次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作为第三输入信息。上述设置,使用生物识别信息用作第一输入信息,能够保证解锁的安全性;使用触控信息作为第三操作方式,通过触控操作触发临时停车模式,在数据处理上比较简单,能够减小计算量。
36.上述方法中,第一输入信息用作车辆的解锁信息,作为优选,可以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在设置管理员用户的情况下,获得管理员授权才能设置解锁信息;获得管理员授权可以删除用户预设的解锁信息。例如,以指纹数据作为解锁信息时,需要获得管理员授权才能删除已录入的用户指纹数据。
37.上述电动车的控制方法,需要在电动车的控制系统开机后才能执行上述步骤s1-s3。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机械钥匙、机械按键控制系统开机,或通过预设的触控操作控制开机,也可以设置与电动车控制系统对应的app,通过装载有该app的智能终端控制开机。作为优选,电动车的控制系统开机后默认处于锁止状态,需要解锁后才能骑行,在开机后需要进一步解锁才能骑行,能够增强车辆的防盗效果。
38.在基于预设的触控操作控制车辆的控制系统开机的情况下,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误触控制系统导致开机的情形,该情形下实际上不需要用车。在控制系统开机后,车辆处于锁止状态,在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车辆进入运行状态,则关闭所述控制系统。上述设置能够针对误触控制系统导致开机的情况进行处理,减少电量损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系统开机后,在锁止状态下,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轮毂电机的运行信息时,进入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下,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外部的输入信息时,关闭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待机状态为低功耗状态。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低功耗状态可以是关闭显示屏和/或照明灯,仅保持轮毂电机通电阻碍车轮运动的状态。若当前处于临时停车模式,车轮始终处于轮毂电机通电但阻碍车轮运动的电锁定状态,不关闭所述控制系统。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电动车控制系统的自动关机,能够防止由于用户遗忘关机而造成的电量消耗,或防止其他用户误触指纹触控模块而持续消耗电量。锁止状态下和临时停车模式下是否自动关机也是两者的至少一项区别。
39.如图2所示,在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三输入信息或第一输入信息之前,包括步骤:判断输入信息的类型。作为优选,第一输入信息为指纹数据,第三信息数据为触控数据,上述步骤包括:接收来自指纹触控模组的信号输入,判断接收到的信号的类型是触控信息或指纹数据。上述设置使得用户通过同一硬件模块输入第一输入信息和第三输入信息,硬件结构比较简单。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分析输入信息确定具体类型,也可是事先进入不同的数据输入模式,结合当前数据输入模式确定接到的输入信息的具体类型,例如,在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三输入信息或第一输入信息之前,判断当前处于指纹信息输入模式或触控信息输入模式,在指纹信息输入模式下获取第一输入信息,在触控信息输入模式下获取第三输入信息。通过使用同一模块输入不同类型的输入数据用于实现不同的控制,有利于减小电动车体积。所述第三输入信息为特定的触控操作方式,可以是点击或滑动等常见的触控操作方式,也可以根据第二输入信息的触控时长、触控压力、连续触控次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确定是否能触发临时停车模式。作为优选,可以根据对指纹触控模组的不同操作方式进行电动车运行模式的切换或功能设置,例如,双击切换电动车的骑行模式,连击n次进入录入指纹模式,连击m次进入指纹删除模式。类似的通过触控时长、触控压力等对应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具体实施例中,预先设置具体操作方式与控制模式或功能的一一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表,根据对应关系表确定当前接收到的操作方式对应的控制模式或功能。通过对同一硬件模块的不同操作方式确定电动车对应的控制模式或功能,不需要另外设置与各功能对应的实体按键或虚拟按键,能够有利于减少电动车控制部
分的体积。并且,不需要借助于另外的app对电动车进行控制,在使用时不需要借助其他安装有对应app的移动终端,使用方便。可选的,在设置与电动车控制系统对应的app的情况下,可以将各种操作方式对应的功能集成到app中,通过app实现对应功能。可选的,可以通过对指纹触控模块的操作控制电动车控制系统的开关机,例如长按控制电动车控制系统关机。
40.作为优选方案,控制器向用户端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当前的用车情况,所述用车情况包括当前车辆的骑行模式、车速、电池电量等信息。可以在电动车上设置显示屏以显示上述信息,在设置与电动车控制系统对应的app的场景下,也可以将上述信息发送至对应app进行信息提示。
4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应用上述电动车的解锁方法。
42.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指纹解锁模块、控制器和轮毂电机,所述指纹解锁模块和轮毂电机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指纹解锁模块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指纹触控模组,所述指纹解锁模块通过壳体安装在电动车上。指纹触控模块为模块化设置,能够增加指纹触控模块的通用性,直接在需要设置指纹解锁功能的电动车上增加这一模块,并对电动车的相应软件功能进行设置即可。
43.指纹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单元和指纹单元,所述指纹单元用于读取指纹数据,将指纹数据用于指纹录制或指纹解锁,所述触控单元用于根据不同的触控操作方式进行电动车运行模式的选择以及触发临时停车模式。通过指纹解锁模块、控制器和轮毂连接的配合实现上述电动车的控制方法。
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